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国展72变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冬的南国,依然草木葱翠、繁花似锦,备受中国摄影人关注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于2013年1月25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悄悄落下了帷幕。自1月9日以来,陆续经过两轮密集的评选,来自中国摄影界的32名专家评委从参赛的11万余幅/组作品中甄选出金、银、铜质收藏作品数十件,特别设置的“评委推荐奖”也尘埃落定。
  国展新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事业的发展,国展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尤其是发现更多的视觉表达可能、实现更多影像多样性的探索。
  ——王瑶
  限制投稿数量
  全国影展是中国摄协历史上规模最大、关注度最高的全国性摄影展览,为了在兼顾来稿数量和质量的同时,强调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并让评委从初评的“照片汪洋”中解脱出来,用更多时间、更多精力专注于入围作品的终评,本届影展从征稿环节开始,对作者的来稿总量做出了限制,规定每位投稿者共限投10幅/组作品,最终收到11357人来稿,共计11万余幅/组,相比上一届影展来稿18万余幅/组有了大幅的下降。
  投稿需注册
  关于投稿方式,本届国展依然坚持只收纸质照片的原则。与以往不同的是,所有作者在投寄稿件之前须在网上注册专用ID号,将联系方式、作品标题及图片说明等信息上传并生成带有ID号码的参展表,自行打印参展表并粘贴于投稿照片背面。此外,还要将参评作品电子文件(低精度)上传到自己的投稿账户以备组委会调用。
  新增多媒体单元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成为了新兴的传播载体,备受业界瞩目。全世界的媒体、摄影师都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为了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本届国展首次增设了多媒体类评选。这种新探索充分体现了数字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吸引了传统摄影领域之外更多人士的参与。这一举措,在业界反响剧烈,评委均认为此举很有魄力,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大构架、大格局。同时,评委们亦指出,对待多媒体这个新生儿,亟待在今后的评选中尝试建立起更科学更完善的评选规则和程序。
  评委会与组委会分工明确
  为了确保整个评选的“公开、公平、公正”,本届国展规定所有中国摄影家协会的同志,都不担任评委,不参加评选工作,一心一意做好组织服务工作。这样的举措是前所未有的,评委们纷纷表示十分意外并给予了称赞。
  首次引入网络直播
  为了提高评选的透明度,便于广大摄影人更直观地了解、监督评选过程,提高摄影人对评选的参与度,本届国展在终评阶段采用了网络直播的方式,由腾讯图片频道面向全国网友进行现场直播。评审全过程亮相于众目睽睽之下,营造出了所有人均可通过网络虚拟环境进入真实评审现场的氛围,良好地贯彻了“公开化、透明化”的宗旨。
  评委:七成新面孔
  本届国展评委主要产生自中国摄协各专业摄影委员会以及中国摄影界成就突出的摄影家、学者、理论教育专家,还包括了历届国展和金像奖获得者,其中很多人都来自媒体。这些在纪录、艺术、商业、多媒体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中,有23位是首次担任“国展”评委,占到了全体评委的72%。评委数量的增加、评委年轻化等举措非常务实,将对国展的发展走向产生深刻影响。
  一评到底
  为了保障评选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本届国展提出了“一评到底”的新方法,让评委们感到既新鲜又欣喜。每一组评委从初评到终评都只参与本类别的评选。如此一来,每组的评委更熟悉该组作品的整体状况,更有把握,更有利于评委深入某一类别作品的审定与思考。有专家评论说:“按类一评到底的机制,让评委守住了他最擅长的那一类,同时也让评委把‘包袱’一扛到底。评委与展览结果将被‘捆绑’起来考量,评委被推向了价值判断的‘风口浪尖’。这种机制是一种进步。”
  观察员日记
  “公开、公平、公正”在本届国展中贯彻到了方方面面,其中一个重要举措便是设立多方位的观察角度。除了网络视频直播以外,组委会还特别设立了观察员制度,来自法律界、理论界、媒体和摄影界组成的观察员团体以旁观者视角观察评选进度,以更深入的角色感受评选,并且即时撰写观察员日记,让场外观众“走进”了评选现场。
  热议话题
  当32位评委齐聚一堂,不免产生思想火花的激烈碰撞。提出分级恐怕是评委们异口同声的要求。自摄影数码化之后,摄影发生了很大变化,门槛迅速降低,群众性范围越来越大。来稿量大、参与度高是件好事,说明有群众基础。然而,大量参差不齐的作品使得整体水平的权威性有所淡化。评委们在讨论中提出,面对当前中国日益庞大的摄影组织,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进行有效分级。比如分为专业组和业余组,专业组是会员评选,业余组是所有大众可以参与,大众向往能够取得成绩进入专业组,专业组也能赛出水平。相关评委还提出,分级是源于摄影理念的分级,或许可以通过在评委的构成、分类等细节上的改变来实现。
  关于PS
  “PS”话题的火热经久不衰。本届评选分为纪录类、艺术类、商业类、多媒体类,纪录类对PS有着严格的限制,凡是纪录类作品均不能通过PS实现。然而在艺术类,评委们对PS的手段也产生了争议,虽然允许PS存在,但在部分评委心中,没有进行过后期电脑出来的佳作或许更受钟爱。针对这一现状,有评委提出单独对PS作品进行分类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新兴的多媒体
  作为新生儿,多媒体组的讨论议题最为广泛。围绕着多媒体的定义、功能角色、规则设置展开了多次的讨论,多媒体作为第一次设立、第一次参评,目的不仅要在这次评选中评出好作品,更在于今后给这个奖项提供长久发展的持续力,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以及对未来几年多媒体类别发展提供指导和帮助。另外由于多媒体形式的多样性,艺术手法的复杂性,其投稿也涉及多方面的版权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界定。
  国展之后   历届国展高涨的人气有目共睹,来稿十分丰富,但奖项有限使得仍有优秀作品落选。因此,关于对国展资源的二次开发也成为热议的话题。评委们纷纷提出宝贵意见,包括开发落选照片,经过编辑手段让这些照片得到呈现的机会,或将国展中出现的优秀作品集结出版,或者由评委策划选题举办交流展,一系列方法的提出,引起了对扩大国展的持续影响力的广泛思考。
  获奖秘笈
  评委的期待
  面对海量的投稿,评委们表示了他们的期待。纪实类评委希望看到运用到位的摄影语言表达和记录时代的作品,题材的创新与拍摄手法的创新同等重要,摄影元素与技术的运用是基础,记录历史与时代则是基本要求。艺术类评委普遍反映当前创作小情调、小情小景的多,展现祖国大好河山与大美风光的作品偏少,希望看到更多具有时代精神的,对将来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类作品。商业类评委则表示一件能通过艺术形式将内容进行准确表达的商业摄影作品才能称为佳作。
  请严格遵循征稿启事
  另外,在评选过程中,评委发现了一些优秀但不符合征稿启事规定的作品,只能“忍痛割爱”,尤其在类别的把握上,表现得十分模糊,部分优秀作品因此遗憾出局。评委们特别提醒广大影友,参加任何展览,都要认真阅读并遵守征稿启事中的各项规定。
  “组照”之误区
  组照的认可度较高,这是本届国展评委们的普遍感觉。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希望形成组照优先的导向。评选的结果是对当前摄影创作现状的真实反映,现状是什么?纪实摄影中说“单幅不行,组照来凑”。相比组照,那些“决定性瞬间”其实更为难能可贵。恰恰只有当单幅表现力不够的时候,才会动用组照来叙述事实。需明确的是,组照不是随意组成的,组照中的每一张图片都应该有内在的关联,而非简单、杂乱的陈列。在本次评选中,由于单幅佳作相对较少,所以组照在艺术类摄影作品当中占了一定优势,但评委们提示,万不能陷入“组照”创作误区。
  获奖作品选登
  纪录类
  当下中国转型社会中最重要的社会议题,在本届影展的金、银、铜质收藏作品里几乎都有反映。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影展,历届全国影展对中国社会在各个时代的发展进程都应该有所记录,这一点几乎成为了纪录类评委的统一标准。除了强调影像本身这个基本的评判指标之外,作品题材无一不反映广受社会关注的大事件。然而要明确的是,大事不一定是具体的大事件,而是大社会背景下,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热点、体现时代变革和时代脉搏主题的事件。大可至国家项目建设如南水北调、三峡移民,小可至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如环卫工人幸福生活的一瞬,看似参差多态,实则反映了纪录类摄影“留存历史,见证时代”的统一属性。
  纪录类(铜质收藏)
  《防患于未然》
  董其泼(浙江)
  这是一场火灾的现场,正值南方秋老虎气温升高,新房子的主人为了预防万一,她用瓢把水泼上去,给自家的玻璃降温。(左页)
  纪录类(金质收藏)
  《哭泣的菜农》
  吕廷川(山东)
  01-济南市东部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七里堡批发市场,卷心菜生意冷淡,一位菜农不停地用菜叶抹着额头的汗。
  02-凌晨四点,菜农将连夜装车的卷心菜拉到唐王镇韩西蔬菜批发市场,期盼能卖个好价钱。
  03-唐王镇司家村,孩子们将被人丢弃的卷心菜当做足球来踢。
  纪录类(铜质收藏)
  《台风来吧》
  许海峰(上海)
  2011年8月8日,上海市滨江大道,两名女子在浦东滨江大道上拍照,感受台风海葵的威力和乐趣。因之前各方准备充分,本次台风对上海造成的损失并不严重。截至8月10日的统计,上海市36.1万人受灾,2人死亡,31.1万人紧急转移,50余间房屋倒塌,700余间不同程度受损。
  纪录类(铜质收藏)
  《“掠人”钱塘潮》
  王芯克(浙江)
  2011年8月31日浙江海宁,钱塘潮将百余观潮者卷下堤坝。
  纪录类(铜质收藏)
  《裸婚时代》
  夏世焱(广东)
  01-老婆:熊欢,1989年出生,江西丰城人。2010年2月在江西老家登记结婚。目前,他们已经有了一个1岁多的儿子,一家人租住在员村十几平米的一居室内,每个月房租400元。
  02-老婆:刘晓英,1985年出生,四川泸州人2010年12月17日在广东登记结婚。目前,两口租住在单位的宿舍里,两室一厅,每个月几百元的房租。
  03-老婆:谢晓音,1987年出生,广东揭阳人。2005年9月因在大学同一个系相识并走到了一起。2011年9月20在广东登记结婚。两人租住在棠下城中村的一套60平米的两居室,每个月房租1600元。
  04-老公:刘勇,1987年出生,四川泸州人,2010年12月在四川登记结婚。肖仁容已经怀孕9个月,两个人和刘勇的爸妈一起租住在南沙的一套两居室的房子里,60多平米,每个月房租400元。
  纪录类(铜质收藏)
  《寂寞的拳头》
  徐晓林(上海)
  01-2012年7月3日,沈阳,辽宁省体育训练中心。75公斤级的女拳击手吴海鸥在击打沙包。辽宁省女子拳击队常年保持有20-30名专业运动员。在200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女子拳击将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比赛项目之后。国内原本不受重视的女子拳击项目得到了政府提供的大量活动经费。
  02-2012年7月6日,沈阳,辽宁省体育训练中心。几位女拳击手通过蒸桑拿来放松肌肉,缓解疲劳。
  03-2012年7月7日,辽阳市体校,2012年辽宁省拳击锦标赛。女拳手张蔚然(红)与王欣在比赛中。她们都刚满16岁,这是她们参加的最高级别比赛。   04-2012年7月13日,沈阳市,辽宁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拳击馆。一位女拳击手在缠绕护手绷带。
  纪录类(银质收藏)
  《幸福》
  金云钟(江苏)
  路边绿化带的台阶上,一位清洁工老爷爷抱着孙女在亲昵,老人捧着孩子的小脸,鼻尖相对,幸福和亲情成了祖孙二人最美的慰藉。这张照片的发布,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引发人们重新思考关于幸福生活的定义。
  纪录类(铜质收藏)
  《生命至上》
  李翔(北京)
  10月21日,中国交通设计院三名工程师在考察新疆“十二五”重点公路建设项目——伊犁至阿克苏公路路线方案时,遭遇暴雪被困。
  纪录类(银质收藏)
  《我家戏园子》(组2:上妆)
  尚江(辽宁)
  幕前幕后,台上台下,镜头浓缩喜怒哀乐又巧妙地拆解传递,让你慢慢品尝苦辣酸甜咸。不矫情、不伪饰,作者用现实的、平民化视角为我们诠释了人性的精彩与无奈,折射出当前社会剧变情境之下,人与人、情与情的复杂关系。
  纪录类(银质收藏)
  《鱼塘上的音符》
  林劲民(广东)
  在广东省中山市的板芙镇,聪明的虾农在严冬“发明了”搭建冬棚的办法。他们先是围着虾塘打一圈矮小的木桩,打完后就得抓紧时间搭好棚架,拉钢丝,待到气温下降的时候,工人就会在大棚上铺上聚酯膜。聚酯膜像一条钢索围在虾农们的腰间,虾农们一字排开,脚底稳稳地踩在大棚的钢丝上,边往前走边用身体推动着聚酯膜,然后再根据不同的节点进行捆扎,或在上面打上排水孔。那场景就如集体走钢丝,甚是壮观。
  纪录类(铜质收藏)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组)
  许伟(解放军)
  南京军区的训练场上,作者捕捉了战士们苦练精兵的感人瞬间,见证着战士们的血肉之躯练就钢筋铁骨的蜕变,展现了新时期的战士们不怕苦和累,精武报国的高尚情怀。
  艺术类
  艺术最是千姿百态,这一点在艺术类的评选中也毫不例外,评委们各抒己见,争论频出。对于评判标准的学术类讨论往往在争论中碰击出火花,引出了许多热议的话题。因此,对于在评选之前先进行学术讨论以达成共识的提议也较为热切。
  最终的评选结果是对来稿总体状况的如实呈现。部分评委认为,艺术类参展作品多为小情小景小情调,能展现时代精神的重大题材的经典风光作品较少,具有宏大叙事风格和壮美雄博图像语言的作品的缺失,让他们稍微感到有些遗憾。摄影创作是多元化的,同时艺术类作品更应担负起探索影像多种可能性的责任,这一点理应引起广大摄影人的思考。
  艺术类(铜质收藏) 《这世界我来了》 陈凤芝(天津)
  艺术类(银质收藏) 《苍生》 董亚林(重庆)
  艺术类(铜质收藏) 《印象古镇》 周叶(江苏)
  艺术类(银质收藏) 《西湖印象》 徐淑凯 (山东)
  艺术类(金质收藏) 《二次曝光的同心影像》 高中印(陕西)
  艺术类(铜质收藏) 《男孩与狗》 刘东(江苏)
  艺术类(银质收藏) 《极地小王子》 荆永斌(山西)
  艺术类(铜质收藏) 《出浴》 陈琦(安徽)
  商业类
  在历届国展中,商业类作品的投稿量都偏少。但这并不代表商业摄影在中国不具有广泛性。对此,评委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对商业摄影类别的划分和属性不够明确所致。商业摄影具有多元化的性质,包括儿童摄影、婚纱摄影、图片库摄影、高端广告摄影、企业形象包装摄影等在内的广泛范畴,加剧了商业类作品评奖的难度。虽然表现形式和思想内涵完美结合的作品是评委们的一致期待,但当创意思想和影像创作手段水平不相一致时,孰轻孰重便成为了评委们最大的争议。
  商业类(金质收藏) 《释放》 胡国庆(广东)
  商业类(金质收藏) 《“闲舞人”》 赵淞鹏(山西)
  商业类(铜质收藏) 《JEEP-停车位篇》 高军凯( 福建)
  商业类(铜质收藏) 《足下生辉》 胡国庆(广东)
  评委视点
  纪实类评委
  雍和
  针对纪实类的评选,组委会提出“留存历史、见证时代”的要求,这说出了我的心里话,纪实摄影就应该这样。我觉得关于大事的定义可以更明确一些,大事不一定是大事件,有些大事比如说城市化进程、医保、医疗、老龄化社会等问题并不是以事件形式出现的,不一定只有卫星上天、航空母舰才是大事,那些时代背景下的小事情也可以归为大事件。
  艺术类评委
  于云天
  在评选过程中,但凡是表现自然类题材的好作品,我仍然习惯于翻看作品背面所注明的“PS”结果。多年的拍摄经历,我更欣赏面对大自然时倾情投入的瞬间把握,这是一种态度,也是对自然的一种尊崇。没有比在大自然的拍摄过程中,发现和捕捉到那个特定时刻、特定地点的瑰丽景观而更让人愉悦的事了。因此,摄影是在一瞬之间,敏感地抓住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的艺术一一“瞬间即永恒”。对那些在自然深境中不断地完善自我、默默耕耘、坚守原创,最终呈现出摄影佳作的作者,我会在终评时竭力举荐。同样,也会对那些充满想象力并且巧用后期制作的艺术佳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投票支持。
  多媒体类评委
  郜南
  人类已经步入多媒体时代,什么叫多媒体?多媒体就像一个星云,给我们呈现了它的轮廓,却让人看不清里边的星系。换句话说,多媒体所隐含的各种实用性和由此引发的潜在新型行业还没有完全显露。多媒体到底是什么,取决于人们以后怎么用,而不取决于我们现在怎么下定义。打个比方,如果给评委会面前放一些文字,评委们心里却没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诗的概念,然后让评委评出一篇最好的文章,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面对的“多媒体”概念更像“文学”这个笼统的概念,有待于条分缕析。   商业类评委
  汤辉
  我相信这次影展评选出来的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代摄影人的表现,但不是全部,我希望下一届国展有更多一线的商业摄影师介入、参与到行业活动中来。我想和从事商业摄影的影友们说一点想法:希望你们能来参展。这一次参评过程让我体会很深,为了行业的繁荣和发展,为了你们自己可以多挣一点的钱(我相信生存好了才可以更好的创作,所以我们不回避谈钱),商业摄影师朋友应该更多地把你们的才能用国展的平台展现出来。
  观察员
  沈珂
  人们习惯于称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为摄影“国展”,在我的理解中,“国展”这两个字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展览的敬畏之意及期待之情。之所以敬畏,是因为大家往往习惯于把它理解为目前国内最高端的展览:一是主办方的机构规格最高;二是展览延续的历史最久;三是作者及作品数量的规模最大。因为有这种敬畏感,很多作者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后才来参与的,也因此,他们对评审过程以及评审结果会格外关注。这种关注的另一个动因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展览有所期待。但评审程序设置的合理性以及评审程序运行的严谨性显然会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因为这里面会体现整个评审机制是否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之上以及这种机制下的各项措施是否被严格地执行到底。
  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及金、银、铜质收藏作品名单
  ◎ 纪录类
  雍和、丁玫、刘宽新、李洁军、王征、
  王玉文、于德水、侯贺良、柴继军
  ◎ 艺术类
  李伟坤、于云天、石广智、石永亭、李泛、
  张国田、陈长芬、周梅生、黄一璜
  ◎ 商业类
  罗更前、付欣、陈海汶、林铭述、姚璐、谢墨、汤辉
  ◎ 多媒体类
  李舸、杨恩璞、宋靖、郜南、骆永红、常河、韩丛耀
  ◎ 观察员
  刘世辉、闫军、臧策、沈珂
  ◎ 监审
  罗江华
  纪录类
  金质收藏
  《大国之翼》 沈玲 解放军
  《7·23动车事故-救援》 陈晓武 浙江
  《莫言获奖后》 廖攀 北京
  《哭泣的菜农》 吕廷川 山东
  《南水北调移民》 陶德斌 湖北
  银质收藏
  《新桂林山水》 火炎 广西
  《我的家园》 金立新 浙江
  《幸福》 金云钟 江苏
  《鱼塘上的音符》 林劲民 广东
  《艰辛的考研路》 鲁少河 山东
  《一人一台》 牛博 江苏
  《我家戏园子》 尚江 辽宁
  《占领华尔街-折射美国社会的多棱镜》
  申宏 北京
  《离别》 张洪亮 广东
  铜质收藏
  《“为了井下的兄弟”湖南耒阳矿难救援纪实》
  白禹 北京
  《亚丁湾护航》 陈俨 解放军
  《防患于未然》 董其泼 浙江
  《刘翔遗憾出局》 费茂华 北京
  《同心记忆》 海洋 宁夏
  《见证:歼-15舰载机着舰起飞》
  胡锴冰 解放军
  《生命至上》 李翔 北京
  《马背上的勇士》 刘少宁 安徽
  《二战劳工幸存者》 吕廷川 山东
  《最后的红军》 乔天富 解放军
  《小丫望月》 沈伯韩 北京
  《“掠人”钱塘潮》 王芯克 浙江
  《裸婚时代》 夏世焱 广东
  《寂寞的拳头》 徐晓林 上海
  《中国村支书》 徐晓林 上海
  《台风来吧》 许海峰 上海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许伟 解放军
  《工间休息》 占有兵 广东
  《建设中的矮寨特桥》 章正国 湖南
  《李娜庆祝法网夺冠》 高静 北京
  艺术类
  金质收藏
  《二次曝光的同心影像》 高中印 陕西
  《距离》 李馨曌 河南
  《雨中的杂技少年》 马杰 山东
  《蒙古马》 王争平 内蒙古
  《竹园昆梦》 杨建川 四川
  银质收藏
  《欧拉羊》 陈强 安徽
  《苍生》 董亚林 重庆
  《极地小王子》 荆永斌 山西
  《大轮初形成》 赖钟鸣 浙江
  《梦镜皇城》 林臣 北京
  《雪域雄风》 林应华 香港
  《高空的定格》 沈玲 解放军
  《孩子的泪珠》 苏杏芳 广东
  《西湖印象》 徐淑凯 山东
  铜质收藏
  《这世界我来了》 陈凤芝 天津
  《温馨的爱》 陈建强 解放军
  《出浴》 陈琦 安徽
  《荷之书》 陈小庆 浙江
  《风景》 高秋农 陕西
  《知音》 李德林 北京
  《男孩与狗》 刘东 江苏
  《孕育》 刘福生 天津
  《母爱》 施斌 上海
  《伤逝》 唐民皓 上海
  《海滨拾贝》 肖吉地 河北
  《晨韵》 杨汉斌 湖南
  《风景本色》 杨建川 四川
  《不明之爱》 杨洋 广西
  《老伙计》 杨勇 福建
  《寂月》 叶文龙 浙江
  《船之魂》 赵鹏飞 陕西
  《天圆地方》 周冰 安徽
  《印象古镇》 周叶 江苏
  商业类
  金质收藏
  《释放》 胡国庆 广东
  《“闲舞人”》 赵淞鹏 山西
  银质收藏
  《炫》 胡黎明 广东
  《神秘乐队》 彭志敏 湖南
  《摩托车》 钱忠君 江苏
  《宫》 王敬民 河北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烟囱内外》
  王远 上海
  铜质收藏
  《新城中轴线》 陈金陵 广东
  《JEEP-停车位篇》 高军凯 福建
  《足下生辉》 胡国庆 广东
  《红》 贾云龙 北京
  《A380长城篇》 李浩 广东
  《绽放》 罗旭 广东
  《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树良 河北
  《时光共舞》 夏书亮 上海
  多媒体类
  金质收藏
  《青春思密达》 刘宇 北京
  银质收藏
  《美丽中国莆田篇》 连中凯 福建
  《工业记忆》 熊汉泉 湖南
  铜质收藏
  《汉旺母亲》 刘金海 北京
  《流水线上的爱情》 鲁海涛 上海
  《我的十八大》 刘金海 北京
其他文献
Q:在映画廊的那次活动,四位曾经获得奖学金的中国摄影师,沈绮颖、刘杰、刘禹扬和你,介绍了各自在纽约的学习心得和申请经验,并展示培训后的作品。这个基金会项目是怎样一个项目?  A:马格南基金会成立于2007年,旨在将半个多世纪以来“马格南摄影师”所代表的精神理念推广传播给公众,将其“关心人的摄影”的精神传承至新一代的纪实摄影师。基金会的官网上这样介绍自己,“马格南基金会支持、培训新一代的摄影师,并努
数码单反 适马SD1携Foven X3重磅出击    本届Photokina上,数码单反的风头不似以前,但适马推出自己的顶级机身SD1则着实让人吃惊。SD1拥有全新的24×16mm APS画幅Foveon X3传感器,总像素数量高达4600万,为目前同类产品之首。内置的双“True II”影像处理隐形,可以更快地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海量数据,提供精细逼真的高清晰图像。相机采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11点
将对焦模式开关切换到MF挡,关闭液晶屏,忽视取景器中的合焦提示,我们就能体验一下1960年代以前的摄影人是如何拍摄照片的。快速翻阅“自动对焦技术的发展”档案簿,让我们一起回顾它的发展历程。  吉喆  网名云飞扬,商业、人像摄影师。  大光圈拍人像如何对焦  不少朋友购买单反相机的初衷就是能拍摄一张焦内清晰、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这往往要使用到大光圈镜头,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精准对焦。下面让我
民俗简单的理解就是人民的风俗习惯。民俗摄影拍什么?映入我们脑海的多是舞龙、舞狮、舞花灯,抬阁、抢财神、赛大猪等类别丰富的大场面。约90%的爱好民俗的影友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以上题材。尽管这些题材的摄影佳作也不断出现,但创作方法雷同、表演性民俗的出现也为这种民俗摄影引来了负面的评价。创作方法雷同,影友们的作品就会非常相似,难以给人带来新的美感;表演性民俗不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甚至不忠实于真正民俗,作品就
超强防护性  TG-3延续了前两代产品的机身设计风格。它的外形尺寸与普通卡片相机相仿,但防护性和可靠性却能跟随你上山下海无所不能。根据奥林巴斯的测试标准,TG-3具备15米深度防水(有效时间1小时)、-10℃耐低温、100kg防压、2.1m防摔与IP6X等级的防尘性能。有了这样的超强防护性能,生活中的雨水和小磕碰自然无需担忧。  对于喜爱户外运动的朋友来说,TG3内置的GPS、电子指南针和气压计等
对曝光的操控设计非常复古,简单直接的方式值得信赖。  回归纯粹摄影的操作方式  如何衡量一款相机的操作,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在我看来,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用惯了单反的我,在第一次使用X100时,很难适应其操作。但是陆续经历了X100和X-Pro 1之后,再拿到X-E1已经没有任何操作障碍了。  与单反相机的双拨盘不同的是,富士X-E1通过镜头上手动光圈环、快门转盘以及曝光补偿转盘用
细雨敲窗,如泣如诉。掩上刚刚编就的《大众摄影》第五期稿卷,在夜色中静听雨声。  数日之后便是清明。    凭吊汶川,追忆五月十二日。  “汶川-5·12”组合在一起,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加一个日期。  汶川,北川,青川,绵阳,绵竹,德阳,茂县,安县,什邡……这些地名在我们曾经的记忆中是什么?是秀美的山川,丰饶的物产,璀璨的文化,醉人的风情。  然而,在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午后的那一个瞬间,地动山
这组照片,是夜间乘车行驶在高速路上,在汽车里手持相机拍摄的。我借助汽车灯光和车灯照射在护栏反光牌的亮光,以及漫天的雾气,随机拍摄了这组优美的摄影作品。      因公出差在返程途中,一场大雨过后,地面被大雾锁住,能见度大约200至300米左右。夜幕下,看不清前方和两旁的景色,只能看到临近擦肩而过尾去的汽车灯光。在一处上坡的路段,前方行驶而来的汽车灯光透过雾气,出现一片亮光,一幕巍峨壮观的景色出现眼
一年前,富士FINEPIX F75 EXR的问世就应该称得上是最早开“卡片长焦”先河的机型之一,当时也确实赚足了人气。不过,后来各厂家接二连三推出的“卡片长焦”越来越多,如果产品的完善和升级不够及时,很可能转眼之间就会落于人后,因此仅过了半年多,富士新一代的FINEPIX F85 EXR就又来了。从指标上看,最明显的就是FINEPIX F85 EXR提升到了主流的1200万有效像素感光元件和3英寸
任何好的纪实作品,都应是摄影者思想的表达,作品记录的是对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的一种视觉感受。让作品通过传播,使它的内涵对观赏者的思想情绪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注意下面三个方面,会让你的纪实作品更胜一筹。  1瞬间造型地把握  用一张照片来表达整个事件的过程可能远远不够,但是如果通过一个具有精彩画面的瞬间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把主题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也就是纪实摄影追求的瞬间造型视觉形象。  瞬间记录真实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