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投赚了钱,国有股东贡献出一部分来充实社保合情合理,但如果把创投收益全部拿走,这样对创投机构盈利模式的打击简直是致命的。”
拥有超过60个有望在创业板上市的项目,按照50%的概率实现上市,如果平均能达到5倍回报,深圳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将赚到100亿元。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给深创投总裁李万寿算的一笔账。
10年前,在深交所开办创业板呼声鼎沸的那一刻,李万寿辞掉政府公职,下海加入了深创投。10年间,深圳这个城市也成为VC、PE扎堆的地方,创业板的推出却总让人望眼欲穿。10年后,证监会关于创业板的推出再次频送暖风,让至少500多家深圳创投企业集体亢奋。
《英才》记者面前的李万寿对创业板推出后,深创投可能的收益避而不谈。但谁都会明白,已经播下200多颗种子的国内创投业龙头——深创投,无疑会是创业板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枯等十年
“如果去年创业板就推出了,或者今年1月就推出,现在深创投可能已经投了20到30个项目了。”
2008年,深创投一共投了54个项目,送了5家企业上市,在同年的中国创投排名中荣登榜首,超越了之前一直领先的红杉、IDG等国际知名的外资创投,成了国内创投界的冠军。但今年,后危机时代的不明朗前景让深创投放慢了步调。到目前为止,半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深创投一共才投了15个项目,只送了一家企业到境外上市,有4家公司等待上市发行股票。
“我们希望今年能有10亿以上的投资,去年是13个亿。”对于投资项目进度的放缓,李万寿的原由有二:一个是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还持观望态度,另一个则在于创业板的迟迟未能推出。
“如果去年创业板就推出了,或者今年1月就推出,现在深创投可能已经投了20到30个项目了。”李万寿在谈到创业板推出后可能对深创投带来的影响时表示。
不过,今年连续出台的政策已经清晰的描画出创业板推出的种种线条。
或许是等得太久,或许是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李万寿对创业板的推出没有多少预料中的激动。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创投企业主要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创业板推出前,相当多的企业都是在国际市场上市,创业板推出后,意味着多了一个市场可以用。
不过,李万寿还是坦承了创业板推出对创投企业的意义。“有了这个定心丸,必然会刺激我们这样类型的公司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过去10年,深创投接洽项目上万个,最终投资项目222个,持有股权的150个左右,领域涉及IT、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化工、消费品、连锁、高端服务等,累计投资金额44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最令李万寿自豪的还是深创投已经完成的38个上市成功的案例,比如在资本市场一度风云的潍柴动力(000338.SZ)、同洲电子(002052.SZ)等,两家公司在上市后,深创投都获得了超过数十倍的回报。
虽然李万寿一再表示,成立深创投主要是为发展高新技术经济战略服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创投有很多项目是直接和创业板对接的,这些项目这么多年也一直都是瞄着创业板操作的。
致命的“裸捐”
“创投和风投投资的多是高科技企业,本身持股比例不高,且股权分散。如果参与其中的是国有股,在履行转持义务后,将几乎被裸捐。”
最近,有一件事让国有创投很是头疼,那就是国有股划转政策的出台。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将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
“创投和风投投资的多是高科技企业,本身持股比例不高,且股权分散。如果参与其中的是国有股,在履行转持义务后,将几乎被裸捐。”李万寿认为,国有股划转将打击国有创投公司的投资积极性。“创投赚了钱,国有股东贡献出一部分来充实社保合情合理,但如果把创投收益全部拿走,这样对创投机构盈利模式的打击简直是致命的。”
这一两年来,各个地方都在刺激经济结构转型,刺激新的经济成长,纷纷出台了政府引导基金,用政府的钱,呼吁国有企业也参与进来,成立母基金,用这些钱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用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现在的制度无疑是给了地方政府当头一棒,将股权收上去了,不利于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支配的国有企业基金用来支持新经济的成长,支持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李万寿说。
随着创业板推出的临近,上市公司积极参股和创立如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逐渐被市场看好,并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之一。比如,电广传媒(000917.SZ)持有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鲁信高新(600783.SH)持有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等。
市场参与者总是趋利避害,创投人士为了自身利益必然会想办法进行利益锁定。李万寿认为,创投们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创投利益都是可能的,因此,应该兼顾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
目前,政策细则空白期让国资股权投资机构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投还是不投?没有政策依据,一切都处于不确定状态。据了解,已经有一部分国有投资机构暂停上市前的股权投资,开始观望后续政策的出台。
李万寿希望,相关部门应该谨慎制定相关细则进行解释说明,既要避免国有资本借此逃避义务,也不能打消其进行股权投资的积极性。
无法复制的深创投
深创投的管理模式有别于其他“官办”基金,管理人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而不是官员,也不限制投资方向和地域,完全市场化运作,这是它能够取得好业绩的基础。
“我们曾经交了不少学费。”李万寿经常与人提及深创投与腾讯、盛大、无锡尚德、西部矿业等多个项目失之交臂的遗憾,而这些项目却成了其他创投扬名的经典案例,收益则是以数百倍计算。但即便如此,深创投所取得的成绩仍然达到了年平均回报率36%的高度。
业界将深创投独有的投资模式总结为“深创投模式”,模仿者甚众。但李万寿认为,在国内VC行业里,深创投是独一无二的。
深创投从一开始就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官办”的烙印并没有限制其大展拳脚,反而成为它胜人一筹的重要基因。
深创投最大的创新,是通过与各地政府的合作,设立地方性基金,获取广泛的资金和项目来源,许多同行认为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从最初与苏州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以来,深创投已经与20多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建立了合作。
“与政府合作成立基金的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了广泛的项目源。因此,深创投在起步上就有一定优势。此外,通过这种模式,与各级政府建立良好互动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也便于降低投资后的成本,从而实现双赢。”
现在,李万寿的目标是将这种模式从全国20多个城市发展到30多个城市,深入到各地省会城市、发达的地级市去建立投资公司。
“至少在看得见的3年内,深创投的领先优势是没有人能动摇的。”李万寿充满信心。
拥有超过60个有望在创业板上市的项目,按照50%的概率实现上市,如果平均能达到5倍回报,深圳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创投)将赚到100亿元。这是很多业内人士给深创投总裁李万寿算的一笔账。
10年前,在深交所开办创业板呼声鼎沸的那一刻,李万寿辞掉政府公职,下海加入了深创投。10年间,深圳这个城市也成为VC、PE扎堆的地方,创业板的推出却总让人望眼欲穿。10年后,证监会关于创业板的推出再次频送暖风,让至少500多家深圳创投企业集体亢奋。
《英才》记者面前的李万寿对创业板推出后,深创投可能的收益避而不谈。但谁都会明白,已经播下200多颗种子的国内创投业龙头——深创投,无疑会是创业板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枯等十年
“如果去年创业板就推出了,或者今年1月就推出,现在深创投可能已经投了20到30个项目了。”
2008年,深创投一共投了54个项目,送了5家企业上市,在同年的中国创投排名中荣登榜首,超越了之前一直领先的红杉、IDG等国际知名的外资创投,成了国内创投界的冠军。但今年,后危机时代的不明朗前景让深创投放慢了步调。到目前为止,半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深创投一共才投了15个项目,只送了一家企业到境外上市,有4家公司等待上市发行股票。
“我们希望今年能有10亿以上的投资,去年是13个亿。”对于投资项目进度的放缓,李万寿的原由有二:一个是对上半年经济形势的判断还持观望态度,另一个则在于创业板的迟迟未能推出。
“如果去年创业板就推出了,或者今年1月就推出,现在深创投可能已经投了20到30个项目了。”李万寿在谈到创业板推出后可能对深创投带来的影响时表示。
不过,今年连续出台的政策已经清晰的描画出创业板推出的种种线条。
或许是等得太久,或许是担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李万寿对创业板的推出没有多少预料中的激动。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创投企业主要面对的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创业板推出前,相当多的企业都是在国际市场上市,创业板推出后,意味着多了一个市场可以用。
不过,李万寿还是坦承了创业板推出对创投企业的意义。“有了这个定心丸,必然会刺激我们这样类型的公司加快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过去10年,深创投接洽项目上万个,最终投资项目222个,持有股权的150个左右,领域涉及IT、通讯、新材料、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化工、消费品、连锁、高端服务等,累计投资金额44亿元人民币。这其中,最令李万寿自豪的还是深创投已经完成的38个上市成功的案例,比如在资本市场一度风云的潍柴动力(000338.SZ)、同洲电子(002052.SZ)等,两家公司在上市后,深创投都获得了超过数十倍的回报。
虽然李万寿一再表示,成立深创投主要是为发展高新技术经济战略服务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深创投有很多项目是直接和创业板对接的,这些项目这么多年也一直都是瞄着创业板操作的。
致命的“裸捐”
“创投和风投投资的多是高科技企业,本身持股比例不高,且股权分散。如果参与其中的是国有股,在履行转持义务后,将几乎被裸捐。”
最近,有一件事让国有创投很是头疼,那就是国有股划转政策的出台。按照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将转由社保基金会持有。
“创投和风投投资的多是高科技企业,本身持股比例不高,且股权分散。如果参与其中的是国有股,在履行转持义务后,将几乎被裸捐。”李万寿认为,国有股划转将打击国有创投公司的投资积极性。“创投赚了钱,国有股东贡献出一部分来充实社保合情合理,但如果把创投收益全部拿走,这样对创投机构盈利模式的打击简直是致命的。”
这一两年来,各个地方都在刺激经济结构转型,刺激新的经济成长,纷纷出台了政府引导基金,用政府的钱,呼吁国有企业也参与进来,成立母基金,用这些钱成立了风险投资基金,用这些风险投资公司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现在的制度无疑是给了地方政府当头一棒,将股权收上去了,不利于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支配的国有企业基金用来支持新经济的成长,支持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支持优势企业上市。”李万寿说。
随着创业板推出的临近,上市公司积极参股和创立如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股权投资机构,逐渐被市场看好,并成为投资者追捧的热点之一。比如,电广传媒(000917.SZ)持有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鲁信高新(600783.SH)持有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等。
市场参与者总是趋利避害,创投人士为了自身利益必然会想办法进行利益锁定。李万寿认为,创投们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创投利益都是可能的,因此,应该兼顾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
目前,政策细则空白期让国资股权投资机构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投还是不投?没有政策依据,一切都处于不确定状态。据了解,已经有一部分国有投资机构暂停上市前的股权投资,开始观望后续政策的出台。
李万寿希望,相关部门应该谨慎制定相关细则进行解释说明,既要避免国有资本借此逃避义务,也不能打消其进行股权投资的积极性。
无法复制的深创投
深创投的管理模式有别于其他“官办”基金,管理人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而不是官员,也不限制投资方向和地域,完全市场化运作,这是它能够取得好业绩的基础。
“我们曾经交了不少学费。”李万寿经常与人提及深创投与腾讯、盛大、无锡尚德、西部矿业等多个项目失之交臂的遗憾,而这些项目却成了其他创投扬名的经典案例,收益则是以数百倍计算。但即便如此,深创投所取得的成绩仍然达到了年平均回报率36%的高度。
业界将深创投独有的投资模式总结为“深创投模式”,模仿者甚众。但李万寿认为,在国内VC行业里,深创投是独一无二的。
深创投从一开始就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官办”的烙印并没有限制其大展拳脚,反而成为它胜人一筹的重要基因。
深创投最大的创新,是通过与各地政府的合作,设立地方性基金,获取广泛的资金和项目来源,许多同行认为这是成功的关键所在。从最初与苏州政府引导基金合作以来,深创投已经与20多个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建立了合作。
“与政府合作成立基金的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有了广泛的项目源。因此,深创投在起步上就有一定优势。此外,通过这种模式,与各级政府建立良好互动后,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也便于降低投资后的成本,从而实现双赢。”
现在,李万寿的目标是将这种模式从全国20多个城市发展到30多个城市,深入到各地省会城市、发达的地级市去建立投资公司。
“至少在看得见的3年内,深创投的领先优势是没有人能动摇的。”李万寿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