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试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研究基于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文本内容的统计与分析,就教科书文化内容选择的范畴、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等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分布不均衡、文化内容年级分布不合理、文化内容在各年级侧重点有偏差。研究建议一方面平衡教科书中各种文化内容,使文化知识分布均匀、条理清晰,另一方面应参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分类,对现有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科书 文化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共同关注的焦点。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德语外语习得专业著名教授Kramsch提出:“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在语言学习中,目标语的文化知识不但是培养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本身也是教育的要求之一。”[1]这就说明学习英语不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而且是接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英语文化意识被首次纳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外语教育的人文价值。目前,我国学者在英语文化研究领域的焦点虽多集中于文化教学研究和教科书文化内容的文本研究,但小学阶段教科书文化内容这一研究领域却鲜有人涉及。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化内容进行文本分析,力求找出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不合理之处,进而对其提出改进建议。
  1.教科书文化内容的选择范畴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中将文化界定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2]本研究主要按照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八个维度进行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主题不同的文化知识内容,每册书6个单元(其中六年级下册4个单元),共8册书,因此共涉及46个文化内容主题。在统计过程中,课题组按照每个主题都分别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这八个维度进行了文化的分类标记,每标记一次记为频次1,最后进行百分比统计。根据《课标》对文化内容的划分类别,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历史地理出现的频次为20次,比例占到15%;风土人情的频次为19次,占14%;传统习俗的频次为21次,占16%;生活方式的频次为40次,占30%;行为规范的频次为10次,占7%;文学艺术的频次为11次,占8%;价值观念的频次为14次,占10%。
  1.1文化内容总量研究结果
  从文化内容出现频次总量来看,在八册教材中共出现文化内容135次,相当于每一册教材都会拥有16处文化内容。具体到学习单元来说,由于每册教材都有6个学习单元(除了教材六年级下册只有4个学习单元之外),共计46个学习单元,也就是说如果文化内容平均到学习单元,每个学习单元都会配置到2处—3处文化内容。因此,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总量还是很可观的。但在每册教材中实际文化内容配置均衡性这一问题上,还有待考量,本文会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做进一步分析。
  1.2文化内容广泛性研究结果
  从文化内容分布的广泛性角度,以本文的分类表格来看,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分别涉猎了7个门类,可以说面面俱到,旁征博引,从观念文化到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从哲学到艺术到文学。教科书逐一简单地介绍了世界上五个主要运用英语的国家的文化地理知识,这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除此之外,教科书每一册都会侧重介绍西方的一个传统节假日习俗,从三年级上册的万圣节、下册的复活节,到四年级上册的圣诞节、下册的愚人节、再到五年级上册的万圣节到下册的各个节假日汇总,在节日的庆祝方式上可谓面面俱到。在介绍西方生活方式的时候,教科书涵盖了西方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均有涉及。这样系统完整的文化内容结构,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实现对其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1.3文化内容均衡性研究结果
  从各个文化因素的配置比例来看,其文化内容出现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生活方式(30%)→传统习俗(16%)→历史地理(15%)→风土人情(14%)→价值观念(10%)→文学艺术(8%)→行为规范(7%)。由此可见,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多呈现西方人的生活方式,其比例高达30%,而有关文学艺术和行为规范的文化内容比例最少,分别只占8%和7%。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教材多以对话、短文形式呈现,往往以呈现、介绍文化为主,因此,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所占内容较多,而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则很难在对话、短文中体现出来。但是,从落实课程标准中关于“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的文化意识目标角度来看,像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文化更易于促进学生进行文化比较,更易于通过语言表达方式的对比强化文化差异的意识。但从表1中文化各分类比例来看,文化差异的呈现主要集中在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上,价值观念、文学艺术方面的文化内容等精神文化却鲜有涉及,不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直接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然而教材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怎样将价值观念、文学艺术这些深层的文化内容作为教科书的主题内容,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2.年级视角下文化內容的研究结果
  本文就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在各年级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
  2.1文化内容年级分布研究结果
  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在各年级整体配置比例来看,教科书文化内容在三年级所占比例最低,占20%;在五年级所占比例最高,占30.4%;三至五年级教科书中文化内容所占比例随年级提高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但在六年级却有略微下降,比例占到27.4%。这说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设置基本符合儿童认知发展,但如果稍微加大六年级文化内容配置比例,那么文化内容配置会更合理一些。   2.2文化内容年级侧重点研究结果
  从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文化内容在各年级侧重程度来看,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杨藻镜认为,“语言材料(教科书)中的文化项目的取舍应遵循阶段性原则。其中,外语学习初始阶段的材料尽量反映表层文化(器物文化,如西方的刀叉和中国的筷子等);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文化愈益显得重要,文化因素对外语学习的牵制作用就愈加明显,有关文化的课程可以逐步增加,教材中可以选入一些反映中层文化(制度文化)和深层文化(观念文化)的语言材料”[3]。小学三四年级应多呈现表层文化内容,五六年级应多介绍一些中层及深层文化。但四年级作为外语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三类文化内容相加比例才只占23%,与阶段性原则相去甚远,所以,四年级应加大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等文化内容的配置比例;六年级作为外语学习的进阶阶段,其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价值觀念文化内容只呈现了一次,不符合阶段性原则,所以,六年级应加大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的配置。
  3.文化内容选择范畴存在问题及成因
  3.1文化内容分布不均衡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每一单元都会在某个或某几个板块的知识中融入文化内容,所以,从宏观上看,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总量还是很可观的。但从微观上说,教科书在满足《课标》提出的七项文化分类中也有忽视的文化内容,如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和行为规范等文化内容稀少。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能主要是因为教材多以对话、短文形式呈现,往往以呈现、介绍文化为主,因此,生活方式、传统习俗、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内容在教材中所占内容较多,而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则很难在对话、短文中体现。
  3.2文化内容年级分布不合理
  根据儿童认知发展规律来看,教科书文化内容分布应是随着年级的提升比例不断增加的。但是,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在三至五年级文化内容分布比例是随年级提高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六年级却有略微下降,这就说明教科书文化内容年级分布稍显不合理。上述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每册教材都有六个单元,而六年级下册只有四个学习单元,也就是说,与其他年级教科书相比,六年级教科书少了两个学习单元。
  3.3文化内容在各年级侧重点出现偏差
  根据杨藻镜教授的语言材料(教科书)中文化项目的阶段性原则来看,小学三四年级应多呈现表层文化内容,五六年级应多介绍一些中层及深层文化。然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在部分年级文化内容侧重却出现了偏差。例如,四年级表层文化内容不足,六年级价值观念等深层文化缺乏。上述问题的出现可能主要是由于受到教科书编者自身知识、视野、喜好的影响,疏忽了教科书中文化项目应具有阶段性原则的观点。
  4.结语
  基于对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文本分析,本文认为以下两个问题应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要平衡教科书中各种文化内容,使文化知识分布均匀、条理清晰,为学生更好地把握文化知识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对于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应该参考《课标》中的文化分类,对现有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C.克拉姆契.语言教学的环境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34-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23.
  [3]杨藻镜.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对比与文化对比[A].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社,1994:76.
  通讯作者:齐聪
其他文献
摘 要: 人邻的诗作,多从外部世界中取材,描述性意象占较大比重。诗人惯常从外部世界中选取对之有心灵触动和有助于情感升华的物象,并加以改造,使其主观情思渗入其中。诗的发现是在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碰撞的一瞬间完成的,其中诗人更喜爱的基调是对死亡、生命、爱情主题的探寻。  关键词: 生命 死亡 爱情 人邻诗  第一次见到人邻的文字并不是他的诗歌,而是他评论另一位诗人的文章,这是一种典型的诗人论诗。虽说是
摘 要: 班宇的短篇小說《逍遥游》体现出的正是小人物倒伏在风吹来的瞬间时那种虚无感和渺小感,被病痛折磨的女主人公许玲玲一生感受到的是无尽的悲怆与生命的戕害。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对小说文本展开阐述,在人物、文本细节、时代的论述中层层深入,发掘小说背后的无限意蕴。  关键词: 呜咽与逍遥 梦幻与现实 个人与时代  班宇这样写过:“格林讲悲观,感情失措,救赎与信仰的困惑,爱,及其反面;波拉尼奥的躯体在
摘 要: 加强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加强,主要是在语文“读”这一方面。“读”的实践,当然不能只局限于提高知识素养,更需培育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语文实践,语文教学的效果因语文教学实践性的加强而彰显。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读”的实践 知识素养 人文素养  一  
摘 要: 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点亮学生心灵成长的智慧明灯,是指引学生前行的灯塔,是挖掘学生潜能的阿拉神灯。本文具体分析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我们更好地认识班主任、尊重班主任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班主任 启迪智慧 指引方向 激发潜能  有人说,老师是人生道路上唯一与学生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亲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就像是走
摘 要: 政治话语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质上是一种说服性言语行为,小到关乎从政者的政治理念能否被民众所接受,大到影响国家政策的推行,甚至左右政权形式。美中两国的政治话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隐喻表达,在语义架构的形式和视角转换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展现政治话语在文化影响下的语用预设及认知模式,凸显喻德、喻理、喻情等语用效果。  关键词: 政治话语 隐喻 语义架构 视角转换
摘 要: 本文对高中《英语》(新标准)必修一教材中副词性关联词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副词性关联词广泛应用于新标准必修一教材中,出现了表时顺、解释、断言、转折、推论、加合、结果及条件八个语义类别; 在教材中绝大多数副词性关联词出现在阅读、听力、写作部分,而口语部分涉及较少;副词性关联词的学习符合高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和认知发展水平,可以加深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因此,副词性关联词在语篇衔接上起重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平台。为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文化育人的思路,我院创建“读库”品牌,开展读书活动,力求营造内涵丰富、参与面广、知行合一的文化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读库 文化育人 社会主义
摘 要: 未来教室概念的提出,不仅标志着计算机科技的重大改革,还意味着教学由传统教学逐渐过渡至“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未来教室替代了传统语文课堂中以诵读为主的枯燥教学方式,通过计算机科技的辅助,实现了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使用,起到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为实现“以学生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主 师生互动 未来教室  引言  未来教室是科技
摘 要: 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如何突破中职、高职教育层次之间的“条块分割”管理藩篱,这不仅是中职、高职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下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构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新体系的需要。通过长期调研,发现阻碍中高职衔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位一体化育人渠道不畅通、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不清晰、课程衔接可操作性不强、“一体化”课程设计不深入、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等。本文试图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摘 要: 严歌苓在小说《小姨多鹤》中塑造了一位战争过后残留在中国的日本女性形象,仔细阅读小说可以发现,有关这个人物的一些细节存在错误,多鹤其实是严歌苓通过有意义而又漏洞百出的“他者想象”塑造出的一个人物。通过对小说《小姨多鹤》进行文本分析可以发现,多鹤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在漏洞百出的同时又成为一个受读者欢迎的人物形象,是因为她既完全符合中国读者心中“残留孤儿”的形象,又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魅力。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