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看我们的课本,其实很多文章写的都是凡人小事。鲁迅笔下的阿长、杨绛笔下的老王、朱自清和李森祥笔下的父亲、余秋雨笔下的信客、刘心武笔下的山村教师,这些人物,都非常平凡,但身上却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和爱的光芒。
所以引导学生写作身边人,可以先引领学生学习课本中名家写作凡人小事的方法,同时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反复练习,写出身边人物的精彩。
学生写作凡人小事,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引导:
一、让外貌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特点
很多学生在写人时会用到外貌描写,但经常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并没有跟人物的性格塑造结合起来。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写作人物外貌时,先和他们一起看看课文是如何写外貌的。《芦花荡》一课,作者这样进行外貌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这近乎白描式的肖像描写,将精明干练、自尊自信的人物性格鲜明地表现出来。
有了课文做例子,学生对于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我进而引导学生,外貌包括长相、身材、神态、衣着,等等,都可以进行刻画,但要抓住人物最有特色、最能展现性格的地方进行描写,用词要生動。学生在习作中开始有了尝试。有的学生这样写妈妈的外貌:“她进入中年后身体严重发福,圆圆的脸,圆圆的身体近乎球状,乌黑发亮的头发,扎个马尾辫,那浓长的眉毛下顶着一副眼镜,那双不大的眼睛中透着慈祥和坦诚。”这一段描写,虽然生动性上还有欠缺,但是足以展现妈妈的憨态可掬以及坦诚可爱。
写好外貌并不简单,既要规避脸谱化,又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凸显文章的主旨,只有细致观察、耐心勾勒,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让动作描写折射人物精神世界
朱自清这样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父亲行动不便,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但纵然年老体衰,在父亲的内心深处,还是那么想为儿子做点什么,哪怕是买几个橘子。父亲深沉的爱意就渗透在这些动作里了。
有了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很多学生也能通过个性化的动作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有的同学这样写生活片段,“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还在发高烧的妈妈晃晃悠悠走了过来,慢慢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那个,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湛蓝的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团火球一样的太阳,心想:怎么会下雨呢。于是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只听见身后传来妈妈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一番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细致入微的母爱。
三、让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思想感情
《芦花荡》中老头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那种疾恶如仇、胸有成竹的性格自然流露出来。当小女孩表示怀疑时,他狠狠地说:“愿意看,明天来吧!”斩钉截铁的话语表达出了他的自信。再如《背影》中父亲的话质朴而情深,《冬日看海人》中教师的话简单而真诚。
对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进行反复诵读之后,学生知道了语言是思想的体现,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展现人物不同的感情。有些孩子在充分诵读和仿写后写人物对话就不再那么直接、平淡、苍白,而是写的饶有生趣。很多学生写外卖员有外卖员的语言特点、清洁工有清洁工的说话特点,能够通过语言描写坦露人物内心世界,能够用笔直达人物的心灵深处。
语言描写写好了,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把眼光看向周围、投向身边,发现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去探寻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获得成长。
所以引导学生写作身边人,可以先引领学生学习课本中名家写作凡人小事的方法,同时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反复练习,写出身边人物的精彩。
学生写作凡人小事,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引导:
一、让外貌描写凸显人物性格特点
很多学生在写人时会用到外貌描写,但经常是为了写外貌而写外貌,并没有跟人物的性格塑造结合起来。基于此,我在引导学生写作人物外貌时,先和他们一起看看课文是如何写外貌的。《芦花荡》一课,作者这样进行外貌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这近乎白描式的肖像描写,将精明干练、自尊自信的人物性格鲜明地表现出来。
有了课文做例子,学生对于外貌描写与人物性格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知。我进而引导学生,外貌包括长相、身材、神态、衣着,等等,都可以进行刻画,但要抓住人物最有特色、最能展现性格的地方进行描写,用词要生動。学生在习作中开始有了尝试。有的学生这样写妈妈的外貌:“她进入中年后身体严重发福,圆圆的脸,圆圆的身体近乎球状,乌黑发亮的头发,扎个马尾辫,那浓长的眉毛下顶着一副眼镜,那双不大的眼睛中透着慈祥和坦诚。”这一段描写,虽然生动性上还有欠缺,但是足以展现妈妈的憨态可掬以及坦诚可爱。
写好外貌并不简单,既要规避脸谱化,又要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凸显文章的主旨,只有细致观察、耐心勾勒,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二、让动作描写折射人物精神世界
朱自清这样写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父亲行动不便,写出了父亲买橘子的艰难,但纵然年老体衰,在父亲的内心深处,还是那么想为儿子做点什么,哪怕是买几个橘子。父亲深沉的爱意就渗透在这些动作里了。
有了对课文的感悟与理解,很多学生也能通过个性化的动作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有的同学这样写生活片段,“我背着书包正要上学,这时,还在发高烧的妈妈晃晃悠悠走了过来,慢慢抬起手,递给我一把雨伞,有气无力地说:‘那个,天气预报说有雨。咳咳,还是带上伞好。’我抬头看看湛蓝的天,又瞥了一眼那像一团火球一样的太阳,心想:怎么会下雨呢。于是顺手丢下伞,一溜烟儿跑出了门,只听见身后传来妈妈的咳嗽声和无力的嘱咐声。”一番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细致入微的母爱。
三、让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思想感情
《芦花荡》中老头对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那种疾恶如仇、胸有成竹的性格自然流露出来。当小女孩表示怀疑时,他狠狠地说:“愿意看,明天来吧!”斩钉截铁的话语表达出了他的自信。再如《背影》中父亲的话质朴而情深,《冬日看海人》中教师的话简单而真诚。
对课文中的相关描写进行反复诵读之后,学生知道了语言是思想的体现,要符合人物的身份,要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所思所想,展现人物不同的感情。有些孩子在充分诵读和仿写后写人物对话就不再那么直接、平淡、苍白,而是写的饶有生趣。很多学生写外卖员有外卖员的语言特点、清洁工有清洁工的说话特点,能够通过语言描写坦露人物内心世界,能够用笔直达人物的心灵深处。
语言描写写好了,人物形象就鲜活起来,人物的思想感情也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
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把眼光看向周围、投向身边,发现平凡人身上的闪光点,不断去探寻平凡人物的精神世界,同时从他们身上汲取营养,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