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抗联斗争史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72732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东北抗联在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所形成的伟大精神,足以彪炳民族史册。东北抗联的斗争史,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出了最生动完美的诠释。
  一、东北抗联是东北抗日战争的领导和主体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在东北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与东北抗联,不仅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更是东北抗日战争的领导和主体力量。
  一是支援和促进东北抗日义勇军运动的开展。面对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运动的蓬勃兴起,中共满洲省委审时度势,派遣大批党、团员到义勇军中,积极引导和支持义勇军斗争,广大党、团员在其中充分發挥出了骨干、先锋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一些义勇军武装从旧有体系中分化出来,成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是以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以下简称《一·二六指示信》)。信中明确提出:为实现自己在东北的战斗任务,“首先便是反日的统一战线,并且要靠着夺取和保证无产阶级在这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在中共满洲省委领导下,为调动一切力量共同抗日救国,各地严格落实《一·二六指示信》精神。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人,创造性地践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不分见解、信仰,枪口一致对外,坚决抗日”的口号下,团结各民族和各阶层的抗日力量,形成了各类抗日武装大联合的局面,使东北地区成为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区。
  三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并坚持浴血抗战到底。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在发给各地的指示信中,多次强调要发动和组织工农群众开展游击战争。1932年3月,其下发的《抗日救国武装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文件中,提出要在群众斗争中创建党直接领导的人民武装,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1937年,东北抗联达到了3万余人、11个军的阵容,并形成东南满、吉东、北满三大游击区。在白山黑水间,抗联各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对日伪殖民统治构成严重威胁,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从1938年开始,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艰苦阶段,面对自身孤悬敌后、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现实,东北抗联广大指战员,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最终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二、东北抗联以实际行动破除了国民党政权在东北的统治地位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来势汹汹、实际上力量却十分有限的日本侵略军,国民党政府奉行所谓“不抵抗”主义,严厉禁止东北当局和东北人民进行反侵略活动。与之相反,东北抗联的顽强斗争,则为东北人民指明了抵御外侮的道路,点燃了光复家园的希望。
  一是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第一时间发出抗日号召,积极领导和推动全国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在关东军入侵沈阳的同时,中共满洲省委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宣言》,并迅速印制成传单散发出去。此后,中共中央、满洲省委先后发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的决议》等多份决议、宣言和告全国民众书。这些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开展武装抗日斗争,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方向,推动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二是为抗战后建立巩固的东北解放区奠定基础。日本战败前夕,针对国民党政府抢夺东北人民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中共中央作出了向东北进军,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部署。靠近东北的各抗日根据地迅速派出部队挺进东北,但是直到1945年9月初,关内的八路军、新四军还远未能占据东北的主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在严峻的形势下,抗联部队400多人在周保中和李兆麟的率领下,组成57个工作班,分四批返回东北,分别进驻长春、哈尔滨、沈阳等12个城市以及45个中小城镇,开展建党、建军、建政的工作。东北抗联这一抢占先机的行动,为避免东北地区落入国民党独裁政权之手,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巩固的战略基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是东北人民通过鲜明对比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向来都是最好的“清醒剂”。自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宣布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领导后,在大多数东北人民心中,一直对国民党政权抱有所谓“正统观念”。是东北抗联广大指战员在14年抗日斗争中的所作所为,使东北人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东北人民通过比较,对主义和道路作出了选择,从思想上逐渐破除了对国民党政权的盲从。
  三、东北抗联斗争史是党的“初心”“使命”最生动的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回顾东北抗联斗争史,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无比执着、对祖国人民的无限热爱。
  一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抗联苦斗的内在动力。九一八事变后,时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的罗登贤曾明确提出:“蒋介石国民党以不抵抗政策出卖东北同胞,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争取东北人民的解放。敌人在哪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和人民一起抗争。党内不许任何人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谁如果要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就是恐惧动摇分子,谁就不是中国共产党。”这一番铮铮誓言,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生存而战的无畏姿态。九一八事变时,热河在内的东北四省党员、团员的总数只有2000人左右,力量还十分弱小。但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在要人缺人、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的情况下,从全国各地选派优秀干部奔赴东北,“白手起家”拉起抗日队伍,与残暴的日寇苦斗14载,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作出了最生动、完美的诠释。   二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抗联苦斗的终极追求。“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这是对东北抗联冬季严酷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东北地区的冬季长达半年之久,由于日伪的封锁、“围剿”,冬季里抗联将士长期缺少御寒衣物,很多指战员因寒冷而冻掉手脚甚至牺牲。可以说,东北抗联所处的恶劣斗争环境堪称人类历史所罕见。抗联将士甘愿奉献、牺牲,与凶残的敌人、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了长达14年的殊死搏斗,最终所追求的就是东北人民的解放和自由。1939年3月20日,周保中所创作的《挽歌》,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一深沉的情感:“黄帝子孙好儿女,前仆后继争杀敌。哪管饥饿疲乏,断指裂肤。不顾暴风烈日,雷电雪雨。捐躯轻鸿毛,荡寇志不渝。倭奴罪恶须清除,索还血债一笔笔。同志们!安息!踏着你们洒下的血迹,誓将民族解放进行到底……”
  三是极端险恶的环境中形成了不朽的抗联精神。东北光复后,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的彭真,曾对东北抗联重要领导人冯仲云讲道:“我们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3件事最艰苦:第一件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3年游击战争,第三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14年苦斗。”这个评价,真实地体现了东北抗联的艰苦历程。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东北抗联万千将士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为中华民族书写了悲壮雄浑、气吞山河的伟大战争史诗,同时也为炎黄子孙铸就了豪气干云、壮怀激烈的不朽民族精神。东北抗联指战员在忠贞爱国、信念坚定、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等方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
  东北抗联在事实上肩负起了东北抗战的领导责任,并发展成为东北抗战的主体力量;数万抗联将士为人民争自由、为祖国争独立,不惜在黑土地上遍洒热血;纵然敌我力量悬殊、却明知“不可为”而坚定为之,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是东北抗联的铁血斗争史,擦亮了人民的眼睛,让中国人民认识到,哪个政党才是真正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战。
  正是因为东北抗联的历史充分展现、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东北抗联历史和东北抗联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把它作为对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的生动教材,以此高扬民族精神的旗帜、厚植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
  东北抗联的功绩将永远铭刻于民族记忆当中,东北抗联的精神将永远光耀于神州大地。
  (作者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責任编辑/雷   博
其他文献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城市燃气供应以及管道输送项目质量三者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想要实现天然气正常顺利输送,必须将市政燃气管道项目施工当作基础。因为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质,所以为了最大程度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除了需要督促施工方在实际施工时检查燃气管道外,还应当在每一次施工结束后进行仔细验收,并清点所用材料,从而避免施工隐患的出现。对我国市政燃气管道施工安装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阐述了工程监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希望借此可以给燃气管道项目施工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我国电力产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威胁民众生命财产与企业生产作业。本文围绕电气线路运行展开探析,分析探讨电气线路运行中的安全与技术问题。文章对电气安全故障作以简单分析,指出常见的几种安全故障,在此基础上阐述电气技术管理的几种方式,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了,旧的课程目标已不满足当下,于是,近年来我国对新课程的标准进行了改革。这一举动使我们明白只有饱满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思想品质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每个学科中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本文探究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并探究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既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要坚决覆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盲点、破解痛点、攻克难点、打通堵点,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基层社会发展优势。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在农村全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工程相较于之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可以为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提供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而本文以通信工程为概述点,以此对其安全问题进行分散概括,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意见,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依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随着时代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当前的发展趋势对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要想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就要不断的加强党建基础工作,在开展工作中做到以为人民服务为中心,以围绕中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不断地增强党建工作的政治性和先进性,要对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并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工作。在具体工作时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坚定不移的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作为整个工作的使命,才能真正实现国有企业青年职工更好地服务企业、敬岗爱业的目标。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作者从慢病管理任务艰巨、常熟市慢病管理开展现状和分级诊疗体系构建中存在问题展开,针对“上转易、下转难”的问题,分析根源在于转诊过程中临床路径、诊疗规范一体化制定的缺失,以及疾病不同周期医疗机构间协作的流程、规范等临床整合策略不清晰、药品目录不统一、信息联动不顺畅等问题。提出慢性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具体方法,包含资源整合、构建医共体;扩展临床路径;建立“专科+全科”医生团队,增强转诊驱动力;信息支撑,处方流转助力慢病系统等措施;总结初步
依托“学习动力圈”理论,针对公司系统班组长集中培训开展复合型培养模式创新,旨在推动班组长在课程多元、形式多样、发展胜任、提升素质同时,结合岗位实践,推动培训转化,提升培训项目的成果效能。
5月7日下午,由浙江省社会组织总会会长梁星心带队走访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研讨总会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事宜。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李云一行莅临现场指导,就平台建设提出意见建议。梁星心会长首先向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对总会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感谢。他表示,建行作为总会副会长单位,一直以来热心公益,为总会及省内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