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拱坝浇筑施工仿真对象的持久化方法研究

来源 :水电站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bo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工仿真是高拱坝浇筑过程系统分析的重要手段,将计算机仿真过程中的内存对象与磁盘或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建立对应关系的持久化方法,可用以保存、分发和恢复仿真对象,是动态仿真、中继仿真、分布式仿真的基础引擎.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将仿真过程中所涉及的大量系统状态信息保存到数据库中形成系统快照的持久化算法.内容包括持久化环境构建,即:在类对象中保存与之对应的数据表名,并保存类属性与表字段的对应数据类型,进而实现仿真对象实例数据导出、仿真对象实例从数据库恢复等功能.某高混凝土拱坝浇筑仿真系统中的运用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文章由“记忆之场”理论出发,讨论了档案馆建筑的独特意义与价值,指出档案馆建筑是承载集体记忆与个体寻求身份认同的“记忆之场”,由此引出对浙江省档案新馆建筑设计的系统评介与分析.文章认为浙江省档案馆新馆建筑设计一方面十分注重对档案馆建筑在文化层面的深度认知,另一方面采用了理性与平衡的设计策略,在建筑的纪念性与日常性、现代性与地方性等方面实现了很好的平衡.
建筑是空间和时间的艺术,它也是最为复杂和最为综合的艺术,是总体艺术.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设计的浦东美术馆以艺术的手法介入空间、时间与建筑,使建筑融入艺术,并最终成为艺术的一部分.文章从建筑与艺术视角挖掘马塞尔·杜尚、卡西米尔·马列维奇等艺术家对让·努维尔建筑创作的影响,试图将浦东美术馆与托马斯·科尔的绘画作品《建筑师之梦》进行类比,形成或然性推论,探究建筑师如何将艺术置于场地、环境、氛围、体验、材料、技术和细部中思考空间、时间与建筑的诠释.
消防市政是特殊的城市基础设施,近代消防市政参与了城市近代化进程.救火站作为其中可见的部分,是保护城市消防安全的重要市政建筑.文章分析了近代上海租界救火站的分布、选址以及这一特殊市政空间的功能构成与建筑形制特征.救火站作为火政空间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形制的演变是近代消防设备、技术等形成的一套“看不见”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发展的真实记录.文章进而指出,火政空间与城市防火基础设施网络甚至构成另一种城市地理,只有建立起建筑与城市空间、设备技术与网络的关联,才能对近代上海火政空间乃至消防市政网络的发展和演变有更全面的认
文章回顾了FREE STUDIO建筑工作室在江苏省唐堡村与山东省柿子岭这一南一北两个村庄中所进行的乡村实践.基于建筑师视角,阐述了对当下乡建热潮的思考,提出“生活的容器”这一范式,并通过实践加以佐证,以期将设计融于特定的乡村语境.
“风格”是建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欧洲语境中关于风格概念的丰富文献揭示了它是一个持续变化的、复杂和难以界定的概念,各个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师和理论家都有不同的理论阐释.文章通过对原始的一手文献以及当代最重要的建筑理论家的相关研究对欧洲18世纪以来的风格概念进行梳理,力求尽可能准确地还原并区分18世纪到20世纪初的风格概念.文章关注如下三个重点和转折:一是从“修辞性”到建筑的“多元风格”,二是风格与民族国家的身份建构,三是对“风格化”的超越.
后工业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工业社会的日益衰退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越来越多的现当代工业厂房、工业区面临转型更新的要求.是推倒重来,还是保护改造?在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下,如何能够既努力留住曾经辉煌的工业时代记忆,又成功实现功能的转型提升与活力赋能,实现由工业建筑向复合建筑、由工业区向生活街区的华丽转身,是必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彭浦机器厂曾经是中国现代工业中心城市——上海的代表性厂区,文章通过对其转型过程中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的研究,探索中国现代工业遗产保护与有机更新之路.
城市中的“垃圾空间”作为城市精密技术路线的终点,记载了人类生活的另一个方面.当这些承载垃圾的空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交集的时候,一种重新梳理和界定城市的可能性就会产生.文章通过对垃圾回收空间的分析,探讨这些空间内的艺术和人文潜力,并且建议一种更丰富多元的城市存在.
现代建筑学教育自20世纪初期漂洋过海,在中国生根.百年动荡中,其发展之路并非坦途.对于建筑之美,因所处时代背景的不同,总会被冠以相异的标准.曾经特殊的年代中,谈论“美”更是成为禁忌.这一在今日看来是现代建筑学核心性却又是基础性的问题,曾经却令人迷惑.相较于改革开放后“补课式”引入与系统性出版的“建筑理论译丛”和“国外著名建筑师丛书”,由建筑师自发完成的课题引进和译著工作可谓克服了万般艰辛,但又昭示了现代中国建筑学教育终将迎来光明未来.
期刊
近年来,中国保护传统文化的政策导向引发了建筑行业对传统的重新关注.在此背景下,如何定义传统,如何理解传统与当下及未来的关系,成为建筑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议题.2021年6月,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由黄华青、梁宇舒两位青年学者翻译的《建成环境中的传统:“真实”、超真和拟真》(Traditions:The“Real”,the Hyper,and the Virtual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该书的作者奈扎·阿尔萨耶(Nezar AlSayyad)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休教授,“国际
期刊
本文以国内某大型水电站进场交通隧道洞口钢筋混凝土异型棚洞的结构设计为工程背景,建立各向同性的混凝土塑性损伤实体模型,在设定工况条件下,采用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软件对该异型钢筋混凝土棚洞的结构荷载响应进行分析;同时,提取了最不利截面上的弯矩、内力等,按照规范要求,对设定的梁截面进行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裂缝宽度三方面的验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原设计图纸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该钢筋混凝土异型棚洞结构配筋进行了适当的优化设计,此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