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学习。它需要放眼于课文,更需要放眼于课外;既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既注重点滴积累,领会感悟,更注重习惯养成,潜移默化;既强调读写,也重视听说;既讲究方法,又似乎没有定法。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归纳概括,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些段落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这是我们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学生能否准确归纳概括,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而每个人在概括中的遣词用句、呈现方式是学生学以致用极好的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我要求学生给文中的每个片断(文中片断明显,各片断间都空一行)用一短语作小标题。小标题要能概括此片断主要内容,但不能超过四个字。学生兴致很高,都认真钻研课文,根据具体的内容,他们各抒己见。如第二部分有“传递消息”“夜莺传讯”“夜莺报信”“传递敌情”“巧传敌情”“夜莺之歌”等不同的标题。应该说这些短语标题都不错,都符合要求。接着我让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些短语做标题,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哪个标题最好。学生经过对比分析后,一致认为“巧传敌情”最好,因为在这里“巧传”二字体现了“小夜莺”的聪明机智,也流露了文章作者的赞许。这样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主动、有趣,在实践中逐渐培养他们认真阅读——分段理解——归纳概括的阅读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各自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剖析。
二、自读提问,训练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问题。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首位,往往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理解得更具体,教师的讲解也更能有的放矢。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仔细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提问:田忌参加赛马,是田忌的马,为什么田忌想不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办法?不少同学有同感,调换一下参赛马的出场顺序,这事并不复杂,田忌怎么就想不到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讨论后思考:是否所有的这类比赛(分组进行的团体赛)只要调换出场顺序就能改变比赛结果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能回答这问题的内容。学生在认真阅读后找出孙膑对田忌说的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可见如果双方悬殊,如果田忌最快的马还比不上齐威王最慢的马,怎么调换也不行,结果只能是O比3。从文中所述内容来看,田忌的赛马的实力还不至于此,因此,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就有可能是1比2或2比1。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按孙膑的办法,田忌便以2比l胜了齐威王。在这次比赛中田忌虽然是自己的马参赛,但他没有孙膑那样善于观察,也没有孙膑那样认真动脑分析。所以,如果不是孙膑帮助。田忌赢不了这场比赛。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阅读中产生疑问,又从阅读中解疑,长期坚持,定能使学生养成用心读书和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
三、联类比照,引领学生主动感悟
在现行的教材中,内容相似、意境相符、写法相近或作者相同的文章不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分析所学课文。如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理解诗句后,学生对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难以马上从感性的认识形态上升到理性意识上来。这时,我让学生回忆在所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诗境与本诗相符的。学生通过回忆、比照,很快就说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语言浅近,明白如话,诗中想象丰富,把月光与思乡之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得真挚感人。特别是最后“低头”二字反映了身在异乡的诗人的乡情是深沉、缠绵和无穷无尽的。把这两首诗描绘的情景连起来想象王维那奇巧的构思,通过兄弟登高,遥望期盼的描写来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淳朴真挚感情。这种感情,这种境界学生便不难理解了。这样,通过联类比照,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极有效的途径。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心品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句优美的文章,教师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品读,使学生读中带情、读中抒情、读中传情,在声情并茂中领悟文章意境,受到美的感染。如教《桂林山水》,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到桂林山水真美的前提下,配一段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在音乐声中以惊喜、赞美、抒情的语调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仿佛身临其境。文中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在学生的主动品读中不知不觉被感悟出来了。这样创设情境,不仅可让学生主动参与,激活课堂,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强化训练、让学生触类旁通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关键要培养学生“独立” 阅读的能力,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探索、领悟、获取、掌握等等都是学生自身的事,不能由别人代替。学生要达到“独立阅读”的理想境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靠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教师为学服务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这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感性地走近学生,理性地研究课堂,充分利用好教材这范例。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归纳概括,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阅读一篇文章或一些段落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其主要内容,这是我们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手段。学生能否准确归纳概括,是检验学生阅读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志。而每个人在概括中的遣词用句、呈现方式是学生学以致用极好的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有效方式。如在教学《夜莺的歌声》时,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我要求学生给文中的每个片断(文中片断明显,各片断间都空一行)用一短语作小标题。小标题要能概括此片断主要内容,但不能超过四个字。学生兴致很高,都认真钻研课文,根据具体的内容,他们各抒己见。如第二部分有“传递消息”“夜莺传讯”“夜莺报信”“传递敌情”“巧传敌情”“夜莺之歌”等不同的标题。应该说这些短语标题都不错,都符合要求。接着我让学生说说他们为什么要用这些短语做标题,他们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哪个标题最好。学生经过对比分析后,一致认为“巧传敌情”最好,因为在这里“巧传”二字体现了“小夜莺”的聪明机智,也流露了文章作者的赞许。这样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学得主动、有趣,在实践中逐渐培养他们认真阅读——分段理解——归纳概括的阅读方法,并能在阅读过程中充分运用各自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剖析。
二、自读提问,训练学生主动思考
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问题。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首位,往往能使学生学得更主动,理解得更具体,教师的讲解也更能有的放矢。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让学生先仔细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后提问:田忌参加赛马,是田忌的马,为什么田忌想不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这个办法?不少同学有同感,调换一下参赛马的出场顺序,这事并不复杂,田忌怎么就想不到呢?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讨论后思考:是否所有的这类比赛(分组进行的团体赛)只要调换出场顺序就能改变比赛结果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有没有能回答这问题的内容。学生在认真阅读后找出孙膑对田忌说的话:“从刚才的情形看,齐威王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可见如果双方悬殊,如果田忌最快的马还比不上齐威王最慢的马,怎么调换也不行,结果只能是O比3。从文中所述内容来看,田忌的赛马的实力还不至于此,因此,调换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就有可能是1比2或2比1。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比田忌的快不了多少,所以按孙膑的办法,田忌便以2比l胜了齐威王。在这次比赛中田忌虽然是自己的马参赛,但他没有孙膑那样善于观察,也没有孙膑那样认真动脑分析。所以,如果不是孙膑帮助。田忌赢不了这场比赛。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从阅读中产生疑问,又从阅读中解疑,长期坚持,定能使学生养成用心读书和主动思考的阅读习惯。
三、联类比照,引领学生主动感悟
在现行的教材中,内容相似、意境相符、写法相近或作者相同的文章不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分析所学课文。如教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理解诗句后,学生对诗中所表现的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学生难以马上从感性的认识形态上升到理性意识上来。这时,我让学生回忆在所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诗境与本诗相符的。学生通过回忆、比照,很快就说出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语言浅近,明白如话,诗中想象丰富,把月光与思乡之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得真挚感人。特别是最后“低头”二字反映了身在异乡的诗人的乡情是深沉、缠绵和无穷无尽的。把这两首诗描绘的情景连起来想象王维那奇巧的构思,通过兄弟登高,遥望期盼的描写来抒发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淳朴真挚感情。这种感情,这种境界学生便不难理解了。这样,通过联类比照,学生温故而知新,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极有效的途径。
四、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心品读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句优美的文章,教师可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品读,使学生读中带情、读中抒情、读中传情,在声情并茂中领悟文章意境,受到美的感染。如教《桂林山水》,教师可让学生先欣赏桂林山水的录像片断,通过视觉让学生感到桂林山水真美的前提下,配一段优美的音乐,再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在音乐声中以惊喜、赞美、抒情的语调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仿佛身临其境。文中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在学生的主动品读中不知不觉被感悟出来了。这样创设情境,不仅可让学生主动参与,激活课堂,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五、强化训练、让学生触类旁通
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关键要培养学生“独立” 阅读的能力,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探索、领悟、获取、掌握等等都是学生自身的事,不能由别人代替。学生要达到“独立阅读”的理想境界,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靠强化训练,在训练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得以体现,教师为学服务的主导作用得以发挥,这是改进阅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感性地走近学生,理性地研究课堂,充分利用好教材这范例。根据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使学生在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