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党的十八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全国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监管执法更加规范化、严格化。对市政工程施工单位来说,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施工理念,不仅是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更是需要积极探索并持续完善的健康发展之路。
关键词:施工;节约能源;环保建材
1 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的几个问题
1.1水质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废水排放问题,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建设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现场出口设置冲洗池冲洗带泥车辆、混凝土罐车后,污水如未经处理而直接流入河流中,会对施工场地附近的水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二是施工设备排放的尚未消耗完的汽油、未覆盖的原材料,经大雨冲刷流入河流中,造成施工场地周围水域中飘浮油状物以及悬浮物。
1.2扬尘污染
施工时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是扬尘污染。在施工过程中,扬尘主要是场地平整与土方开挖、材料堆放及运输车辆行驶道路扬尘,施工现场可见附近的花草树木长期蒙着一层厚厚的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会造成大气污染、雾霾频发,从而直接危害到施工周边居民及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3噪音污染
施工噪音已成为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社会纠纷、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市政工程施工噪音污染主要包括:挖土机、装载机、运输车辆、打桩机、搅拌机工作时和施工阶段搭拆钢管脚手架时产生的噪音,这些噪音污染严重地影响着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1.4弃渣污染
施工的弃渣污染主要是指对建筑垃圾处理不当产生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建设者缺乏强烈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追求工程成本节约上,对工程垃圾处理不及时,造成垃圾大量堆放,不仅会对城市环境产生损害,还极易滋生各种鼠虫、尘土污染和水质污染。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施工方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贯彻执行绿色施工的方针和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各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已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民心所向。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要强化管控到位,绝不能为了施工而施工,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更不能让市政建设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元凶”。
加强环境保护,既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企业应当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及时转变思路、总结经验,让绿色施工成为常态。
2节约能源
1)进行工艺和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技术成熟、能源消耗低的工艺和设备。
2)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机械设备运转正常,降低能源消耗,不要因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等不正常运转而造成能源浪费。
3)在机械设备及工地办公室的电器等闲置时关掉电源。
3 节约材料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
2)采用轻集材料及轻集混凝土,减少自重,节省原材料。
3)采用高强、高性能的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并且,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生产水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4)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水泥、砂石、污水、粉尘和搅拌机对环境的污染。
4 采用环保建材
4.1与传统建材相比较,环保建材的几个特点
1)节约能源与资源。如用多孔砖、水泥砖代替实心粘土砖。
2)生产过程中不形成新的污染源。
3)使用过程以提高生产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
4)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资源回收的建材。
4.2采用环保建筑材料,能节能减排、具体的优点
1)尽量少用水泥熟料,代之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矿物外加剂,以减少大量产生的温室气体CO2对大气的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
2)尽量采用工业废料,如采用粉煤灰、矿渣等,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而且保持混凝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3)最大限度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减少构筑物的水泥与混凝土用量,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自重,提高耐久性,保证或延长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期,使材料和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其功能。
5 节约施工用水
在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有控制水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2)采用节水型器具,摒弃浪费用水陋习,降低用水量。
3)有效利用基础施工阶段的地下水。
4)现场安装水表,监控自来水的消耗量。
5)设置废水重复、回收利用系统。
6 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
6.1施工扬尘的控制
1)施工现场的产生扬尘
拆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如挖掘、翻土、钻孔和机械破碎等产生的扬尘;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和砂浆机运转中产生的扬尘;裸露砂石料场大风产生的扬尘;生产尘埃物料造成的扬尘;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无覆盖产生的扬尘;锅炉、大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尘。 2)针对以上扬尘,采取的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尘埃物料进行覆盖;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场内道路硬化;生产与生活使用清洁燃料。如使用石油汽、煤气等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燃煤大灶;设置车辆冲洗设备,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必须冲洗车辆防止泥土带出施工现场,影响城市卫生;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
7 对水污染进行控制
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兩大类。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如没有经过适当处理就随意排放,便会污染海洋、河流、地下水等水体,直接或间接危害水中生物和土地,最终危害人民生活。如何防止水污染,下面本人简单介绍几种污水处理的方法:
7.1生活污水的排放
1)工地厕所的污水应配置无害化化粪池,驳接市政工程的污水处理设施。
2)工地厨房的污水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动植物油必须先除去才可排放,否则将对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增加,从而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作用,这对水生物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动植物油凝固并混合其他固体污物更会对公共排水系统造成阻塞及破坏。一般工地厨房污水可使用三级隔油池隔除油脂。常见的隔油池有两个隔间并有多块隔板,当污水注入隔油池时,水流速度减慢,让污水里较轻的固体及液体油脂和其他较轻废物浮在污水上层并被阻隔停留在隔油池里,而污水则由隔板底部排出,进入城市市政管网。
7.2施工污水的排放
建筑工程污水包括地下水,钻探水、混凝土搅拌用水和砼养护用水等污水,含有大量泥沙和悬浮物。对于施工产生的污水,一般地可采用三级沉降池进行自然沉降,污水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地下水可以用于道路降尘、厕所冲洗等效果显著。
8 对建筑垃圾进行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中每日均产生大量废物,例如泥沙、砖瓦、旧模板、废塑料和废包装袋等,基本用于回填。大量的垃圾简易填埋,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因此,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必须进行系统筹划,合理处置,并应做到:
1)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垃圾尽可能通过回收和再利用。
3)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垃圾无序倾倒。
4)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防止二次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作者单位: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关键词:施工;节约能源;环保建材
1 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的几个问题
1.1水质污染
水是生命之源,施工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废水排放问题,造成水资源的污染,将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市政工程建设对水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施工现场出口设置冲洗池冲洗带泥车辆、混凝土罐车后,污水如未经处理而直接流入河流中,会对施工场地附近的水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二是施工设备排放的尚未消耗完的汽油、未覆盖的原材料,经大雨冲刷流入河流中,造成施工场地周围水域中飘浮油状物以及悬浮物。
1.2扬尘污染
施工时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是扬尘污染。在施工过程中,扬尘主要是场地平整与土方开挖、材料堆放及运输车辆行驶道路扬尘,施工现场可见附近的花草树木长期蒙着一层厚厚的灰。若不采取有效措施,会造成大气污染、雾霾频发,从而直接危害到施工周边居民及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1.3噪音污染
施工噪音已成为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社会纠纷、影响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市政工程施工噪音污染主要包括:挖土机、装载机、运输车辆、打桩机、搅拌机工作时和施工阶段搭拆钢管脚手架时产生的噪音,这些噪音污染严重地影响着施工现场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1.4弃渣污染
施工的弃渣污染主要是指对建筑垃圾处理不当产生的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建设者缺乏强烈的环保意识,仅仅停留在追求工程成本节约上,对工程垃圾处理不及时,造成垃圾大量堆放,不仅会对城市环境产生损害,还极易滋生各种鼠虫、尘土污染和水质污染。
綠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施工方严格按照规划、设计要求,贯彻执行绿色施工的方针和技术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随着各大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居住环境质量已成为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民心所向。因此,在市政工程建设中,要强化管控到位,绝不能为了施工而施工,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更不能让市政建设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元凶”。
加强环境保护,既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更是为了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伟大“中国梦”战略目标的关键举措。企业应当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及时转变思路、总结经验,让绿色施工成为常态。
2节约能源
1)进行工艺和设备选型时,优先采用技术成熟、能源消耗低的工艺和设备。
2)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机械设备运转正常,降低能源消耗,不要因机械设备的跑、冒、滴、漏等不正常运转而造成能源浪费。
3)在机械设备及工地办公室的电器等闲置时关掉电源。
3 节约材料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资源消耗。
2)采用轻集材料及轻集混凝土,减少自重,节省原材料。
3)采用高强、高性能的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减少水泥和混凝土的用量;并且,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如粉煤灰、矿渣)生产水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4)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水泥、砂石、污水、粉尘和搅拌机对环境的污染。
4 采用环保建材
4.1与传统建材相比较,环保建材的几个特点
1)节约能源与资源。如用多孔砖、水泥砖代替实心粘土砖。
2)生产过程中不形成新的污染源。
3)使用过程以提高生产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
4)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于资源回收的建材。
4.2采用环保建筑材料,能节能减排、具体的优点
1)尽量少用水泥熟料,代之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矿物外加剂,以减少大量产生的温室气体CO2对大气的污染,降低资源与能源消耗。
2)尽量采用工业废料,如采用粉煤灰、矿渣等,以减少污染,降低成本,而且保持混凝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3)最大限度发挥高性能混凝土的优势,减少构筑物的水泥与混凝土用量,以减少结构尺寸,减轻自重,提高耐久性,保证或延长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期,使材料和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其功能。
5 节约施工用水
在施工过程中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减少浪费,合理利用是很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装有控制水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减少施工期间的用水量。
2)采用节水型器具,摒弃浪费用水陋习,降低用水量。
3)有效利用基础施工阶段的地下水。
4)现场安装水表,监控自来水的消耗量。
5)设置废水重复、回收利用系统。
6 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
6.1施工扬尘的控制
1)施工现场的产生扬尘
拆迁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如挖掘、翻土、钻孔和机械破碎等产生的扬尘;现场混凝土搅拌站和砂浆机运转中产生的扬尘;裸露砂石料场大风产生的扬尘;生产尘埃物料造成的扬尘;建筑材料、建筑垃圾的运输无覆盖产生的扬尘;锅炉、大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烟尘。 2)针对以上扬尘,采取的控制措施
施工现场设置围挡,尘埃物料进行覆盖;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场内道路硬化;生产与生活使用清洁燃料。如使用石油汽、煤气等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燃煤大灶;设置车辆冲洗设备,施工车辆出入施工现场必须冲洗车辆防止泥土带出施工现场,影响城市卫生;施工过程堆放的渣土必须有防尘措施并及时清运。
7 对水污染进行控制
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施工污水和生活污水兩大类。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水,如没有经过适当处理就随意排放,便会污染海洋、河流、地下水等水体,直接或间接危害水中生物和土地,最终危害人民生活。如何防止水污染,下面本人简单介绍几种污水处理的方法:
7.1生活污水的排放
1)工地厕所的污水应配置无害化化粪池,驳接市政工程的污水处理设施。
2)工地厨房的污水有大量的动植物油,动植物油必须先除去才可排放,否则将对水体中的生化需氧量增加,从而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作用,这对水生物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动植物油凝固并混合其他固体污物更会对公共排水系统造成阻塞及破坏。一般工地厨房污水可使用三级隔油池隔除油脂。常见的隔油池有两个隔间并有多块隔板,当污水注入隔油池时,水流速度减慢,让污水里较轻的固体及液体油脂和其他较轻废物浮在污水上层并被阻隔停留在隔油池里,而污水则由隔板底部排出,进入城市市政管网。
7.2施工污水的排放
建筑工程污水包括地下水,钻探水、混凝土搅拌用水和砼养护用水等污水,含有大量泥沙和悬浮物。对于施工产生的污水,一般地可采用三级沉降池进行自然沉降,污水经过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地下水可以用于道路降尘、厕所冲洗等效果显著。
8 对建筑垃圾进行控制
工程施工过程中每日均产生大量废物,例如泥沙、砖瓦、旧模板、废塑料和废包装袋等,基本用于回填。大量的垃圾简易填埋,占用大量宝贵土地并污染环境。因此,对建筑垃圾的产生、排放、收集、运输、利用、处置的全过程必须进行系统筹划,合理处置,并应做到:
1)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
2)施工过程中对产生的垃圾尽可能通过回收和再利用。
3)对垃圾的流向进行有效控制,严禁垃圾无序倾倒。
4)尽可能采用成熟技术,防止二次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建筑垃圾的减量化。
(作者单位: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