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天府实验室 上海能为成都提供什么借鉴

来源 :先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anyw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库名片】
  焦永利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加拿大女王大学访问学者,中浦院牛津大学联合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入选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2020)。研究方向为未来城市、区域与城市经济、城市发展与治理等。
  《纽约时报》专栏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提出“世界是平的”,但当我们观察全球城市经济地理时却发现并非如此,全球城市网络呈现一副高峰耸峙的图景,那些具有较高能级和竞争力的城市作为一座座“高峰”,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大实力。在全球顶级城市的竞争赛道上,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正在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
  金字塔的新塔尖
  城市的功能体系是其能级和竞争力的基础。科技创新策源是顶尖城市功能体系金字塔的新塔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的功能体系持续拓展,以国家中心城市为突出代表,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要素集聚等方面功能维度上持续攀升,成为构筑国家竞争力的排头兵和领头羊。
  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家大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前沿城市也开始迈入“拼创新”的历史方位,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对象逐步从国内转向在国际擂台上“PK”创新能力,这决定了顶尖城市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构筑更高层级、更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例如,上海提出全面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和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努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为全国发展大局服务,更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其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主攻方向是加快汇聚和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国家实验室,争取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排面”
  国家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关键载体。2017年发布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中对国家实验室的定义是“体现国家意志、实现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是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通俗地讲,国家实验室就是整个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排面”,代表某一领域最高的科研水平,瞄准的是源头创新、基础创新,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开放性等特点,承担着创新体系排头兵、攻坚者的重大任务,致力于破解基础科研投入度、关注度不够,学科交叉融合与重大科学设施开放利用不足,科研组织体系专业性与活力不足等问题。归根结底,正如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院士所提出的,国家实验室本质是一个科研機构的运行制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科研资源以何种形式被配置、利用以及集合。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实验室体系”。可以预见,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这一科技创新功能中的“顶级配置”,将成为各大国家中心城市的重点发展方向。
  上海张江实验室的秘诀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加快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增强上海的城市创新极核功能,2017年3月,中科院与上海市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签订深化合作补充协议,明确依托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筹建国家实验室。2017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举行张江实验室揭牌仪式。张江实验室正式成立,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支撑和“旗舰”机构。
  张江实验室坐落于“张江科学城”核心区域,经过多年发展,周边科技设施密集、科研院所众多、产业领域高端、国内外创新企业和人才汇聚,创新氛围十分浓郁。根据规划,到2030年,张江实验室将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行列,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涌现一批标志性式原创成果,解决一批国家急需的战略核心技术问题,为建国100周年之际建成科技强国和上海建成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支撑。
  根据目前披露的资料,张江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瞄准战略方向,支撑科技强国
  国家实验室最重要的属性是承担国家使命,张江实验室建立之初即明确了要体现国家意志,聚焦具有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和有望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追求实现重大基础科学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明确了运行初期阶段采取“1+2+1”的布局:“1”指光子科学大科学设施群及相关基础研究;“2”指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两大攻关研究方向;“1”指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交叉方向——类脑智能。
  院市合力共建,明确承建主体
  张江实验室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通力合作建设,在筹建过程中即成立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共同担任主任的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双方全力从政策、资金、人才、机构、空间规划等方面给予支持。明确以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作为承建法人主体,将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划转至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统一管理。在运行机制上,张江实验室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
  汇聚大型设施,吸引人才机构
  近几十年来,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大设施、大团队、学科交叉融合的时代,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为探索未知规律、推动基础研究深化的必备“神器”。张江科学城汇集了一批重大科学装置,如“上海光源”和“蛋白质设施”等,以此为基础,张江实验室还将规划建设若干新设施,推动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这些大型设施将成为吸引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的引力之源,吸引全球的优秀科学家开展合作研究,助力张江和上海成为科学人才的集聚地和突破重大科学问题的高地。   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开放合作
  张江实验室强调目标导向、大协同、大投入和高度自主。在经费方面,探索建立高额稳定资助与竞争性资助相结合的财政投入机制。在人员方面,实行全聘和双聘相结合的聘用制度,自主选聘研究负责人。在技术路线方面,更多尊重实验室主任和科学家意见。在评价机制方面,以中长期评估为主,注重第三方和国际同行评价。同时,发挥大科学装置作为“国之重器”的公共属性,通过装置开放共享,与全球相关领域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形成影响广泛的创新网络,牵头组织联合攻关。
  给天府实验室的建议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项重点任务。近年来,成都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国际影响力快速跃升,可以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发挥自身优势,高起点谋划、高水平部署,推动天府实验室能级跃升,向着建设国家实验室的目标努力,建议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体现国家意志,精准选择战略定位与突破方向
  天府实验室作为争创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明确了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推进规划和建设,未来可以在此大方向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主攻方向,按照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要求,侧重基础性、前沿性、交叉性,瞄准“高、精、尖、特、新”下功夫,精选特色和突破方向。
  明确建设主体,实现政府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
  上海的张江实验室明确由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作为承建法人主体,拥有相对完整的财务、人事权利,有助于发挥科学家的科技路线影响力,在人员激励晋升、成果评价等方面政策更为有效灵活。建议在天府实验室建设中引入高端科研机构开展合作,明确承建法人主体,赋予相应权责,在政策设计上进一步理顺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国家实验室和依托单位间的关系,建立各级政府对国家实验室的长效资助机制。同时,地方政府还可以推进一揽子支持政策,将天府实验室建设成为汇聚人才、激发科学创新的基地。例如,可以在空间规划、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重大专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多维度增强国家实验室和科学城对全球科研人才的吸引力。
  建设科学设施,增强对创新人才和机构的吸引力
  大科学装置是源头创新、基础创新的重要物理依托,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世界级科技人才是前沿创新的核心主体。北京、上海、合肥等城市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有着长期积淀,近年来又加速布局,已经形成集聚优势。同时,由于大科学装置耗资巨大、不确定性高、建设复杂,因此国家在此类设施的布局方面十分谨慎。在此背景下,天府实验室的建设就更加需要具有前瞻视野和精细论证能力,根据自身战略定位精选切入点,加快建设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对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人才的强大引力场。此外,成都獨特的历史文化特质,正在深入开展的场景营城实践,全面推动的公园城市建设,都是成都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推动科技设施的硬件和公园城市美好生活的软件形成合力,增强对人才机构的吸引力。
  优化制度设计,形成开放合作和协同攻关格局
  体制和政策创新是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所在。天府实验室建设发展过程中,可以综合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实验室创新经验,探索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和发挥天府实验室的基础创新功能,使之成为特定领域国家科学研究的领头羊。同时注重发挥实验室的综合带动作用,建设多维度、多层次的科学和技术研究支撑平台,进而推动技术转移转化,使之真正成为成都构建创新生态链的源头活水和发展产业生态圈的核心引擎,助力成都构筑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其他文献
广播电视媒体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在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广播电视媒体始终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广播电视媒体工作人员需要调整自身的工作模式,学习新的工作技能,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满足大数据环境下广播电视编辑工作开展的需要。
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引领、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A公司作为一家总部在北京的大型集团企业,内部管理采用垂直管理体系,下属18家工业企业和33家商业企业。2009年,为适应行业发展战略,A公司开始着手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多年实践表明.
(一)本刊征文启事《厦大中文学报》系由厦门大学中文系创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术研究丛刊。本刊本着学术至上原则,发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优秀学术论文,诚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大作。现将相关事项知会如下:1.本刊暂定为半年刊,每年4月、10月出版。投稿后一般在一个月内会接到有关稿件处理的通知。2.来稿限用中、英文发表,中文30000字以内,英文15000字以内。3.切勿一稿多投,本刊所收论文,以未发表者为限。来稿务必原创,凡涉抄袭、侵害他人权利之事,概由作者承担包括法律在内的一切责任。
为了保证编辑出版行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位置,就必须对编辑出版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提升编辑出版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编辑出版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历史一次次的证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从上世纪开始,一些科技创新“国家队”就开始了他们的探索——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这些名词的背后代表着什么?科技创新能力,到底哪家强?
为了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效率,电视频道必须加强对广播电视的监管和控制,并根据获得的数据,调整和改进广播电视的内容、结构。监测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这项工作的完成。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大数据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上的应用。
随着健康常识的普及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上升。“均衡膳食”“低碳低脂”“控制热量”等词汇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薄荷健康”是集查询热量、记录饮食、体重、健身于一体的移动健康APP,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具体分析“薄荷健康”APP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一些未来发展解决之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迅速成为热门话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必须作出改变来迎接“大数据”时代。本文围绕新闻媒体对“大数据”的驾驭而展开讨论。
中共早期政治家和重要领导人罗学瓒毕生热心教育实践及理论探讨。在罗学瓒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期间留下的数本日记中,可发现其提倡开卷有益、学以致用,体育与智育并重,多读“无字之书”,分科教育,重视培养教师教学方法等诸多关于如何改良当时教育弊端,培养“有用之人”的思考,一些教育主张在当今社会仍有现实意义。
《开讲啦》是中央电视台2012年推出的一档谈话类电视节目,同时它也是我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从创办至今已经快十年,热度不减、赞声不断,它的成功有目共睹。本文将从内容、形式、内涵三方面简单分析该节目成为常青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