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道纯亮的眼神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200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住“胡仄佳”这个有点特异的名字,确实源自2005年秋天她的那篇获美国《世界日报》散文首奖的《梦迴黔山》。一篇立起来的文字真的能够立马雕塑出一位作家的立体形貌来。那些妍丽招摇得能亮瞎眼的黔地老刺绣老银饰,那些喝醉酒就躺卧在公路边醉言醉语的“壮苗男”,那些吊脚楼边、老屯河畔鸡鸣狗叫的乡场热闹……,随着作者俏丽跳脱的笔触,一幅幅如歌如画的走来;你好像真切听到了飘拂到耳边的苗语、侗语、彝语、布依话那些八九个音调的声口,这黔山的风情也因之入梦,从此就再也忘不掉这位“胡仄佳”了,甚至似乎成了一位可以辨识音容的老熟人了!以至若干年后在澳洲悉尼一个文人聚会场合相遇,我几乎在第一时间里就把她“抓”了出来:“你就是胡仄佳吧?”“为什么你会认得我?”她似乎惊诧于我的“自来熟”(真的,那是最恰切不过的“一见如故”),其实我也说不出个为什么,大概因为笃信“文如其人”,就为着她眼眸中那一道纯亮的眼神吧。
  说起“那一道纯亮的眼神”,这恰恰是读胡仄佳文字留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自《梦迴黔山》始,我是每遇“胡仄佳”必读,每读必欣悦舒坦,必有莞尔会心处。对于“黔山”或者异域,她是“他者”;但这个外来的“他者”,总是目光温煦而融和其中、置身事内,因而血脉相交、声气相求的。她总是能用一种故乡人的真切去写异乡,又总是能用一种异乡人的鲜活去发见故乡。这个“故乡—异乡”视角的自然交会、互换和融合,就使得读胡仄佳有一种特别痛快淋漓的“不隔”,但又有一种亲炙土地、民俗、乡情之后的意态朗阔与心境升华。“质感”这个词,最适宜于描述胡仄佳文字的特质。那种入骨入肉的场景质地、细节质地,“接地气”而不落獵奇俗套,存高义而不沾说教陈词,顺笔写来洋洋洒洒看头十足却又不露刻意经营痕迹,有写实质地,又有形上念思,这些都是胡仄佳这一黔山系列的写作,最让我读来心仪心喜处。
  下面这样的场景描写,就既是富有“当下感”、“现场感”,又是带着一个异乡客的鲜活眼光的:
  老姜的十四吋黑白电视看不到图像的时候多,寨里人还是说老姜家富,天天来老姜家坐沙发听电视。老姜也不烦。今天还没黑尽,七八个鼻涕长流的苗娃摸进老姜家坐满沙发,等老姜开电视听声音了。
  清水江水电站发的电鬼火一样,电视屏忽明忽暗。苗娃娃手指电视开心大叫:“暗了,暗暗暗暗暗……啊喂,又亮起来啰!”
  老姜调来调去调得气上头:“肯定是电站那几个砍脑壳的整冤枉!狗日天线乍就只收得到一个频道嘛?人影子都看不清,就晓得咿哩哇拉的说,唱,唱你妈个鬼唷?”
  ——画面感、质地感、谐谑趣俱现,不是么?
  那天,接到仄佳传来的文集目次及文稿,重读细读,我忽有一悟:我对胡仄佳文字的这种“一见如故”之感,竟是“其来有自”,真的是有个“如故”的因由的——我忽然想起当年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那种扑面而来的湘西风、沱水气和山岚气。以往我一再说过:在我个人的写作生涯中,沈从文的湘西文字一直起着某种领路的作用。原来仄佳之笔触让我感到似曾相识,在我潜意识里,竟是“如晤故人”,这是我读到了一种久违了的“沈氏风”的“乡土文学之魂”的回魂或者回归呀!
  那么,这个“乡土文学之魂”又为何物呢?
  “乡土文学”可谓由鲁迅所开创、而由沈从文、许地山、王统照等文学先贤所鼎力完成的“五四”新文学的最大的“实绩”。茅盾先生曾在“乡土文学”鼎盛的1936年如是指出:“关于‘乡土文学’,我以为单有了特殊的风土人情的描写,只不过像看一幅异域图画,虽能引起我们的惊异,然而给我们的,只是好奇心的餍足。因此在特殊的风土人情而外,应当还有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一个只具有游历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给我们以前者;必须是一个具有一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为主要的一点而给与了我们。”
  曾有人指责沈从文笔下那些宁静超脱的乡土风情,是“背离时代”的“空中楼阁”,是“美化落后”的“诗化麻木”(至少在我们受教育的年龄里,现代文学教科书里都是这么说的)。沈从文在他《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曾对此作答:“这世界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在乡土中寻觅“人性”,重新建构现代文明失落的残酷现实中最坚实的“人性”,正是沈从文从《湘行散记》到《边城》、《长河》里孜孜不倦挖掘、追求的乡土文学的“基质”,也是茅盾上言的“普遍性的与我们共同的对于运命的挣扎”——在牧歌式的乡情抒放中,浸润着对于乡土现实的批判性观察和书写把握——这,或许就是“乡土文学之魂”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从这一角度去观读仄佳的黔山文字,你会发现,作者对黔地色彩斑斓的民俗民风自是有着别样的浪漫关注,但她对当下乡土世态的观察却是冷静的、敏锐的,也是携有一种悲悯情怀:
  老屯河在黔东南大河清水江上游,是支流。老年间水清如碧,捞得起成精的大鱼。现在大鱼不见了,河面上却有牛马大小的绛紫色厚泡沫漂来,一竹竿打去,噗嗤散成小团顺流而去。苗人在这河里挑水烧锅做饭,饮牛喂猪,在河里淘菜洗衣洗澡,晓得河水脏但有啥法。寨子里那么多人得了大脖子病,还不是上游区造纸厂排下的脏东西造的孽?
  乡水的蜿蜒、乡情的淳厚与环境的污染,就这样突兀、刺目地凸显在字行间。
  读《塘龙银世家》,在浮世绘般浓重的笔触里,作者与塘龙银匠家族两代人的巧遇写来纤毫毕现,祖居大屋的窄门与铸银洪炉的热火、时代进步夹缠着的世态炎凉,每一笔都有着雕缕式的细致质感。作者笔锋一转:
  施洞镇高楼迭起的面貌并不迷人,高楼宽街症近二十年来成为风潮席卷中国大小城镇,凡是通公路的城镇皆被此潮夹裹,直到彻底丢失自己珍贵个性面目。苗传统建筑稀疏,估计再过十年,施洞地道苗建筑苗镇将不复存在?
  在施洞大街上走得无精打采,幸好先去了塘龙吴银匠家。失望之余去市场上割两斤新鲜牛肉,买些蘑菇带回张姐家晚上吃。
  写来看似漫不经心,却寄寓着对当今城镇都市化的深忧重虑。这样的对于“乡土质地”流失、自然生态破坏、传统人文历史环境变异的诸般旁敲侧击的摹写,虽在文稿中未成主轴却不时显现,处处透见出作者对黔山土地深厚却不时纠结的情怀,也让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她的那道纯亮温煦的目光。
  在那道目光中,山依旧绿,水依旧清,小鲫鱼煮酸汤依旧可口,辣椒拌糯米饭依旧诱人,处在边缘地角的黔山土地上那些苗家人、黑彝人、布依人沉静深远的生命力量,依旧那样动人心魄——沈从文笔下营造的那座“人性的小庙”,又一次在我眼前出现了。但我忧心她的崩颓,她的变质,她的消亡;所以我不希望,我竟需要在若干年后,常常拿起胡仄佳的这本书来,让我这位漂泊经年、久处边缘地角的异乡人,遥想黔山,临风涕泗,好梦重温……
其他文献
近代以来,中国古籍版本目录学家不胜偻指,其中赵万里和陈乃乾以其慧眼如炬、精于鉴识,整理、辑佚、影印精椠秘籍,荟镌丛书、纂修藏目功业彰显,且多题识和撰作行世,被学界推誉为“北赵南陈”。二人均为浙江海宁人,王謇《续补藏书纪事诗》记云:“海昌今有两学者,南辕北辙去家园。恂恂儒雅陈仲子,虎虎生气赵王孙。”赵万里从名师授业,一生在北京图书馆主持善本部工作,学殖深厚,胸富二酉;陈乃乾大半生自谋生计,曾隐于书贾
在披览近代中国学术文化史时,不难注意到有这样一类名字,他们在文献中不时闪现,然而,却往往如羚羊挂角、一闪而过,随后难觅踪迹。有心者纵或对此有兴味,经多方考索,所窥见的亦不过一鳞半爪,不成系统。即便是在现今信息挖掘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这一局面仍然如故。这类人物往往是从事“中西交通之学”或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角色,在晚近中国并不鲜见,例如老温特(Robert Winter)、白英(Robert Pa
“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这是嫦娥奔月前求巫占卦所得。“归妹”本是《易经》卦名,在巫师嘴里一“翩翩”,一位乘风归去的女性出现了,轻舞飞扬。在中国人心目中,这位女性的美是一种标准,一种想象中的最高标准,于是有“月娥”、“月里嫦娥”一类词语,成为中国人对女性美的最高赞词。月里嫦娥的脸,也就成了中国女性最美的脸。  面如满月,嫦娥的脸就是月亮的脸,这是直观;月亮圆缺朔
什么是身份?  哲学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其中第一个问题“我是谁”指的就是身份。身份是用来区别“我”和其他主体的标识。世界上没有同一片树叶,每一个“我”均不一样,因此,不同身份也有差异。如何从身份识别出真实的那个“我”,验明真身,则成为用身份建立对“我”信任的首要一步。熟人社會,以现实的“我”为基础,靠“刷脸”,某种意义上,脸就是身份。陌生人社会,则须依靠一定
一、引子:深圳之约与成都再会  2013年10月,台湾逢甲大学的副董事长高承恕教授应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环境学院邀请,到深圳大学城给学生们讲课。授课之余,刚好有一个上午的空挡。正好也在“深研院”授课的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刘世定先生是高教授二十多年的朋友,他问我有没有时间开车陪高教授去深圳东部华侨城转一转?他对我说,高教授的父亲曾在台湾侨务系统任职,你父亲离休前也在侨务系统工作,是否愿意认识一
凤凰出版社200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责任编辑马清江,封面设计速泰熙,封面国画刘二刚,开本850×1168毫米,字数13.7万,印数3500册,216页,定价13.50元。  【钟题】 历尽风波亦偶然,  偶然成此册戋戋。  偶然题赠萧工锻,  举首长空月正圆。  癸巳中秋钟叔河。  该书与朱正、范用、流沙河、绿原、舒芜等人著作一道同列《开卷文丛》第一辑,由蔡玉洗任主编、董宁文任执行主编。 
钱谦益《列朝诗集》中的闰集,主要是为宗教人士和女性设立的专集。其中香奁集部分为闺秀、妓女立传。仅窥其大概,便可见钱谦益在文化观念上的丰富内涵和开放态度。本文主要根据对《列朝诗集》闰集的分析,结合他晚年的经历和创作,研究钱谦益的女性观。  晚明东南经济的繁荣和市镇文化的发展使女性的经济地位有显著的提高。以纺织业和商业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东南地区,许多女性的收入占家庭财政的主要部分,她们是真正掌管家庭事
一  秘色瓷乃越窑名品,一般认为“秘色”二字最早见于晚唐诗人陆龟蒙所作《秘色越器》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比陆龟蒙年代稍晚的唐五代诗人徐夤,也写过一首题为《贡馀秘色茶盏》的诗来歌咏秘色瓷,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当席上,嫩荷涵露别江濆。中山竹叶醅初发,多病那堪中十分。”  陆龟蒙和徐夤之后,
一  1057年,年轻的苏轼和弟弟苏辙同榜应试共中进士,一时轰动京师。也是这一年,母亲病逝。新科进士苏轼在家守孝服丧。守孝期满,于1060年2月举家迁往京都开封。次年,朝廷任命他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父亲苏洵被朝廷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弟弟苏辙陪父亲在京城,被朝廷初授秘书省校书郎。他们父子三人都以文学而著称于世,“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苏轼、苏辙兄弟一生情谊深切,《宋史》称他们兄弟
微笑舞台   林依晨(Ariel)  生日:1982年10月29日  血型:A型  身高:160cm  星座:天蝎  兴趣:看书(故事性或生态百科)和报刊杂志、看电影(视)、游泳、旅行、唱歌、听音乐、整理房间、演戏  专长:游泳、朗读、英文、韩文    黄河从哪里发源  地理课上,老师提问道:“黄河从哪里发源?王斌,你回答!”  王斌:“天上。”  “为什么?”  “书上不是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