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年第2期读者问卷调查表(回执)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jo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探讨Y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4年6月,对16例20侧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Y形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0.5~2年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用美国足踝创伤协会的足部评分标准(AOFAS)评定:优14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结论Y形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移位>2 mm的Ⅱ、Ⅲ、Ⅳ型跟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目的 研究在运动致骨骼肌损伤不同阶段内源性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Ⅱ)mR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利用IGF引物对不同损伤程度骨骼肌标本进行RT-PCR检测,同时观查损伤骨骼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①在未进行训练运动的SD大鼠骨骼肌内源性IGF-Ⅰ、IGF-ⅡmRNA几乎不表达.②在正常训练组,IGF-ImRNA在开始阶段即有升高,在第10天明显升高,在第17天开始下降;IGF-ⅡmRNA在第7
目的 研究新生鼠和成年鼠脊髓损伤后胚胎脊髓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新生鼠和成年鼠腰段脊髓半切洞损伤,取E14胚胎脊髓组织移植到损伤区,手术后4、8、12周,进行组织学检查,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检查.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移植的胚胎脊髓在宿主脊髓中存活.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潜峰时的恢复,新生鼠移植组均优于成鼠移植组(P<0.05).结论通过各种功能
关节镜技术最早应用于膝关节内创伤微创性诊断与治疗,提高了急性膝关节损伤时关节内软骨损伤的诊断率;可以正确评估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范围,合理选择损伤半月板缝合、部分切除等术式,最大限度保留了半月板;可以进行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关节镜技术结合微创内固定技术可以治疗胫骨平台、髌骨、股骨髁骨折,辅助完成逆行交锁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经皮微创解剖钢板内固定(如LISS)治疗膝关节邻近股、胫骨干
目的 比较四种下颈椎内固定技术在两种颈椎失稳模型中的初始稳定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力学依据.方法应用6具新鲜人颈椎标本测定其正常值后,制成三柱损伤和前柱损伤模型.按顺序依次测四种内固定技术下的稳定性并进行比较:①后路侧块螺钉钢板(AP),②前路自锁钢板+后路侧块钢板(OP+AP),③前路自锁钢板(OP),④椎弓根螺钉钢板(TP).结果三柱损伤模型中OP及AP在侧弯及旋转上达不到正常的稳定度.OP+A
目的 探讨下肢长骨干骨折成角愈合发生原因和对策.方法分析12例股骨、胫腓骨干骨折成角愈合程度,设计截骨平面及截骨角度,恢复膝关节力线防治创伤性膝关节病.结果12例平均随访5年6个月术肢恢复正常负重力线,跛行改善,膝关节疼痛缓解,关节病发生和发展明显延缓.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后成角愈合超过生理负重线基本条件后应手术治疗为好.成角矫正后可延缓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矫正成角、恢复力线也是治疗膝关节病的
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亚洲创伤骨科学会( AADO)、中华骨科 交流学会(台湾)联合主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承办的"首届亚洲创伤骨科高峰论坛"于 2005年 11月 11~ 14日在风景如画的广州鸣泉居度假村召开.与会代表共 321人.首届论坛主席、<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总编辑、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裴国献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 式.中华医学会白书忠常务副会长,第三军医大学王正国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促进骨缺损修复和防止骨不连接的新途径.方法 25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作成 10mm骨缺损,实验侧用胶原膜包绕,对照侧不包绕胶原膜.通过 X线检查、骨密度测定以及组织学检查,判断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实验侧愈合速度及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侧.结论胶原膜有引导和促进骨缺损修复、防止骨不连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