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启蒙运动”教学札记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cml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启蒙运动,理性,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19-0020-06
  笔者曾在陈乐民先生的《启蒙札记》中读到这样两句话:“‘启蒙’有普世性。任何一个民族从不文明、野蛮、愚昧、专政、盲从的社会到文明、民主、自由、人权受到普遍尊重的社会,都必须经过‘启蒙’阶段,不能逾越和绕过。”①而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救亡”的重要性总大于“启蒙”,我们今天要实现“中国梦”,民族的启蒙至关重要。从西方启蒙运动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深入思考些什么呢?笔者将教学中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求教于各位同行。
  一、教材分析
  《启蒙运动》安排在必修三《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中,人民版这一专题包括蒙昧中的觉醒、神权下的自我、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四块内容,展示了人文精神的起源、复兴到发展成熟三个阶段,体现了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概况。对于启蒙运动,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要真正理解“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必须通过深入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了解那个时代人们面对的问题和思考。
  人民版把启蒙运动分两节展开介绍,在“专制下的启蒙”一节中,介绍了启蒙运动出现的时代背景、含义和英国、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思想,突出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虽然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限制公权,建立有限政府,保障每个公民的自由权利。恩格斯说:“只是现在阳光才照射出来。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②在这些思想家的政治观点中,体现了启蒙运动的两大核心:“理性”和“自由”。在“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一节,教材明确指出启蒙运动的真谛是自由与理性。介绍了卢梭对“理性”的反思,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揭示了“理性”的局限性,体现了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的思考,进而明确了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及影响。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常存在以下困惑:(1)理性精神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运动中都存在,为什么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2)宗教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与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中有什么区别?(3)为什么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4)浪漫主义艺术的兴起与启蒙运动有何关系?卢梭对“理性”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在教材编写体系与学习者的思维体系之间,存在着断层,即宏观叙事与学生知识结构之间的不对应。学生在阅读教材后,对启蒙运动原因的理解仍停留在字面表述上,对浪漫主义艺术兴起的原因仍是不明就里,这就需要教师增加情境性的资料,提供普通的民众立场,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教材的国家立场、政治性视角予以补充。
  二、教学立意
  “如果教师不能对课程进行深度理解与认识,很难想象教师如何运用这个媒介来展开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何借课程材料对教育内容结合学生和自己的先前理解进行二次开发”。①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价值,提炼教学主题,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能。纵观整个专题六,人文精神演进的脉络清晰可见,从“人与自然”“人与国家”“人与自我”的关系角度适当点拨与讲解,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人类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
  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精神体现在智性和德性两个方面,既有对自然的探索,又有一种诠释道德、追寻人的价值和意义的理性思考,人文精神是一个整体。到了罗马帝国后期,随着基督教神学的兴起,希腊的理性主义异化为一种信仰主义。奥古斯丁告诫人们,现实的苦难源于人的罪恶本性,只有信仰才能使道德的力量发挥作用。同上帝与天国相比,人性、人的价值及人的现世生活都不值一提。伴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人们呼唤“人性”的归来,但是“人文主义者只是想用古代的理想来充实基督教,使基督教变得更加具有世俗色彩和人性特点”。②在这一过程中,在人文精神再度觉醒的同时,科学精神已开始冲破宗教文化的束缚,成长发展起来。“在宗教是压倒一切的政治生活的年代,争取自由首先体现在信仰自由上。”③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专制局面,但是这场运动树立的是信仰和圣经的绝对权威,具有反理性和反科学的特点,而这种虔信主义对新兴的科学理性也构成了巨大的障碍。于是,欧洲启蒙运动就以理性精神为武器来突破虔信主义的氛围。
  在英国兴起的自然神论的影响下,人们认为天上有一个尊重自然规律的理性神——上帝,人间也应该有一个遵守社会法律的君主。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督教末世论盼望上帝降临的传统史观,构建了一个进步、自由、平等的人间理想图景。自由理念成为了启蒙运动的旗帜之一,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后,自由成为西方的核心价值观念。人们沿着两条路径争取自由,一是自然路线,人类努力摆脱自然限制,通过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凭借科学知识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克服人与自然关系中行动的不自由,从而获得更多的自由。再有是社会路线,人们通过变革社会关系规则,重新划定权利和义务界限,摆脱社会关系中人的行动的不自由。启蒙运动中,卢梭等人提出行动自由理论,康德提出意志自由理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理性取代了上帝的至上地位,要求对一切传统的信仰和秩序进行激烈的批判,18世纪的法国启蒙者甚至将批判的矛头从天主教会转向基督教信仰。
  17、18世纪不断发展的科学在生产领域带来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人们对科学、理性更加崇拜,并形成一种观念:只有科学理性才能将人及人类社会引向幸福。但是科学理性是否能够解决人类社会的所有问题呢?弗洛姆明确指出:“依靠理性的力量,人建造了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真实的物质世界甚至超过了梦幻、神话故事和乌托邦的世界。……人征服了自然,却成了自己所创造的机器的奴隶。他具有关于物质的全部知识,但对于人的存在之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人是什么、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才能创造性地释放和运用人所具有的巨大能量——却茫然无所知。”④科学技术无法解释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无法树立人类的道德准则和公共利益。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使人们看到了科学理性的局限性,人们开始继续寻求对人的价值的感悟。卢梭在知识理性之外寻找宗教根基的做法,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先声。康德说:“我不得不悬置知识,以便给信仰腾出位置。”①康德希望既能将上帝限制在经验知识的范围之外,又可以建立起一种理性界限内的宗教。总之,人们开始努力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关系,而不是简单地用一方去否定另一方。   《启蒙运动》一课,只有把握了文本的精神内容和意义,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在与知识的对话中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一节课注重的不是对历史事件的考证,而是对于这一17、18世纪欧洲长期的历史精神现象、社会现象的解释和理解。
  三、全景展示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启蒙运动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必要把英国、法国、德国的启蒙运动特点、贡献,以及17、18世纪欧洲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联梳理清楚,从而形成一个对于启蒙运动的全景展示。
  1.英、法、德各国的启蒙特点及贡献
  启蒙运动的“第一个首要的来源可以算是英国的经验主义”。②伏尔泰、孟德斯鸠都深受英国的影响,但是“启蒙”这个术语在英国却很少被使用。因为英国的启蒙是渐进的,不需要像法国那样急风暴雨般展开。在神学时代,英国神学家就提出感觉和经验是认识世界的途径,到中世纪晚期,自然神论者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个提出实验哲学的概念,认为实验加上经验是认识问题的基础。而英国相对自由的环境(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宗教宽容),渐进式的政治改革,促使霍布斯、洛克等人的思想发展,他们的天赋人权、分权思想实际上就是对英国社会、政治的反思和总结,他们推崇理性,却从未否定上帝和宗教信仰。英国对于人类世界迈入近代,影响至深。
  由于不同的历史传统,法国的启蒙运动则带有激进的批判精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极力批判教会和宗教信仰,从自然神论走向了彻底否认宗教的无神论。他们渴望彻底地摧毁旧有的政体,猛烈的批判封建特权、君主专制及其种种弊端,异口同声地主张天赋人权,在思想领域构建着一个一切都合乎理性的理想国。这些思想家振聋发聩的声音推动了人类思想的“革命”,进而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德国因为特殊的历史背景,启蒙运动只能曲折地、甚至是隐蔽地进行,民众只能很缓慢地获得启蒙,而且还不得不在开明君主(腓特烈大帝)的宽容下取得有限的运用理性的自由。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中有对德国情况的形象描述:
  除了自由之外,启蒙运动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实际上,一切事物当中最没有害处的那个东西就可以称为自由,亦即在所有问题上都公开利用一个人的理性的自由。可是我却从四面八方都听到这样的叫喊:不许争辩!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齐步向前!”;收税官说道:“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牧师说道:“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位统治者说道:“尽管争辩,不管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但是必须服从!”)在这里,自由无处不受限制。③
  德国长期分裂的政治、社会状况,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首要任务不是进行政治革命,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文化来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因而德国启蒙思想家们的努力集中在哲学文学中,其成果集中在理论上。康德在1784年9月20日写的《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什么是启蒙》中就明确阐释了“启蒙”的含义。康德的贡献,就在于点出了那种“精神”并加以提炼,告诉人们“启蒙”与理性、“启蒙”与自由、“启蒙”与良知、“启蒙”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受宗教改革虔敬主义的影响,德国的启蒙运动一直对宗教信仰保持着更多的尊重。他们承认并赞美理性在获取自然界真理方面的作用,但也明确提出,单靠理性的理论不可能完成高水平的艺术创作,也无法获得宗教真理。德意志的启蒙运动让我们真正明白:所谓“启蒙”,并非一种纯粹理性的运动,其中客观地存在着理性与信仰或理智与情感的对立与统一。①德国思想家对“理性”严谨深刻的认识,使得人文主义精神更加丰富完善。
  2.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联
  启蒙运动的第二个来源,就是17世纪法国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为什么17、18世纪的法国思想界会如此这般风起云涌?除了受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辨哲学的影响和英国的培根、洛克经验主义的影响之外,法国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了思想领域的变革,出现了“文人政治”的现象。法国的君主政体较其他西欧各国更为集权和独裁,生存在旧制度下的法国人承受着等级森严、特权横行、赋税沉重带来的巨大的压抑性,看不到改革的希望,似乎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彻底推翻旧制度。哲学家们对旧制度感到厌恶,自然而然地趋向于以理性为唯一依据来重建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崛起,这种新的财富分配终将导致权利的重新分配。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不断扩大的社会流动性,带来更多样的文化活动。18世纪受教育率增加了1倍,印刷成为当时最具经济活力的行业,报纸、杂志发展迅猛,咖啡屋、阅览室等成为社交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得到检验并相互交流。由聪慧的女性主持的沙龙,成为了文明知识交流的论坛。法国的知识分子虽然不能参与政治,但是他们关心并探索同政府有关的各种问题,释放着他们的政治热情,最终使抽象的理论成为百姓日常聊天的话题,改变了整个社会对于“人与国家”的认识。
  四、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补充情境性资料,提供普通的民众立场,从思想文化的发展角度进行如下教学设计:
  导入:展示图画——1775年杰弗琳夫人的巴黎沙龙(这幅画描述的是首次诵读伏尔泰的剧本《中国孤儿》的情景),补充介绍杰弗琳夫人(1699—1777年)位于巴黎时尚的圣奥诺雷大街的沙龙,这是自18世纪30年代起就是最显赫最出名的文学沙龙。在18世纪的巴黎,在一些学识丰富的贵夫人的阔绰客厅里,经常聚集着科学家、哲学家、作家等文化人,讨论启蒙思想,并从这里扩散到社会上去。
  展示人教版教材的图画,这幅图画反映了18世纪上半叶在法国等西欧国家,一些优秀的知识分子不顾政府和教会的禁令,以报纸、书籍、戏剧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宣传“科学”“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成堆的书报传播知识和信息。当时,在咖啡馆、酒馆和沙龙,在街头巷尾,人们纷纷发表各自对于社会制度、宗教的见解,相互争论。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教会的说教,他们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   这样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现象,被我们称之为“启蒙运动”。
  展示康德对“启蒙”的定义:
  启蒙就是人类摆脱自我招致的不成熟。不成熟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的理智。如果不成熟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引导就缺乏运用自己理智的决心和勇气,那么这种不成熟就是自我招致的。敢于知道!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
  ——康德《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
  什么是启蒙》
  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启蒙”的理解。(通过对话,可以了解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并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问题1:这种精神文化现象,表现为普遍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为什么在17世纪的欧洲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你认为是什么造成“启蒙”在某些国家必须以“特别批判性的和改革主义的姿态”出现?概括人类“启蒙”的条件。
  材料1:他们(18世纪的哲学家们)这些思想是眼前的那个社会自身的景象向他们自然地提供的。荒谬可笑的特权泛滥,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沉重,越来越认为特权没有存在的理由,这种景象把每个哲学家的头脑同时推向,或不如说抛向人的社会地位天生平等这种思想。他们看到那些从往昔的时代沿袭下来的凌乱古怪的制度,从来无人希图加以整饬,使之适应新的需要,这些制度虽已丧失效力,却仿佛还要垂诸万世,因此他们很容易就对旧事物和传统感到厌恶,自然而然地趋向于各自以理性为唯一依据,勾画出崭新的蓝图去重建当代社会。
  每个法国人每天都在他的财产、人身、福利或自尊方面受到某种旧法律、某种旧政治惯例、某些旧权力参与的妨碍,而他看不到任何他本人能采用的医治这种特殊疾病的药方。似乎要么全盘忍受,要么全盘摧毁国家政体。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2:“启蒙”这个术语在英格兰和荷兰很少被使用;在那些国家显然没有必要使用纲领性的口号。在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启蒙运动才能面对传统权威来肯定自己的那些国家,那种语言最夸张不过了。在那里它以特别批判性的和改革主义的姿态出现,充满了改进、现代化和进步的悲怆。这种公共讨论的先决条件是交流制度的日益集中,以及书刊市场和新闻报刊的膨胀。同时也要有一种宽松的检查制度和一种启蒙话语的出现,后者关心公民的私人伦理、政治的基本原则、公共教育和社会关系。
  ——鲁道夫·菲尔豪斯《进步:观念、怀疑论和
  批评——启蒙运动的遗产》
  分析启蒙运动出现的原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回答,梳理清楚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脉络,重点明确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二个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英法两国的比较,理解法国的启蒙运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关系,从而更好的理解人类的启蒙需要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不断的文化交流、社会精英的引领、批判和反思的意识等。
  问题2:启蒙思想家用理性为武器来帮助人们冲出中世纪的黑暗,希望建立自由的世界。他们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都受到理性的检验。特别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领域的观点吸引了我们。在经济方面强调自由放任,在宗教方面呼唤宗教宽容甚至提出无神论,在政治方面提出许多新的观点。看书了解这些观点,比较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思想,找出相似点和不同点,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康德的思想及其贡献。
  材料3: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通过它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但是,这样一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因为只有那些已经能够经受自由和公开的审视这个检验的东西,理性才能予以尊重。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以其冷静严谨的思考,为人们明确点出了“理性”的地位,倡导并争取思想自由。这一理论上的突破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启蒙”,推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问题3:18、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兴起,卢梭作为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思想家,却成为了浪漫主义之父。看书了解浪漫主义的特征,你怎样看待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关系?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对人类思想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材料4:浪漫主义者对启蒙运动的反应绝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截了当的拒斥,而是一种更加微妙、更加复杂的正反感情的并存。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于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
  ——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
  和启蒙运动》
  浪漫主义为人文精神增补了新的内容,凸显人的情感,尊重自然,体现宽容心态。浪漫主义的兴起体现了对“理性”自身的理性思考。
  问题4:启蒙运动不仅促进了欧洲精神面貌的变化,还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举例说明启蒙思想家是如何影响美国、法国等民主制度的建立的?试对启蒙运动作一简要评价。
  通过联系美国、法国的政治实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在评价启蒙运动的时候,指导学生从政治体制的变革、人文精神的发展、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理论的丰富、人类走向现代等视角加以分析。由此可引出的课后思考是:康德所在的时代是一个正在启蒙的时代,200多年过去了,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启蒙”?怎样看待“启蒙”的核心“理性”呢?
  【作者简介】王健宁,女,1976年生,江苏徐州人,中学高级教师,徐州市第一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婷轩】
其他文献
向日葵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且逐年增加,其病害发生也日趋严重(卜浩宇等,2014)。向日葵黄萎病于1948年在北美地区首次报道,是威胁向日葵
3月20日,2016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以下统称小高考)历史学科考试结束。但是在考后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反而出错。例如:第38题第(2)小问:“19世
关键词有线电报,教科书,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7)23-0065-03  有线电报的使用,是近代中国通信手段发生巨变的重要体现。在备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关于中国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教科书表述与学术著作存有差异,列举如下: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历史必
该文根据自密实混凝土水化曲线形式,采用指数函数体现混凝土老化作用的"固结度",推导了自密实混凝土粘弹性相徐变度积分表达式的闭合形式解;同时根据自密实混凝土结构组成的复
1.前言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经过Cool、Dow、Rosen和Hayashi几人采用单根短纤维模型已弄清。并对多根纤维模型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对它们的增强机理还难解释清楚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思想教育,既教书又育人,实现智育与德育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
“一课一灵魂”和“用思想引领课堂”是教研专家们的深度思考,而对于广大普通中学教师而言,以教学立意来引领课堂教学,应该更具有可操作性,下面以人教版“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创办于1881年,办学历史悠久,是福建省首批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之一。“以天下为己任”的校训,激励着一代代附中人积极进取、追
目前有些教学内容枯燥,运动形式单一的体育课学生不喜欢上甚至厌烦,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教学操作设计错误、教学方法练习手段脱离学生实际是主要的问题。现行的体育教学方法很多都是从竞技体育的训练方法演变过来的,实际上是一种以训练为主,而不是以教育为主要目标的过程。这类教学方法本质上是竞技训练方法的浓缩,有许多与教学不相符的地方。另外,教学是由教师讲授与学生学习两方面构成的。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
黄花岗烈士的精神值得敬佩,为反对专制制度献身,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黄花岗之役,可以说是同盟会的孤注一掷。据一些学者研究,黄花岗起义从1910年10月12日开始筹备,历时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