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48例GIST的临床病理资料,将其分别按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和原发肿瘤部位分组,分析三者与GIST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GIST肿瘤<5 cm组与≥5 cm组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GIST的构成比三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Z=4.999,P<0.001),≥5 cm组恶性度较高;不同年龄组肿瘤良恶性差异无显著意义(χ2=9.423,P>0.05);食管与胃、肠(包括小肠及结直肠)及胃肠道外(肠系膜、网膜和后腹膜)部位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GIST的构成比三者之间差异亦有显著意义(χ2=15.061,P<0.01),其中食管与胃GIST多为良性和(或)潜在恶性,而肠和胃肠道外者以恶性多见(Z=3.127,P<0.01).结论肿瘤大小是预示GIST恶性度的可靠指标,胃、小肠及胃肠道外腹腔内是GIST最常见的原发部位,GIST的良恶性与原发肿瘤的发生部位有关,与患者年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