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下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200710081202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推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国家不断出台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相关的指导方针。本研究从西部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高校教育发展规律,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针对贵州省6所普通高校以及贵州省某地方学院基础科学系2019级工程造价专业303名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对西部普通高校在教育质量工作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构建,最后结合西部高校发展实际情况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给出相应的建议,以增强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保障性和功能。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29-0005-04
  随着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需要更优质的教育,高等教育也因此面临着改革。高校教育质量能直观反应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成效,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是评估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质量评价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等高度重视,世界各国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总体方案》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依据。“双一流”建设是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总体方案》规定:“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足见评价体系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意味着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高校评价体系面临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为建立特色的高校评价体系,需要对高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是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1],因此,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我国西部普通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下的特殊地位,对其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对我国特色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双一流” 建设下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认真总结了以往的建设经验,深入分析了世界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律和趋势,提出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方案。伴随《总体方案》的施行,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在西部普通高校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西部各地方普通高校对教育质量评价进行试改革探索。由于普通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在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西部普通高校重点在于立足自身的特色,面向西部地区,进行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改革。
  (一)评价主体
  高校质量评价主体是指具备一定评价知识技能、能够实际参加评价活动的人。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具有广泛性,包括个人、团体、组织、行政机构等[2]。通过对全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研究基地的《中国高等教育舆情报告》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估工作是自上而下开展,政府参与程度比较高。毫不例外,我国西部普通高校在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同样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学校层面参与评价项目相较于政府层面不够广泛。为摸清学校层面参与的质量评价,本文利用“问卷星”对贵州省某地方学校19级基础科学系工程造价专业3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298份电子问卷,5名学生调查问卷无回收,回收率为98.35%。在调查问卷中,面对问题5“你在本校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的参与程度?”,选择A选项“参与多个项目”的学生有13人,占比4.37%;选择B选项“参与个别项目”的学生有211人,占比70.80%;选择C选项“不清楚”的学生有59人,占比19.80%;选择D选项“无参与项目”的学生有15人,占比5.03%。利用SPSS18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参与度比较高,但是参与教育质量评价的项目比较单一,表明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还不全面;其他评价主体相比政府层面在学校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学校质量评价效率不高。
  (二)评价内容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包含高校教育活动实施过程所涉及的事物,是高校教育活动实施的中心要素。高校教育活动是依据高校教学目标进行的,《总体方案》中规定“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3]。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本研究选择全国不同地区三十余所普通高校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通过对各高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查阅分析发现:各高校教育活动实施内容根据教育目标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选择贵州省内不同地区的6所普通高校,在官网对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根据我国高等教育目标的改变,西部普通高校的教育实施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然而各学校对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调整甚少。在贵州省教育厅官网“高等教育”模块进行查询,可以发现: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學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来,关于加强“双一流”建设的文件不少,然而没有一条关于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文件。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政府还是高校层面,在“双一流”建设下对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改进不够重视。在对贵州省不同地区6所普通高校的官网进行查询时,发现这6所高校都有比较完整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这说明普通高校对教学质量这一部分内容的评价相对完善。通过对比可以得出: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分布不均匀。   (三)评价模式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是一种评估高校教育质量的方法[4]。在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发展中,形成了多种评价模式,如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在2017年,我国教育部发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接着公布了第一批进入双一流建设的学校和学科名单。《实施办法》中规定:一流学校和学科的名单实施的是動态形式的筛选,遴选结果摒弃了传统的终身制,选取了周期制,打破固化现象。这说明对于高等学校而言,教育质量将长期面临评价,接受监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评价的模式也将做出相应的改变。通过对比贵州省不同地区6所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可以发现: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各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中,对传统教育评价模式进行改革的学校较少,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对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改革探索研究也有所欠缺。
  二、“双一流” 建设下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困境分析
  (一)评价主体层面
  评价主体的全面性是保障学校教育评价活动完整的首要条件。评价主体的选择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率有直接影响[5]。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在评价主体层面存在的部分问题:
  1. 评价主体存在不完整的现状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需要从多方面收集信息,因此质量评价的主体需要覆盖多方面。单一的评价主体会导致调查的资料不全面、不准确,影响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判断,无法真正反映高校教育质量,不能反作用于高校教育质量建设,不能达到建立高校质量评价机制的目的,阻碍西部普通高校办学水平的提升。
  2. 评价主体的政府层面权利过大
  评价主体各层面权利的平衡是构建正确评价体系的前提,是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建设全面的保障条件。评价主体各层面的权利平衡是为了落实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确保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当政府层面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中处于主导地位时,对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而言,监督评价的作用便形同虚设,偏离了教育质量评价的真正目的。
  (二)评价内容层面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是高校教育质量具体化的体现。合理的高校质量评价内容有利于保障高校教育质量,有利于推动高校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西部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在评价内容层面存在以下不足:
  1. 政府层面重视程度不足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制定的重要依据就是高校教育总体目标的要求,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内容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教育目标的体现,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不重视,将影响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不利于高校的“双一流”建设。
  2. 权重分布不均衡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需要随着高校教育目标的改变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进行创新探索,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权重分布是否合理决定了质量评价是否合理,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我国西部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中,评价内容的权重分布并不客观,存在部分评价内容比重过高的现象,这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面临的严重困境。
  (三)评价模式层面
  高校应选择正确的评价模式,直观反映教育质量,确保质量评价工作科学正确、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有效体现高校教育质量的真实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西部普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在评价模式层面存在以下不足:
  评价模式灵活性不足。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是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落实,是实现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载体[6]。灵活的评价模式能够正确地反映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实效性。
  评价模式选择性不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是在实践活动中维持生存,实现发展的。实践是人存在的方式。国内外某些学校对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时间比较长,较多的评价模式是经过一定实践检验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西部普通高校在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的工作中,对评价模式的类型选择远远不够。
  三、“双一流” 建设下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构建
  高校质量评价指标是用于考核、评估、比较高校教育质量及其效果的,是高校教育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高校教育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7]。
  一方面,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围绕高校教育目的构建的,是对教育质量的直观反映,选择科学的评价体系,有利于确保质量评价工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构建精确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高校质量评价高质量进行的主要前提,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双一流”建设下对西部普通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准确构建,有利于高校教育质量满足地方要求,展现区域优势。
  四、对策建议
  (一)完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
  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是对高校教育质量最有效的监督途径,评价主体在高校质量评价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进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也在发展中不断进行改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党中央从未动摇过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对教育的目标、性质、任务以及发展战略一以贯之,与时俱进,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不仅理论特征明显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拓宽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深化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任务。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需求。毋庸置疑,对高校“双一流”建设任务的深度解析、研究、落实,是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构建导向性的正确保障,是完善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重要前提。   (二)丰富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
  高校质量评价内容在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的丰富,直接关系到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效率。
  首先,注意高校教育内容的变化。各高校需要关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教育内容的变化,及时调整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内容,确保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是有实际意义的。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是根据《总体方案》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制定的,在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总体要求中对高校落实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给出了清晰的指导意见,为高校教育内容改革明确了指导方针,要保证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意义,就必须对传统的评价内容进行调整,随高校教育内容的改进而改进。
  其次,注意引入特色的评价内容。我国高等学校在“双一流”的建设背景下,处于全面深化改革时期。西部普通高校应扎根自身区域,抓住自身特色,服务当地。因此西部高校的质量教育评价需要引入特色的评价内容,充分考量高校优势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等层面,进而提升人民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满意度。
  (三)优化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
  高校质量评价模式在高校质量评价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
  首先,建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研究机制。随着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内容不断更新,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也需要随之更新,建立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研究机制,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进行探索,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应构建高校质量评价体系,真正贯彻高校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实现高校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保持高校教育质量评价的大局意识。对于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的优化,一方面,高校需要立足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了解其评价模式发展趋势,树立全球化意识,站在世界的高度,面向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既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的成功经验,也吸取失败的教训;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特点,站在现代化高校教育发展的文化背景、科学背景、生产背景下,使得高校质量评价模式改革与高校教育现代发展特点相适应,进而使我国高校教育质量评价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当代精神。
  参考文献:
  [1] 布卢姆. 教育评价[M]. 邱渊,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49.
  [2] 侯光文. 教育评价概论[M]. 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9:69.
  [3] 臧靖. 高校教學质量管理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09-120.
  [4] 涂俊,胡美玲.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0):26-27.
  [5] 郑李梅.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教育数据治理的视角[J]. 继续教育研究,2020(03):98-100.
  [6] 赵小光. 民办本科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实践[J]. 教育现代化,2020,7(37):81-84.
  [7] 郑谦,汪伟忠,赵伟峰,等.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高教探索,2016(12):36 - 40.
  (荐稿人:樊婷婷,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期刊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方法.在新课改和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对学习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中存在问题以及教师如何针对性地开展策略实践活动来探讨提升其有效性与科学化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措施以期为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等目标得以实现.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各类课程都需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中心任务。“水产动物疾病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培养新时代渔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探讨了“水产动物疾病学”课程思政的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所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价值教育的有机统一。以期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创新精神、职业
[摘 要] 虚拟仿真是促进实验教学思路从验证性向设计创新性转变的助推器。可从虚拟仿真平台的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虚拟仿真辅助“大学物理实验”网络教学的功能。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出发,探索并构建了虛拟仿真辅助“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通过总结线下教学特点,充分发挥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式和客观评价学生
摘 要:根据2020年教育部最新数据,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51.6%。按照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三阶段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发展到了普及化阶段。虽然数量上已经发展到了接近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质量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本研究对美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起始阶段、早期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调整改进阶段,以期通过总结美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经验,为我国高等教育组织现代
初级汉语课程侧重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内容.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将写作教育与阅读教育有效结合,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以文章教学为主,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逐步向学生讲解文章生词等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阅读能力训练,以此培养与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深入理解知识,凭借自身阅读能力理解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以此拓宽自身知识结构.基于此,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应用策略相关知识,本文进行了有效地分析.
[摘 要] 培养方案是学生培养的规范要求和学术纲要,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要素之一。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和科学定位、注重特色化的原则,结合“产学联合,产出导向”思路,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出发,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和优化。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能够形成对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完美支撑,其宗旨是加强本专业学生能力培养,尤其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
近年来,事业单位对于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加强事业单位文书档案管理对于促进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该正确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所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理念促进事业单位呈现出积极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其在长期社会经济发展中拥有较高的竞争优势,促进此项工作的高效化和持续化发展.
摘 要:生命观是大学生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内容。对大学生展开生命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命观,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有利于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本文探讨了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大学生生命观的养成路径。以期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积极的生命观,强化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大学生生命观养成的支撑和引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