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不够完善,以致于不少学生毕业后面临就业难,不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找不准定位,在社会上发展极为困难。作为培育人才的教育基地,高校应当重视起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就业观,提升其专业知识技能与非专业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为此,文章将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着手分析,进一步探究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高校就业率对高校建设发展起着直接性作用,更关乎到学生利益与高校能否稳定发展下去,就业可以说是学习发展的生命线。若是高校毕业生毕业便失业,在很大程度上会不利于人力资本于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应当切实做好关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立足学生主体地位,将就业指导贯穿于整个高校教育过程的始终,如此,才能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提高高校就业率。
  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不足
  首先,高校工作职责之一便是加强对毕业生与结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这是《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的。而当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皆以建立起来,可实际发挥的作用却不大,究其根源,有些高校并未准确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指导观念有误区,其就业指导大都是流于形式化,进行表面性的工作,亦或是着重凸显就业指导行政职能,没能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基本专业水平、学习实践能力等状况作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因为思想认知上不够准确,不少高校没能将就业相关知识充分融入到学生课程中,仅有辅导员或相关行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就业知识灌输,使得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了解不够准确。
  其次,部分高校就业指导内容大都局限于让学生掌握求知技巧与招聘需求信息,以及相关的就业政策法规和就业形势。在为学生讲授这些内容时,基本都是将学生都集中起来,进行填鸭式的灌输,然后开办就业动员会或就业形势报告会等,并未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就业需求,展开专门的辅导与咨询,无差别式的就业指导,显然无法满足个性就业。再加上就业指导工作者并未全面掌握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等讯息,高校就业信息搜集方式缺少多元化,以致于搜集到的就业信息过分分散化,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不强。
  最后,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度并不高,且结构不够完善,缺乏一支专业性强、素质高的就业指导团队。一般高校的就业指导团队以院系辅导员与校就业部为主,这些人员本身从事管理学生的工作,并兼任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其工作形式基本存在是上行下效的状态,因其本身事务性工作繁多,实战经验并不多,很难抽出时间精力去专门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们的就业,关于不同专业面试技巧、岗位实战工作等大都只是纸上谈兵,指导效果可见一斑。
  二、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效性路径
  (一)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就业意识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发展,高校教育水平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逐步朝着世界化标准前进。高校是培育不同领域人才的实战基地,高校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技能,立足人本理念,顺应顺带发展潮流,更新就业指导理念,并统筹学校各个专业部门,充分展现就业指导成效,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学生就业意识,以为学生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高校需逐步健全就业指导体系,尤其是加强就业指导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彻底革新传统的指导模式,不断优化教育指导方法。同时,还要紧跟大数据、信息发展时代潮流,借助新媒体、自媒体等形式,为就业指导工作搭设平台,让各大企业与学生能进行线上或线下联系。还可借助校企合作等形式,定期聘请企业中的专业人员或管理层到校开课,让指导教师与企业工作人员发挥双重指导作用,使学生体验到更为现代化、信息化与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当然,开设的形式力求多元化,可依托某节专业课或是讲座、实践活动等等,将就业意识贯穿于每个指导工作环节中。此外,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大发展,使得学生与网络的联系愈发紧密,大学生网上借贷现象不断,更有部分大学生参与赌博,不按时还贷等现象。在求职过程中,也发现了学生肆意夸大自身的实战能力,或是同时签署两份合同,又肆意撕毁合同等现象,显然违背了职业道德原则。为此,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发挥自身的思想指导作用,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融入到就业指导中,帮助大學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使其身心建康成长。
  另一方面,开展就业指导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接受过程。即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更要提升其对就业指导的重视度以及就业需求,转变学生的被动意识,让学生发挥能动性,主动寻求就业指导。为此,高校还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践行,高校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课下专业实践活动,如专业竞赛或是到合作企业体验专业岗位工作等,亦或是借助朋辈教育等形式,力求就业指导的多元化,不局限在某门课上,使就业意识贯穿于学生生活、课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就业的重视度,从而化被为主,自觉接收有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辅导。
  (二)培养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竞争力
  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不仅受到指导者与引导者的影响,学生实际就业能力与专业水平、实践操作能力等也都对就业指导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就业指导是需要全员参与的,不仅包含了辅导员、学生,更包括各学科的教师,其他行政人员等的参与,需要各学科教师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深入钻研本专业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以及日后就业,本专业所能从事的具体岗位职责等。
  同时,高校可利用相关政策或是激励制度等,来激发专业教师的指导热忱,促使更多优质教师主动担起指导重责,基于专业视角,多方面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技能培养等予以深入的指导。将专业与就业指导的有机结合,比起单独的、无差别式的职业教育,显然结合式更具有效性,且对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教师既要传授给学生与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本专业在社会上的实际应用、当前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等也要详细说明,可通过专业实训或是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在校实验基地培训等形式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   此外,高校还需创设丰富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搭建专业实践平台,开拓学生知识眼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社会交际等非专业性能力。据相关调查可知,有过社会兼职或是在校担任过干部等职位的学生,其就业适应能力会高于未曾有过该经历的学生。因此,高校可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参与一些事务,或是给学生提供与本专业相关的兼职,以锻炼学生的就业抗压力,这对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大有裨益,也能让学生日后踏上社会求职时感受到较低的压力,获得更高的幸福感。且在专业实践中,学生能更加清晰意识到自身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其他非专业能力存在着不足之处与优势,找准职业定位与自身职业兴趣,以减缓日后就业压力。
  (三)加强管理过程,培养科学就业观
  高校大学生科学就业观尚未形成,此期间就业指导应包含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观教育、就业技能与心理指导、就业能力与职业道德观等多方面。高校教育各个环节中理应贯穿这些教育内容,全面性、系统性地进行。一方面,高校要提高学生就业意识,帮助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本专业职业认知、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导;最后要立足生本理念,立足学生个性发展特质,适时调整就业指导计划,使就业指导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而根据不同年级段,一般可以将就业指导划分为这几大阶段:
  首先,大一时,就要积极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主题活动,借助专业课程认知、职业规划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认知本专业的发展前景,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同时,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引导学生解剖自己,促使其掌握更好地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
  其次,大二、大三时,是学好专业知识技能的关键期,可通过开设模拟招聘会、邀请企业工作人员到校开设讲座,与师生进行专业交流,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发展,市场中关于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和所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其他技能,了解该岗位具体的工作职责等内容。在此阶段,高校还可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学生自主管理、社会实践等体验式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团队协作能力、心理适应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指导就业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尤其是那些想法新奇的学生,更要加强其创业知识技能的培訓,还可开设一些创业技能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了解学生创业能力,在自主创业比赛中,挖掘人才,帮助其实现创业梦。
  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大四毕业生,这一年级学生基本都在找寻实习就业,就业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还需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较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做梳理,然后和学生分享指导,并开设一些模拟招聘、成功就业分享会等活动,让学生更为坦然地接受未来就业状况。
  三、结语
  社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可社会人力资源需求却未实现正比式增长,两者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以致于近些年来就业形势尤为严峻。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本身就不易,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让毕业生体验到就业幸福感,高校应从大学生入学时,就为其制定系统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大学生整个大学始终,帮助学生找准就业方向,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学生踏上社会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其他文献
交通对城市空间具有重要的重塑作用,内捷外畅、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是构建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是国家中心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国家中心城市评价为为背景,依据高德2020年交通大数据报告,对比分析了国家中心城市的现状和参数指标,对于加快国家中心城市融合发展、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对国内其他城市大都市区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鉴。  一、国家中心城市的概念  国家中心城市
期刊
一、引言  公司财务绩效评价是指根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等评价标准,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采用 topsis 法确定评价得分,从而避免了样本量以及数据分布的局限性,并且将 topsis 法与熵权法相结合,建立互联网公司绩效评价的数学模型,丰富了互联网公司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对于探索以及完善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具有理论意义
期刊
新时代职业教育院校改革工作阔步前进,其中1+X证书制度是新的改革措施,1+X证书制度推动网店运营推广专业的建设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网店运营是互联网+时代货物流通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高校网店运营推广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1+X证书制度助推网店运营推广专业建设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 20 条”)是国务院2019年针对职业教育新形势下放的改革方案。根据《国家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群体结构不断多元化,集团化公司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作为一种平台式管理的企业,其业务模式和行业特点的不同,面临着许多税收问题,如何有效、合规、合法的在经营过程中充分享受税收政策红利,将是集团化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方向。本文将从集团化企业常见业务中,遇到的税收问题进行探讨、筹划,为集团化企业的税收管
期刊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要想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稳定市场中的地位,有必要积极应用各类现代化技术,打造科学先进的管理体制。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机制能帮助企业更好地展开全面综合管理。所以,企业应以大数据时代发展需求为根据,持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本文在分析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策略,以供参考与借鉴。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
期刊
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研究的方法为文献分析法。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阐释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风险成因。同时,基于对后疫情时代我国保险行业发展形势的研判提出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的应对措施:优化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优化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建立风险管控组织架构;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完善财务管理考核体系。  《2020年中国保险业发展
期刊
本文分析房地产合作开发的动因,介绍了房地产合作项目常见的四种运营模式、是否选择操作、是否选择报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合作项目需重点关注的合并报表管理、注册资本金、股东借款利息、项目融资、项目资金管理的使用要点五个方面对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协议谈判及执行的财税要点进行分析,为房地产合作开发财务人员提供参考。  在当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盈利水平下降,和日渐增加的土地获取成本现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即将全面完成。为了应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发展模式,适应新时代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任务,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益,对传统的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提出了新要求新思想,大部分事业单位也积极探索与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引外联式地借助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来促进单位内部整体管理效能不断提升,达到责权利相统一。本文试图通过探讨
期刊
乡镇财政所内部进行预算管理工作是重要的工作内容。政府会计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所提出来的,政府会计制度的提出,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出了新的改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是促进整个乡镇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而在进行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基于我国新政府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论文主要对我国现阶段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基于政府会计制度下的管理现状,从多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政府会计制度背景
期刊
我国事业单位是向社会和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关及社会公益团体。通常这些事业单位会收到国家的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三种形式。在经济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实际运营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也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例如税收问题在一些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特别是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表现特别明显。为了使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制定合理的优化措施。  当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