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实践教学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ssskyfre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与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既相互呼应又相互区别的重要教学环节。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中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与把握,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社会、指导实践、奉献社会、增长才干,实现全面发展。遵循教育规律,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了解、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校要把社会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延伸,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当中,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当中。因为只有真正懂得社会实践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才能使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教学真正落在实处。
  1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发挥“生活”的作用,培养“生活”意识
  生活是开展学习的基础——生活蕴含着知识与力量,展示着灵动与生命,是形成知识能力和孕育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母,它教给人们生存发展技巧,教会人们如何迈向成功。复杂抽象的理论一旦回归生活,就会变得生动与简明。生活进入了教学,使知识增长、能力增强、良好情感的形成、科学态度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确立有了可靠的基础。
  生活给学习注入动力——丰富的社会生活,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国家的、社区的、历史的、他人的、自己的,等等,时时更换新内容,处处发生新故事,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欲望。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社会生活的引入无疑会激发和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学习动力、探究冲动,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引入生活为了回归生活——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感悟真理、陶冶情操、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必须回到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站在理性高度深刻理解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内化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与时俱进,生成新认识,创造新生活。
  社会生活是由问号、感叹号、逗号、分号、句号、波折号等构成的综合体,其中社会生活中的问号极具价值。教师要善于选择那些与学生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相适合的蕴含问号的社会生活,将其呈现给学生,组织学生分析、研究,进行创造性思维,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与时俱进,及时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最新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实践会提供思维碰撞时空,帮助学生获取真知灼识。无论是创置生活情境,还是分析社会问题,要注意运用反衬比较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思想,给学生提供思维碰撞机会,引导学生在事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2在实践中教与学,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课程突出了实践性,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课内、课外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积累情感体验。政治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内容,适时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查阅、搜集、采访、调查、社区服务、义务劳动、志愿行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消化,在实践中成长。事实上,工作场所学习正变成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许多“软技能”,如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掌握正确方法能力,团结协作、积极创新,都是在工作中得到的。
  在新课程条件下成功实现角色的转换——由外在的为分而学转变为内在的为理想、兴趣、爱好而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研究探索;由过多的从课堂上学转变为以实践为主导的多种方式的学习,如在做中学、说中学、画中学、试中学、亲身体验中学、研究中学;由机械记忆式的学习转变为立足于实践的创新式学习;由体力消耗型学习转变为重方法讲效益的科学学习方式。总之,不仅要学得好,还要成长得好,生活得幸福愉快!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人本教育思想和“将学习与社会生活沟通”的实用主义的社会价值观,学生由间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主体。在探究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有价值的新闻时事、社会热点,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解答疑问,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对热点问题有了科学认识,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认识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政治观察力,丰富了学生的头脑,为其发展确定了基础。
  活动教学的实践性不以变革客观世界为直接目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学生们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合而为一,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直接体验过程中形成、巩固、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其他文献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也是从兴趣开始的。人的兴趣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在长期的教育影响与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从对某种事物有兴趣开始,发展到对它产生了浓厚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到志趣,决心终身从各该领域的探索与研究。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
期刊
【摘 要】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要勤奋学习,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  【关键词】 培养 创新 能力    创新就是指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得到运用和发展。创造力是能力的最好表现,它的最大特点是不受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1教师在教法上要创新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
期刊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入手,有效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数学学科有其
期刊
随着电教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配备了诸如多媒体教室、双向式教学系统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为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传统英语教法主要依靠“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这种教法“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电教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被引入课堂,有效的改进了教与学的活动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质量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个性,从而给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下面结合英
期刊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师始终关注的课题。当前,不少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即使去写也往往是千篇一律,假话、空话、套话连篇,言之无物,更别说有真情实感了。有不少学生还套用别人的格式甚至连篇累牍地抄袭作文书中的习作。其实,写好作文并不难,关键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那么如何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些探讨。  1我笔写我心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流光溢彩的知识宝藏。教师如何开启宝藏,带领学生在殿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心灵荡涤,达到身心交融的情感升华,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  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已经无处不在。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失衡现象,结合个人日常实践,分析如下。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和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注重“感悟”一度成了语文教学的“新宠”,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过分强调人文性和文学素养的教育而削弱工具性教育的倾向。专家们及时呼吁,“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于是,引发了一场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激烈争论,并在愈演愈烈的争论中达成了
期刊
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创新教育追求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学知识,创造性的用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消极的存储知识。高中物理做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式的长期的培养过程,对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尤其如此。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交际表达能力,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常常借助语言思考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倘若思维不清晰,则语言就不明确,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就说明思想的混乱。  1把握时机,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现在小学生表达能力差的越来越多,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
期刊
课的导入是生物学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导入激趣激疑,激活学生的“动情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采用问题型、娱乐型、直观型、实验型和说课型等导入方式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振作学生精神,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下面就把这几种导入方式作一简要介绍。  1问题型导入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外部条件。在生物学教学中,问题型导入虽是一种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