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高考移民”起家的历史名人

来源 :初中生学习·博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中,部分考生利用各地存在的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及录取率的高低,通过转学或迁移户口等办法到高考分数线相对较低、录取率较高的地区应考,这被称为“高考移民”。
  其实在科举盛行的古代,早就有“高考移民”一说。由此可见“高考移民”的确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仔细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古代参与“高考移民”的还有我们认识的“熟人”呢!
  靠“高考移民”出头的
  大诗人
  在古代的高考移民中,大名鼎鼎的诗人白居易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白居易祖籍山西,生在河南,户口则随他爷爷,属于陕西省渭南县下邽镇的居民。他参加科举考试,应该去陕西渭南才对,但他乡试那年没去渭南,而是去了安徽宣城报考。这在唐朝可是违法的行为,因为唐朝法律规定,所有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必须在其户口所在地报考。
  白居易之所以去安徽报考,就是因为当时安徽的录取率比较高。
  要知道,唐朝科考跟现在高考一样,各地录取率高低不等,有的地方考生多、录取的少,竞争激烈;有的地方则考生少、录取的多,轻轻松松就能考中。
  大诗人王维也是如此,他本应在本贯(籍贯地)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考试,但王维善弹琵琶曲,博得了某公主的欢心,在其干预下,王维在京兆府应试。
  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中说过:“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意思就是首都地区录取率非常高,一个长安城取中的人数竟然跟一个大省取中的人数差不多。
  不仅仅在唐朝,两宋和明清也是这样子。北宋时江南考生多而录取少,很难考中;北方考生少而录取多,容易考中。明清时内地考生多而录取少,很难考中;边疆考生少而录取多,容易考中。
  宋朝文坛大腕欧阳修曾经给皇帝写信说:“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余人,是十人取一人。”录取率低的省份100:1,录取率高的省份10:1。地域差别如此之大,自然让考生们眼红,纷纷玩起旧版的高考移民小游戏。
  
  清末状元实业家
  背后的猫腻
  “高考移民”未必是真的移民,很多考生只是弄一假户口,为了投机取巧,假冒他省之籍投考者,称之冒籍。
  这招儿在过去风险不小,因为古代考生必须互相做报,一个考生犯了事儿,其他考生也跟着倒霉,为了自身安全起见,大伙检举揭发的积极性都非常高,很容易把你弄假户口的事儿给捅出来。
  但是,无论制度有多严,总是会有几条“大鱼”漏网。像我国近代的实业家、政治家、清末状元张謇,他在参加童生试时,也是冒籍考中的。
  张謇是江苏省海门县常乐镇人,那时海门属于通州。由于其世代务农,祖上没有参加科考之人,在其老师宋璞斋的建议下,认一如皋人为祖父,更名张育才。在同治七年,在如皋参加科举考试,顺利通过童生试中的县试、州试,并且在最后院试时名列前茅,获得秀才称号。
  本来考中秀才是很高兴的事,谁知他冒认的祖父是一个抽大烟的破落户。此人为人阴险狡诈,借机向张家勒索财物,为此张家负债累累,原本的小康之家几乎倾家荡产。这还不算,由于后来向张家索财遭拒,“祖父”还曾向官府告发张謇不孝。同治十年四月,张謇听说官府要拘押他,就连夜冒雨潜逃。
  最后张謇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主动请求革黜秀才身份,让其回通州原籍考试。他的这种做法得到了一些正直官员的支持,最后经礼部核准,同治十二年,张謇被划归通州本籍秀才。光绪十一年,张謇中顺天乡试,成为举人。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举行恩科会试,张謇得中状元。
  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冒籍的类型和冒籍的案件都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哪种类型,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通过冒籍这种方式能够金榜题名。但这样一来,必然给冒籍地的士子造成不公。
其他文献
全媒体时代呼唤报网融合。我们必须转变传播理念,掌握新的传播技术;转变传播方式,即由单一纸质载体传播转变为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多载体、多渠道传播。转变生产流程,由过去
目的应用TBS诊断系统普查兰州市区女性宫颈病变:1.了解兰州地区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及发病率。2.评价TBS诊断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BS诊断系统对642例女性(30~51岁)进行
几乎所有的社保改革试点都没有一个预期、时间表和完整的案头设计,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损害了改革的名声,损害了公务员的形象,甚至连累了其他所有的改革。 Almost all
下蛋冠军
期刊
银川市科协副主席、银川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任马勇宁,从事企业科协工作和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七年。七年来,他深入企业、工业园区调研、指导组建企业科协和开展“
在肿瘤细胞和永生化细胞中,端粒酶介导的端粒延长与端粒结合蛋白1(TRFl)对端粒长度的负调控作用之间处于动态平衡,使端粒维持在一特定长度.近来发现一种新的端粒酶系统调控酶
中国的很多成语都与数字有关,但其中的数字所指你或许不知道吧,那么就来看看如下成语里的数字所指为何。  三长两短:“三长两短”通常用来指意外灾祸,民间多作“遇难”“死亡”等讳词。  《礼记·檀弓上》有如下记载:“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棺束者,古棺木无钉,故用皮束合之。缩二者,缩纵也。纵束者二行也。衡三者,横束者三行也。衽,每束一者。衽,小要也,其形两头广,中央小也。既不用钉棺,但先凿棺边
目的:骨组织工程通过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与增殖,并在体内或体外生长活体骨组织,用于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和基质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
中国人在见到同姓之人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五百年前是一家”。据学者考证,这种说法虽非完全正确,但也有一定依据。  说其不正确是因为,中国的姓氏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即使是同姓可能也不是同一来源,有的姓氏甚至是由上百个来源融合后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因此,“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肯定是不科学的。  然而,说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则是因为基因的特性。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父权社会中,人们的姓氏往往从父姓
《三国志》《后汉书》《续汉书》……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魏晋南北朝名著,无论人们用史学还是文学的眼光去审视,都能发现其熠熠生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在阅读这些著作时,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发现一个问题——这个时代的作品在写人记事时有较多的雷同现象,现试举几例与同学们探讨。  曹节让猪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本文中的《三国志》均指裴松之注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裴松之引用《续汉书》中的文字,用以介绍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