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茶文化浅析中国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来源 :中国包装工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o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充满着物欲的今天,高楼大厦,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都让人们极度浮躁,随之设计也是那么的粗俗,在这样人心不安的社会很难有优秀的设计出现,设计师不断的复制着所谓的优秀设计,站在异国的土地上,依然如同在自己的家乡,同样的建筑,甚至于同样的服饰。这样人们不禁反思,中国的特色在哪?以前古色古香的建筑如何会变成如今的高楼大厦。古希腊人的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化之所以那么优秀,是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人心安宁的社会,温润的儒家文化养育了如苏轼这样的谦谦君子,造就了鲁班等这样优秀的设计天才。现在的人们需要回归自己的本土文化,需要在袅袅的茶香中沉思、冥想,做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
  【关键词】茶 儒家思想 茶文化 平面设计
  我们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很长的饮茶纪录,但无法确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么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时代是有说法的。也可找到证据显示,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饮茶的习惯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所以全球各国普遍认为饮茶就是中国人首创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饮茶习惯、种植茶叶的习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从中国传过去的。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当然,中国人对于茶的起源,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显然,我们虽然无法准确的说出茶的起源,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在古代科技并不发达、经济不繁荣的情况下,人们生活的环境是安静的,人的心也是安静的,人们的生活节奏十分慢,在这种环境里,古人发现了茶并开始饮用,流传到现在。而在现在全球数以万计的植物中,人们发现并做茶饮用的植物,不过数十种,茶的各种文化也都是古代形成的,这也给了居住在繁华、喧闹的城市现代人许多启示:唯有安静的环境,安静的心才能发现更多;人们在忙碌中,静静地端起一杯茶,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思考更多问题,才能发现大千世界的美,而城市里的繁华、汽车、拥堵、物欲、竞争,带给人们的是动感、激情、压力和烦恼,唯有静下来,才能品茶的芬芳,才能领悟到茶的历史文化,才能发现更多难以发现的快乐和感受。
  茶文化与儒家、道家、佛家文化都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道家文化讲究空灵,讲究无为,在品茶的过程中,要全身心的放松,用心去品,亦如设计,在品茶之中领悟道家的空灵,佛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品茶之中悟道,悟出设计的妙处。道家文化的空灵,天人合一是设计的最高境界,在设计中就要讲究设计与生活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真正做到为人所需要的设计。二战结束以后,很多国家意识到设计的重要性,甚至有人断言未来国家的强盛与否很大的决定因素是设计,哪个国家能做好设计,便能迅速崛起,屹立于世界。以日本为例,日本凭借设计在战后迅速崛起,它的 设计之所以能占有一席之地,在于日本的设计注重细节,注重将自己的民族文化融于设计中。另外,以真、善、美为设计原则,设计的东西很人性化,真正做到为人服务。例如,日本的一款为残疾人设计的助听器,外观十分鲜亮美观,与一般的时尚耳机一般无二,这就是设计师在设计中注意对残疾人自尊心的保护。其次,日本的设计有极为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优秀的设计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
  第一,道家思想与茶的关系。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使茶人感悟到:人必须顺应自然,符合大道,不能把自然物质与精神分离,强调物我情景的合一。“天人合一”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
  具体地说,“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为在品茶时乐于和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能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这种想法也是道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思想的典型表现。历史上的著名茶人都有一套精湛的烹茶技艺,烹茶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身心和茶的精神相互沟通的过程。陆羽在《茶经》中也把茶事提炼为一种艺术,从而把人和自然统一起来。为了更好地达到“天人合一”,茶人在品茶时非常注重环境的优雅和内心的平和,所以,茶人在品茶时追求寄情于山水,忘情于山水,心融于山水的境界。你可以去试想下,人们在优雅环境中品饮的过程不就是与大自然交流的过程吗?而人们从中可以获得一种超越的舒畅和心灵的慰藉。茶人也只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化自然的品格为自己的品格,才能从茶壶水沸声中听到自然的呼吸,才能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感受真正的自然大道,才能彻悟茶道、天道、人道。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在茶具上有所体现,人们常用来饮茶的盖碗(又称“三才杯”)就是取“天人合一”之意来设计的。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身为“人”,所以道士一般都喜欢用盖碗泡茶,暗含天地人和之意。
  因此,茶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其对设计思维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在品茶的过程中,人们完全放松自己,不断与自然进行交流,让你的设计思维无限放大,与你所要设计的东西进行交流,用心了解,用心观察。
  第二,茶与佛家文化的关系。佛教和茶早在晋代结缘。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擎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佛教和茶结缘对推动饮茶风尚的普及并向高雅境界以至发展到创立茶道,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入中国后,为了求生存与发展,还在思想意识形态和教义上竭力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并互相渗透互为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晋后期,佛教领袖慧远竭力把儒家封建礼教和佛教因果报应沟通起来,宣扬孝顺父母,尊敬君主,是合乎因果报应教义的。并直接提出“佛儒合明论”。隋唐时代一些佛教宗派,是调合中国传统思想而创立的,华严宗学者宗密用《周易》“四德”(元、亨、利、贞)调合佛身“四德”(常、乐、我、净)。以“五常”(仁、义,礼、智、信)调含“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饮酒、不安言),力图两者相融合,调合儒家的趋势越来越强烈。宋元明清时代,更加注意调合中国传统思想。北宋天台宗学者智园,宣扬“非仲尼之教,则国无以治,家无以宁,身无以安”。而“国不治,家不宁,身不安,释氏之道,何由而行哉?”他还提出“修身以儒,治心以释”,儒释共为表里的主张,因而发展成为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
  第三,茶道的创立与佛教的渗透。中国是茶的故乡,历史悠久,光辉绚丽,但“茶道”一词,很长时间以来被人们所遗忘,竟发展到日本学者曾向国人提出“中国有没有茶道?”荒谬而富讽刺的笑话。
  总之,要想设计具有民族特色,就要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然是要有文化的人,一种让文化融于骨血的民族骄傲,是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而了解茶文化就是让你成为这种人的有效途径。古人曾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茶文化中包含着儒家文化的气质,包含着道家的空灵,佛家文化的内敛,所以足以让你内外兼修,成为一个真 正意义上的君子,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这也为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做好准备。
  中国文化的历史是每个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文化底蕴,是成为一名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师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只有用心去了解,才能明白曾经辉煌的华夏文明一直没有陨落,一直是那么耀眼灿烂。
  参考文献
  [1]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西北大学学报,2006,(10),-68-7.1.
  [2]臧嵘.茶之路(一):茶文化的中华源头.文史知识,2000(10),-68-27.
  [3]游修龄.说茶(《中国茶文化》代序).浙江大学农学院,2000,(4).-289-292.
其他文献
高油大豆品种黑农44在尚志市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生育日数为123~125d,熟期较绥农14晚2~3d,如5月5日左右播种,成熟期在9月20日左右,可在种植绥农14品种的生态区域内推广种植,生
HAT循环和 STIG循环是当前大力发展的先进热力循环 ,对其燃烧过程进行实验研究是了解湿燃烧特点的重要方法。该文介绍了为研究 HAT循环和 STIG循环中湿燃烧而建立的大湿度燃
本文探讨了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成为世界上对国际资本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证券市场
人们一定还记得PC巨头联想的一句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其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失去联想可能“并不会怎样”,但对处于中国PC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巨头来说,联
资本充足率是按照监管要求银行在一定资产规模下必须持有的资本数量,等于银行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1988年颁布的巴塞尔协议针对十国集团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监管,规定
中国行业协会作为介于市场各主体之间的、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其出现与发展实质上是政府与社会关系演变的一个反映。中国在1949年以后建立起的政治体制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
学位
伴随现代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多媒体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使用日益广泛.作为备受关注和得到普遍认可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在中职计算机工程与管理的教学中运用越
信用是个人立身社会的基本前提,更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企业的生命。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信用经济,良好的信用关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
日本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之后,发生了泡沫经济,然而从1990年到1991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自此之后直到现在,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这使日本各界失去了自信。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