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座小木屋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og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我有一所大房子,有很大的落地窗户。窗外是个小花园,搞点小装饰,还有一幢我亲手建造的简易小木屋……”在这样一种贴近自然的住宅空间里散散步、看看书,生活好生惬意!但是,你若因此认定自己的房屋与众不同的话,那就快来看看在不列颠群岛上正如火如荼上演的2014英国年度花园小屋大赛吧。
  威尔克大叔的木屋情结
  巨型茶壶、迷你游乐场、《神秘博士》里的时光机、啤酒瓶洞穴、3000个DVD碟片搭建电影屋……似乎只能出现在科幻电影中的场景,竟然都被一个个地“搬”入现实里。“年度花园小屋大赛(Shed of the Year)在英国已经举办了七个年头。”大赛的创始者昂科尔·威尔克(Uncle Wilco)介绍说,“今年约有上万名民众参与其中,作为大众评审为本届最佳小屋投票。”而这一幢幢颇具奇幻色彩的趣味小屋,正是从参选花园小屋大赛的近两千座小屋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发起这项比赛是因为我对改造花园里那幢简易木屋情有独钟。”蓄着络腮胡子的昂科尔被花园小屋的粉丝们戏称为“威尔克大叔”。每每提到花园小屋时,“威尔克大叔”的眼神中总会流露出孩子般兴奋的光彩。
  在英国,普通人家都喜爱侍弄自家花园,将小院精心打扮装饰一番。这种“流行风尚”自然也深深影响到了昂科尔。他组建了一个网络社区,短短几年中吸引了众多爱好者集聚于此,分享如何将闲置角落的那栋破旧杂物间,一步步改造成时尚美观的凉亭或是颇具未来感的工作室。当然,从一个仅流传于网络上的活动,成为一年一度的全国性赛事,“威尔克大叔”最有力的“合伙人”就是英国电视台。
  主持人乔治·克莱克,同时担任过几届花园小屋大赛的裁判,在回忆与老朋友昂科尔一同推广花园小屋大赛时曾说,“2007年,借用电视节目形式,我们共同策划了第一届比赛。看到在过去几年中比赛规模增长了这么多,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啊。”
  屋顶上的生态花园
  一顶小屋王冠,象征着胜利者的荣誉,除此之外,花园小屋大赛冠军所收获的回报也是相当诱人的。由木器漆生产商卡普林诺公司赞助获奖者每人1000英镑奖金(约合人民币1万元)。但是只要改建出一座外观奇特的木屋出来,就有机会获胜吗?当然没那么简单。
  “是什么令我的小屋独领风骚?也许就是小屋屋顶的生态理念设计。”2014年度花园小屋大赛的冠军,来自利物浦的艺术家乔尔·伯德(Joel Bird)在谈及获胜原因时说道。
  其实早在昂科尔·威尔克创办此项赛事之初,就不止一次强调,除了在外观设计上体现出的创意,他更看重小屋设计者对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理解,“花园小屋的大门中藏着的是屋主的一种生活。”显然,乔尔这幢取名为“屋顶上的野外菜园”的小屋可谓十分契合比赛初衷。
  “它最初只是我工作室外的一个小木棚。屋内用于存放和修理自行车,屋顶则开辟成一个小花园。”作为插画艺术家的乔尔同时也兼职音乐创作,“上半年绘画,下半年在音乐室创作。工作占用我全部时间,只有小木棚,提供给我喘息的空间。”
  就在几年前,乔尔从太阳能发电中得到启发,开始尝试将屋顶花园改造为菜园。他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发热,然后将热能分配到屋顶菜圃中。而从屋顶流下的灌溉用水通过特别设计过的管道,流经攀附在房屋外墙的花草上。花草滴下的露水,又经管道汇聚到屋角木桶内,再次成为灌溉用水。
  “这也算是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吧。”最初只是尝试,不曾想乔尔竟收获了一批农作物,土豆、南瓜、洋葱、胡萝卜……“我常坐在屋顶菜圃旁,自己做蔬菜三明治。”
  屋顶上惬意的乡村生活,令乔尔获得花园小屋大赛的关注。虽是应邀参加比赛,乔尔还是决定对他的小木棚再进行一番修饰。褪色的地毯用做窗帘,可是隔音的绝佳材料;回收的老旧铝合金门窗取代了风蚀残年的木窗;而被替换下来的木门窗可没浪费,与报废轮胎一起,被用来装饰花坛了……
  猩猩的工作室
  来自威尔特郡的Luke Hollingworth是一位自由艺术家。他的小屋作品曾经进入了去年工作室组决赛,但是遗憾地铩羽而归。今年,Luke用了一年的时间重新打造,屋内纯木摆件都由Luke亲手制作。而屋外坐镇的黑猩猩雕塑,可是花费Luke大量心血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虽然窗户处“瞪”着两只“眼球”,大门入口还有一排尖利的牙齿,却没有令人望而却步,反添了一抹童趣色彩。
  历届入围
  “年度花园小屋大赛”32强部分小屋
  茶壶小屋
  家住在美丽的苏格兰高地的Ian Hunter,用回收的废弃建筑材料,建造了一只可爱的“茶壶”小屋。下拉“壶嘴”,即可走入“茶壶”一探究竟。茶壶手柄也是茶壶小屋的楼梯,可以上到壶盖处。掀开壶盖,你就可以独享四周清新的晨风啦。
  农场酒吧
  初遇这幢小屋,第一感觉肯定是——“怎么这么凌乱!”没错,小屋的前身是一间农场的杂货铺。但是现在,却被改造成花园酒吧,唯一不变的是这里依然藏着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装饰物。破旧的帆布袋上随意涂鸦几笔,又可以当做窗帘;不能用来盛啤酒的椰子杯,雕刻上古怪的花纹,就变成了纪念品。其中最有趣的要数一个古老的链锯,锈迹斑斑却被搞怪的屋主人Gary Curd拿来做了脚凳的支撑。
  啤酒瓶小屋
  现年75岁的退休水文地质学家Richard Pim,刷新参赛者年龄最高纪录。老人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在自家后院用5000个葡萄酒酒瓶搭建了一个洞穴式玻璃屋。Richard表示,小屋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亲手完成,甚至不少酒瓶都由他亲自喝空的。小屋约高3米,在阳光照射下酒瓶瓶底会散发出七彩光芒。室内碎石环抱一弯池水,透过酒瓶的点点阳光,再经过水波折射,“只需再摆放一张长椅,就可以享受如梦似幻的午后时光。”
  艾玛女王的船屋
  来自南安普顿Clare Kapma-Saunders的作品——女王艾玛的远航船,因其独特的船顶造型,获得了2013棚顶组的冠军。不仅外形仿船型设计,就连屋内设施,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被打造成真实的航船模样。比如华丽的船舵实际上是冰箱的开门,炮弹设备则是衣物储藏间。标识着船长休息室的大门内,就是屋主人的休憩卧室啦。
其他文献
丹麦设计界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1807年,英国轰炸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时任丹麦国王下令从斯德哥尔摩南部到汉堡北部,用一切办法遍植橡树以躲避战争的创伤,并规定:“每棵树都不可被砍掉,除非新种一棵。”结果,战争的炮火并未殃及丹麦,这些橡树幸运存活了下来,年复一年,长成茂密森林。闻着木香,我们来到哥本哈根繁华都市的心脏处——自1780年起就开始引领丹麦设计与工艺时尚的Bredgade大街,百年品牌卡尔·汉
深夜,位于福安市城北的官埔村,村民们早已安歇,只有两户人家的灯还亮着,里面传来阵阵砍竹和剥竹的声音,其间夹杂着一两声咳嗽。两户人家的主人一个叫郭菊英,另一个叫郑鸿生,都是当地有名的老手艺人。此时,他们正在赶制官埔村特有的一种手工艺品——油扇。像这样披星戴月的劳作,从正月就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端午节前后。  郭菊英:嫁到官埔做油扇  郭菊英制作油扇的地方在一栋老宅的大堂里,这里很宽敞,只是光线昏暗,即
材料与工具:Wasara环保纸杯、糖萝卜、蓍草、大丽花、桉树叶等  一、制作天然染料  将糖萝卜、蓍草和大丽花切碎,以2∶1的比例将水和原材料放入锅中,小火慢煮至少1小时。煮的时间越长,色彩浓度越高。然后过滤掉植物原料,让液体染料在碗中冷却。注意每种颜色单独用一只锅来煮。    二、有趣的染色过程  为了避免染料染到整洁的家具,可将这个临时的染色“工作室”搬到阳台或室外。将装满染料的碗一字排开。 
“创作者,如艺术家、摄影师、工匠、演员、设计师、视频制作者,或者作家——换言之,也就是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便能糊口。”凯文·凯利如是说。  《连线》(Wired)杂志创始主编凯文·凯利在其著作《技术元素》中提出的“1000个铁杆粉丝”的设想。而“众筹”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似乎已经将这个设想转换成了现实。  凡是与互联网挂钩的“成功”,金字塔底都有万千粉丝甘作基石。正如“
自1830年伊始,Christofle(昆庭)持续演绎着银的传奇。从装点欧洲王室的餐桌到横穿大西洋的豪华邮轮“诺曼底”,昆庭让自己的名字在近两个世纪傲然于世。  2008年4月,这个六代传承的法国顶级银器品牌在上海开设了在中国的首家旗舰店“ChristoflePavillon(昆庭阁)”。银的奢华与精致将在美丽繁华的御华山广场继续上演。      十九世纪最奢靡的法王路易斯·菲利普所举办的皇室下午
What is this life if, full of care,  We have no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No time to stand beneath the boughs,  And stare as long as sheep or cows:  No time to see, when woods we pass,  Where squirre
盯着买回来的双层玻璃杯,纪晓恩突然来了灵感。对于这种内、外空间对比通透的效果,他十分钟意,不过杯子里的内胆造型却很是普通,中规中矩。“能不能将它设计得既美观又有内涵呢?”纪晓恩思忖着。  这时,传统精美的宫廷器皿跳进了他的思绪。经过挑选,纪晓恩决定将玻璃杯内胆设计成清朝雍正时期的宫廷器具。霁红小花囊、洋彩图案花纹碗、珐琅四季花卉斗……各种典雅别致的名器造型被嵌进了玻璃。将清茶、咖啡或是果昔盛入其中
在古今中外的餐具中,最不起眼的筷子,却最富传奇色彩。    “莫道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都在双筷间。”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筷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擎天柱”。倘若离开了筷子,华夏的历史和文化或许就将被改写。两根小小的筷子,代表的不仅仅是吃饭的餐具,更是中华文明,乃至东方文化的象征。除了与吃相关之外,筷子的功用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在古今中外都遗留下了瀚如云烟的奇闻逸事。  往事并
我们不能放弃事业永远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但我们可以创造类似的环境,给心一个家。    户主:汪泉、刘征夫妇  面积:90平方米老式公房一楼  用途:私人工作室 会所    在武汉,永清路并不是一处难找的地方。下了公车,绕过几栋上世纪90年代的门面,穿过光秃秃的水泥地和毫无生气的抹灰老公房,永清路45号就呈现在眼前。那一瞬间的感觉好似武陵渔人步入桃花源的震撼——平整的花园、生机勃勃的草地、木质的
春天来了,花盆里冒出的小野花、修剪掉的花枝,最适合随手插在小小的花器里。  制作/材料与工具:木条、口服液空瓶子、万能胶、记号笔、锯子、砂纸等    1.将口服液空瓶并排放在木条上,在瓶子最末端的位置用笔在木头上做记号。  2.在做记号的位置,将木条切断待用,做花器底。  3.把口服液瓶横放在另外的木条上,长度是口服液瓶的高度加木条厚度,切割两条待用。  4.再取几根木条,长度是花器底部的长度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