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学中对学生激励性评价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评价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以前那种太重结论、单一的评价标准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新课标指出:要改以往单一评价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多种方式。那么应该如何诠释评价的真正含义?下面我就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地能动地再提高,这是评价的关键所在。在从事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对低年级学生而言,鼓励性评价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鼓励性评价的激励作用如一束灵动的火焰,它燃亮学生内心深处求知上进的希望之路,使星星之火最终成燎原之势。
  1.春风化雨贵及时
  学生是一个个活泼泼的个体,他们身上随时都在闪光,就看我们老师是不是能捕捉住这些闪光点。如果我们能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 那么 老师的一个鼓励性的眼神、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抚摸,一次会心的交流,只要发自肺腑,情感真挚,都有可能让时间凝滞,让瞬间成为孩子们成长记忆中的永恒。因为低年级孩子在道德评价能力方面,表现出“他律”的道德。在他们的眼中,凡是老师要求的、夸奖的行为,都是对的、好的。因此,每个孩子都特别渴望得到赏识。我班的一位学生,顽皮好动,如脱缰的小野马,对他来说,任何说教都是徒劳的。有一次下课后,他很得意地告诉我:“老师,我认识双人旁”。我马上笑了,说:“是吗?真了不起,从哪儿认识的?”“书上的”。说完一溜烟跑了。上课时我在班上表扬了他喜欢看课外书,并且知道了很多知识。让人惊喜的是,这此评价拨动了他看课外书的心弦,从此以后,一有时间他就来问我,“九大行星有哪些?孙悟空打了几次才把白骨精打死?……”知道的多了,上课便想显示一下自己,因此在课堂上他听讲专心了,时常看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昔日那个把全班搅得鸡犬不宁的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好读课外书,认真听讲的孩子。
  2.中肯丰富有真情
  其实,鼓励性评价仅仅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维护。成功的教育者都清楚地认识到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一定不能没有人格尊严,否则将是一败涂地,即所谓“哀莫大于心死”,只要老师的评价是真实的、真情的,孩子便会觉得自己是受人重视的、尊重的,他就会更加自尊、自重、自信。
  在课堂上的评价中,教师的语言要丰富,更要中肯,恰如其分,最忌敷衍了事。如: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都是“太好了!”“太棒了!”“不错”。这样简单不动脑筋的评价会使学生如同吃鸡肋一般,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能评出“好在哪里”,那评价的效果就非同小可。例如可以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大了”,“你读的真有感情,让大家仿佛看到了……”,“你看书真仔细”。我们不妨拿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但一定要从实情出发,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诚。教育家赞科夫早就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3.独特自主显个性
  在与低年级家长的沟通中,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都是“报喜不报忧”。遇到老师表扬、考试成绩好就乐得手舞足蹈,赶紧跟家长说自己的“丰功伟绩”,一高兴就是半天。这是为什么?因为孩子们渴望被肯定、欣赏,希望证明自己是有用的、被需要的。那如何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喜可报?千人一面的评价方式当然会使孩子们兴味索然。如何让评价成为一种激励方法,根据孩子们的个性来评价他们,让孩子们乐颠颠地去提高自己并且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呢?针对低年级课程标准对认字、写字和朗读的要求,我宣布开展评选“小百灵”(课文读得通顺有感情、声音洪亮的)、“小小书法家”、“优秀队员”活动。除了老师评选的项目,孩子们可以自报自己进步的一项,孩子们自报的项目五花八门,有“故事大王”、“跳绳冠军”、“古诗背诵大王”……评上的名单都在后黑板上的相应表扬栏目出现,老师再把孩子们得到的称号用印章刻在他们的作业本上。这样就有很多孩子可以“翘起尾巴做人”,就可以有很多在家人和亲戚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全班有 50位同学,有称号的就有将近 40 人,没得到的也在某一个方面努力。从这以后,我发现孩子无论是练字、朗读还是读课外书甚至是做课间操都比以前更有劲头了!谁不想得到更多的嘉奖呢?
  有一次,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看到我们班一位同学写的字说:“真漂亮!”“那当然!我是小小书法家!你好好练,肯定也会成为小小书法家的,……不对,应该是‘大大’书法家。”好一个小机灵鬼,稚嫩的话语里充满骄傲。“一个孩子在充满鼓励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自信。”的确如此。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寻找属于学生个体的独特的真实,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最终使学生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
  总之,如果我们老师学会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去评价他们。那么,评价就会如一束灵动的火焰,有效地加强了师生的交流,贯穿于课堂内外,而教师的鼓励性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其他文献
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和演示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因此,新的教材和新的教育理念都非常强调在学科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合作。  1.乐于合作,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小组内的同学开始时不一定能友好相处,因为他们在性格、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
期刊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主题内容,在适宜的环境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师的任务在于提供
期刊
1.教学背景  本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首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描写动物的,本文作者在对小鸟神态、动作的描写时,融入了自己的喜爱之情。我设计此文旨在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走近作者,与其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生成爱意:爱自然,爱鸟类,爱环境。这种清纯的爱,如果作用于学生心中,定会生成博爱,更加关爱我们的人类社会。  2.教学简录  2.1导入。鸟是人类的朋
期刊
【摘要】《物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分为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两部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通过探究体念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是使学生掌握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渠道,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但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难于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组中的各位学生不能有效的进
期刊
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说不清楚,道不明白,因为认识不同,得到的答案也就相比甚远,作为一名一线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换起情感因素,让学生对自己,对语文学习有积极的情感,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学习动力,我个人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以下几点:  1.尊重并积极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主动性,在课堂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尊重每一位
期刊
【摘要】如果说鸿门宴上刘邦、项羽两大阵营明里暗里的针锋相对,似乎已经预示了结局;那么在之后的楚汉相争的过程中,刘项二人由于性格不同,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所做出的不同反应则让项羽所率领的楚军由最初的明显优势被刘邦的汉军一步步削弱最后乃至一败涂地。  【关键词】鸿门宴性格楚汉相争    鸿门宴,今天引用这一典故,常常比喻地方危险、暗藏杀机,或者比喻人的机智,狡猾。探究历史,鸿门宴上,刘邦见风使舵,善于玩
期刊
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后天的及时训练加上恰当的记忆方法,能够唤醒孩子记忆的潜能,增强孩子的记忆力。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挖掘小学生记忆的潜能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1.化整为零,增强孩子的信心  记忆要有一定的目标,这是成功地改进记忆效能的一个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确立记忆的目标呢?关键是要学会安排记忆进程,把长远目标划分成若干不同的近期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每达到一个近期目标,对于增强记
期刊
教育专家指出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的过程。不同的情绪对智力活动的开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愉悦的心境可形成优势的兴奋中心,而烦恼、恐惧的心绪会妨碍正常的心理活动。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学习和生活,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耐心引导  对初入学的学生来说,首先要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学生认真学习、刻苦
期刊
所谓的“三课”活动是指:说课、上课、评课活动。我校把“三课”活动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坚持开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初,学校教研室对“三课”活动的说课、上课、评课时间、年级、科目进行安排,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参与2节课的“三课”活动。每节课都有说课、听课、课堂实录、反思自评、教研组评课的过程。通过这种形式的“三课”校本教研活动,对全体教师的基本功底、心理素质、教学技巧、授课艺术的提高
期刊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预习—上课—复习”是学生的三步曲,而预习却是一个常被忽视的环节。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任务驱动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青睐,其“任务”的解决常体现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间段之中,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任务的完成更大程度上依赖于课前探究阶段——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预习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良好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