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qr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国第八次课程改革进入高潮阶段,有必要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来审视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这一基本教育价值观念、准则。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基本行为准则。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部门颁发的关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小学体育、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等。
  
  一、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解
  
  区分教育公平与教育平等这两个词为我们分析、评价众多复杂的教育现象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平等的基本词义是均一,是一种事实判断,公平的基本词义是不偏袒,是一种价值判断。事物之间是否相同,是平等考察的内容,如何对待事物间的平等或不平等,则是公平考察的内容,平等是公平的核心,但却不是公平的理想。平等的现象不一定公平,不平等的现象也并不一定就不公平。所以说我们追求的是教育公平,而不是教育平等。
  教育必须要体现教育公平这一基本价值观念。教育公平之所以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政策、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不仅因为接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的基本人权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够明显地改善人的生存状态,增进社会公平,因而被视为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那么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工具”,教育自身得公平,简单的说教育公平表现为“给每一个人他所应得的”,即使人们所应得的权益得到公平的维护,应得的义务得到公平的履行,应得的责任得到合理的分配。
  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前人从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伦理学、教育政策学、文化学等七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入学机会均等、教育活动的公平、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教育公平与效率等四方面。其中关于教育活动公平的研究包括:对课堂教学、课程、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本文主要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公平这一研究领域中与课程相关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进行探讨。
  
  二、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教育公平
  
  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共五条,本文对体现教育公平的其中三条进行探讨,分别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根据发展性要求建立评价体系。
  1.水平目标的划分与教育公平
  水平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课程目标、学习领域、水平目标中处于第三级目标,水平目标的划分中教育公平这一基本价值观念主要表现在:一、六个等级水平学习阶段的划分;二、发展性;三、水平目标的设立。
  (1)旧的教学大纲是按照年级划分学习阶段,但是,与心理和智力发育相比,儿童少年在身体发育方面表现出更大、时间更长的个体差异性,如果以年级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按技能尺度去要求、评价学生的学习,这对学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也许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很努力、很刻苦,但是由于身体发育程度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他得到的是失败体验;而有些同学由于身体发育的优势,也许只要按老师的要求简单地去做,他就可以表现得很出色,而这样的结果对这两类学生都不公平。身体发育相对较迟的学生,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适当的学习任务,经过努力得到成功的体验;身体发育相对较前的学生,本可以做的更好,学的更多,但由于按年级划分导致不公平,这些本可以成功、做的更好的机会变少了。
  (2)新的课程标准将1~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水平一至五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及初中和高中,这样划分方法由于学习水平阶段时间跨度长,因而基本上从程序、过程上解决了由身体发育个体差异性所产生目标设置不公平的问题;而每一水平阶段的目标都是最基本的目标,所以该标准保证了绝大数学生收益。那么对于身体条件好的学生,采用设置发展性目标的方法来实现教育的公平。
  (3)水平六的设置是作为10~12年级学生学习的发展性目标,同时,其他各学段的学生应以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学习的发展性学习目标。这样的设计思路不仅顾及到学生自身差异性带来的教育不公平因素,而且也从程序上解决了地域性差异带来的不公平问题。
  2.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教育公平
  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加大了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自主性,使得课程内容更能适合不同地区需求,解决传统教学大纲统领全国教学内容所带来的不公平。但是把同样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在一个东、西部经济、教育等差异如此之大的中国实施,由于教育资源、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学校所开发的课程质量必然会造成另一个不平等,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怎么做,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是否公平。
  3.评价体系的建立与教育公平
  新课程标准中评价体系主要涉及学生、教师、课程三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就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进行分析。关于评价体系的建立,《课程标准》提出强化其激励、发展功能,淡化其甄别、选拔功能的基本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在构建评价体系中提出了几点转变,而这些转变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
  (1)学习评价内容的转变
  以往的体育课程的学习评价内容过分关注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内容与遗传因素相关性较大,以此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忽视了“代际转让机会”所带来的差异,这样的学习评价不仅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不公平,而且对同一个体的评价也表现出不公平,因为个体行为的结果受到除身体素质以外非遗传因素的影响,也许他们的行为结果表现不理想,但是他们的态度、情感等很值得赞扬,那么仅仅说因为他们的运动技能、体能水平不高,就完全否认一个人吗,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平的。《课程标准》对评价内容的补充、完善,提出增加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情绪表现和合作精神等非遗传因素内容,这样的评价内容才是对完整人的评价,才真正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公平性。
  (2)学习评价方法的转变
  由于以往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内容仅仅是运动技能与体能,所以相应评价方法过分注重定量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然以往的评价内容有失公平,那么以往的评价方法必然有失公平,必须得做相应的转变,完善的评价内容,体现出评价方法的公平。《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定性评价及相对性评价,这样,有公平的评价内容,再加上公平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习评价的公平。
  (3)学习评价主体的转变
  以往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主要是有教师进行外部评价,而《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师评价的情况下,辅以学生内部评价与学生间互评,这样才能使公平的学习评价在实践层面得到更好的实现。
  
  三、小结
  
  可以肯定《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总体上体现教育公平这一基本价值观念。当然《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也存在问题,比如说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下的课程内容选择,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平等因素,导致东西部地方课程质量的不平等,应针对这一不平等现象做一些弥补,让最少受惠者得到最大的补偿,即按照事后原则或补偿原则。这样做至少是程序、过程公平了,否则这种不平等就转变成不公平,那么该设计思路也就不公平。
  教育中不平等的现象很多,如果处理不适当,那就转变为不公平。我们在追求教育平等,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说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总是存在的,为了减少这种现象应关注教育公平的具体内容和规则主要是:受教育权利的保证,亦即保证原则,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原则;按照能力或才能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原则;补偿原则。
  (江苏省海安县南莫中学)
其他文献
一向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我国,自2004年春季以来却出现了民工短缺,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有企业的直接因素,也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落实等
通过对本单位原生产方式中施工设备管理的剖析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的生产方式阐述通过改进设备管理方式使原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该设备管理方式对控制和降低施工项目成
<正> 长期以来,方便食品是以其食用处理简单方便而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方便食品的种类林林总总,在市场上亦占有一定的份额。在方便食品的范畴中,油炸或蒸煮食品如肉类、
<正> 色淀可以说是一种颜料,是通过将含有铝盐的食品级水溶性色素沉淀在氧化铝水合物的基质上制造而成的。 性质 有别于水溶性色素,色淀在大多数溶剂中能保持粒子状和不溶性
发展党内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当前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在国际共运史上,苏共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所犯的"左",即民主的缺失,右,即民主的泛滥,这两个方面的巨大错误,具有
与西方哲学侧重于天人相分的学说不同,中国主流哲学在天人关系中强调天人和谐的关系,即天人合一.可以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不管是以道德情感为基础理解天人合一的
期刊
从发展内涵的福利来看,闲暇是一种新型的福利文化.然而,由于体制因素和主导的价值观念等原因,我国农民闲暇福利受到忽视,存在缺乏闲暇的正当权利、缺乏闲暇资源、缺乏闲暇的
美国天文学家18日宣布发现迄今宇宙中最“暗”的星系,这是一个小型星系,亮度极低.质量却大得出奇,暗物质在其质量构成中占统治地位。
为了配合体育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体育教师必须重新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文章从建构主义的思想出发,探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的意义,以此重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