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转行”,在生命细胞的世界里很有可能也行得通。这意味着,有朝一日,当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时,我们不用再为找不到器官移植的供源而犯愁,也可以绕过细胞的“时空逆转魔术”(让已完成分化、各具功能的体细胞,回到未分化前的多能干细胞阶段,再定向分化为人体需要的某类功能细胞),直接在皮肤、血液、神经、肝脏等各类功能细胞之间实现“转行”。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惠利健研究小组,便设计发明了这样一套精妙的“细胞转行术”,在国际上首次将皮肤纤维细胞转化为肝脏细胞。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昨天在线发表了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证明肝脏以外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直接转化为肝脏细胞,且证明被直接转化的细胞具有体内功能。
惠利健研究员领衔的年轻科研团队,在抑制细胞衰老机制的前提条件下,转入3个转录因子,成功将小鼠尾巴上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了肝脏细胞。从形态上来看,这种名为iHep的细胞,和体内肝脏细胞长得很像。在体外功能实验中,“转行”后的iHep细胞也证实了自己具有和“原版”肝脏细胞一样的功能:如糖元、脂质和血蛋白的合成,药物代谢等。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在王欣(微博)研究组的协助下进行。有一种模拟人类酪氨酸代谢缺陷疾病的“肝衰竭小鼠”,若不服用相关药物,6周内就会死亡。被移植入iHep细胞后,小鼠的肝脏得以重建,小鼠的总胆红素、转氨酶、酪氨酸等肝功能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起死回生。
《自然》杂志的编委和评审专家高度评价此项工作的开创性意义。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经费支持。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参与了部分工作。接下来,研究组人员将优化诱导转化的过程,并为人体实验做前期准备。
(新民晚报)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惠利健研究小组,便设计发明了这样一套精妙的“细胞转行术”,在国际上首次将皮肤纤维细胞转化为肝脏细胞。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昨天在线发表了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这也是科学家首次证明肝脏以外的体细胞可以被诱导直接转化为肝脏细胞,且证明被直接转化的细胞具有体内功能。
惠利健研究员领衔的年轻科研团队,在抑制细胞衰老机制的前提条件下,转入3个转录因子,成功将小鼠尾巴上的皮肤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了肝脏细胞。从形态上来看,这种名为iHep的细胞,和体内肝脏细胞长得很像。在体外功能实验中,“转行”后的iHep细胞也证实了自己具有和“原版”肝脏细胞一样的功能:如糖元、脂质和血蛋白的合成,药物代谢等。进一步的动物实验,在王欣(微博)研究组的协助下进行。有一种模拟人类酪氨酸代谢缺陷疾病的“肝衰竭小鼠”,若不服用相关药物,6周内就会死亡。被移植入iHep细胞后,小鼠的肝脏得以重建,小鼠的总胆红素、转氨酶、酪氨酸等肝功能指标均出现明显好转,起死回生。
《自然》杂志的编委和评审专家高度评价此项工作的开创性意义。这一工作得到了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的经费支持。第二军医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参与了部分工作。接下来,研究组人员将优化诱导转化的过程,并为人体实验做前期准备。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