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拿大的“三无”生活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伦多,我生活得像一个真正的穷人。无车、无房、无手机……也许一切的转变都是建立在突然简化的生活状态上,也许穷并快乐着只是短期行为。我不能自欺欺人,说我会心安理得地做一辈子穷人。无可否认,富人的快乐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但是,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找出现在的状态能带给你的欢愉。
  
  无年的日子好温馨
  
  在国内,我丈夫大磊的公司很早就给他配了车,3年前他升到副总,座驾也跟着换成了日本桑飞度。我是电视台的记者,收入也不菲。蹭了几年大磊的顺风车后,他力主让我也有自己的车,一尝有车族的豪情。于是乎,夫妻双双开着车游走于城市内,这在中国,在我们的同龄人中,并不多见。
  我和国内的朋友讲,去了加拿大要做公交地铁一族,她们不以为然,当是我一时心血来潮的戏言。加拿大的朋友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在国内就算没有车的人到了这里,如果经济条件许可,第一件事就是急着买车,在加拿大没车就等于没脚,何况在国内还是开了多年车的人。
  其实我也曾经质疑过自己的这个决定。因为在国内,有时车需去车行检修,我都是坐出租车出入。坐公汽,好像是很遥远的事情,我也问过自己我真的可以做得到吗?但是在加拿大,我没有买车,而且在最近时间里仍然没有买车的计划,我现在是真正的公交地铁一族。
  让我奇怪的是,这中间的转换过程并没有我预想中的困难。我们的航班到达多伦多的时间是晚上,被朋友接到家里小休了一晚,第二天我们一家子就坐上公汽地铁拿着地图满多伦多地跑了。
  大磊和儿子回中国后我在地铁站附近租了房子,早上出门,走5分钟就到地铁站,地铁最多不超过5分钟一趟,不用担心堵车,20分钟后就到了另一个地铁站,出站口两分钟就到了工作的地方,真是再方便不过,而且也极省时间。
  每次花19元买上10张地铁票,精确地算一下,每天的交通花费不过3.8元,一个月不超过100元。我有几个朋友,他们总是不停地换二手车,因为新车太贵而且保险费也高,一边不停地抱怨刚换的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这个月又花了多少大洋修车。就算车不出任何故障,1个月下来平均养车也得花上400~500元。我另外一个朋友,妻子在家里长期拿加拿大的失业救济,他却一样买车养车。如果是我,也许早早把车卖掉,省下几百,好过向政府一直伸手。
  每天早上当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朝地铁站走去,看见一路上,人们的脸冻得通红,奋力地铲着车窗玻璃上的雪和冰,还有一些发不动引擎的人在路边向过往的车辆摇手以求帮助,我就很阿Q地想,穷人也有穷人的快乐啊。
  大磊和儿子在多伦多的20天,我们借住在密西沙加的同学家。每天搭着公汽地铁辗转去市中心办事,的确要花很长时间。不过在车上的几个小时,我们一直聊天,聊起往事,聊到将来,是最近几年里好久没有的一种温馨。这种温馨,真的好过在国内,每天早上大家只说一句再见,就匆匆开着各自的车去上班。我犹记得,晚上从公汽下来走回去的那15分钟,天上的朗朗圆月照着我们,大磊右手牵着我,左手牵着儿子,一家人就这样欢声笑语地走回去。
  
  无房的日子好自由
  
  在加拿大,我租房子住。常常有朋友劝我拿出闲置的钱,贷款买房,他们说住在自己的房子里和租房子住感觉不一样,何况也可以把一些空余的房间租出去,可以收租金,还可以享受当房东的快乐,更重要的,房子代表你是有产阶级了哦。
  可是在我看来,大多数买了房子的朋友并不像他们说的那么开心,我也不觉得我这个无产阶级和他们那些有产阶级之间有太大的区别。
  我的一个朋友,一来加拿大就实行这个既定目标,他买了一个有很多房间的House,为了能租出更多房间,他自己一家三口甚至挤在低矮的地下室,一住就是3年。在国内大家都知道他买了日本车,买了别墅,活得好风光。我几次去探访他,总觉得他一米八几的块头,在地下室一直不能彻底地挺直腰杆,而且碗筷桌椅,好像占满了所有的空间,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如果成为有产阶级,要以这种生活状态作为代价,我宁愿做快乐的无产阶级。
  我的另外一位朋友,曾经是他的房客,最近也新买了房子。满以为媳妇熬成了婆,可是去看他的新房子,他一副不开心的样子说,房客不停地来了又走,永远住不满。以前以为买了房子会松一口气,现在发现要更拼命打工养房子,压力大不说,而且家里永远脏脏的,每天打扫一幢House比去工厂打半天劳工还累。还和房客闹别扭,担心他们浪费电浪费水,担心他们把房间的装修搞坏,真是身疲力竭。
  中国人习惯稳定有保障的生活,所以不光是我的朋友,很多在加拿大的中国人会考虑买房,而且大部分会采取租房养房的方式,一直处在不断适应陌生房客的状态中。因为张东岳一案的发生,最近很多媒体呼吁中国人不要再出租房子,但是我想这种呼吁可能暂时起不到很大的作用。
  幸运的是,我遇到一个很和善的房东,当然我也尽量做一个优秀的房客,我每天只用打扫自己的卧室,还有我用的厨房和洗手间,我每个月的工资不高,但是足可以支付房租。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我可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去温哥华,去蒙特利尔,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还可以随时回中国,我再一次阿Q地享受了作为一个穷人的快乐。
  
  无手机的日子好清静
  
  还是1995年,当你的呼机响起来都会引起众人侧目观望的年代,我就有了手机。中国虽然不是发达国家,却是世界各国最先进的电子产品的集中地,你绝对可以在每一时间发现各种最新最时髦的电子产品,年轻人热衷于更换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我也一样,10年里起码换过10部手机,从每一部到最后一部全是摩托罗拉的。在加拿大,橱窗里陈设的好多手机还是中国人多年前的款式,笔记本也是中国的年轻人换了几代的那种,我带来的数码相机这里居然还看不到,我深深地体会到为什么很多经济专家说,中国的消费市场和中国的经济状态极不相符。
  在加拿大,我没有手机。朋友们都问我会不会不方便?我告诉他们一个以前在国内我们关于没有手机的人的笑谈,如果你们要找我,你们可以致电XXX,如果我上班了,你们可以致电XXX,如果两个电话都找不到我,我要么在超市买菜,要么在上班或者回家的地铁上,40分钟后再致电,你一定可以找得到我,那个时候我可没想过有一天这个笑谈用到我身上,是这么贴切。
  我现在不用一听到熟悉的手机铃响,就急忙打开包包乱翻一通,找到后才发现不是自己的。我也不用为了省钱,有些时段的电话干脆不接,其实心里特别着急想知道是谁的电话。和电话公司签了合约,想更换手机的样式都不可以。我也不用担心一边讲着手机,一边担心电话费打爆。家里装了座机,和另外一个房客分担,一个月30元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当然,在加拿大虽然过上了没有手机的生活,我还是不能想象在中国我没有手机,要是回去了,第一件事可能就是开通旧的号码,然后通知所有可能通知到的人。
  
  生活艰辛,苦中作乐
  
  在加拿大,我很少外出去餐馆就餐,因为工资不高,因为外出就餐价格不菲。我在超市买彻头彻尾的原材料,因为稍微加过工的,即使是帮你切过的青菜,价格都要高出许多,还要加税。偶尔我会想念在中国和朋友们在餐馆一边聊天一边大块朵颐,想念我们在西餐馆里优雅地舞弄刀叉,想念我们在酒吧里夜夜笙歌,不过我也喜欢现在这种浮华过后的平静。
  每天辛勤地工作,挤出时间写稿,然后再给自己做一餐美味够营养的晚餐,生活得十分有规律。有时还会请三五朋友来家里小聚,烤一个Pizza和一大盘薯条,拌一盘蔬菜沙拉,煲一锅排骨萝卜汤,简单易行,大家吃着这种中西结合的菜式,快乐地聊天,给平淡生活增添了异样的光彩。在中国的大磊说,至少目前我看到了移民给我们这个家带来的一线曙光,你这个职业“月光族”,终于对生活的艰辛有了足够的感知。
  我穿10加币一件的衣服,这真是让国内的所有朋友大跌眼镜。在加拿大,穿衣服没有任何准则,有人为了标新立异,凸显个性,也有人纯粹为了解放身体,轻松舒适。总之一条,这里穿衣服绝对是为自己穿的,就算在下雪的日子里,有人上身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下身却穿着运动短裤,都没有人会多看他几眼。所以,在挣钱不多的情况下,我刚好给自己理由穿10加币一件的衣服,干净整洁,还能省钱,何乐而不为。
  我省下很多在中国可能花在衣服上的钱,为了计划中的美国和欧洲之旅,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中国,虽然生活一直过得很小资,但是说起去美国去欧洲,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在加拿大,像穷人一样工作生活八九个月后,我想我终于可以实现我的这个梦想了。
  也许一切的转变都是建立在突然简化的生活状态上,也许穷并快乐着只是短期行为。我不能自欺欺人,说我会心安理得地做一辈子穷人。无可否认,富人的快乐又是另外一种境界。但是,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找出现在的状态能带给你的欢愉。
  人生苦短,当我在加拿大还只能活得像个穷人的时候,我也不会错过这个阶段的任何快乐和美丽场景。
其他文献
目前澳大利亚投资、移民、留学正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国内众多中小投资者纷纷向澳洲的房地产进军。    距离2008年奥运越来越近了,国内的房价涨幅也随之进入顶峰时期。许多国内的购买者和房地产商已经将目标转向了低风险、高回报的国外房地产。澳大利亚是与中国贸易文化往来最多的南半球国家之一,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真正的“地大物博”,而且那里法制健全,民风纯朴,二战之后的60多年来,房地产价格始终保持在年增长1
期刊
高考成绩公布后,一部分学生因为没能踏入理想大学之门,转而动起留学的念头。留学费用毕竟昂贵,如何既能去海外学习,又不过于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呢?经济型留学国家进入了不少申请者的视线。    希腊    投入爱琴海的怀抱  希腊,是那个拥有爱琴海以及奥林匹克发源地的国家吗?正是,它不仅拥有爱琴海,在公立大学就读还可以享受免费的高等教育,不过公立大学是用希腊语授课的,除非你有良好的语言能力,否则“免费午餐
期刊
泰国留学适合哪些学生?留学性价比如何?    在泰国,有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公立大学中最有名的是以国王名字命名的“朱拉隆功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列30多位。此外,泰国法政大学、希玛隆大学、亚洲理工学院、农业大学等也都各具特色。  泰国有私立大学60多所。泰国的私立大学发展较早,目前在数量和招生数量上都超过了公立大学。中国留学生大部分都在私立大学就读,少量公派留学生就读于公立高校。    全英语教
期刊
新加坡求才若渴。    “渴”的表现之一便是为到该国公立学校读书的外国学生提供政府津贴,学生毕业后要为新加坡服务三年或以上作为回报。因此与其他国家不同,“留新”,既代表着留学新加坡,也意味着留在新加坡工作。  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便走上了“留新”之路……  3万中国留学生“出身”影响就业  据新加坡旅游局一教育服务署资料,新加坡目前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8万余名国际学生。中国是新加坡重要的生源
期刊
国际寄宿制学校概况    国际寄宿学校主要为顺应现代教育国际化和素质教育大潮,为那些希望享受优良的国际教育的各国青少年而开设的一类初、中级学校,这类学校在西欧较多。  学生年龄要求一般为10岁到16岁之间,少数可以放宽到19岁,基本覆盖了我国的小学和初中教育,甚至为进人大学而准备的高中教育和部分儿童教育。它们一般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教育基础和独立行为能力。在国际寄宿学校,各国学生相互尊重对方文化背
期刊
澳大利亚留学不推荐类型之一:  短期培训后承诺工作,比如“护士免雅思出国有工作”、“护士出国短期培训百分百保就业”、“护士出国短期内实现移民定居”  1 这类学校的特征:  利用很多学生和家长急于求成的心态,进行夸大的宣传。让消费者认为能够花最少的钱,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标。  2 藏着哪些隐患:  因为学生受到距离和语言的制约,与澳大利亚当地院校或机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所以不得不求助国内的中介机
期刊
管理类专业    以MBA、EHBA为代表的管理专业,被称为“商界领袖的摇篮”。从就读前后的平均薪资比较,其毕业生薪资回报比其他研究生专业高。  提示:名校和普通院校的HBA含金量相差悬殊,读MBA就要尽量进入名校。  推荐国家:美国、法国、英国  美国哈佛、斯坦福的HBA文凭已成为获得高薪、高职的“通行证”。英国与法国的一些院校,在管理教育领域也具有权威地位。    基础科学类专业    数理化
期刊
留学生毕业后,无非有两条“出口”,一是海外就业;二是国内就业。英国、美国在海外就业的难度较大,荷兰、新加坡就业较容易;而回国就业,最佳的方式是海外公司外派。  据比工资网的数据统计,欧洲留学回来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薪酬最高。    热门留学国行情大比拼    英国  想在英国找份稳定的工作较难。相比之下,生物、物理、化学等相关应用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主要是去机构、协会从事研究工
期刊
经常上网,经常穿梭于各种网站的各种论坛之间,也偶尔写写博客。于是,对博客这玩意逐渐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对某些玩家费尽心思耕耘自己的博客感到有些可笑甚至可悲。  通常,玩博客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点击量增多,他在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之后总忘不了在各论坛上打个广告,比如:XXX的博客,欢迎光临指导,欢迎链接。  这是最初的最原始最朴素的博客广告。可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这样的广告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呢,就换着花
期刊
春节我从武汉坐十几个小时火车回家柳州过年,朋友到火车站接我,正是吃午饭的时候,我肌肠辘辘拉着一只大箱子,他帮我拿一个不轻的袋子,两人吃力地往家里走。朋友说等到家把行李放好,他就带我去上馆子。我说不用了,现在就去小巷子里找家米粉店来碗螺丝粉。朋友以为我是图方便,极力劝阻。我有点不耐烦地说:“我离家一年了,做梦都想吃一碗螺丝粉,现在就是带我去吃山珍海味都无所谓,先来碗螺丝粉再说。”  在家乡读书时,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