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在翻译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由于我国本科翻译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目前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都存在着诸多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高校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探讨了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设想,提出保障该体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刘宏伟(1976-),男,湖南安化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教学。(湖南 长沙 410100)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为主的翻译专业,它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第十六条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上述种种规定,一方面强调高等教育过程应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实践能力”或“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专门强调我们的实践教学要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说明高等学校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翻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翻译地位日益提高。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04年自主设立了“翻译学”二级学科。2006年,复旦大学等三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翻译专业。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南大学等15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9所本科院校设置了翻译专业,40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3所高校招收翻译学博士。然而,由于我国本科翻译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相关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尚不够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大部分高校的翻译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太丰富,在教学上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译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缓慢。因而构建应用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翻译实践教学,是当前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交流互动,从而对作为文化桥梁和沟通媒介的翻译人才、翻译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据国家外事局统计,2005年中国翻译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10亿元,2006年达到227亿元,2007中国翻译市场产值超过300亿元,而且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中国翻译市场需求正面临着急剧膨胀的趋势。[3]我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或翻译人才,但由于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很多学校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培养出来的人才翻译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构建应用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根据本科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翻译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翻译公司或企业岗位需求,我们提出了 “三层次、四模块、六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
1.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四模块”
该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四大模块。
(1)初步技能训练。第一层次是初步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英语基本能力训练、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以及汉语表达能力训练等。该层次训练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是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等,增强对翻译事业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认识实习可以安排在新生进校时的入学教育以及专业课中进行,实习内容主要是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英语语言基本能力训练主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较为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具备较熟练的英语日常会话能力以及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使学生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汉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为学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打下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等。
(2)专业技能训练。第二层次是专业技能训练,该层次训练主要包括翻译技能训练模块和专业背景知识训练模块。该模块主要目的是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翻译技能和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该层次训练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学年进行。翻译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英汉笔译技能训练、英汉口译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翻译训练等。通过此项训练,使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进行专业性较强的笔译;能熟练地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及技巧于经贸、科技、旅游等领域进行中英文互译的能力;使学生能较为流畅地完成中等难度的英汉口笔译任务等。专业背景知识训练模块根据翻译专业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训练,如商务翻译方向可包括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项目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商务方面的背景知识、商务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实务环节中商务流程、运作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翻译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而旅游翻译方向可包括导游模拟训练、餐饮服务技能训练、旅行社经营管理训练等。
(3)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三层次是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目的是以校内综合实训或校外实习的形式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在真实环境里或模拟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收集素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层次训练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校内综合实训包括笔译综合技能实训和口译综合技能实训以及考证培训,该项训练主要安排校内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训室或口译实训室进行,它是学生走向翻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练习和实战演习,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笔译和口译工作的全貌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翻译基础理论和翻译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校外实习包括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其目的是在各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即学生掌握了英语翻译和各项基本技能后,通过实习工作将各单项的技能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的“六环节”
(1)基础实训。基础实训是为了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本科翻译专业的基本技能,是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实用方法的学习的基础环节。在本环节中,应当安排大量的动手实践任务和实训项目,这些任务和项目不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验证,而是针对实际应用安排的,具有总结性,是对知识运用的升华和扩展。完成了这些基础实训项目,就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从事翻译应当具备基本技能,能对相关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本科翻译专业基础实训包括:翻译见习、翻译案例分析、翻译欣赏等。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围绕主干基础课或专业课内容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科翻译专业学生须完成的教学环节之一。课程设计应当避免始终单纯以一门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在学生学习了一些专业主干课后,应针对一系列所学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例如根据归纳各翻译主干课程的特点,设计阶段性笔译技能训练和口译技能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有系统性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以前所学课程的知识,这样即可避免重复设置课程设计,又培养了学生将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在学完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后(一般在毕业实习之前)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笔译综合实训内容涵盖从经贸笔译、旅游笔译、商务笔译等多个方面,口译综合实训则涵盖从陪同口译到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各个方面,是学生走向翻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练习和实战演习。通过实训,扎实提高学生英语口笔译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总检阅。在毕业前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撰写论文,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更是对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升华。因此,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熟练掌握翻译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翻译实践中的各项技能用理论去描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并有所创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再一次全面检验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5)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和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现场实习。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翻译实践活动中。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单位合作、学生自主联系等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确定一批翻译公司或涉外企业作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
(6)社会实践(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事先的组织和动员,包括专题报告的方向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等,二是事后的交流与检查工作。本科翻译专业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翻译人才市场调查、外资企业或翻译公司岗位调查,以及翻译公司或相关企业对翻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等,增强对翻译事业的感性认识。
(7)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内基本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翻译专业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翻译知识竞赛、口译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使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实践。此外,学校还可将翻译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高级译员请到学校,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保障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措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保证,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能适应岗位需要的、规范有序的实践场所。目前,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学生掌握翻译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主要靠自己联系。这种分散实习的形式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难度较大。因此,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翻译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除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即“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本科翻译专业课教师偏重翻译理论研究与教学,缺乏翻译行业工作经历,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因此,高校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邀请翻译行业管理和涉外企业翻译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涉外企业或翻译公司挂职锻炼,参加翻译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翻译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3.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用书,一本好的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实训环境、实训要求以及实训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能够使学生在实训时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然而,虽然市场上编写的翻译教材较多,但大部分教材主要是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翻译实训方面的教材十分缺乏。当前存在翻译实训教材的编写组织不力,对实训教材的编写缺乏应有的重视,实训教材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简单、实训教学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与翻译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影响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翻译实训教材的建设,组织一批教学经验和翻译实践非常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和一线翻译实训教师共同编写此类教材。
4.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批专业管理人员和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一方面各高校应当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来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应当建立严格、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制定规章制度与实践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与反馈机制等环节。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实习计划中应包含直接关系到实习工作成效的实习总体安排、实习指导思想、任务,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还有时间安排、实习企业、学生人数等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节安排。因此,高校应当根据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及培养要求,制定系列、配套的实践教学、实习管理制度,使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保证实习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还应当严格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2.
[2]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7,
(3).
[3]萧林.中国翻译市场期待春天[J].金融经济,2006,(9).
[4]汪应宏,张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5]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赵赟)
关键词: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刘宏伟(1976-),男,湖南安化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翻译教学。(湖南 长沙 410100)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以培养专业翻译人才为主的翻译专业,它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第二章“高等教育基本制度”第十六条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应当符合下列学业标准: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上述种种规定,一方面强调高等教育过程应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实践能力”或“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专门强调我们的实践教学要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说明高等学校要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在翻译学者的不懈努力下,翻译地位日益提高。经教育部批准,上海外国语大学于2004年自主设立了“翻译学”二级学科。2006年,复旦大学等三所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翻译专业。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南大学等15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19所本科院校设置了翻译专业,40所高校招收翻译硕士,3所高校招收翻译学博士。然而,由于我国本科翻译专业建设起步较晚,相关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尚不够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大部分高校的翻译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太丰富,在教学上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翻译实践教学方面的改革步伐缓慢。因而构建应用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翻译实践教学,是当前翻译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有力地促进了国际交流互动,从而对作为文化桥梁和沟通媒介的翻译人才、翻译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据国家外事局统计,2005年中国翻译市场规模为人民币210亿元,2006年达到227亿元,2007中国翻译市场产值超过300亿元,而且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中国翻译市场需求正面临着急剧膨胀的趋势。[3]我国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人才或翻译人才,但由于我国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很多学校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培养出来的人才翻译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构建应用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翻译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设想
根据本科翻译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翻译职业标准为基础,结合翻译公司或企业岗位需求,我们提出了 “三层次、四模块、六环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想。
1.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四模块”
该实践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四大模块。
(1)初步技能训练。第一层次是初步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英语基本能力训练、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以及汉语表达能力训练等。该层次训练主要安排在第一学年进行。专业认识实习是本科翻译专业学生入学后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等,增强对翻译事业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实习奠定基础。专业认识实习可以安排在新生进校时的入学教育以及专业课中进行,实习内容主要是到相关企业参观考察。英语语言基本能力训练主要加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能力,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较为标准的英语语音、语调,具备较熟练的英语日常会话能力以及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训练使学生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的能力;汉语表达能力的训练,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为学生从事英语翻译工作打下扎实的汉语语言基础等。
(2)专业技能训练。第二层次是专业技能训练,该层次训练主要包括翻译技能训练模块和专业背景知识训练模块。该模块主要目的是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翻译技能和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该层次训练主要安排在第二、三学年进行。翻译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英汉笔译技能训练、英汉口译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翻译训练等。通过此项训练,使学生能够借助工具书进行专业性较强的笔译;能熟练地运用相关翻译理论及技巧于经贸、科技、旅游等领域进行中英文互译的能力;使学生能较为流畅地完成中等难度的英汉口笔译任务等。专业背景知识训练模块根据翻译专业的侧重点和不同的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训练,如商务翻译方向可包括进出口实务与单证、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项目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商务方面的背景知识、商务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实务环节中商务流程、运作和具体操作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商务翻译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而旅游翻译方向可包括导游模拟训练、餐饮服务技能训练、旅行社经营管理训练等。
(3)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第三层次是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模块,目的是以校内综合实训或校外实习的形式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运用到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在真实环境里或模拟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同时为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写作收集素材,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该层次训练主要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校内综合实训包括笔译综合技能实训和口译综合技能实训以及考证培训,该项训练主要安排校内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实训室或口译实训室进行,它是学生走向翻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练习和实战演习,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笔译和口译工作的全貌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既能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翻译基础理论和翻译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校外实习包括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其目的是在各单项训练的基础上,即学生掌握了英语翻译和各项基本技能后,通过实习工作将各单项的技能联系起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的“六环节”
(1)基础实训。基础实训是为了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本科翻译专业的基本技能,是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实用方法的学习的基础环节。在本环节中,应当安排大量的动手实践任务和实训项目,这些任务和项目不是对基础知识的简单验证,而是针对实际应用安排的,具有总结性,是对知识运用的升华和扩展。完成了这些基础实训项目,就能够熟练掌握一种从事翻译应当具备基本技能,能对相关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本科翻译专业基础实训包括:翻译见习、翻译案例分析、翻译欣赏等。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围绕主干基础课或专业课内容所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科翻译专业学生须完成的教学环节之一。课程设计应当避免始终单纯以一门课程设置课程设计。在学生学习了一些专业主干课后,应针对一系列所学课程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课程设计,例如根据归纳各翻译主干课程的特点,设计阶段性笔译技能训练和口译技能训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本课程有系统性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以前所学课程的知识,这样即可避免重复设置课程设计,又培养了学生将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在学完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后(一般在毕业实习之前)组织的集中实训教学。它要求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技能,完成岗位基本技能训练,以提高某方面的能力。笔译综合实训内容涵盖从经贸笔译、旅游笔译、商务笔译等多个方面,口译综合实训则涵盖从陪同口译到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等各个方面,是学生走向翻译工作岗位前的最后练习和实战演习。通过实训,扎实提高学生英语口笔译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全方位锻炼学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的总检阅。在毕业前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撰写论文,这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更是对其实践应用能力的升华。因此,在写作论文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熟练掌握翻译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把翻译实践中的各项技能用理论去描述,进行综合归纳、分析并有所创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再一次全面检验每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
(5)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和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现场实习。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系统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翻译实践活动中。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单位合作、学生自主联系等灵活多样的途径和方式,确定一批翻译公司或涉外企业作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
(6)社会实践(调查)。社会实践(调查)是一种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机会,围绕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教学形式。这种形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调查一般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和教师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事先的组织和动员,包括专题报告的方向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等,二是事后的交流与检查工作。本科翻译专业社会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翻译人才市场调查、外资企业或翻译公司岗位调查,以及翻译公司或相关企业对翻译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等。通过调查,使学生了解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等,增强对翻译事业的感性认识。
(7)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课内外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内基本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完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翻译专业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如翻译知识竞赛、口译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使学生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实践。此外,学校还可将翻译领域的知名学者以及高级译员请到学校,为学生带来新鲜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三、保障本科翻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措施
1.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保证,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必备条件。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培养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能适应岗位需要的、规范有序的实践场所。目前,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难以满足学生掌握翻译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实习主要靠自己联系。这种分散实习的形式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考核难度较大。因此,高校要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实验条件,加强翻译专业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具有较高技术应用能力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要求教师除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还要具备很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即“双师型”教师。然而,目前部分高校的本科翻译专业课教师偏重翻译理论研究与教学,缺乏翻译行业工作经历,在短期内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因此,高校要采取措施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一是邀请翻译行业管理和涉外企业翻译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二是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涉外企业或翻译公司挂职锻炼,参加翻译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翻译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3.加强实训教材建设
实训教材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用书,一本好的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设备、实训环境、实训要求以及实训注意事项等方面的介绍,能够使学生在实训时做到有的放矢,达到预期的实训效果。然而,虽然市场上编写的翻译教材较多,但大部分教材主要是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介绍,翻译实训方面的教材十分缺乏。当前存在翻译实训教材的编写组织不力,对实训教材的编写缺乏应有的重视,实训教材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简单、实训教学特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这与翻译的培养目标极不适应,影响了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培养。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翻译实训教材的建设,组织一批教学经验和翻译实践非常丰富的教授、副教授和一线翻译实训教师共同编写此类教材。
4.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一批专业管理人员和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实施,一方面各高校应当成立专门机构,由专人负责来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应当建立严格、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立操作性强的运行机制。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制定规章制度与实践教学计划、建立实践教学的考核与反馈机制等环节。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实习计划中应包含直接关系到实习工作成效的实习总体安排、实习指导思想、任务,考核方法、考核标准,还有时间安排、实习企业、学生人数等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节安排。因此,高校应当根据翻译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及培养要求,制定系列、配套的实践教学、实习管理制度,使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保证实习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还应当严格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2002.
[2]庄智象.关于我国翻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7,
(3).
[3]萧林.中国翻译市场期待春天[J].金融经济,2006,(9).
[4]汪应宏,张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
[5]司淑梅.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