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冰糕》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yan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谷鸟叫的时候,麦子熟了,村里的大人孩子都忙着收割麦子。19岁的小菊也不例外,到打麦场帮娘梳麦子。比她小2岁的弟弟小毛,则随着爹到麦地里割麦子。
  梳麦子的过程是这样的:麦子从地里割回来后,一捆一捆地堆在打麦场里,梳麦人攥一把麦子在手里,另一只手拿着一把铁梳子,把麦秸上的杂叶和夹杂的零星麦穗梳掉,麦秸就干净了,然后把这把麦子揽在怀里,麦穗头朝下,直接在地上对齐整了,再用镰刀把麦穗头割下来,麦穗头放一个地方,麦秸攒上五六把后,打成捆放另一个地方。
  所有的麦子都需要梳一遍,并不比在地里割麦子轻松。为了躲避天上的毒日头,只好用捆好的麦秸,垒一个墙出来,坐在墙下的阴影里梳麦子。可是没多久,人还是会口干舌燥,又累又热,十分难受。
  真是磕睡了就有人送枕头。这个时候,打麦场上往往会有人来卖冰糕。“冰糕,冰糕,冰糕喽”的叫卖声响彻整个打麦场。麦天里,能吃上一个冰糕解渴,那是至高无上的享受,一口冰糕入嘴,身上的汗毛都能舒服得竖起来。
  小菊家穷,一支冰糕虽说只有5角钱,也买不起,只能听着卖冰糕的叫卖声,舔嘴唇。
  卖冰糕的小伙子叫小伟,比小菊大一岁,没爹没娘,跟着他大伯过日子。他脑子活,别人不是在麦地里割麦子,就是在打麦场里梳麦子,可是这些小伟都不做,他骑辆自行车,后座上绑个木头箱子,跑到县城买来一箱冰糕,没多久就卖完了。多的时候小伟一天能卖三四箱冰糕,一天能挣几十块钱,心里别提多美了。
  就在小菊舔嘴唇时,小伟把车子停在她面前:“小菊,请你吃支冰糕吧,我这箱冰糕可剩下不多了,看把你热成啥样了。”
  小菊头都不抬:“走开,走开,以为我是3岁小孩子呢,会眼馋你那支破冰糕?”小菊一直认为小伟不好好在地里干活,净吃巧饭,不是正路人,所以不给他好脸色。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小伟“哼”了一声,推着车子离开了。
  娘小声问小菊:“要不给你买一支吧?娘还有1块钱。”
  “不吃。吃那东西干啥?能把牙冰掉,还浪费钱。”小菊只顾埋头梳麦子。娘叹了口气,没再吱声。
  这时,弟弟小毛从地里推着一车麦子,歪歪扭扭地来到了打麦场。小毛浑身都湿透了,衣服贴在身上,满头大汗,看了让人心疼。小菊和娘过来,帮着小毛把车上的麦子卸下来,小毛就一屁股坐在麦秸上起不来了。
  小菊抬头找了找,卖冰糕的小伟已经不见人了,肯定是到别的打麦场去了。小菊决定去找他,她要给弟弟和娘买只冰糕解解渴。
  在相邻的另一个打麦场,小菊找到了小伟。小伟的箱子里只剩最后两只冰糕了。
  冰糕虽然在箱子里,还有小棉被包着,可是已经有点化了,天实在太热了。小伟不好意思地说:“看吧,早让你吃,你不要,现在都要化了。”
  小菊说:“别那么多废话。多少钱?给你钱。”说着就往衣服里掏。可是她忘了今天早上刚换过衣服,这身衣服里没装钱,她一下就闹了个大红脸。
  小伟看出了小菊的窘态,赶紧说:“真不要钱。拿去吃吧,都化得比原先小不少了,吃了不疼浪费了疼。你这是来帮我解决难题呢,要是真化没了,就可惜了。”
  “那不行。要不,等打下麦子,给你麦子吧。”小菊想起来,家里那个衣服里也只有5角钱,买两只冰糕钱不够,她又不想花娘的钱,只好对小伟这么说。
  “行,行,怎么都行。”小伟卖冰糕其实从来不收实物,因为没地方放,还麻烦,但是对小菊例外,小菊说什么就是什么。
  “麦子一打下来,就给你送去,不会少了你的。”小菊扔下这话,拿着两个开始化的冰糕急匆匆走了。再不抓紧走,这么热的天,她担心冰糕会化得掉到地上。
  两只冰糕,娘和小菊一口也没吃,都便宜了小毛。娘心疼地说:“都化了一半了,还5角钱一支,你傻啊。”小菊一声不吭,任娘数落。
  下午,小伟又来了,给小菊留下两支冰糕就走了:“上午那两支冰糕都化没了,收你钱过意不去,再送你两支算作补偿了。”
  小菊不要,可是等她站起来拿着冰糕追小伟时,小伟骑上车子,三拐两拐已经跑远了。
  天气预报说有雨,娘急着梳麦子,越心急越出错,不小心让镰刀把手割了。第二天,娘在家做饭,没到打麦场梳麦子。小菊一个人在忙活,这时,小伟来了。
  小伟今天没带冰糕箱子,是空手来的,他是来帮小菊梳麦子的。小菊不让他帮忙,小伟笑着说:“你还欠我两只冰糕钱的麦子呢,我等着吃新面馒头,已经等不及了。你知道俺家没种麦子,只好来帮你家快点把麦子打下来,让你早点还账,俺也好早点吃上新面馒头。”
  小菊生气地说:“你,你这是歪理,比俺家早打下麦子的人家有的是,你可以去買他们的。”
  小伟还是一脸的笑:“他们家的麦子没你家的香,我就喜欢吃你家的麦子。”说着话,再不顾小菊的反对,上手干活了。
  小菊没想到平时喜欢吃巧饭的小伟,梳起麦子来像模像样,他还帮爹和弟弟把最后一亩麦子收割完了,运到了打麦场。原来小伟干起庄稼活来有鼻子有眼,很是那么回事。小菊再看小伟,感觉他没有那么滑头了。
  小毛见小伟骑着自行车卖冰糕很眼馋,小伟就掏钱买了一辆自行车,说是送给小毛。不过他对小毛说:“你得先回学校上学,这自行车先让你姐骑,等你学好了,这车子自然是你的。”小毛辍学两个月了,谁撵也不回去。
  小菊没想到小伟卖冰糕这么挣钱,轻轻松松就买了辆自行车。她在小伟的劝说下,没一个星期就学会了骑自行车,然后也用自行车带着个木头箱子,天天跟着小伟一块卖冰糕。
  等小菊自己卖上了冰糕才知道,原来卖冰糕挣的钱比她想象的还要多,怪不得小伟整个夏天一天不落都在卖冰糕。
  等小毛上完大学回家时,小伟早成了他姐夫。小伟摆了酒,庆祝小毛大学毕业。小毛说:“姐夫,谢谢你和我姐这些年供我上学。”
  小伟憨厚地笑笑:“没啥,都是一家人。”小菊说:“要谢就谢那冰糕箱子吧,要是没那俩冰糕箱子,你想念大学,做梦吧。”
  这个时候,当年小伟买给小毛的自行车,早让小菊骑成破车子了。小伟掏钱给小毛重新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让他日后上班骑。
  这个时候的小伟还卖冰糕,不过不是骑自行车卖了,他自己开了一家冰糕批发店,还兼卖其他的日用百货,和小菊一起经营,成了商店的老板,小日子过得有模有样。
其他文献
天宝年间,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时局动荡不安。  这天,中郎将陈亦强率一支官军突然来到了武林镇。他径直闯入富商赵员外家,说道:“赵员外,今日到贵府暂借白银一万两急用,待打败叛将刘绪后,一定奉还。”赵员外忙赔笑道:“数日前,李将军已借了二万两了,实在拿不出了啊。”陈亦强脸色一变:“银库在哪儿,我倒要看看,区区一万两银子你会拿不出来?”赵员外擦着头上的汗:“银……银库……真……真没……”陈亦强拍了桌子:
期刊
第十五章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几日前……  “青平仙师,青平仙师!”宁心闲将手中的杯子狠狠摔到了地上。“老头子的眼中只有狗屁的仙师。这都什么年月了,居然还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仙!”  “宁总您息怒,别气坏了身体。”田海涛在一旁小心地劝道,“管他是不是神仙,只要能哄宁董他老人家开心就好。”  宁心闲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田部长对董事长可真是一片孝心,比我这个亲儿子强多了。”  “您别开玩笑了。”田
期刊
王子服设计专业毕业,还得过全国性设计大赛的三等奖。这个荣誉让他找起工作来相对轻松一些,很快就在一家箱包工厂里上了班,成为设计科里一名设计员。但是,让王子服尴尬的是,他的设计理念与工厂的发展理念格格不入,几次的设计方案都被老板否决掉,认为脱离现实。为此,老板把他调到车间里,当了一名技术工人。  这事要是搁别人身上,早就辞职不干了。王子服不走,不是他有虚怀若谷的气度,而是舍不得财务部的小丽。他对小丽一
期刊
一  刘西风的孙子刘龙欣在滨海市念大学,暑假期间将同学加恋人刘倩带回老家刘沟镇。刘西风一见未来的孙媳妇1米75的高个,一举手一投足就跟电视里的时装模特似的,顿时就喜欢上了,还嗔怪孙子,恋上这么漂亮的女朋友为什么不早告诉家里,让家人提前高兴。当刘西风获悉刘倩是台湾人,她的爷爷是亿万富翁时,顿时喜不自禁,仿佛他家就要来财神爷似的,立刻请镇上的大厨到家里做了一桌海鲜大餐,盛情款待这位来自台湾的未来孙媳。
期刊
这是一个小海岛,当地人称其为岚岛,因其海岸线曲折回绕似麒麟,故又称之为麒麟岛。因麒麟岛在大洋的中部,每到夏季,大概七八月份的时间,总有很大的概率与台风来个亲密接触,居于海、食于海的岛民对其则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而这一年,风雨如期而至……第一日夜  “呼——呼——轰隆隆”,雅颂突然被这夹杂着滚滚雷声的凄厉风啸惊醒了。时值半夜,丝丝寒意沿着被子凸起的缝隙肆意攀上她的每一个毛孔里。雅颂被迫睁开了眼,朦胧
期刊
一  春花開尽见深红,夏叶始繁明浅绿。暮春的风已带着微微的暖意。跨出那扇铁门,一抹娇俏的红落在子昀的鞋面上。地面满是一闪一闪暖阳与枝杈捉迷藏似的痕迹。子昀抬起头,入眼一片榴花盛放的景象,仿佛是在提醒着她,不知不觉中,又到了春末夏初的5月。那明艳的花朵,在阳光的沐浴下,好似氤氲着一如榴火般热烈的豪情,一如那年的自己。子昀已记不清在那一座牢笼之中迷惘了多久,错过了多少这样的美好光景。也罢,这对于子昀来
期刊
老蒋这天跟老白借钱,不多也不少,5万元整,为的是老蒋儿子小蒋办玻璃厂资金周转不开。老白是老蒋玩了大半辈子的老伙计了,两人关系比亲弟兄还要好,整天在一块下棋喝酒的,这钱当然得借。  在老蒋家,老蒋收好钱后掏出纸笔,“唰唰唰”打了张借条。老白见了一把抢过借条,三把两把撕了,说:“哈,我们哥俩之间还要打借条?日后你儿子要是不还,难不成为这点钱我还跟他打官司?他不要脸我还要这张老脸哩。”  老蒋一听迟疑了
期刊
张元干,字仲宗,自号芦川居士,福建永泰人。宋元祐六年(1091年)生。张元干早年丧母,从小聪明好学,永泰的寒光阁、水月亭是他幼年读书处。十四五岁时随父亲到河北,常与父亲的客人唱和,每逢宾客酬唱,必专心倾听,有时随口应和,辞藻可观,满座惊叹。大观四年(1110年),张元干到南昌向东湖先生徐师川请教诗词句法,参加江西诗派洪刍、洪炎、苏坚等人的诗社活动,广泛的社交活动,使青年时代的张元干崭露头角;22岁
期刊
自从街道上扫黑除恶标语一挂,黑老大进了监狱,拉三轮的刘姐腰板一直,像换了个人似的。在平常她拉客的东津路口,她一眼瞅见一个手臂纹龙男,忙蹬车靠过去,鼻子里哼哼道:“强哥啊,快上车,去哪里?刘姐拉你去。”  这叫“强哥”的忙摆手,说:“不麻烦刘姐了,几步路,我自己走回去。”  “走回去?这哪能啊!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不行,不行,我哪能让强哥走路回家去?”  强哥仍然摆手。刘姐脸一沉,道:“不给面子
期刊
王奶奶80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虽然说头发略微有些花白,可是走起路来就跟模特似的,让年轻人羡慕。王奶奶原来是城中村的民办教师,老黄牛似的做了十几年,快要转正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被别人顶了包,而且还丢了饭碗。不过,王奶奶是个要强的女人,纵然心里面非常窝火,可是依然不动声色,打碎的牙轻而易举地就咽进了肚子里,转过身又是春风满面。王奶奶还是干她的老本行,唯一不同的是,以前是给公家干,现在是给自己干。王奶奶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