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实来医治现实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改定这一组诗,五月末了。境内疫情得到缓解,生活的秩序正在恢复,人流密度增加,堵车成为电视台热烈报道的好消息。
  此前,数月间,大街小巷空荡荡的景象令人心惊。橱窗里的木质模特,呆望静悄悄的世界,脸上细微的裂纹酷似泪迹。
  泪迹。新冠肺炎戴着新冠冕,在人类肺部春游。它虚拟、无形,像一种隐秘的欲望和情感,让一个人沦陷乃至消失。无论武汉、上海,还是纽约、巴黎、米兰,没有哪座城市能拒绝这一个诡秘的春游者登门拜访。
  封城。停航。被隔离如同被囚禁。漂泊于大海上的轮船,找不到归属感。去世者的数字,日日新,曲线起落如潮汐。“全球一体化” 理念, 在重重裂痕中显得虚幻而又真切——
  只要有一个地域病毒未息, 谁都不能说自己是一个安全的人。
  一场空前绝后的剧变。擦肩而过的人,沉默、阴郁,一概洋溢出哲人、詩人气质。口罩,为嘴巴加上弱音器,也使面部的光照很不平等。在夏初,取下口罩,盯着镜中另一个我:眼睛所在方位,已微黑;鼻子以下区域,略显苍白。像晨昏时分,天空与大地,明明暗暗地冲突与和解。也类似于一张地图,以颜色深浅,表示充满歧义又山水相依的两个国度。在冲
  在冲突与歧义中,如何维护自我的完整性,去揭示、发现那些被遮蔽的词?
  2
  波兰诗人扎加耶夫斯基,在散文集《另一种美》里,讲述一个故事:
  某年冬天,他和另一诗人开车去华沙演讲,半路上困在雪地里。直到一个农民出现,把汽车抬到大路上。两个诗人去华沙的目的,是为了发出呼吁、救助农民,一个农民却在雪地里救助了诗人,“并非没有一点羞耻之感。”他这样嘟囔着、写着。
  在疫情期,面对医生、科学家、药厂工人、卡车司机、捐献白菜的农民、跨国采购抗疫物资的企业家,拥有类似羞耻之感的中国诗人,也很多吧?
  一个写作者,倘若能够在纸上自救,继而让阅读者获得勇气和力量,避免沦陷于共同或个人性的困境,就依然能维护语言的自尊。那一支笔,就能拥有铁锹、手术刀、针管的形状和意义。
  扎加耶夫斯基在《中国诗》这一代表作里,写到千年前的中国诗人,在雨水整夜敲打乌篷船的声音里,“内心终于获得平静”,当代的“诗人们都十分重视获奖和成功”,如何克服内心的骚动不宁?的确,不少写作者手中的笔,已经混同于眉笔、口红、塑料花、计算器。他们对自己携带的病毒不知不觉。
  庚子年这一场疫情,也像雨水在整夜敲打,教育诗人十分重视寂寞和失败,重新获得内心的平静。
  3
  疫情未了,揭示出人类进步表象下的种种病灶、隐疾。改善与大自然、他者、自我之间的种种关系,是一个紧迫命题。
  “多病所须唯药物”(杜甫)。爱与善意,是最好的药物,而诗歌,是“爱与善意”最动人的载体。
  在来自异国或运往异域的抗疫物资上,出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无日不瞻望,无夕不思量”等等诗句。以古老言辞的美意深情,抵抗新绝望、新孤愤。各种“云朗诵”“云诗会”“云发布”,使无数心灵在自闭与分裂中,得以整合与修复。
  “每一首诗都是哀歌,因为一首纯粹赞美的诗是不可能存在的。”以色列诗人阿米亥,终生书写“爱与死亡”这一主题。他相信诗歌具有治愈创伤的力量,一个母亲“如果用有韵的嗓音唱出所有的坏事情”,那就是一首诗,就能安抚一个孩子。
  把“所有的坏事情”唱出来,是诗人的责任。
  “用现实来医治现实”,这还是阿米亥的话。换言之,用哀歌来医治悲哀。
  4
  自少年时代起,诗歌就一直塑造、纠正着我的生活。难以想象,如果没有诗歌,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诗歌中的“哀”和“坏事情”,像压舱石,避免一个人倾覆于轻浮的波浪;也像疫苗,抑制“陈词滥调”“言不及义”“巧言令色”等等病毒对一个写作者的侵袭。
  近年介入散文文体实验,我仍坚持以“准确、自由、独到”这一诗性标准,作为不分行文字的写作准则。唯有如此,一个人的写作,才拥有独立不二的价值。
  “我无与伦比,却又与你相似。”这是博尔赫斯的话,孤傲、温情、动人。有意义的写作,就是这样孤傲、温情、动人。
  在不同场合, 我谈到博尔赫斯的一个观点:“散文是诗歌的一种复杂形式。”朋友们喜欢这句话,问出处,我已经找不到它源自哪本书、哪篇文章。像一个美好的人,孤立,隐匿了复杂的处境和联系方式。
  《诗歌月刊》发表的这些诗,写于新冠肺炎暴发之前,涉及上海、南阳等地形势,贯通旧时光、日常经验。在疫情期,整理、修改这些作品,我深切感受到“日常”的珍贵、“非常”的严重性。
  以写作重建生活,就是用日常来医治非常。
  5
  南阳,一个盆地,伏牛山、秦岭、桐柏山簇拥而成,位于中国南方、北方过渡带。盛产小麦、稻子、红薯、黄牛、药材、汉代画像砖、曲剧,也生发一系列诗人—
  张衡(“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庾信(“唯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韩愈(“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朱放(“长恨江南足别离,几回相送复相随”)、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就是我的来历和背景。
  如果将故乡放大到整个中原、中国, 我的来历和背景,更加寥廓深远。无穷无尽的历代书写者、言说者,像万川流水汇成我,造就一个小海洋。我必须对汲取的能力、干涸的危险,保持警觉。书桌边缘,就是一道岌岌可危的海岸线?
  倘能贡献一个无与伦比的句子,就没有遗憾:我是与那些异代前贤、与你,很相似的人。
  6
  移居上海二十年。这座城市,参与我中年以来个人史的书写,赋予种种的安慰与不安。
  从外滩,到苏州河,异域感和市井气一并洋溢,冒险者与小职员各自沉浮。
  一条小街道喜欢与另一条小街道,在拐弯处碰头。那里,会有杂货店、花店、咖啡馆、小笼包子铺、旗袍店、美甲店、用汽油桶改制而成的烤红薯炉……
  我步行、坐地铁或开车,穿越这些小街道或大路,到静安寺附近一家公司谋生。打卡,开会,说话,喝茶,谈判,生闷气,与他人毫无二致。喜欢穿随意的夹克、运动鞋,办公室衣柜里挂一件西服、摆一双皮鞋。出差到其他城市一闪而过,乘飞机在深夜落进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这两个鸟巢,灿烂灯火如密枝繁花……
  如何防止自我在迷失中分裂?阅读,写作,用“汗漫”这一笔名,作为隐秘的护身符。
  在世俗生活中抵御庸俗,在脱俗的语言中还俗,这同样是“用现实来医治现实”——多么难,就多么必要。
  7
  “修辞立其诚”(孔子)。“道法自然”(老子)。“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万物皆备与我”(孟子)。“篇终接混茫”(杜甫)。“唯陈言之务去”(韩愈)。“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苏轼)……
  古老前贤谈诗论文,总是将修辞与修为、自然与自我,融合为一。杰出的写作者,必拥有杰出的命运和气象,似表里山河。我的写作至今没有大动静,正因为自己是过小日子的人吧。喜欢站在街头吃烤红薯,在味觉中,一下子回到南阳盆地和童年。
  “到罗马去,成为另一个。”这是歌德名言。现在,到暮境里去,我就能成为“另一个”稍微杰出的表达者?溃散感、告别感、紧迫感,的确纷纷而至,势必强化语言中“遗嘱与祈祷”的品质,而这,恰恰就是诗的秘密。
  庚子年春,像里程碑,此前此后,道路两边的景象已截然不同。
  一支笔,领我朝稿纸尽头的地平线走去。
其他文献
麦子、谷子、糜子、稻子  一年一黄年年发芽抽穗  豌豆、蚕豆、黄豆、扁豆  一年一度年年扯秧授粉  杏花、菊花、葵花、棉花  一年一轮年年重睹芳华  苹果、布谷、麻雀、雨燕  一年一载年年庄前屋后  猪娃、羊羔、牛犊、鸡崽  一年一岁年年相依为命  雨水、泉水、湖水、河水  跳过去钻进去泡不透的土腥  草屋、木房、案洞、阁楼  横躺着竖卧着住不够的睡眠  圆桌、方凳、长椅、土炕  拉家常的童年扔不
期刊
席地的人滔滔不绝  台上的人小心翼翼  高尚的领结  也挡不住  自下而上的  唾沫星子  这微小的尘埃  煽起满城风雨  流言的力量  如粉末病症  穿过广场  我只能做好防备  与外界环境无关  在我内心  有一道无际的墙  可以抵抗外來侵袭  一只鸡蛋的命运  锅铲在锅里肆意炒动  鸡蛋被敲破打散  被规则地规则成  别人想要的姿态  鸡蛋一直在逆来顺受  从破碎搅拌  到锅中碗里  最后送
期刊
作为一枚钉子  我急切渴望锤子的敲打  只有在铿锵有力的敲打下  我才能发出金属的呐喊迈出前进的步伐  才能渐渐深入到事物的内部  我生来一身冷峻铮铮铁骨里  总有一股子冲动的钻劲  有着敢碰硬的血性  有着敢破敢立的决心  即使头颅被砸得火冒金星  即使被硬生生被拦腰砸断  也不改生就的秉性與坚韧  我知道浮皮浅止终难站稳脚跟  只有在力的推进下  才能穿透层层阻隔复杂的结构  在深不可测的掩体
期刊
玉米站在那里,高举拂尘  水泥杆站在那里,平举电线  村舍站在那里,托举太阳能  云朵也站在那里,俯看人间  南来北往的牌照  相互矚目  瞧,这水泄不通的铁质长龙  让我想到旁边釜山水库受困的鱼群  已经做好了蛙泳、仰泳、蝶泳的准备  人生没有坦途  遇到困境必须有足够耐心  且数一数路边的叶子吧  一片,两片,三四片……  这灰尘和尾气包围之中打持久战的  绿战士  所有的干净都指向雪  时间
期刊
关上空调,才发现,屋外蝉声此起彼伏,  这让我产生了共鸣,  也有一种,想要叫一叫的冲动。  才发现,我可以从一种惯常的声音里,挣脱出来,  推开窗,去捕捉另一种,  尽管很难。  而最是清越脱俗的蝉声,当在幼年,  在我乡下的林子里,那片槐、柳杂生的水域——  银河系里,一个小小的自治区。  在那里,获取阳光和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  与其他物种的交流,也非常简单,只要把捕获的蝉,  从手心里,
期刊
想把那些历史的路再走一遍  想看看那些风花雪月的古月楼、胡腾舞、琵琶  和美人  想看看哪把刀剑里杀生成仁,一身豪气  也许会有岔口  会有生死未知的两茫茫  但我们雄心以远  一生都要跨马向西  死也要做刀剑上的亡魂  山河里的惆怅和儿女情长小酌的月光  生在马背上,一生都断肠天涯  只是关山以远呵,远在雁门关下  当月让我们再次一览众山小  雁门关外还是月夜铺上的一层清辉  马蹄山  那些洞窟
期刊
冷寂的空中悠悠洒下  月光的清辉  万物将息,寒冷如箭矢般蓄势待发  像要射穿最后的一丝,温热  黄经270°之夜,太阳运行的节点  每一簇跳动的灯火里  都有忙碌,或期盼的身影  举起家的温情召唤,晚归的人  凌厉寒风中的背影  在黑暗中踏下黑色的脚步  远方的灯火忽明忽暗,一抹笑颜  将夜的清冷甩在身后奔赴  犬吠深巷里的一场  人间烟火  黑夜思想  是狗吠  惊扰我的清梦  醒着的午夜不是
期刊
我恍惚游荡在雷州半岛东海岸  穿过椤麻林看见成群的蜻蜓若梭  蚂蚁从贝壳里列队而出  音乐自一家异国餐馆吵醒黎明  我将赶往浪漫海岸约会日出  是否把新鲜与活力撒向茫茫海域?  仿佛有野象成群,蟒蛇出没  南珠闪现,鲸鱼拍浪,白鹤云游……  这梦里的景象让我难以入眠  我最怕就是它们遗忘了家园  此刻,我把你远远丢在脑后  独自一人在夜晚的银色沙滩迷失  听,那只鸟  窗外还是法桐树  它葳蕤,高
期刊
铺天盖地笼罩的浮华  悄悄掀起秋色涟波  霓虹点亮夜的两腮让羞涩的梦境  学会繁杂与喧嚣  我们都选择退到时间的幕后  让蝉鸣与虫吟亮出暧昧的歌喉  古老的七月啊  你是前世的一条河与对岸  让一只喜鹊飞越城市的上空时  擦肩,回眸,凝视,成一朵泪花盛开  故意  亲爱的,我想这样叫你  许久以来  我忘记了这个词  准确地说,不是忘記  而是刻意隐藏了它  小满刚刚结束一粒麦穗的相思  却又开启
期刊
谁饱蘸一江浓墨  把翠竹书写成一首首最美的诗  水草、飞鱼、白鹭、杨柳  纷纷举手做出决定  它是绿色的领导者  无数个太阳从竹与竹的缝隙间穿过  而它不沾染一丝丝金光  竖起来,变一枚针线  横过去,成一湾大江  旋转星光,把江与天缝合在一起  它是宁静的翠色房子  像一个睡梦里飞翔的孩子  我那不甘寂寞狂野的灵魂  在它的雨水和火焰中  煎熬、冲淋、烘干、悬挂  让我与它浑然一体  裂变为孤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