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播到音频:听觉文化里的声音生态

来源 :青年记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广播到音频平台建立再到耳朵经济勃兴,声音凭借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在短视频时代找回了自己的主场,听觉文化也迈入新的阶段。本文立足于当下声音媒体的发展现状,从事实和理论两方面探究其发展势头正足的原因及听觉文化的价值,并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讨论了声音生态未来的发展方向。
其他文献
在“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报道主体的多元化和介质的多样性对前辈学者的新闻定义提出挑战。前沿学者们正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何重新定义新闻概念,使之与时代更适配。值得重视的是,前辈学者提出的“新近”“事实”和“报道”三个核心要素至今仍具强大的生命力,但需要重新理解“新”“近”和“报道者”的内涵。
在新媒体特别是移动新媒体勃兴的当下,多种外因与内因叠加,对新闻工作者(专业新闻机构的采编人员)的职业价值带来冲击,由此也带来新闻职业精神滑落的危机.5月22日-6月3日,((
期刊
游泳作为一项感受性运动项目,相应的运动训练能够帮助运动员不断认识游泳运动规律和人体运动时生理与心理变化.游泳训练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游泳运动员的最终表现,鉴于游泳
期刊
力量素质是一项身体素质,是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必不可少的,它也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力量素质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体育锻炼中应对体育活动的基础,对大学生的
期刊
受过专业新闻教育的人,刚当记者时多半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怎么跟老师教的差距这么大?老师教错了?郝成也经历了这个过程,甚至比很多人更早——实习时在街道办事处蹲点,夫妻吵架,街道大妈劝都劝不住,但只要他摄像机一扛,吵架热度立马降温。这让他看到了媒体的力量,也让他怀疑:记者赶到现场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吗?
“只要有颗为民心,记者也能扶真贫。”今年2月25日,我有幸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先进个人,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隆重表彰。在人民大会堂里面对面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这是我有生之年的又一次莫大荣誉!据有关部门统计,在这次受表彰的全国近2000名先进个人中,新闻战线仅有26人,而退休多年之后受表彰的仅有我一人。
本文基于封面新闻重大政法专题报道的实践,就融媒时代如何做好政法新闻专题和新型传播手段的高效链接,在视觉工具运用、互动化产品开发、头部产品策划、传播矩阵聚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前,打造媒体智库已成为一些媒体积极探索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重要路径,但由于对自身短板认识不足,存在建设成效不佳等问题。可以从引入“专家外脑”,提升研究内容深度;多种研究方法并用,提升研究成果精度;扩充信息来源渠道,提升研究对象广度三个方面着手,全面提升专业化水平,打造专业型媒体智库。
本文梳理了传统媒体在内部重构与外部竞夺的情境下媒体权力的四个转向,即新闻场域的变换与端口权力的迁移、“记者-编辑”二元关系结构中的去权与赋权、智能机器之于新闻人的赋能与异化、内容类聚合平台对新闻生产的隐性规训,并对每种转向的具体表现、形成机理及现实影响予以剖析。
鉴于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地位不匹配的现状,中国在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这本是一个国家和平发展的应有权利,却遭受西方媒体的诽议。本文从“中国媒体威胁论”的新论调出发,剖析了西方媒体惯用的标签化与污名化手段及其背后“霸权常识化”的观念病因,提出要在多边主义语境中重塑国际话语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