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信息时代下的美院人才观嬗变

来源 :油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tjq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间,国内美术学院在招生考试的命题思路上出现了显著转变,这种转变犹如一面广角镜,它将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的选拔机制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这三方面问题汇聚在同一视线范围内。当前,对技法能力的考查已不再是学院遴选人才的唯一标准,文学、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乃至人文思想、情感态度、生活经验等价于“美术”与“非美术”之间的概念纷纷成为测评考生才智的标尺,这也为“艺考”这个陈旧的话题重新铺设了不确定性的底色。
  一、人才选拔的不确定性
  我们很难用一个固定的逻辑来概括近年间国内美术学院的命题思路,它是在不断突破既定标准的过程中来建立某种动态的合理性的:首先,文化语言的介入上升为一种普遍现象。如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考题“面向关系”即援引了斯多葛派哲学家爱比克泰德在《沉思录》中的观点,2021年广州美术学院设计专业考题“果壳内的宇宙”亦出自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这类命题方式的出现意味着美院开始将文化视野列为评判自身教育功能的指标之一,而对文化水平的评估也随即作为隐性考点而出现在试题中。其次,院校开始关注艺术与生活的关联,如2021年鲁迅美术学院创意设计专业考题“艺术与科技”要求考生以牛顿的苹果、塞尚的苹果和乔布斯的苹果为创作元素,来表达自己对二者间关系的看法,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与管理专业考题更是直接将主题演讲、编辑报刊作为考试内容,要求考生以“出版人”的身份完成上述工作。命题者尝试通过直言不讳的方式将本专业的部分实践侧重传达给考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所考、所学与所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串联。再次,跨学科综合能力也被纳入考查范围之中,最为典型也最具争议的是,2021年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专业考试专辟书法科目,要求学生以任意字体书写唐诗《悯农》中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句。在命题人的认知里,书法和实验艺术之间是暗含着某些联系的,通过对考生书法基础的考查,能够侧面推导其是否具备胜任未来的实验艺术学习的素质。但从考生的角度来说,这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命题方式在无形中为他们增添了无从把握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新题型、新考法的层出不穷而不断升级,成为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一道认知屏障。
  招生考试命题思路的转变指向的是不确定性的加深,透过这种不确定性,我们能够洞察美术学院人才观的嬗变。一些有关当代社会处境的思考引发了美院对原有的“人才”定义的质疑:在今天,美院是否仍要以培养艺术家为己任?它致力于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何种能力?美院教育能够为新一代学生的成才提供哪些助益?事实上,正如当代生活的急剧变革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那样,美院教育在美术人才培养上所面临的当下美术教学与未来艺术生态间的落差,同样以一种困惑和彷徨的方式影响着教育者的心态。美院需要在一种相对未知的境况下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乃至未来美术工作者在这种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做出判断,而这种判断的结果,也就是美院的人才观,恰在它的人才选拔机制上得到了首要体现。
  二、后信息时代与美院教育
  美国学者尼葛洛庞蒂所理解的“后信息时代”是一种彻底的个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理论也是对美院教育所扎根的现实环境的预言。尼葛洛庞蒂认为:“在后信息时代下,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人。”正是由于个体意志已不再被共有的价值和普遍的意义所统摄,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艺术工作所面向的对象——无论这一对象是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还是艺术生活的体验者——都将转换为文化系统中被精准聚焦的个人,而非一系列假想的文化标签。这时,以美术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美院教育已很难再遵循某种不变的程式法则,它需要赋予学生一种深入文化语境,并对文化语境中的每一具体人、具体物和具体现象进行应变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的美院教育认为,审美是一种被事先预设的行为,因为有关“美”的人性是存在最大公约数的。当人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他们所秉持的审美习惯和情感路径是大抵相同的。在这种信念下,美院教育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严谨的知识结构、条理的文化逻辑和清晰的学科界限。诸如此类倾向是不必在选拔阶段就迫切显露出来的,待入学之后,教师有漫长的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对于固定文化的熟识程度。也正是因此,在较长的时期内,美院在招生考试中更愿意将学生的技法水平和知识能力作为评价标准;这种稳定性在后信息时代的频繁预示下发生了动摇,一些存在于艺术观、择业观和成就观层面的心理预期正悄然改变。教育者意识到,学生在未来将要面对的是完全被个体经验所定义的文化态度、审美情结和语言方式,学生必须在求学之初就展露出对这种新挑战的应对姿态,也就是对文化进行深度体悟和深度参与的基本素质,而美院对于这种判断的最直观行动就是,将对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纳入招生考试的命题权重之中。
  “人人都是艺术家”不再被理解为是一种单纯的艺术扩张,这一信条被信息社会创造的巨大传播力所扩散,从而演变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与精神共享。这虽不意味着美术将成为一项全人类的工作,但它让美术工作的开展逐渐建立在一种“人人的”话语权利之上,而这构成了今天美院人才观的一项基本原则——美院为后信息时代所培养的美术工作者,应具备一种俯身进入文化语境之中的自觉,只有在这种自觉性存在的前提下,当代美院的教育内核才能真正被学生所接纳与吸收。
  三、精深与广博的辩证
  直观来看,美院招生考试试题所涵盖的内容正在趋于广博,文化概念的引入和专业间的跨越都从某种意义上让它变得无所不包,这同样也是试题给予考生的第一感受。但实际上,这种“广博”的实质是另一种“精深”,即美术工作者对于未来社会的深度适应能力,以及他们对未来艺术语言的生产力和改造力,这种“精深”是与后信息时代的本质相吻合的。
  如果美院试图筛选的是在技术层面训练有素的考生,那我们自然会认为,技术能力在美院的教育规划中占据了决定性的地位。但当文化取代技术而成为衡量考生水平的新尺度时,我们却不会简单地理解是文化成为了新的主导,因为文化与技术所暗含的,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与状态。一般认为,技术秉承的是一种精深,而文化开启的是一种广博。但在后信息时代的语境下,我们显然应当重新认识文化与技术间的关系——后信息时代的文化已不再是经验与阅历的累积,它与技术一样,也是一种可以通过习得与钻研而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的内容。在这一前提下,一方面,对文化水平的考查也开始以可量化的形式出现在美院的试题中,这表示文化理解的深刻度将与学习过程的圆满度构成一组相关变量;另一方面,正如部分教育者认为的,只有被文化统筹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才能被未来社会所需求,文化也唯有将自身塑造为一种具有纵深性的实践材料,才能为艺术工作者所运用。
  在人才觀被更新的同时,美院对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间的匹配关系也认识得更加清晰。技术能力的强化过程是一种线性增长的过程,它从不被层级所制约。技术能力在绝大多数时候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而稳步提升的,因而,它作为考核指标的意义就不是绝对的。但文化恰恰相反,它的增长必然建立于文化意识形成的基础之上,文化意识的层次决定文化水平的基础与上限,美院教育必须确保其学生是具备对特定文化进行接收、理解、内化和反馈的心理准备的,否则与之相关的学习就无从谈起。因而,招生考试中对文化意识的考查是必然的。


  伴随美院招生考试试题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既包括考生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包括美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采用的认知方式、行为方式。正如开篇所提及的,美院人才观的嬗变预示着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高等院校的选拔机制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求三者间的关联性将大大增强,并表现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临界状态,这正是今天的美术和教育工作者所面对的挑战。而在这种挑战背后,我们或许也能感受到美术行业在应对后信息时代的冲击时所表现出的创新与智慧。
  孟勐,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
其他文献
是谁偷走了你的童心?你忙于生活,忙于工作,忙于减压,以至于有一天悲壮地发现,那颗曾经纯真顽皮的心已经不复存在了!看着快快活活过节日的孩子们,难道你没有一点羡慕?  玩过的玩具、做过的游戏、看过的卡通,缓缓从记忆的角落里跑出来,赶紧抓住吧,做一个亲爱的小孩吧!谁说做了女人就不可以顽皮?    爱玩不玩  文:小你    一般来说,我是一个无趣的人,我从小就不大会玩,也缺乏对“玩”这件事情的本能爱好。
期刊
如果将每个女人比作闯荡江湖的女侠,你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你的功力有几成高?当你手中的那把剑变成一把剪刀的时候,你便是一位服装女设计师,有的刀法锐利无比,有的柔中带刚,有的表面中规中矩,实际却变化无常,有的天赋极高无人能夺,这些剪刀女侠各展丰姿,各自为阵,搞得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在逛街的时候,眼花缭乱。  其实你我的手中都有这样一把无形的剪刀,每天都在裁剪自己的生活,只是每个人的方法与情形不一样,
期刊
“我们之间有一种任何人无法取代的默契。其中弥散的温情、趣味、依恋,在漩涡中心历经风雨,历经岁月,依然依然。  美术界把栗宪庭和廖雯称为“中国的萨特和西蒙波娃”。  萨特说:我们先签个为期两年的协议吧,然后分开几年,然后再在某一个地方相遇,这可以使我们彼此永不陌生,谁也用不着徒劳地企求对方的帮助,而且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割断这条连接我们俩的纽带。于是,他和西蒙波娃的协议续签了一生。西蒙波娃在《我与萨特》
期刊
我们坐在屏幕等待或者已经等来的是什么?也许是刺激,也许是深刻,也许就是那会心的一笑。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The Little Chinese Seamstress  导演:戴思杰 主演:陈坤 刘烨 周迅  出身不好的知青罗明和马剑铃来到山青水秀的凤凰山,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与村子里活泼俏丽的小裁缝相识,冒险将另一知青“四眼”藏的一箱小说偷到手,从此,巴尔扎克等“名著禁书”渐
期刊
11年前,银杏集团的第一家酒楼——银杏粤菜酒楼在成都滨江路上开业,在给成都带来了当时非常时髦的粤菜美食的同时,也给成都引入了粤式宵夜这样一种新的餐饮概念。  如今,11年过去了,且不说银杏集团已经相继开设或经营了五六家新的酒楼,也不说那些和滨江路老银杏酒楼同时代的酒楼多数已经“不知所踪”,而老银杏酒楼依然每天守在滨江饭店五楼的老地方。每天晚上路过滨江路,抬头就可以看见夜空中那面熟悉得有些老旧,但是
期刊
她坚信那个带德黑兰18K铂金耳环的男子一定是小轮,“闪电的月奴”的老板说了,那是一只独一无二的耳环。  流行前线广场是这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TOP BOYS系着狗链,用手铐拷着他的小女朋友,在地铁口打KISS,RAP男生朝一条恶狗吹Eminem的口哨。那一年,电脑幕墙还没有砌好,小轮和惠智兰就坐在惠智兰现在的位置,全身沾满喷漆,观赏一幅他们共同完成的涂鸦。  一个男子坐到惠智兰的右边。惠智兰斜眼瞥
期刊
用嘴唇去触碰某一人或物,叫做吻。  曾经最为好战的德国人在二战结束后,全心向世界谢罪。难以想象这些面部线条刚毅的日尔曼人放下武器后,对人类温情的表现之一——吻,感兴趣到科学的高度。在柏林举行的有关“吻”的科普展上,一丝不苟的德国人煞费苦心地布置展览令人大开眼界:一条多媒体隧道把来访者带入展览大厅,在隧道内,人们可以看到和听到接吻在瞬间引起的人体反应:呼吸频率增高、脉搏加快、细胞扩展、血液流量增大,
期刊
关于心想事成这个词,我想那就是一次最高峰最贴切地体验。  不明白自己的眼睛是怎么近视的。记得小时候跟同学拼谁看得远,隔着一个大操场,都可以辩清对面的自行车是飞鸽还是永久抑或凤凰。那两个经常与我拼视力的伙伴,后来一个成了威武的飞行员,一个成了省射击队的教练。  我的眼睛却莫名其妙的近视了。而我当初从来都没有输给他们过。偶然与教练和飞行员聚在一起,他们这样说:你是女人,越成熟眼泪越多,等知道不用哭来自
期刊
1.  当商秉秋驾车拐上那条土路的时候,正看到那一幕让人气愤的场面。几十个手持锄头、斧头、木棍与钢叉的愚昧村民,正在追打一个可怜的女孩子。  那个女孩子穿着一身商秉秋已经几十年没有见到过土布褂子,那种布料是由乡下的土染坊手工染成。披散着头发,她的一只鞋跑丢了,赤裸的那只脚流淌着鲜血,在她奔逃过来的路上留下斑斑血迹。当她看到商秉秋的轿车时,本能的一扭一拐的向这边跑来,并伸出一只求救的手。  当商秉秋
期刊
《油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工作室教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第一、二、三工作室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面貌,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后,学院首先打破了主题先行的模式,艺术创作的主题、观念、手法、媒介等呈现出多元化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曾经被视为携带着科学与现代基因的一种艺术语言,写实绘画如何在找准自我定位的同时与时俱进?  马晓腾(以下简称“马”):现在的美术教育已经不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