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带渣资源化利用及在小球藻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海洋与湖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带渣是海带加工中的固体废弃物,将其资源化利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海带渣为原料,糖化液的总还原糖质量浓度、单糖组成和小球藻培养效果为主要评估指标,探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海带渣酶解的影响,以及海带渣资源化利用培养微藻工艺的可行性.结果 显示:(1)粗纤维和灰分是海带渣主要组成成分;(2)常温常压稀硫酸预处理海带渣后进行纤维素酶解,糖化液的总还原糖质量浓度由初始(海带渣未进行预处理)2.7 g/L提高到26.3 g/L,在较优糖化工艺条件下(纤维素酶用量50 IU/g,酶解时间36 h,料液比1∶5),糖化液的总还原糖质量浓度达到(53.4±0.3) g/L,总还原糖得率98.9%;(3)糖化液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质量浓度为48.0 g/L;(4)利用2 g/L糖化液培养小球藻SCSIO-559,其生物量(0.93 g/L)显著高于自养组及2 g/L葡萄糖组,且有利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综上所述,海带渣糖化液对小球藻培养优势明显,具备作为微藻培养有机碳源的潜力.研究旨在为更好地对海带渣资源化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为提高海带渣高值化应用以及在微藻工业应用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盐酸溶液浓度标定试验为例,研究了基于R语言的蒙特卡洛法(MCM)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实际应用.将基于R语言的MCM计算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指南》GUM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MCM算得输出量的概率密度函数(PDF)与理论正态分布函数基本重合,且输出量PDF半宽与标准不确定度的比值k=1.95,表明服从正态分布的重复性不确定度分量对计算结果影响最大.此外,还提供了一种按向量、矩阵和数据框计算方式编写的R代码,可使MCM不确定度评定更为高效且易实现.
乌干达Albert湖盆为新生带裂谷盆地,位于东非裂谷西支北端.近年来研究者在Albert湖盆取得大量发现,但对成藏规律仍认识不清.Albert湖盆成藏条件优越,在平面上有2大油气富集带:北部缓坡带和东部断阶带,二者的成藏模式有较大的差异.在对盆地构造、地层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2个油气富集带的成藏特点和成藏机制.研究表明,北部缓坡带具有优质砂体抽吸、油气长距离运移、小断层调节、动态成藏的特点;充足的油源、连续稳定的优质砂体、中途缺少断层的阻截、上覆厚层稳定分布的区域盖层以及良好
印度洋赤道潜流(equatorial undercurrent,EUC)是赤道流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印度洋物质输运和能量交换有着重要意义.基于SODA 3.4.2海洋再分析数据,对印度洋EUC的三维空间结构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年际变率与印度洋偶极子(Indian Ocean dipole,IOD)的联系.结果 显示,气候态上,印度洋EUC出现在冬末春初(2~4月)和夏末秋初(8~10月)季节,且空间结构关于赤道呈南北对称分布,其半年周期变化是由赤道纬向东风所引起的向东的次表层压强梯度力(pre
通过查阅“微观繁殖体”相关文献,对其概念进行溯源追踪并据以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微观繁殖体”这个概念不应该作为放散的孢子、配子、合子、不同生长阶段的显微个体及有生长能力的大型海藻碎片的统称,而应只是泛指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只进行营养繁殖的二倍体细胞团、脱落下来的组织块和“色素体”(有色藻段)等碎片,即是一个或者多个二倍体的藻类细胞.并以石莼属绿藻浒苔(Ulva prolifera)为例,简述浒苔微观繁殖体在其生活史中的主要作用,为浒苔“微观繁殖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利用奠定基础.
海洋中的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对于热量和淡水输送、翻转环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重要影响,理解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的变化对于改进气候模式模拟和预测大尺度海洋环流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细尺度参数化方法,本文利用黑潮延伸体区的一个长期潜标K7观测,对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的次季节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在2004年6~9月,300~1350 m的耗散率存在明显的逐月变化,8月份的平均耗散率为2.7× 10-9 m3/s3,约为其他月份的2~3倍.跨等密度面湍流混合的这一显著的次季节变化与由风生近惯性内波引起的近惯性
掌握湿地景观分类及其动态变化能够有效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格局变化.选取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采用最大似然、CART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的方法分别对该核心区进行信息提取,分析发现,随机森林方法的精确度最高(总体分类精度达91.02%,Kappa系数为0.89).进而采用该方法针对整个江苏盐城滨海湿地进行景观信息提取,得到了1995、2006、2016年度的江苏盐城湿地景观分类(共分为6种类型),并通过转移矩阵分析了各类型的每年度变化情况,结果发现,江苏盐城湿地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主要表现在水产养殖
深远海海洋地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社会价值,是当今国际发展的一大趋势.运用CiteSpace软件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究当前国际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前沿.结果 表明,该领域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并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90年代前后为其迅速发展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成果突出,而我国近年来呈现上升势头,但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深远海地质的文献联系不够紧密,各学科方向有待完善.其中,构造地质学和沉积学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地球化学物理方法是常用的研究手段,海底峡谷
惠州21构造为具有基底古隆起背景的潜山披覆构造,是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目前在该构造中浅层已发现惠州21油气田,但深层尚未获得商业油气藏发现,分析古潜山的形成演化对于指导构造深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地震资料和周边已钻井资料,运用平衡地质剖面技术,对惠州21古潜山的地质结构和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构造演化过程对深层油气成藏的控制.结果 表明,惠州21古潜山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晚中生代早白垩世岩浆侵入花岗岩基底侵位、新生代古新世火山喷发隆起、始新世断层差异活动隆升、渐新世—中新
黄东海接受长江冲淡水和黑潮带来的大量营养盐和有机物质,其碳循环对陆架海碳源汇格局至关重要.浮游生物群落呼吸是影响碳循环的重要过程.为揭示黄东海浮游生物群落呼吸率(PCR)对碳平衡的贡献,于2011年四季使用黑白瓶培养法测定黄海南部及东海北部浮游群落呼吸率和初级生产力,并同步测定温度、盐度、营养盐、叶绿素和细菌丰度等环境因子.结果 显示,浮游生物群落呼吸率的变化范围为1.61~834.84 mg C/(m3·d),年均为(184.53±154.21)mg C/(m3·d),其中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根据相关性
为了研究非临界纬度上参量次谐频不稳定(parametric subharmonic instability,PSI)过程生成的近惯性波(near-inertial wave,NIW),本文基于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 准实时传输深海潜标资料,对内波速度谱、近惯性流速和动能、D2-f(半日频减惯性频)流速和动能、半日内潮流速和动能以及混合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平板模型与双相干谱分析表明,南海西北部陆坡区上层海洋出现的非风生近惯性波是由半日内潮PSI过程生成的,同时也会生成D2-f内波.在发生显著PSI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