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血管生成素2及其受体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ou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轻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2例(重度子痫前期组);以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孕妇血清中Ang-2水平,采用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各组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 mRNA及其受体Tie-2 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Ang-2水平分别为(5.4±1.8)及(5.1±1.7)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4.5)μg/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1±0.7及2.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0.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Tie-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33±0.04及1.35±0.05,对照组为1.34±0.04,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Ang-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0±0.8及2.0±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0.9,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轻度子痫前期组及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Ang-2水平与胎盘组织中An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51,0.627;P均<0.01).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中的Ang-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导致血清中Ang-2水平降低,Ang-2可能是通过影响妊娠早期胎盘形成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病。

其他文献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展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初开展早孕期经腹绒毛活检(CVS)以及绒毛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各大医疗机构陆续开展了中孕期母亲血清学筛查的工作,对35岁以下,孕15~20周的单胎孕妇进行中孕期母亲血清学的产前筛查,并对高危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纵观近10年国内产前细胞遗传学诊断的发展情况,虽然在降低出生缺陷的发
期刊
由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及澳门妇产科学会联合主办的FIGO教育培训课程(FIGO Educational Training Macau.2010)于2010年12月10-12日在澳门成功进行。
丹毒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妊娠合并丹毒是一种非常少见的产科合并症,其主要病变特点是炎症侵犯皮肤层,蔓延迅速,治疗困难,极易复发,病情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化脓性淋巴管炎、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而一旦演变为脓毒血症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则治疗更加困难,严重危及母胎生命安全。
期刊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腺体及基质存在于子宫肌层中,伴随周围肌层细胞的代偿性肥大和增生[1].AM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未生育女性的发病率增加.由于AM的诊断主要依赖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诊断且诊断标准不一,所以发病率报道不一.1972年就有文献报道,子宫切除术后的标本中有30%~60%存在AM.Vercellini等[2]发
期刊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994年1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卵巢黏液性交界性肿瘤患者13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术前血清肿瘤标志物(术前有血清CA125、CA199检测资料的患者分别为96、26例)、手术方式、病理特点、手术病理分期及复发情况,并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41岁(14~85岁),分别
患者11岁,因月经初潮淋漓不尽伴持续性下腹痛13d入院.患者13 d前月经初潮,经量中,色鲜红,下腹持续性疼痛,尚能忍受,自行口服止痛药,未见好转.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痛苦面容,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肛诊:于左侧阴道旁触及-约6.0 cm ×4.0 cm ×4.0 cm囊性包块,张力较大,压痛可疑.妇科超声检查:盆腔内相当于子宫的位置见两个子宫回声,偏左侧者4.2 cm x3.0 cm,内膜厚
期刊
患者17岁,社会性别为女性.因无月经初潮,伴身高不断增长就诊.患者为足月顺产,其母亲否认孕期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一弟表形正常.曾行人工月经周期治疗2个月,阴道有少许粉红色分泌物出现.查体:上肢长,指距大于身高.女性外貌和音调,皮下脂肪少,口周无胡须,未见喉结,双侧乳房发育不良,乳晕稍淡.双侧腹股沟及大阴唇未扪及包块.外阴为女性型,大小阴唇发育,阴毛稀少,有处女膜,可
期刊
患者26岁.自述出生时即有左右排列的两个女性外阴、尿道及肛门,并伴有轻度尿失禁.以泌尿生殖道畸形伴肠道畸形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初潮后双侧阴道都有月经来潮,周期正常,经量中等。
期刊
目的 研究生命早期的免疫应激对雌鼠青春期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在出生后第3、5天行腹腔注射脂多糖(50 μg/kg)和生理盐水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周测体质量,生后30 d开始监测青春期启动(即阴道口初开放)时间和卵巢周期的变化.生后6周行卵巢切除术,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卵泡内膜厚度和各种类型卵泡的数目);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卵巢交感神经兴奋性的改变[以低亲
患者26岁,孕1产0,平时月经规律,无痛经,停经54 d时,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行常规早孕期检查.腹部B超检查示:盆腔内可见左、右分开的两个宫体回声,内分别可见两个官腔,两官腔内分别探及3.7 cm×1.6 cm×1.9 cm、4.4 cm ×2.3 cm×1.7 cm妊娠囊回声,内均可见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见图1.双侧卵巢大小及形态正常.阴道超声示:双宫颈、双宫体.B超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