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境界

来源 :阅读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j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毕淑敏读《海的女儿》,8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38岁时,热衷探讨写作技巧;48岁时,读出了灵魂,为了寻找灵魂,人鱼抛弃了海底“瑰丽丰饶”的物质生活,毅然离开亲人。其间尽管旅途漫漫,肉体和精神经受了“磨砺”和“煎熬”,但她顽强、坚定、永不放弃。安徒生借鱼写人,这正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生活角色的转换,对生活有了“常新”的感悟,毕淑敏将自己读书和读人生的感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这有点像佛理灵性的参悟。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阅读,其实也和它相通(比如溯源导读法)。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初读文本,就是一场心无旁骛的心灵之旅,不深究,不妄想。走马观花,朵朵真实、瓣瓣鲜活。初见,山就是山,水就是水,所有况味都是初心。第一重境界是感性而率真的,爱恨喜恶,从不纠结串味。《愚公移山》里两座山的地理位置的变迁;《我的叔叔于勒》里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自私冷酷;《孔乙己》里那群围观哄笑的看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悲从心起,一起喜出望外,这种刻骨之感,是不容怀疑的真实。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一只眼睛看文字,另一只眼睛看文字的背后”,把一本書读厚,走进故事背后,追溯作家生平,解读创作背景,发现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深读文本,似走入迷宫,有挣扎和彷徨,有困惑和不解。本我和作者发生冲突,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古典和现代发生冲突。愚公无限的人力胜过“不加增”的山,这是一种情感与意志。菲利普夫妇的自私冷酷,是因为家境窘迫,还是天生缺少悲悯?孔乙己周遭哄笑的人群,是纯属无聊的消遣,还是幸灾乐祸的围观?弱者是指身体的孱弱、人格的低劣,还是精神的贫瘠?众多疑问交织缠绕,似雾里看花,又如水中捞月。仿佛作茧,是为了化蝶。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阅读之美,还在于寻见人性之光。所以,第三重境界,便是经历了文本反复研讨之后的拨云见日。这时,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只是这山这水,已不是眼中的山水,而是沉淀为心底的智慧。愚公移山,明摆着不如搬家,说他“子子孙孙无穷匮”理论上的胜利,倒不如说智叟一时的语塞。愚公的胜利不在实践,而在精神——不但对大自然坚持不懈地斗争,还在于对世俗之见的不动摇。从这个意义上,这是充满诗意的。菲利普在优雅的法国文化里做了亲情的逃兵,其虚张声势与弃甲而逃,都缘于生活所迫,乃是人之本性。孔乙己的围观人群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人性陋习,鲁迅用笔做手术刀,试图做无情的切除,但未必根除得了。
  阅读就是武陵人进入桃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源自“夜光杯”)
  责编:王晓静
其他文献
你经常做梦吗?对于你的梦境你有多少了解呢?  人的思维意识体在白天清醒时处于活跃状态,这是意识和潜意识同时在起作用。到了晚上意识处于睡眠状态,这时候潜意识的掌控力慢慢体现出来。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己在睡眠状态下有什么反应或心理活动,那么我们的潜意识就可以一探究竟。这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梦境恰恰就是在我们的意识休眠之后,潜意识起主导作用时的一种我们唯一能够了解到的心理活动。所以,梦境成了我们最便利的
期刊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走在路上突然看到某个似曾相识的面孔,定睛一看却发现是自己认错了,对方可能只是神似或有某些特征和自己认识的人相似。那么,世界上是否可能存在两个并非双胞胎,却有着相同面容的人呢?  “完美分身”存在的概率有多大  就像双胞胎里也有龙凤胎,不仅是相同性别的陌生人可能拥有相似的面容,不同性别的陌生人也可能长着类似的面孔。  借助发达的社交网络,跨越多个国家,摄影师弗朗索瓦·布鲁内
期刊
我们似乎较少见到关于阅读艺术的讨论。而实际上,阅读的艺术是存在的。可以说,人类的许多活动都有艺术存在。  那么,阅读,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自然也有关于阅读的艺术存在。在国民阅读状况正在引起全社会重视的当下,我们很有必要来讨论一下阅读的艺术。  一生熟读几本书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通常情形下,大凡谈到读书,人们往往首先主张多读,继而强调读懂——识破,至于熟读的主张说得并不
期刊
世人皆知李白狂傲不羁,名动天下,粉丝古往今来不胜枚举,诗圣杜甫也经常赋诗表达思念之情。然而,这颗历史上闪耀的巨星也追星——谢安。  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人。年少便以清谈出名,才华横溢,风雅温和。如果说嵇康是魏晋风骨的集大成者,那么谢安便是魏晋风流的最佳诠释。  谢安年少便惊才艳绝,颇受当时名士的推崇与赏识。  四岁时,晋朝权臣桓彝曾夸赞过谢安:“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王东海何许人也?被
期刊
左局长经常回忆起自己那次红脸出汗。年上,单位召开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部冼部长到会指导并讲话。冼部长在会上点出左局长存在的几个苗头性问题,让他瞬间脸红起来,额头冒出黄豆粒大小的汗珠。冼部长平易近人,微笑道:“老左同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你也别太紧张,用纸巾将汗水擦去再发言。”左局长神态尴尬,憨笑说:“首长,您的批评就是一剂良药。这样红脸出汗有益健康,我要用汗珠给自己长点记
期刊
最近买了一套丛书,共计九本。作者是我欣赏的一位作家。很久没买纸质书,收到快递那天,似回到学生时代,重新有了一份领到簇新课本的喜悦。电子时代,文字无处不在,它们附着于手机、Kindle,不占地方、不费纸张,只需一个软件便可将它们悉数装下。曾经为了轻省便利,也常拿Kindle看书,久了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待重新拿起纸质书翻阅,久违的阅读体验又回来了。  一页一页,指尖触及的不再是坚硬的显示屏。它们白洁、
期刊
《菜根谭》上有句话是这样的:怒雨疾风,禽鸟戚戚;光风霁月,草木欣欣。意思是说,自然界里的狂风骤雨,会给鸟类带来悲戚,而朗月清风,会使草木欣欣向荣。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这句话的后半部分,说的就是宽恕的崇高美德和无穷力量。   就人类社会来看,宽恕永远是温煦的春风,沁润的甘霖,给人、社会和国家带来安宁和祥和。   我国古代有个“将相和”的
期刊
闲来无事,翻看中学时代的日记,不料在日记的空白处发现先父记载的一则账单。先父刚于去岁腊月里过世,他的遗物都被我们在六七那日烧个精光。今日还能得见父亲的笔迹,是不是父亲对今世的恋恋不舍?是不是上苍对我们怀念父亲的丝丝恩舍?  这则账单的时间,据我推测是1992年正月以后。这份账单上有我媳妇的名字。那年正月初三,我和媳妇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礼是在老家举行的,父亲为此大宴宾客三日。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
期刊
清华大学余秉楠教授是一位杰出的艺术设计教育家,长期从事平面设计、字体设计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上世纪50年代,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的余秉楠被公派前往民主德国莱比锡平面设计与书籍艺术大学深造。余秉楠肩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从此踏上了异国求学之路,他立志成为一位能独立设计拉丁字母印刷字体的设计师。   刚到德国时,余秉楠的导师只要求他练习写字,而不允许参照临摹,这使余秉楠感到有些束
期刊
1926年,诗人里尔克因病去世,享年51岁。他一生渴望孤独,却又无法忍受孤独。他的一生抛弃了所有爱过的女人,但他死后她们依然爱他、称颂他。没有人可以模仿里尔克的人生,但许多诗人却试图模仿里尔克式的爱情。  “里尔克的传人”们常道:“我看透了爱情,想找个俗人过日子!”——说实话,敢和诗人结婚的女子,也是“稀世珍宝”。因为,为诗人定制的“实惠婚姻”,往往超出常人的认知。  一个诗人应该找位什么样的伴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