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下去,埋头干
从教三十年,无论做教师还是任校长,刘吉勇所在的大部分都是农村学校,看到了很多农村孩子因教育而改变命运。在他心中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他解释:“农村孩子如果要得到发展,不通过教育是很难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受教育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通道。”所谓成才,既可以是學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可以是通过教育习得一技之长,还可以是个人修养上的进步,“让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得到进步,这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责任。”
刘吉勇认为,要当好一所学校的校长,既要有专业素养,又要在管理上有创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担当意识,要把学校放在自己心里面,把学校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他这样说,多年来也一直如此在做。为了心中的教育理想,为了肩上的责任,刘吉勇2018年上任红窑实验学校校长以来,延续着一贯的工作作风——沉下去,埋头干。虽然多年担任校长,刘吉勇却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他既是涟水县道德与法治党员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还教授初中两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他坦言,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站在讲台上,“作为老师,我是个‘传道者’,尤其是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眼睛专注的眼神,津津有味地听你讲课,心里由衷感到幸福。”
但是,作为校长刘吉勇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学校在他的带领下,领导班子团结,教师队伍务实,一心为着学校的发展、为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留守学生多、住宿生多,每天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刘吉勇就带着班子成员来到学生寝室,督促学生起床、洗漱、早读,紧接着是20分钟的晨跑。一开始,学生对学校这样的举动多有抱怨,坚持下来后,刘吉勇逐渐发现学生在很多事情上更能吃苦、更有韧劲,有了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成绩。为此,刘吉勇狠抓教学管理。学校的年轻教师特别多,为了让每位老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学校制定了教学“7认真”,并与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刘吉勇时常鼓励老师们多学习,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多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加强实践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能脚踏实地地站好课堂,才能将教学质量提上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认可”。
培养人见人爱的好少年
多年的农村学校管理经验,刘吉勇发现,现在多数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祖辈一起生活,个人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少应有的管教,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此时,学校除了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技能外,还要承担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细抓学生的日常管理。
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刘吉勇称其为唤醒。“教育,尤其是我们做农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和唤醒,”刘吉勇说,“唤醒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劲头。”他来到红窑实验学校的第二年,学校的一个学生小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学校大多数学生一样,小宇的父母外出打工没有在身边,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宇学习上非常刻苦、自觉,每天早起晨读、跑操都是最积极的,面对数学上的难题一遍又一遍演算,直到最后算出正确答案。凭着刻苦钻研和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最后,小宇以70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让优生更优,让待优生被唤醒,能够取得进步或成功,这就是刘吉勇眼中一个校长的成功之处。在红窑实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先。刘吉勇经常对老师们说:“我们的学生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品德方面的素养提高了,不愁我们的教学质量上不去。”因此,刘吉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得特别严,他希望,每一个红窑实验学校的学生,都要有“我要变得优秀”的意识和行动,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敢于争先、大方得体、积极阳光、人见人爱的好少年。
向着目标,学校制定出思想层面的“五有”要求和实践层面的“十一好”教育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这“五有十一好”并不是大而空的概念,而是有具体、实在的举措。刘吉勇举例介绍,比如“五有”其中一条“有自我,善自省”提到:学会不断地反省自己,特别是发生问题时,多想想自身有什么问题,善于及时改正,这样会不断进步;“有方法、会学习”提到:学习讲究方法,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不是被老师、家长赶着学。“十一好”则包括吃好饭、睡好觉、走好路、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等,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看起来非常详细的每一则、每一条,都是刘吉勇带着老师们认真研究讨论的结果。“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得越细致,他今后的路就能够走得越远”。刘吉勇喜欢跟孩子们聊天,喜欢他们身上的淳朴。他发现,“亲其师,信其道”在农村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如果学校、老师能多给孩子们一点温暖,他们可能会付出更多,也会在学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刘吉勇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校长
从教三十年,无论做教师还是任校长,刘吉勇所在的大部分都是农村学校,看到了很多农村孩子因教育而改变命运。在他心中一直有个朴素的愿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成长。
他解释:“农村孩子如果要得到发展,不通过教育是很难的。从一定程度上讲,受教育是他们成才的唯一通道。”所谓成才,既可以是學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可以是通过教育习得一技之长,还可以是个人修养上的进步,“让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得到进步,这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责任。”
刘吉勇认为,要当好一所学校的校长,既要有专业素养,又要在管理上有创新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有担当意识,要把学校放在自己心里面,把学校的发展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他这样说,多年来也一直如此在做。为了心中的教育理想,为了肩上的责任,刘吉勇2018年上任红窑实验学校校长以来,延续着一贯的工作作风——沉下去,埋头干。虽然多年担任校长,刘吉勇却一直没有离开过讲台。他既是涟水县道德与法治党员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还教授初中两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他坦言,自己最喜欢的还是站在讲台上,“作为老师,我是个‘传道者’,尤其是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几十双眼睛专注的眼神,津津有味地听你讲课,心里由衷感到幸福。”
但是,作为校长刘吉勇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学校在他的带领下,领导班子团结,教师队伍务实,一心为着学校的发展、为着学生的成长。学校留守学生多、住宿生多,每天早上五点半,天还没亮,刘吉勇就带着班子成员来到学生寝室,督促学生起床、洗漱、早读,紧接着是20分钟的晨跑。一开始,学生对学校这样的举动多有抱怨,坚持下来后,刘吉勇逐渐发现学生在很多事情上更能吃苦、更有韧劲,有了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成绩。为此,刘吉勇狠抓教学管理。学校的年轻教师特别多,为了让每位老师备好每节课、上好每节课,学校制定了教学“7认真”,并与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刘吉勇时常鼓励老师们多学习,既要加强理论学习,也要多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加强实践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反思,才能脚踏实地地站好课堂,才能将教学质量提上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家长的认可”。
培养人见人爱的好少年
多年的农村学校管理经验,刘吉勇发现,现在多数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跟着祖辈一起生活,个人成长过程中普遍缺少应有的管教,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此时,学校除了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技能外,还要承担部分“家庭教育”的责任,细抓学生的日常管理。
这样的教育与管理,刘吉勇称其为唤醒。“教育,尤其是我们做农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引导和唤醒,”刘吉勇说,“唤醒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面对困难不服输的劲头。”他来到红窑实验学校的第二年,学校的一个学生小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学校大多数学生一样,小宇的父母外出打工没有在身边,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宇学习上非常刻苦、自觉,每天早起晨读、跑操都是最积极的,面对数学上的难题一遍又一遍演算,直到最后算出正确答案。凭着刻苦钻研和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最后,小宇以70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让优生更优,让待优生被唤醒,能够取得进步或成功,这就是刘吉勇眼中一个校长的成功之处。在红窑实验学校,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学为中心,德育为先。刘吉勇经常对老师们说:“我们的学生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品德方面的素养提高了,不愁我们的教学质量上不去。”因此,刘吉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抓得特别严,他希望,每一个红窑实验学校的学生,都要有“我要变得优秀”的意识和行动,成为有理想、有意志、敢于争先、大方得体、积极阳光、人见人爱的好少年。
向着目标,学校制定出思想层面的“五有”要求和实践层面的“十一好”教育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这“五有十一好”并不是大而空的概念,而是有具体、实在的举措。刘吉勇举例介绍,比如“五有”其中一条“有自我,善自省”提到:学会不断地反省自己,特别是发生问题时,多想想自身有什么问题,善于及时改正,这样会不断进步;“有方法、会学习”提到:学习讲究方法,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不是被老师、家长赶着学。“十一好”则包括吃好饭、睡好觉、走好路、说好话、写好字、读好书等,每一项都有具体的要求。
这些看起来非常详细的每一则、每一条,都是刘吉勇带着老师们认真研究讨论的结果。“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得越细致,他今后的路就能够走得越远”。刘吉勇喜欢跟孩子们聊天,喜欢他们身上的淳朴。他发现,“亲其师,信其道”在农村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如果学校、老师能多给孩子们一点温暖,他们可能会付出更多,也会在学业上有更好的发展。
刘吉勇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