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前门火车站的情缘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226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门大街重张开街,它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的巧妙融台,并使历史与时尚相得益彰。尽管我年已古稀且腿脚也不甚利索,但自前门大街开街以来已去过多次了。每每踏上这条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老街,我总是流连忘返,浮想联翩……昔日前门火车站前的车水马龙又活了起来……
  
  初识前门火车站
  
  上个世纪50年代,我怀着梦想和憧憬从齐鲁大地来北京求学。如今济南至北京坐“和谐号”不过3个小时的路程,那时几乎跑了一天一夜。自然在京城的第一印象就是前门火车站了——那时前门火车站装饰得朴实无华,没有车站建筑中惯用的天桥和地道。所有进站、上下车、出站的功能均在一个平面内完成,所以上下车极为方便,下车后很快就能出站。
  前门火车站是我来京旅途的终点站,更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起点站。从此,我将进入自己和家人期盼已久的清华大学学习了。
  清楚记得那天是1955年9月4日。午后,我迈出火车站大门抬头望去,竖在站前广场上各高校迎接新生的大旗比比皆是。当“清华大学新生接待站”红底白字的条幅映入我的眼帘时,我兴奋极了,顿时,旅途的疲劳好似荡然无存。接待人员分外热情,在验明录取通知书后,一笸箩馒头(俺们家乡过年时才见到的馒头)、一盆大块咸菜和一桶白开水就为来自天南地北的清华新生在车站前的空地上“接风洗尘”了。
  在接待完乘最后一趟火车的新同学后已近午夜,大家提着行李登上大卡车,告别前门火车站向向往已久的“工程师的摇篮”——美丽的清华园进发了。可能有青年朋友觉得当年对新生的接待是否有些“寒酸”,然而那时的学子们个个已心满意足了……我们不要忘记那时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刚刚起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乃至整个社会仍与“穷”紧紧相连,“小康”还只是在梦想之由……
  记得那天与我们一同下车的人流中手提、肩挑破衣烂衫行李卷的大有人在。拥挤在站前的接站大军中大部分是人力三轮车,甚至还有板车,而“小卧车”则寥寥无几。来往于站前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和有轨电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由互不相通的两节车厢组成的大型公共汽车,前后车厢的售票员各持小旗“遥相呼应”地维护安全,行驶起来后面一节车厢摇摇摆摆,自然无法与今日舒适的大通道公共汽车相比。尤其是那陪伴了京城百姓数十年的有轨电车,它的功能今昔对比真可谓“天翻地覆”——今天呈现在昔日前门火车站前大街的“铛铛车”竟成了人们怀念老北京的历史见证物,而昔日从“西直门到天桥”的轨迹也缩短成800米的“演示”场地了!
  还记得那时前门车站即便在“华灯初上”时刻也谈不上明亮,更没有灯火辉煌。夜幕下依稀看到正在叫卖的摊贩点燃的是电石气灯(乙炔),灯的底部是一个乙炔发生罐,在罐的上部引出一根向上的铜管,铜管的顶端逸出的乙炔气就可点燃了,远远望着飘动的火苗似翩翩起舞的萤火虫也颇有意思,如今年轻人再想看看曾为京城百姓添过“光彩”的电石灯恐怕只有去潘家园淘宝市场了……
  那晚,我们这些初来乍到京城的外地人还看了个“新鲜”——我们在候校车之际尽情张望,突然一位女生操着上海味的普通话,指着前方大叫起来!定神望去,相声大师侯宝林著名的段子《夜行记》中描述的自行车上挂的小灯笼着火的一幕出现了……毕业23年后,和那位女同学在上海邂逅,说起这桩事,她又笑弯了腰……
  
  与前门火车站的“亲密接触”
  
  1958年夏季,我是在前门火车站北侧的城墙上度过的。我想,即使是“老北京”也未必有在城墙上居住的经历吧,可我在那个火红的年代竟堂而皇之地在城墙上“安营扎寨”住下了——1958年,我已是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三年级学生了。本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我们班同学参加了东单至建国门的展宽工程中一条给水管道的铺设,当时的驻地就是属于前门火车站范围内的北侧城墙上,工地劳动之外的其他活动全在这里进行。记得驻地的“大门”是在台基厂附近的城墙坡道上,沿城墙西行至尽头北侧并排的两座朝南的板房就是我们男女同学的寝室了。向南侧探身俯视,整个前门火车站一目了然。
  那时城墙内外除了京城传统的古建筑外,其他的高楼大厦屈指可数。向北望去,远一点有老北京饭店和王府井百货大楼,近一点的是曾作为国共和谈时“国民政府代表”驻地的正义路南口的“六国饭店”(现华风饭店)。清晨,我们在城墙上锻炼时极目望去,大片京城尽收眼底——排列井然的城墙、护城河、马路、胡同及绿树丛荫下的四合院,还有天空中盘旋的鸽子和随风飘动的袅袅炊烟及日夜不曾停息喧嚣的前门火车站……构成了一幅真实的动态的“鸟瞰图”,使我们这群将来以土木建筑为终身奋斗使命的年轻人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观察了基本上仍是“原汁原味”老北京建筑的风格与面容!这是多么可贵的一课啊。
  随着岁月的延伸,我们愈发感到在前门火车站北侧城墙上居住的机会难得了……只可惜那时我们还年轻,只感到若城墙变成一个可供百姓锻炼赏景的公园多好啊!而曾为我们系主任的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却从保护我们祖国文物古迹及首都规划深层次的方方面面去考虑了!梁先生在保护京城古建筑与建设新首都方面功不可没,为学子们深深怀念……
  每每想到这些,又思念起与前门火车站结下的那份情缘!
其他文献
中国画与中国书法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书法用笔的变化和章法结构的意趣,体现于绘画的线条韵味之中,其显著特点就是它的写意性,故古人论画常以写形、写景、写真、写心、写意、
期刊
油画的产生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是由古代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湿壁画、干壁画、坦培拉绘画以及坦培拉与油画混合技法的漫长历史发展而成。在16世纪以后,现代意义的油画逐步发展成熟。油画传入中国,历时仅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如同音乐中的管弦乐和舞蹈中的芭蕾舞一样,油画在我国画坛上是属于外来的年轻画种。它与我国原有的传统绘画、壁画和泊漆画等,在表现方法上也有某些共同之处。  一、中国风景油画  中国油画经
北海公园的北岸,五龙亭的西面,有一个方形建筑,这就是有名的小西天。小时候,我到北海最爱去的地方之一就是小西天,因为那里有一座能在上面捉迷藏的泥塑假山,叫作“极乐世界”。解放后不久,因为年久失修,不能保障游人安全,“极乐世界”先被封闭后被拆除了。  据史料记载,小西天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建成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建。小西天原名观
期刊
明媚的五月,伴随着灿烂的阳光和芬芳的繁花,北京育才学校创新教育中心的百余名师生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延安寻根”红色之旅活动,回到了革命圣地延安——育才学校诞生的地方。黄土高原的独特风光,革命先辈的足迹,老区师生工作和学习的环境,尤其是延安育才学校的同学们在艰苦的环境下所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强烈地震撼了我校师生的新灵,同时也触发了我们深刻的反思。  参观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  小学课本上的一篇
与以往的时代相比,今天我们谈到雕塑创作的时候,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比如关于雕塑艺术的重新定义问题,关于传统、现代与当代之间关系的问题,关于雕塑艺术的评判标准问题,以
期刊
延庆一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制定了“融入而不孤立”“自然而不生硬”“长效而不功利”的原则,提出以课程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注重科学、系统、长效。  打好基础保障教育效果  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学校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功能。一是通过培训提高任课教师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自身修
本文着重探讨H·莱德·哈格德所著的探险寻宝小说中的“他者与自我”形象的混合体,通过在对其塑造的过程中涉及的后殖民理论中东西方关系的思考,结合后殖民理论批评家赛义德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改变了以往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课堂模式,将课堂转变成学生先自己学习,之后再进行教师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受到了社会的广大关
从艺术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被理论家重视开始,如何阐释审美与特定的个体和集体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尽管在宏观上,鲍姆加登和康德为感性的研究赋予了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