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PPLE iPod nano
9年,2亿6000万的销量让iPod成为了新世纪音乐播放器上举世无双的霸主,从最早的硬classic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系列,各产品线目的明确,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和购买力设计,让数字音乐真正成为沟通世界的通用外语。而作为苹果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音乐播放器,iPodnano从2005年诞生至今,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完成了六次进化与超越,成为了苹果近年来更新最为频繁的产品系列。站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苹果创造的时尚奇迹,iPod nano无论如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进退有度的nano
回溯iPod nan0的历史,我们会发现nano之美,是一种巧夺天工而又简约、实用的美、无论外形、颜色还是使用感觉,在外观上,第六代nano依然延续了从第二代nano开始采用的铝合金外壳,越来越成熟的整圈型金属切割工艺让nano看上去非常简洁。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外壳,不仅仅可以保持手感和足够的摩擦力。还能够在保持金属的光泽的基础上防止指纹印和刮伤,6代nano的机身尺寸是37,5mmx40,9mm×8.78mm。相比新一代shuffle的29mm×31,6mm×8.7mm,两者厚度相当,都采用了背夹设计,机身相当薄。新nano长宽尺寸略大一些,1.54英寸的电容融屏虽然还是比较小,但触控图标宽大。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随着体积的减小,新一代nano也抛奔了苹果独有的Apple Click Wheel触摸式操控组合按键,改为采用Multi—Touch多点触控,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无论是选歌还是快速定位,屏幕响应迅速准确,几乎无需学习即可顺利上手。
在功能上新nano和原来的nano一致——音乐播放、收音机、图片浏览、一直是没有IOS系统,没有AppStore,没有一款内置游戏,还删减了上一代nano的摄像和视频功能,进一步化繁为简。回归音乐的本质。对于期待游戏功能的玩家来说,新一代的iPod touch屏幕更大,体验感受更好,无疑是更好的选择,nano 6代同样支持音乐播放界面下的摇动换歌这一特色功能,不过这一功能并不是默认开启,需要单独设置。音频方面,录音功能被取消,FM收音机得以保留,同样支持即时暂停。
万人迷的新法则
事实上,第六代nano在功能的增减取舍其实说明了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完善,苹果对于nano的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发展也在不断地思考并进行调整,这一方面取决于消费者对于nano的使用反馈,另外一方面则取决于对手给予苹果的竞争压力。随着iPod touch和iPad的成功,nano的定位日渐变得尴尬——小屏幕完全无法获得满意的视频播放体验,30万像素的摄像头更被认为是忽悠消费者的鸡肋,而在外部环境方面。千元以下的音乐播放器市场上,苹果只有一款shuffle撑门面,把500元~1000元之间的市场几乎完全放弃,给了索尼、三星、艾利和等日韩系厂商极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在第五代nano问世以后,笔者就一直认为苹果的产品策略将会迎来一次深层次的调整,classic迟早会被彻底取代,在苹果的产品规划轴上,nano是“北上”进一步靠近touch,还是“南下”与shuffle结盟?在9月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果然印证了笔者的判断,classic没有新品出现而nano则进一步向shuffle靠拢。
砍掉前几代那些鸡肋的功能,进一步简化操作的难度,同时缩小体积进一步提升便携性,让音乐来得更加纯粹,通过丰富的色彩将苹果的娱乐内核演绎得更加情绪化,比shuffle更炫更时尚,比touch更纯粹更简约。第六代nano将原本在shuffle与touch之间的位置进行了更加精确的调整,我想,这就是新一代nano传递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讯息。对于消费者来说,nano也将获得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义,也许nano系列的第二个黄金十年正是从第六代nano开启。
9年,2亿6000万的销量让iPod成为了新世纪音乐播放器上举世无双的霸主,从最早的硬classic发展到现在的四大系列,各产品线目的明确,针对不同的消费者和购买力设计,让数字音乐真正成为沟通世界的通用外语。而作为苹果历史上最为成功的音乐播放器,iPodnano从2005年诞生至今,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完成了六次进化与超越,成为了苹果近年来更新最为频繁的产品系列。站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末尾,我们再来重新审视苹果创造的时尚奇迹,iPod nano无论如何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进退有度的nano
回溯iPod nan0的历史,我们会发现nano之美,是一种巧夺天工而又简约、实用的美、无论外形、颜色还是使用感觉,在外观上,第六代nano依然延续了从第二代nano开始采用的铝合金外壳,越来越成熟的整圈型金属切割工艺让nano看上去非常简洁。这种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外壳,不仅仅可以保持手感和足够的摩擦力。还能够在保持金属的光泽的基础上防止指纹印和刮伤,6代nano的机身尺寸是37,5mmx40,9mm×8.78mm。相比新一代shuffle的29mm×31,6mm×8.7mm,两者厚度相当,都采用了背夹设计,机身相当薄。新nano长宽尺寸略大一些,1.54英寸的电容融屏虽然还是比较小,但触控图标宽大。操作起来还是很方便的。随着体积的减小,新一代nano也抛奔了苹果独有的Apple Click Wheel触摸式操控组合按键,改为采用Multi—Touch多点触控,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无论是选歌还是快速定位,屏幕响应迅速准确,几乎无需学习即可顺利上手。
在功能上新nano和原来的nano一致——音乐播放、收音机、图片浏览、一直是没有IOS系统,没有AppStore,没有一款内置游戏,还删减了上一代nano的摄像和视频功能,进一步化繁为简。回归音乐的本质。对于期待游戏功能的玩家来说,新一代的iPod touch屏幕更大,体验感受更好,无疑是更好的选择,nano 6代同样支持音乐播放界面下的摇动换歌这一特色功能,不过这一功能并不是默认开启,需要单独设置。音频方面,录音功能被取消,FM收音机得以保留,同样支持即时暂停。
万人迷的新法则
事实上,第六代nano在功能的增减取舍其实说明了随着产品线的丰富和完善,苹果对于nano的市场定位以及未来发展也在不断地思考并进行调整,这一方面取决于消费者对于nano的使用反馈,另外一方面则取决于对手给予苹果的竞争压力。随着iPod touch和iPad的成功,nano的定位日渐变得尴尬——小屏幕完全无法获得满意的视频播放体验,30万像素的摄像头更被认为是忽悠消费者的鸡肋,而在外部环境方面。千元以下的音乐播放器市场上,苹果只有一款shuffle撑门面,把500元~1000元之间的市场几乎完全放弃,给了索尼、三星、艾利和等日韩系厂商极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在第五代nano问世以后,笔者就一直认为苹果的产品策略将会迎来一次深层次的调整,classic迟早会被彻底取代,在苹果的产品规划轴上,nano是“北上”进一步靠近touch,还是“南下”与shuffle结盟?在9月的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果然印证了笔者的判断,classic没有新品出现而nano则进一步向shuffle靠拢。
砍掉前几代那些鸡肋的功能,进一步简化操作的难度,同时缩小体积进一步提升便携性,让音乐来得更加纯粹,通过丰富的色彩将苹果的娱乐内核演绎得更加情绪化,比shuffle更炫更时尚,比touch更纯粹更简约。第六代nano将原本在shuffle与touch之间的位置进行了更加精确的调整,我想,这就是新一代nano传递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讯息。对于消费者来说,nano也将获得一个更加清晰的定义,也许nano系列的第二个黄金十年正是从第六代nano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