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不!不给我买变形金刚我就不回家!”玩具店前,三岁的涛涛跺着脚大声喊叫,无论父母怎样哄,涛涛就是不松口,执拗地坚持着。
每次涛涛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冲锋枪、巧克力、小书包……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装,弄得爸妈既尴尬又头痛。
三岁的朗朗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宠孙子,对朗朗有求必应。只要朗朗一哭,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妈家,以为也跟在自家一样,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没吃到,朗朗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结果,朗朗在电话里哭着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类似涛涛和朗朗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爸爸妈妈都曾遇到过,有的可能至今还倍受困扰。
任性兵器排行榜
为了达到目的,任性的孩子大都使用以下4种武器:
兵器谱排行第一:哭闹。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兵器谱排行第二:哀告。乞求的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兵器谱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兵器谱排行第四: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一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任性的催化剂
专家指出,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父母如果任凭他们胡来而不加以管教,小孩子长大后会变得霸道而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交往中难免遭人排斥、产生挫败感,最终成为“孤家寡人”。那小孩子“任性”发展的催化剂又是什么呢?
一、成人不理解孩子的愿望,强制孩子做一些不愿做、不理解的事。
例如:一个四岁男孩,用棍儿当马骑在院子里跑,不小心把花盆碰倒,大人一生气把孩子的棍子折断扔掉,不许他再玩。孩子不甘心游戏被破坏,又去找一根树枝继续玩。大人见了又抢过去折断扔掉,命令孩子不许玩,立即和大人去串门。孩子这时虽然认为碰倒花盆是不对的,但两次游戏被粗暴地制止,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反抗情绪:“你不叫我玩,那你叫我干的事我也偏不干。”
二、成人经常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份溺爱。
孩子最敏感的是成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他发现可以用“哭”来达到目的时,就会经常用这种办法来表现。
三、成人随意地哄骗孩子,向孩子“许愿”。
例如:“你听话,明天叫爸爸给你买个好玩具。”成人往往只是哄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是最认真的。因此,当成人实现不了自己的许诺时,孩子就会失望和委屈,常会用哭闹来发泄这种不满的情绪。
四、态度强硬,不讲究方法。
当成人发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表现后,急于改正孩子的毛病,而不考虑方法和教育的效果,“强行改变”,使幼儿一下子难以接受,就越发表现执拗和任性。
五、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
六、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刚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七、成人任性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很重要,任性的父母教养的出来的孩子大多数是任性的。
八、生活无规律、不稳定、不正常,易使孩子任性。
生活环境的经常变迁,孩子不容易适应,这样会引发孩子性格不好的一面。
应战招式:宝宝,看招!
父母“应战”只宜智取,粗暴地对待宝宝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绝宝宝需要技巧。
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即采用暂时不理睬他们的态度。此时,无论孩子是哭是闹,还是又蹦又跳,都应对其漠然置之,暂时孤立起来。
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一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转移目标
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
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
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
例如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宝宝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宝宝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只要孩子时不会发生意外现象,家长便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如此几次后,孩子自然就会领悟到,靠执拗、任性、发脾气是不能实现自己不合理的愿望的。
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每次涛涛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冲锋枪、巧克力、小书包……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装,弄得爸妈既尴尬又头痛。
三岁的朗朗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宠孙子,对朗朗有求必应。只要朗朗一哭,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妈家,以为也跟在自家一样,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没吃到,朗朗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结果,朗朗在电话里哭着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类似涛涛和朗朗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爸爸妈妈都曾遇到过,有的可能至今还倍受困扰。
任性兵器排行榜
为了达到目的,任性的孩子大都使用以下4种武器:
兵器谱排行第一:哭闹。为了实现自己的要求,哭闹是孩子最常用的手段。而很多父母怕的就是孩子这一招。一旦孩子哭闹起来,父母马上缴械投降,不但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而且常常“超额”完成“任务”。
兵器谱排行第二:哀告。乞求的孩子是可爱的,当他向父母哀告乞求要某样东西时,没有几个父母抵挡得住他的温柔进攻。
兵器谱排行第三:死缠烂打。 “持久战”的理论对孩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的目的是要用“磨”来让父母答应他的要求,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兵器谱排行第四:赌气噘嘴、不说话、摔东西、不吃饭…一孩子赌气的时间,一般持续得较长,因为孩子已掌握了心理战的秘诀,没耐心的父母只好举手投降。任性的催化剂
专家指出,孩子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父母如果任凭他们胡来而不加以管教,小孩子长大后会变得霸道而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交往中难免遭人排斥、产生挫败感,最终成为“孤家寡人”。那小孩子“任性”发展的催化剂又是什么呢?
一、成人不理解孩子的愿望,强制孩子做一些不愿做、不理解的事。
例如:一个四岁男孩,用棍儿当马骑在院子里跑,不小心把花盆碰倒,大人一生气把孩子的棍子折断扔掉,不许他再玩。孩子不甘心游戏被破坏,又去找一根树枝继续玩。大人见了又抢过去折断扔掉,命令孩子不许玩,立即和大人去串门。孩子这时虽然认为碰倒花盆是不对的,但两次游戏被粗暴地制止,心里就产生了一种反抗情绪:“你不叫我玩,那你叫我干的事我也偏不干。”
二、成人经常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份溺爱。
孩子最敏感的是成人对自己的态度。当他发现可以用“哭”来达到目的时,就会经常用这种办法来表现。
三、成人随意地哄骗孩子,向孩子“许愿”。
例如:“你听话,明天叫爸爸给你买个好玩具。”成人往往只是哄哄孩子,却不知道孩子是最认真的。因此,当成人实现不了自己的许诺时,孩子就会失望和委屈,常会用哭闹来发泄这种不满的情绪。
四、态度强硬,不讲究方法。
当成人发现孩子有些不良行为表现后,急于改正孩子的毛病,而不考虑方法和教育的效果,“强行改变”,使幼儿一下子难以接受,就越发表现执拗和任性。
五、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
六、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刚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七、成人任性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以身作则的榜样作用很重要,任性的父母教养的出来的孩子大多数是任性的。
八、生活无规律、不稳定、不正常,易使孩子任性。
生活环境的经常变迁,孩子不容易适应,这样会引发孩子性格不好的一面。
应战招式:宝宝,看招!
父母“应战”只宜智取,粗暴地对待宝宝的要求是不明智的,拒绝宝宝需要技巧。
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会造成伤害,相反,这恰恰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即采用暂时不理睬他们的态度。此时,无论孩子是哭是闹,还是又蹦又跳,都应对其漠然置之,暂时孤立起来。
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一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转移目标
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
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
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
例如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每次带宝宝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宝宝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只要孩子时不会发生意外现象,家长便应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如此几次后,孩子自然就会领悟到,靠执拗、任性、发脾气是不能实现自己不合理的愿望的。
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