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所进行的此次调查主要是针对成都市话剧市场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成都话剧市场现状,成都话剧的发展情况、受众对当下成都话剧的喜爱度等,并对所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让话剧工作者和受众更清楚当下成都话剧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瓶颈所在,再提出解决办法,给相关单位组织以建议或参考,争取让成都的话剧市场发展更繁荣。
【关键词】:剧本创作;传播途径;潜在市场
一、本文的调查目的及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成都话剧市场现状,从而提出有利于成都话剧市场发展的方案,争取让成都的话剧市场发展更繁荣,有更多文化内涵与观众精神相融的话剧作品出现。
话剧市场调查具有现实意义,80年代初,话剧行业在国内盛行,可谓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点。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各种通俗娱乐方式,如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等文化艺术对话剧产生的冲击,使得话剧行业在国内不景气的现象日趋严重。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推进,因话剧创作及表演人才的流失,体制本身的束缚等原因,话剧艺术日渐衰落,许多剧院更是“入不敷出”,本文的调查研究力求找到改变这一状况的方法。
二、话剧市场的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法的基本思路
本文在构思时,除却前期工作准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会围绕话剧从业者、话剧受众、话剧营销三个主要方面来开展实践,然后对了解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最终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作品。
本文以中央《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思想为导向,在实地调研成都话剧市场的接受情况之下,结合成都本地文化与文化生态系统之特点,对成都话剧市场做一个调查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田野作业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相关社会学研究方法来开展实践。
(二)调查的前期工作
此次调研活动,笔者运用了问卷调查法、田野作业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相关社会学研究方法来开展实践。
在实践开展前期,笔者对大量话剧方面的文献(《话剧文学研究》、《话剧史话》等)进行了研究,了解了话剧的历史及发展等情况,并将通过对成都各话剧院、高校话剧联盟等实地走访,采访话剧相关工作人员、受众,得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影响成都话剧市场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附:问卷调查表
成都话剧市场主要消费群体问卷调查表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20~25岁 □25~30岁 □30~35岁 □35~40岁□40~45岁 □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博士及以上
4.您的职业?
□学生 □媒体从业人员 □教师 □公司职员 □工人 □政府机构人员 □医护人员 □商人 □服务业(包括艺术工作者) □退休 其他
5.您看话剧的频率?
□从不 □一周一次 □一月一次 □不固定,有好剧就看 其他
6.您没看过话剧的原因是?
□不感兴趣□没时间□没信息
7.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话剧演出信息?
□网络新媒体宣传 □传统媒体(电视、报刊等)宣传 □街头海报 □别人推荐 其他
8.您喜欢的话剧类型?
□都市情感类 □幽默滑稽类 □悲剧类 □惊悚悬疑类 □经典剧目类 其他
9.您被话剧的哪一方面吸引?
□演员演技 □导演 □剧本 □舞台效果 其他
10.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购票?
□剧场售票厅购买 □网络购票 □手机订票 其他
您对成都话剧市场有何建议或意见?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一)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地点选择在成都,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60份,回收率为80.67%,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73.4%。
通过整理问卷,得出人群中看过话剧和没看过话剧的人各占一半,这说明话剧这门艺术仍然有一部分观众群。没看过话剧的人群主要集中于外来务工人员、退休人员,其他行业以及部分公司职员。可以说明,大学生、媒体从业人员及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话剧的主要收视人群。而没有看过话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不感兴趣(36.5%),没时间(27.3%),没信息(36.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很多受众因为没有信息而无法观看,这就需要剧院在传播途径上做一些改善,让更多的人看到。
在看过话剧的人群中,可看出在题材上都市情感类(26.5%)和幽默滑稽类(32.3%)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余就是惊悚悬疑类(14.5%)。在创作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观众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
根据问卷调查可看出受调查人群中,比较喜欢的元素是导演(37.1%)和剧本(22.8%),其余则是演员演技(17.7%)。可以看出剧本和导演的个人魅力对观众的吸引更为重要。
(二)成都话剧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调查报告的分析,笔者认为成都话剧市场面对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话剧从业者方面的问题:创、演人员的缺失和不坚持;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剧本的好坏往往决定了观众是否会观看话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很多剧团在发招聘启示,剧院在人员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空缺。
2.话剧营销方面的问题:宣传力度小、传播范围窄。话剧要求必须在舞台上表演,观众不可能在家里看到现场版的话剧(电视除外),且为了减少投资,很多剧院的宣传力度小,往往只从某一(门店售票、剧院门口做宣传、打横幅、做广告)或某几个传统方式的途径做宣传,不会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的方式做宣传,许多潜在观众想看话剧,却没有及时得到信息,剧院从而流失掉这一部分观众。 (三)发展方向的思考
1.创作大量优秀原创剧本
剧本的创作应遵循“关注生活,贴近百姓”的创作理念,剧作故事要“取之于民而高于民”。
在剧作的思想深度和表演形式上要有所改变,故事要表达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社会的现实,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表演形式上则要增强观众的互动感和体验感。演员在表演时要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必要时可以让观众到舞台上参与;同时,可以运用电影中“蒙太奇”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的“心理情感”外化,同时还能营造多时空对接的剧情设置,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
2.采用多种营销方式,让话剧“走出去”
现在,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让话剧“走出去”,走进互联网必将带动话剧行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观众,也获得更好的票房收视。可选取微博营销、口碑营销以及广告投放等方式。笔者认为剧院在推广和培养成都市民观看话剧的热情的方面应有一定的改进,如果方法得益可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
3.唤起政府及社会对话剧的重视
当今一些剧团的行业意识、市场品牌观念薄弱,文化内生创新能力欠缺,版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同时,政府扶持话剧市场发展的政策也有待完善。
话剧创作主体应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剧院应适当提高编剧、演员的等话剧从业者的薪酬,政府此时应给予大量支持,使更多的剧作爱好者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同时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引进外来优秀编剧人才或培养本土编剧人才。
总 结
综合本次《成都话剧市场的接受性调查》的调查报告,笔者认为,剧院应遵循:“一个意识”:平衡当下成都话剧市场在艺术与市场的平衡性。以及“三条原则”:1.运用社会各方智性因素打造一批制作精良、社会反响性良好、极具文化内涵的成都本土话剧,并引入社会相关经济性策略,培养一批话剧独立制作人 ;2.在话剧的主题选择上尽量通俗化但又不媚俗化,尽量都市化但又不至于后现代化。;3.运用社会性资源推广话剧的运作,包括前期宣传、票务营销、观众交流、后续推广等内容。
参考文献:
[1]秦锦屏: 《小剧场话剧为何兴盛》[J],文艺报,2010年7月12日第004版。
[2]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2003年,第1页。
【关键词】:剧本创作;传播途径;潜在市场
一、本文的调查目的及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了解成都话剧市场现状,从而提出有利于成都话剧市场发展的方案,争取让成都的话剧市场发展更繁荣,有更多文化内涵与观众精神相融的话剧作品出现。
话剧市场调查具有现实意义,80年代初,话剧行业在国内盛行,可谓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点。但是近十几年来,由于各种通俗娱乐方式,如相声小品,电影电视剧等文化艺术对话剧产生的冲击,使得话剧行业在国内不景气的现象日趋严重。新时期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推进,因话剧创作及表演人才的流失,体制本身的束缚等原因,话剧艺术日渐衰落,许多剧院更是“入不敷出”,本文的调查研究力求找到改变这一状况的方法。
二、话剧市场的调查方法
(一)调查方法的基本思路
本文在构思时,除却前期工作准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首先会围绕话剧从业者、话剧受众、话剧营销三个主要方面来开展实践,然后对了解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最终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呈现作品。
本文以中央《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思想为导向,在实地调研成都话剧市场的接受情况之下,结合成都本地文化与文化生态系统之特点,对成都话剧市场做一个调查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田野作业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相关社会学研究方法来开展实践。
(二)调查的前期工作
此次调研活动,笔者运用了问卷调查法、田野作业法、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相关社会学研究方法来开展实践。
在实践开展前期,笔者对大量话剧方面的文献(《话剧文学研究》、《话剧史话》等)进行了研究,了解了话剧的历史及发展等情况,并将通过对成都各话剧院、高校话剧联盟等实地走访,采访话剧相关工作人员、受众,得出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影响成都话剧市场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附:问卷调查表
成都话剧市场主要消费群体问卷调查表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龄?
□20~25岁 □25~30岁 □30~35岁 □35~40岁□40~45岁 □45岁以上
3.您的学历?
□高中及以下 □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博士及以上
4.您的职业?
□学生 □媒体从业人员 □教师 □公司职员 □工人 □政府机构人员 □医护人员 □商人 □服务业(包括艺术工作者) □退休 其他
5.您看话剧的频率?
□从不 □一周一次 □一月一次 □不固定,有好剧就看 其他
6.您没看过话剧的原因是?
□不感兴趣□没时间□没信息
7.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了解话剧演出信息?
□网络新媒体宣传 □传统媒体(电视、报刊等)宣传 □街头海报 □别人推荐 其他
8.您喜欢的话剧类型?
□都市情感类 □幽默滑稽类 □悲剧类 □惊悚悬疑类 □经典剧目类 其他
9.您被话剧的哪一方面吸引?
□演员演技 □导演 □剧本 □舞台效果 其他
10.您通常通过什么渠道购票?
□剧场售票厅购买 □网络购票 □手机订票 其他
您对成都话剧市场有何建议或意见?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思考
(一)数据分析
本次调查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地点选择在成都,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260份,回收率为80.67%,其中有效问卷191份,有效回收率为73.4%。
通过整理问卷,得出人群中看过话剧和没看过话剧的人各占一半,这说明话剧这门艺术仍然有一部分观众群。没看过话剧的人群主要集中于外来务工人员、退休人员,其他行业以及部分公司职员。可以说明,大学生、媒体从业人员及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算是话剧的主要收视人群。而没有看过话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不感兴趣(36.5%),没时间(27.3%),没信息(36.2%)。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很多受众因为没有信息而无法观看,这就需要剧院在传播途径上做一些改善,让更多的人看到。
在看过话剧的人群中,可看出在题材上都市情感类(26.5%)和幽默滑稽类(32.3%)是比较受欢迎的,其余就是惊悚悬疑类(14.5%)。在创作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观众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
根据问卷调查可看出受调查人群中,比较喜欢的元素是导演(37.1%)和剧本(22.8%),其余则是演员演技(17.7%)。可以看出剧本和导演的个人魅力对观众的吸引更为重要。
(二)成都话剧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调查报告的分析,笔者认为成都话剧市场面对的主要问题如下:
1.话剧从业者方面的问题:创、演人员的缺失和不坚持;通过这次调查,笔者发现剧本的好坏往往决定了观众是否会观看话剧。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很多剧团在发招聘启示,剧院在人员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空缺。
2.话剧营销方面的问题:宣传力度小、传播范围窄。话剧要求必须在舞台上表演,观众不可能在家里看到现场版的话剧(电视除外),且为了减少投资,很多剧院的宣传力度小,往往只从某一(门店售票、剧院门口做宣传、打横幅、做广告)或某几个传统方式的途径做宣传,不会利用互联网等新兴的方式做宣传,许多潜在观众想看话剧,却没有及时得到信息,剧院从而流失掉这一部分观众。 (三)发展方向的思考
1.创作大量优秀原创剧本
剧本的创作应遵循“关注生活,贴近百姓”的创作理念,剧作故事要“取之于民而高于民”。
在剧作的思想深度和表演形式上要有所改变,故事要表达平凡人的喜怒哀乐,反映社会的现实,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表演形式上则要增强观众的互动感和体验感。演员在表演时要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必要时可以让观众到舞台上参与;同时,可以运用电影中“蒙太奇”或“意识流”的表现手法,使人物的“心理情感”外化,同时还能营造多时空对接的剧情设置,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观剧体验。
2.采用多种营销方式,让话剧“走出去”
现在,互联网已经越来越多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让话剧“走出去”,走进互联网必将带动话剧行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观众,也获得更好的票房收视。可选取微博营销、口碑营销以及广告投放等方式。笔者认为剧院在推广和培养成都市民观看话剧的热情的方面应有一定的改进,如果方法得益可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
3.唤起政府及社会对话剧的重视
当今一些剧团的行业意识、市场品牌观念薄弱,文化内生创新能力欠缺,版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同时,政府扶持话剧市场发展的政策也有待完善。
话剧创作主体应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剧院应适当提高编剧、演员的等话剧从业者的薪酬,政府此时应给予大量支持,使更多的剧作爱好者能够继续生存下去。同时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引进外来优秀编剧人才或培养本土编剧人才。
总 结
综合本次《成都话剧市场的接受性调查》的调查报告,笔者认为,剧院应遵循:“一个意识”:平衡当下成都话剧市场在艺术与市场的平衡性。以及“三条原则”:1.运用社会各方智性因素打造一批制作精良、社会反响性良好、极具文化内涵的成都本土话剧,并引入社会相关经济性策略,培养一批话剧独立制作人 ;2.在话剧的主题选择上尽量通俗化但又不媚俗化,尽量都市化但又不至于后现代化。;3.运用社会性资源推广话剧的运作,包括前期宣传、票务营销、观众交流、后续推广等内容。
参考文献:
[1]秦锦屏: 《小剧场话剧为何兴盛》[J],文艺报,2010年7月12日第004版。
[2]吴保和:《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论》[D],2003年,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