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理念下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设计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新时代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容之一。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当前的项目学习忽视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文章以STEM理念为理论指导,提出了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设计流程,并在“智能家居”项目案例中展开实践。
  关键词:STEM理念;问题解决能力;项目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83-02
  一、基于社会、自然和学生需求分析确定学习主题,体现“从生活中学”
  学习主题的确定是项目学习的第一步。项目从何而来?STEM课程注重从“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我们通过开展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知识灵活运用到具体场景中。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主题来源于社会、自然和学生三个方面。
  例如,“智能家居”项目我们更多从社会和学生两个角度确定主题。
  (一)社会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技术的迅速发展,家居系统网络化、智能化是一股强大而不可逆转的潮流。人们对家居的要求早已不只是物理空间,更为关注的是一个安全、智能、舒适的居家环境。智能家居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庭生活空间,而且可以通过高科技把智能带进家庭,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换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为人们有效合理地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以及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二)学生需求
  高中生拥有一定编程基础,对电子元件有一定兴趣爱好并有一定创意,希望运用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家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场景。基础良好的学生完成“智能家居”探究项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开发“智能家居”创新项目。
  二、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制定项目学习目标,体现“学科融合中学”
  STEM理念下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台湾学者黄茂在、陈文典在《“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文中从三个维度分析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即“问题解决的态度”“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问题解决的品质”[1]。基于此,我们把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目标界定为如下三个。第一,问题解决的态度:对运用科学、数学、技术及工程工具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认识。第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能根据真实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明确关键问题,抽象处理,并用形式化的方法表述;能提出植根于真实产品的解决方案,并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和学科方法落实这一方案。第三,问题解决的品质:能主动对产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具有解决问题的毅力,能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实践中,我们还需要结合案例进一步明细以上目标,体现通过问题的解决,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形成综合认知。下面以“智能家居”项目学习目标为例。
  (一)问题解决的态度
  第一,通过“智能家居”探究项目开发,形成对运用技术与工程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第二,通过“智能家居”创新项目开发,学会积极主动运用技术与工程解决生活问题。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通过“智能家居”探究项目开发,理解“光敏电阻”和“超声波感应器”等传感器原理。
  第二,通过“智能家居”项目开发,能提出住家存在的问题,并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的方式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掌握arduino板、传感器、LED和蜂鸣器组装技巧。
  第四,能运用Arduino IDE编程完成“光控灯”“感应式垃圾桶”项目,并会调试测试。
  第五,尝试把工程和技术迁移至“智能家居”创新项目“智能读写姿势提醒机器人”或“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开发中。
  (三)问题解决的品质
  第一,通过在项目开发中对困难的克服,养成的解决问题的毅力。
  第二,能以开放的视角去学习、评价、借鉴他人的观点,养成包容的品德和善于與他人协作交流的习惯。
  三、构建结构化并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开发微课资源,体现“做中学”
  (一)基于问题解决的活动设计理论
  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理论)指出问题解决过程中认知技能的获得最关键的一步是知识编辑过程,包括程序化与合成两个过程。程序化即形成专门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技能。合成是组块化过程,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2]。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活动应体现工程项目迭代开发的结构化过程,并设置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促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跨学科知识。我们提出从问题提出、原理探究、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硬件组装、调试测试、拓展创新、交流与评价、反思完善与总结九个环节构建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活动。
  (二)开发微课资源,为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项目开发的技术与经验,他们在问题提出后会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基础性资源引导他们快速掌握项目完成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具有较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基础任务,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需要准备一些资源引导他们更深入地开展创新研究。微课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围绕“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设计的一种新的资源构成方式 。微课短小精悍、半结构化且易于扩充、交互性强。因此,微课是非常适合用于开展项目学习的课程资源。项目学习中,教师可以开发两类微课资源:一类是围绕项目主体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微课资源;另一类是围绕项目技术开发的微课资源。这些资源能提高项目学习的效率,使不同层次学生完成自己的目标任务。
  (三)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促进学生深度探究和问题解决   实践中,我们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把项目活动设计的九个环节融入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在微课的支持下开展问题解决的项目学习。
  第一,问题提出。小组成员观看微课《智能家居》,从舒适性、安全性、设计和能源效率角度思考自己的住家有什么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教师总结学生情况,并展示两个探究项目的效果。一是光控灯:会在夜里(光线较暗时)自动亮起的走廊灯;二是感应式垃圾桶:检测住户是否需要扔垃圾,如果需要,自动打开垃圾桶。
  第二,原理探究。小组成员观看微课《传感器》,探究项目开发中使用的传感器及其在项目中的应用。
  第三,方案设计。小组成员观看微课《光控灯》和《感应式垃圾桶》项目效果,运用思维导图和流程图完成相关项目的功能设计。
  第四,软件开发。小组成员观看微课《Arduino IDE编程开发》,共同协作开发程序和产品设计。一是基础任务:运用Arduino IDE编程实现“光控灯”“感应式垃圾桶”;二是提高任务难度:运用Laser  Maker激光建模软件设计项目的外观。
  第五,硬件组装。小组成员观看微课《硬件开发支持》,共同协作组装项目硬件器件。一是基础任务:组装arduino板、传感器、LED和蜂鸣器;二是提高任务:把激光雕刻机制作项目外观一起组装。
  第六,调试测试。小组成员共同调试运行“光控灯”“感应式垃圾桶”项目实际效果,针对存在问题反复调试和完善。
  第七,拓展创新。小组成员把问题解决策略方法运用于“智能读写姿势提醒机器人”或“室内环境检测装置”项目开发。
  第八,交流与评价。小组长汇报自己小组项目应用的科学原理、开发过程和创新点。其他小组同学提问和点评。师生开展互评。
  第九,反思完善与总结。小组成员根据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进一步完善自己的项目,并总结项目制作过程中的得与失。
  四、设计多元化展示交流与评价活动,体现“评价中学”
  评价能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项目学习评价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评价采取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三结合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评价能不断激励学生投入问题解决的项目学习中。我们从“问题解决的态度”“问题解決的方法和策略”“问题解决的品质”三个维度设置评价量表的一级指标,并结合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的科学原理、数学工具、工程实践和技术方法提出二级指标。
  (一)问题解决的态度
  第一,问题意识:能积极主动发现自己家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第二,学习态度:在运用科学、数学、技术、工程工具和学科方法解决问题过程中态度认真,积极参与。
  (二)问题解决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方案设计:能用思维导图、流程图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二,软件开发:能运用Laser Maker设计产品外观,并具有创意;能完成“光控灯”“感应式垃圾桶”项目软件开发;实现“智能读写姿势提醒机器人”或“室内环境检测装置”项目软件开发。
  第三,硬件组装:能组装“光控灯”“感应式垃圾桶”,有创意;能组装“智能读写姿势提醒机器人”或“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并进行调试,有创意。
  第四,科学探究:能在交流中介绍“光敏电阻”“超声波感应器”等传感器原理。
  (三)问题解决的品质
  第一,与他人协作: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作前进。
  第二,宽容的品德:借鉴他人的观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黄茂在,陈文典.“问题解决”的能力[J].科学教育月刊,2014(273).
  [2]辛自强.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课题项目:本文系华南师范大学创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首批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成果;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中学STEM教育应用模式研究”(2018YQJK007)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庄小云(1978— ),女,广东揭西人,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STEM教育、科技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国民的综合素质,对此逐渐加大对教育改革的力度,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教育事业在稳定发展的同时,对各科教学的要求也明显提高,除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还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而高中物理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因此,高中物理必须肩负起自身教学的义务,促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教
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和方法需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以及我国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融入思政紧迫性不断增强。本文对《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思政元素挖掘进行了探讨,以审计学专业的思政融入教学实施为例,结合审计学专业特性,初步践行《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总结,力求使本课程对学生经济素养和德育素养的培育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广大教师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教育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方向靠拢。新课改要求课堂體现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其主观能动性。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教师应将创新教学方式导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文章从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和不足、创新教学的优势和如何将混合环境下的教学创新进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摘 要:户外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教学举措,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丰富幼儿学习体验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此,文章解读了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活动的意义,分析了开展的原则,解读了有效开展的措施,旨在通过营造户外自主活动氛围、设计户外自主活动主题、制定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规则、实施户外自主活动评价等方法,积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摘 要: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代号召,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五育予以坚持,凸显以“美”育“德”的现代化融合式教育方式的实践价值。文章主要从教育实践的领域着手,对“美”视域下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路径进行细致分析,希望可以为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美”视域;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对指导学生不断认识社会、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识有重要价值。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生活相结合,为学生高效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提供更多支持。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有必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加强情景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思想政治知识的应用提供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情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整个新闻传媒行业的发展,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是一个挑战,融媒体中心应顺应时代发展,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作出转型才能更好地开展新闻宣传工作。本文立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工作开展问题,分析了融媒体时代的特点以及县级融媒体中心面临的困境,并就此给出了一系列方案,以求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传播体系,实现新时代新发展,切实推进新闻宣传工作。
山东临沂从地摊发展到现代化商城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沧桑巨变,形成了“南有义乌,北有临沂”的格局,地摊经济对临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摊经济是就业岗位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本文以临沂地摊经济的现行治理体制为基础,研究其在运行机制上仍存在的问题并合理地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地摊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从手机移动端成为民众获取新闻及各类生活信息的主要载体,其便捷性、即时性使得过去依靠其他载体,如电脑、纸张进行信息传播或内容展示的行业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新闻对传播速度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这种冲击对于媒体行业尤为严重。面对传播形式的根本性变革,作为媒体从业者中的中坚力量——报社新闻记者、编辑在融媒体时代所需要掌握的新职业技能与个人能力,将是过去纸质新闻时代所无法想象的。融媒体时代为社会大众创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新闻阅读世界,这同时要求报社采编人员必须加快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并且做好面对不断快速变化的新闻传
摘 要:现如今,我国新课程改革得到了全面的普及与推广。为了改变课堂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教师对教授方式以及教授手段进行优化与创新,进而才能提升课堂的教授成效及教授质量。在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生物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培育和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以及综合素质,进而才能促使学生全方面地健康成长。文章着重探讨了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含义、立足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生物教授的意义、高中生物课堂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