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满载着时代气息呈现在我们面前。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評价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新课程标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较好地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要求。作为数学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更新观念,认同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是教师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教师应尽快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前教学大纲的区别,只有将新的课程标准“了然于心”,我们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做好工作。其次,要把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中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不要只把新课程标准说在口头上,而实际做的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追求、感情、想法、体验、需要和感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所以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愿意亲近你,与你谈心、聊天、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友善、温馨的心理氛围,真正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变化,所有其它的改革都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解读好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新教材,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乐学愿望,适当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指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开启思维,勇于探索,富于想象,在足够的自我探索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并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互相渗透、融会贯通。
三、狠练教学基本功,提高适应能力
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那么,到了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并且,边缘学科将越来越多,各种学科将会相互渗透。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
2.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新课程标准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将是一种散涣自由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仍然走回了应试教育的窠臼。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3.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电脑、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现代教师要具有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相应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
4.教育科研能力。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裂变、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渗透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弘大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新的教育观要求每一个教师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学者型教师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应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三中)
一、更新观念,认同新课程,理解新课程
更新教育观念,认同新课程标准,理解新课程标准,是教师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学习,以便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精神。教师应尽快熟悉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前教学大纲的区别,只有将新的课程标准“了然于心”,我们才能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惯性和弊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融会贯通,做好工作。其次,要把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与理解落实到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尽快地从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中跳出来,不要留恋走熟的旧路,要有勇敢的拓荒精神。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不要只把新课程标准说在口头上,而实际做的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装旧酒”。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努力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和谐和发展精神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追求、感情、想法、体验、需要和感受,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所以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愿意亲近你,与你谈心、聊天、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建立一种和谐、友善、温馨的心理氛围,真正体现新型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没有变化,所有其它的改革都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解读好新课程标准,把握好新教材,大胆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乐学愿望,适当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指导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材料、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方法、自主确定学习进度、自主检测和评定学习结果、自主补漏和矫正等,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开启思维,勇于探索,富于想象,在足够的自我探索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并将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技巧互相渗透、融会贯通。
三、狠练教学基本功,提高适应能力
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强育人能力。一般来讲,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1.新知汲取能力。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有人把20世纪90年代称为知识爆炸的时代,那么,到了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将会更快。并且,边缘学科将越来越多,各种学科将会相互渗透。作为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必须具备一种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努力使自己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本质,做到一专多能、通晓多个学科领域,能够指导多门学科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
2.课堂驾驭能力。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一个教师能否驾驭课堂,决定着新课程标准的成功与失败。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课堂,将是一种散涣自由的课堂;没有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课堂,仍然走回了应试教育的窠臼。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把握着知识传授点的前提下,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应多一点机智,多一点幽默。
3.运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能力。当前信息传播技术、电脑、电化教室、多媒体教室等在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它要求现代教师要具有正确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相应的熟练操作的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一个不会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教师,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
4.教育科研能力。在教育价值观发生深刻裂变、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渗透的宏观背景下,应当弘大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新的教育观要求每一个教师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再把经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水平的提高能使教师在工作中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更好地按照教育规律教书育人。丰厚的教育科研成果是学者型教师的重要标志,学者型教师既是教育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应当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应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