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诱导因子1α和CD133预测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临床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t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CD133在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病理缓解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4例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获取放疗前后肿瘤组织标本,RT-PCR检测放化疗前后肿瘤组织HIF-1α和CD133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放疗后肿瘤组织HIF-1α和CD133蛋白的表达.Spearman秩相关方法分析HIF-1α与CD133 mRNA表达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与直肠癌患者病理学缓解相关的因素,Logistic和Cox回归方法分析与患者总存活率及无病存活率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HIF-1α和CD133 mRNA的表达与临床T分期、新辅助放化疗后TNM分期、病理学完全缓解、复发及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其他临床因素无关.新辅助放化疗后,HIF-1α与CD133 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α=0.579,P=0.00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D133高表达肿瘤细胞中HIF-1α也呈高表达.单因素分析发现,HIF-1α mRNA(P=0.001)和CD133 mRNA表达(P=0.022)与病理学完全缓解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HIF-1α mRNA(P=0.012)和CD133 mRNA(P=0.047)表达是患者病理学完全缓解的独立预测因子.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IF-1α mRNA表达(P=0.025)与CD133 mRNA表达(P=0.033)是患者无复发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HIF-1α mRNA表达是患者总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P=0.046).结论:HIF-1α和CD133与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病理学完全缓解及存活显著相关,对两者的研究可能在新辅助放化疗患者的选择及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意义.
其他文献
硬膜外吗啡镇痛效果肯定,已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不同方式镇痛在排尿、排气、术后活动等方面的报道不一.本文就剖宫产术后单次硬膜外注药、硬膜外镇痛泵两种方法进行临床观察,无镇痛组作为对照,对排尿、排气、哺乳、术后活动等多种相关因素做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少量阿片类镇痛药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副作用少,临床上广泛应用,但是布比卡因有一定的心脏毒性.作者尝试盐酸氯普鲁卡因应用于硬膜外镇痛,现报告如下。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疗机构在保持公益性的同时,内部管理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实现公立医疗机构服务的公平与效率,是当前医院管理者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心血管突发事件有其昼夜分布规律.24 h血压的峰值位于上午10时,低谷则在凌晨3时.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最易发生在上午6~12时,其原因可能与此时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导致血管闭塞有关[1],钾排泄增加,对儿茶酚胺敏感性增加,心血管危险性增高,部分可能由肾上腺素能和交感神经张力变化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加所致[2].本文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中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能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
医疗风险具有不可抗拒性,世界各国都致力于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医疗风险防范体系的运作,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及保险机构等几方面的协同合作。
急性高原肺水肿(HAPE)系高海拔地区特发病.我局地处海拔3 000 m的柴达木盆地,人员流动频繁.现将我院1988年以来救治的100例HAPE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病因素。
护理工作是医院保证病人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将现代管理方法应用于护理管理,是护理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强化是指通过外力来干预某种刺激与行为的联系。
铜绿假单胞菌是长期住院患者和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使其可以长期定植在人类组织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临床上容易导致慢性、持续性感染[1].探讨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及影响生物被膜形成的因素,对临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肺炎支原体(MP)研究的深入,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改进和发展,证实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而且MP尚可在呼吸道感染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损害.我们从1997年8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798例,其中有肺外表现258例,占32.33%.现报告如下。
沙门菌均产生辛脂酶,能水解4-甲基伞形酮辛脂为底物的物质,在波长365 nm紫外光照射下,发射出可见的蓝绿色荧光,据此可快速作出初步诊断.我们用此方法和常规培养法对照检测了大批标本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