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印刷体乐谱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将乐谱文本用扫描仪输入到计算机。纸张的厚薄、光洁度及放置的位置等均可能造成图象变形,产生污点、断裂等干扰,所以在识别前要对这幅带有随机干扰噪声的乐谱图象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本文提出的图象二值化、平滑和滤波及倾斜校正等算法能很好地解决乐谱识别中的干扰问题,这些算法也适用于字符识别及其他文本图象识别中的预处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印刷体乐谱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将乐谱文本用扫描仪输入到计算机。纸张的厚薄、光洁度及放置的位置等均可能造成图象变形,产生污点、断裂等干扰,所以在识别前要对这幅带有随机干扰噪声的乐谱图象数字信号进行预处理。本文提出的图象二值化、平滑和滤波及倾斜校正等算法能很好地解决乐谱识别中的干扰问题,这些算法也适用于字符识别及其他文本图象识别中的预处理。
其他文献
研究了CO_2浓度倍增对垂柳(Salix babylonica L.)和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叶绿体对光能吸收能力和激发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CO_2 浓度倍增能提高垂柳叶片单位鲜重和单位叶面积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的含量;提高杜仲Chl含量,降低Car含量。CO_2浓度倍增能提高含等量Chl的叶绿体对光能的吸收和
脱外壁花粉的分离与人工萌发已在芸苔属(Brassica L.)中取得成功。由于其缺乏外壁与萌发沟这一特点,脱外壁花粉是研究花粉萌发的有用的实验系统。作者重点研究了脱外壁花粉分离与萌发过程中有关极性形成、萌发位点预定及新壁的合成等问题。结果表明在外壁脱离之前花粉已经活化并预先建立了极性;脱外壁后的萌发位点仍位于原萌发沟处;在萌发位点处合成的新壁可能起限定花粉管直径的作用。由此推论,脱外壁花粉可在花粉
以长期生长于350和700μmolCO_2·mol~(-1)空气的开顶式培养室的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玉米(Zea mays L.)等10种植物的离体成熟叶片或整株为材料,研究不同测定温度(15~35℃)下,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暗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15℃、20℃)下,CO_2浓度倍增对植物暗呼吸没
以分离纯化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D1/D2/Cyt b559复合物为实验体系,在厌氧条件下,观察到Cytb559的光还原,表明Cyt b559能直接从Pheo~-接受电子,而且Cyt b559的光还原是不可逆的。当外加次级电子受体2,6-二甲基苯醌(DMBQ)与D1/D2/Cyt b559复合物重组之后,Cyt b559的光还原被延迟了,此时电子主要通过DMBQ传递,而且还原的Cyt b559在光照后
4月初,白皮松(Pinus bungeana Zucc.)形成层带细胞开始增大,未成熟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细胞增多,下旬出现成熟的木质部细胞。5月以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速度加快,6月初进入晚材形成期。8月初停止产生木质部,9月中旬停止产生韧皮部。多糖颗粒的消长与形成层活动有较强的相关性,恢复活动前后颗粒含量持续增长,6月进入晚材形成期才持续减少,至翌年1月初完全消失,3月又重新积累,并迅速达到高峰
通过对裂叶沙参(Adenophora lobophylla Hong)和泡沙参(A.potaninii Korsh.)种群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特性的对比,揭示濒危植物裂叶沙参的种群内部致濒机制。结果表明:裂叶沙参种群幼苗抢占草本层上层空间能力弱于泡沙参种群;裂叶沙参种群是以相对长的生殖期和高产籽量来适应环境;裂叶沙参种群开花结实量虽高于泡沙参种群,但其中成熟种子少,种子质量差,致使其种群由种子到一年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切片在24h陈化期间,总呼吸速率(V_t)明显升高,交替途径容量(V_(alt))增加更为显著。交替途径实际活性(ρV_(alt))及其对V_t的贡献(ρV_(alt)/V_t)在陈化初期上升,12h后基本保持稳定;相应交替途径运行系数ρ值随陈化进程不断下降。陈化切片内源乙烯产生的时间曲线与V_(alt)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ρV_(alt)的趋势不
冰冻撕裂电镜观察及膜多肽组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莲子在光下萌发时间的延长,莲(Nelumbonucifera Gaertn.)胚芽叶的叶绿体光合膜的超分子结构发育与膜多肽组分中的27kD多肽含量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萌发2d后,胚芽叶的叶绿体巨基位变成解垛叠状态,其光合膜的超分子结构只呈现解垛叠类囊体区外质膜撕裂面(EF)和解垛叠类囊体的原生质膜撕裂面(PF)两个面;膜组分中主要是30kD多肽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单孢、多孢和菌根根段接种物及其寄主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Piper)Stapf)和三叶草(Trifoliumrepens L.)对AMF Glomus macrocarpum Tul & Tul、Glomus mosseae(N
应用五室方法研究了不同收获期三叶草根间菌丝桥在~(32)P传递中的作用及其对受体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证实~(32)P可以通过菌丝桥在三叶草根系间传递,三个收获期~(32)P的传递量无显著差异;供体和受体植株根间形成的菌丝桥对受体植株生长的促进作用在10周时才表现出来。本文对影响植株间菌丝桥传递转移~(32)P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