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是你(创作谈)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前,我开始写《临街的門》,那时还是前疫情时代,我小说中也没有疾病和死亡,只想描绘一幅轻盈的爱情画面。只有几千字的短篇小说,很快脱稿。写完后,放在电脑里,自己觉得没劲,就那么搁置着没有再管。后来,有机会转影视创作,就不再想小说的事,专心写剧本去了。
  “天意自古高难问”。谁曾想,剧本一稿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的眼睛出了状况,在北京就地做了手术。之后,为让眼疾恢复,不得不退出剧组。坐高铁回太原时,在北京南站,见了戴墨镜的人,就要跑上去问问人家为什么戴墨镜,是不是得了和我一样的眼病?接我的家人制止不了我的疯狂行径,我已经完全被病魔所左右。那时,脑子里只想着眼睛,看有名没名的医生,找久病成医的病人,每天都幻想能获取立竿见影的良方。
  回了单位,同事们见我又戴墨镜又戴宽檐帽,都打趣我走了趟京城变洋气了。之前,我虽近视,可平时从来不戴眼镜,看人也习惯了雾里看花,只看大概。我想和同事们说破此种行头背后的不得已,但不能说,一说就哭。期间,参加过我们省作协举办的一次活动,会上,丢人现眼失声痛哭。我的心里难过而不愤,不理解为什么是我?为什么天天用眼的人,偏偏是眼睛出了毛病?
  小的时候,常听我姥姥说:“瓜皮溜不咂,我疼你不觉。”姥姥说的是土话,具体溜不咂是不是这几个字?我至今也不清楚。但整句话的意思,我是亲口问过姥姥的,她说:“就是病不在谁身上,谁不觉得”,和感同身受相比,我更相信这句话的分量。喜欢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但那段日子,天天想起的是他的《喧哗与骚动》。小说中的一句话:“他们在苦熬。”似乎不是在说他们,是在说我,或者他们里就包括我。就像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两句诗:“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有过切肤之痛后,深感疾病损坏的不仅是人的器官,更可怕的是它同时摧毁了人的意志,人一旦意志消沉了,不会产生什么积极的想法。那时,我以为自己永远也不能再看书和写字了。电脑是一下也不敢碰,连纸质书都不敢看,手机的功能也只是接打电话,日子过成了行尸走肉。鲁院的一位同学曾经说过,写不出好小说,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有自己的专业,之前,业余时间给报纸副刊写专栏,年纪很大了,才开始写小说,压根就不奢望能写出什么好小说,但我喜欢干这项手艺活,方块字亲如我的兄弟姐妹,摆弄好摆弄不好,其过程都是美好的,至少是乐在其中。
  我是医生,有执业医师证,还有全科医师证,随便到一个诊所坐诊,远比我写小说挣钱容易。但启动人这架机器旋转的按钮,多种多样,不要说旁人,连自己也说不清为何只愿这样,不愿那样。2019年冬天,威胁全人类健康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原有的生存状态,为了切断传染源,医院成了能不去就不去的地方,我的眼疾也因此暂时停止了治疗。疾病有时也是纸老虎,你强它就弱。不再天天熬中药,熏眼睛,日子仿佛又回到了没病的从前,我也渐渐不把自己当病人看,尝试着找回从前的生活。先是听书,听着不过瘾,就开始看,渐渐地胆子越来越大,终于,又开始写作了。
  这时候,再看之前写的《临街的门》,就又了新的想法和视角。我年少失父,有意无意让小说中所有父亲都能健康长寿地活在我虚拟的世界里,我一直不愿正视或者说刻意回避疾病和死亡这些沉重的话题。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下,谁敢说自己就是金刚不坏之身?有可能下一个感染的就是你。可以说,人人头上都高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乎死哉”。这个中篇开篇就写了苏小丫父亲的死,他的死和小丫有直接关联。之后,小说就向内走,写父亲死后,从不走临街门的小丫变了,她开始在临街门上频繁出入。如果这个改变仅仅像苏母想的那样,是小丫借此向父亲谢罪的外在行为,那这个小说就是拉成中篇,情节再缠绕,也同样没劲。我试着从疾病打开切口,找到向内走的路径,这样,故事的核就变成了强迫症。于是,苏小丫从临街门上往外跑,这个外显行为的背后,又有了一个隐秘的强迫行为,那就是看汽车。
  现实生活中强迫症很难治愈,但那是医学要攻克的堡垒,文学的逻辑不是医学的逻辑。文学就是引领人在没有光的地方找到亮。这个小说通过疾病,离别、死亡这些沉重的东西,写了一个女孩的成长,当然,它依然有诸多地方不完美,好在完成了。
  【作者简介】 陈春澜,山西太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期高研班结业。曾获赵树理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广州文艺》首届都市小说双年奖。在《光明日报》 《北京文学》《小说界》等报刊发表小说多篇。出版有小说集《喧夜舞马》 《出帽儿巷》。
其他文献
背景红细胞和40%(重量/体积)甘油于-80C(平均温度,范围-65~-90C)冻存14年,再用325ml一次性离心杯,通过Haemonetics自动细胞处理器(ACP)215去甘油,然后在AS-1或AS-3中于4C保存21天,并分析其体外质量。设计和方法总共106单位CPDA-1(枸橼酸盐磷酸盐右旋糖腺苷)红细胞和40%(重量/体积)甘油置于800mL聚氯乙烯塑料袋中,
期刊
背景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一家大型医院研究曾接受内窥镜检测有输血史的病人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的危险性。研究设计和方法用常规方法检测血样的肝炎标示物,使用计算机软件程序对病人所填写的危险因素答卷及实际结果进行分析。
期刊
背景 尽管对浓缩血小板应用细菌培养系统(BacT/ALERT,bioMérieux)进行了常规的细菌筛选,荷兰西南地区血液监测办公室仍然收到了2例因输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的血小板制品发生了威胁生命的脓毒血症的报告。因此对当前采用的细菌学筛查程序进行一个回顾性的评估成为必要。
期刊
英国血液学界通常通过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来判断纤维蛋白量的降低和质的异常,评估出血危险性.纤维蛋白原的升高通常预示各种缺血性事件的存在,建议进行纤维蛋白原检测就是基于这种观点。
期刊
贫血是慢性肾病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贫血不仅能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尚可并发左心室肥大。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已成为慢性肾病并发贫血的标准治疗,迄今全球共有400万这类病人接受了此种药物治疗。病人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的副作用是血压升高,但过去常出现的高血压危像目前很少见。
期刊
简介  重症病人的定义并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临床医生指的重症病人是那些伴有器官衰竭的急性病人.在英国,伴有多器官衰竭的病人在ICU(重症监护室)医治.贫血是重症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在ICU内,对贫血的治疗是输注异体红细胞.除禁止输血治疗的病人外,进入ICU的患者大概有40%接受过红细胞输注.输血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直接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输血指征.本文集中讨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期刊
重症病人的定义并不是很明确,但大多数临床医生指的重症病人是那些伴有器官衰竭的急性病人。在英国,伴有多器官衰竭的病人在ICU(重症监护室)医治。贫血是重症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在ICU内,对贫血的治疗是输注异体红细胞。除禁止输血治疗的病人外,进入ICU的患者大概有40%接受过红细胞输注。输血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直接关系到输血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输血指征。
期刊
Transfusion 2003年第二期上,Lanzkron及其合作者报道了一例镰刀型细胞病人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伴有急性胸部综合征,因为宗教信仰而拒绝输注红细胞的案例.改善供氧是治疗急性胸部综合征的主要手段,包括补充O2、扩张支气管及或输注红细胞.这种病人因多种因素导致组织缺氧:氧交换减少(肺栓塞,因为缺氧加剧了不可逆镰刀型变化的细胞导致的肺血管堵塞,及由缺氧引起的肺血管收缩),O2运输障碍(
期刊
现代液体红细胞保存体系运行良好,使一个国家供应的异体红细胞安全、廉价,并且有效率达到95%.现代红细胞保存系统在临床上用途广泛,如可为自身输血提供血液,可为战场上的手术输送血液,避免献血者接触新生儿,显然如果延长红细胞的保存期将会有更大的益处.然而,由于衰老的红细胞具有使血流不畅,细胞破裂后一些有毒性的脱出物可能使外伤病人的死亡率增加和导致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进一步研究建立更好的红细
期刊
于我而言,文学创作是从三晋大地里生长出来的果实,带着黄土地的芬芳、煤炭的泥污和祖祖辈辈滴落在這片土地上的汗水。在这片土地里埋葬着的先人,生活着的亲朋好友,一草一木,一街一路,是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起初,创作这篇《不惑之年》是因为一个很现实的原因——百篇写作,这大概是让每一位中文系学生又爱又恨的任务。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要写出七八篇不同文体的作品,更痛苦的是还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在方格纸上。回想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