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应当依法监督

来源 :决策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加强监督,促进公平正义,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加强法律实施的监督,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共同遵守的规则体系,维护公平正义是法律的核心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彰显了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理念。而加强法律实施监督,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不但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保障。
  加强法制宣传和实践,让公平正义成为人民共同的信仰。只有社会每个成员不断追求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才能形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巨大力量。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监督实施好“七五”普法工作,督促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使公民愿意以法治方式表达诉求,使通过法律维护公平正义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和信仰。要让群众在人大每一次立法、政府每一项执法措施、司法机关每一个案件中都能感受到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努力在法治实践中让群众以看得见、能参与的方式实现公平正义。对此,领导干部要大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充分认识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和基础作用,带头遵守法律,加强法律监督,督促司法机关严惩违法行为、维护法律权威,努力让尊法、守法、用法成为公民的生活方式,让公平正义的规则意识取代讲关系的人情意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夯实社会基础。
  加强法律实施的监督,确保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制度得到严格遵守。徒法不足以自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的监督,落实好宪法法律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维护好全社会忠于、遵守、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特别要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维护宪法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保障法律、法规相互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落实法律法规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相关规定,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创业发展、奉献社会、追求幸福、实现人生价值的同等机会,让每一位社会成员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承担责任、平等受到保护。对现行法律法规实施中暴露出的与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应及时作出修改或向制定机关提出修改完善建议。并适时制定完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的地方性法规,切实加强社会事业、民生领域立法,实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的同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法治化。要通过立法做好顶层设计、引领改革进程、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二、加强对政府公共权力的监督,健全促进公平正义的保障体系
  制度的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和基础。当前,关于收入分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正在顶层设计和改革完善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强化对政府公共权力的监督,健全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督促建立法治政府。各级政府是公共权力的运用者、制度的制订者和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其责任就是依法行政,当好“守夜人”。建立法治政府,必须清晰自身角色,守好权力边界,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针对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和薄弱环节,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形式,监督政府严格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使政府真正成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严格执行各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改善民生事项、重大改革措施等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依法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法制化,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维护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
  督促推进严格执法。各级行政机关是重要的执法主体,80%以上的法律和行政法规是通过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来实施的。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对于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具有重大意义。严格执法,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督促行政机关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积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推进相对集中执法权,合理界定执法权限,明确执法责任,整合执法主体,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督促行政机关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保障等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切实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督促开展政风建设,推进信息公开,加强公共服务,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服务。
  督促健全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权利公平,是指公民平等享有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权利,不因某人性别、出身、职业、财产等不同而不同;机会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都享有均等的生存、发展机会,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并分享由此带来的成果。规则公平,是指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受同样规则的约束,没有例外。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依法加强监督,从根本上维护公平正义。要督促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涉及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制度,保证公平正义得以实现。   三、加强对民生工作的监督,让公平正义惠及广大群众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促进公平正义,必须更加关注全省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幸福指数,做到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
  督促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增进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工作始终,更加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安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抓住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监督工作。听取和审议政府有关增加居民收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治理等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就业促进、食品药品监管、义务教育、农村扶贫、残疾人保障法等等法规的执法检查,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加大对社会保障的监督工作力度,督促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督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督促政府调整财政收支结构,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投入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领域,不断增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紧紧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民生八字经,开展专题调研、专题询问和专项工作评议,监督和支持政府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更加安全、更有保障、更有尊严。
  督促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定期听取和审议政府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情况的报告,督促落实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措施。要坚持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民生之源,督促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制定最低工资制度,突出做好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增收帮扶工作,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四、加强司法监督,夯实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公正司法是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支持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推进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肩负着打击犯罪、维护秩序、保障权益的重大职责,是法律的执行者,也是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支持司法体制改革,凸显改革成效,维护司法公正,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协调开展工作,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以增强监督实效为核心,督促司法机关严格遵守法律程序,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提升司法公信力,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要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检察机关监督工作定期报告、重大事项报备及限期转办、交办重大案件及时回告等制度,共同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效果。
  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司法实践中,出现一次司法不公,就会大大降低法律威信;出现一次徇私枉法,就会丧失大片人心。人大及其常委会要督促司法机关落实严格依法办案制度,完善案件质量评估制、司法公正考评制、执法违法及错案责任追究制等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增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办案意识,认真履行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要加强和改进人大司法监督工作,进一步拓宽司法监督渠道,创新司法监督方式,督促司法机关健全和启动内部监督机制。如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加强刑事审判法律监督,重点监督纠正存在错误的刑事判决及裁定,严肃查处枉法裁判行为;加强民事和行政审判监督,着力纠正损害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问题;加强对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防止和查处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的行为。
  [责任编辑:李利林,任 环]
其他文献
2004年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发表了《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的署名文章,称领导干部要做到“权为民所用”就必须“法德并举”,既要“以法用权”,又要“以德用权”,归根到底“用权要讲官德”。近年来,习主席多次引用古代官德名典强调官德建设的重要性,如“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遗来者羞。”“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一命而偻,再命而伛
通过对明代佚本传奇《十孝记》仅存于《群音类选》等曲选中的十折曲文进行考释,从而勾勒其大致情节和剧作风貌,并由此对剧作的本事来源、代表的戏曲现象进行了分析与解释。
为了适应国家和地方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势,以立足地方,服务基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针对物联网技术。探讨其从信息感知、传输、处理到应用的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所需要的知
[摘 要] 会展是现代经济发展当中一个新的热点,已成為许多国家或地区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会展产业的经济带动效应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国外会展业强国的经验都表明展会的品牌化是会展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品牌竞争越演越烈的产业竞争中,我国会展自主品牌建设需明确定位,多样化推广方式,重视品牌维护,学习国外会展品牌建设成功经验,改进自身品牌建设活动。  [关键词] 会展;自主品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治心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在本质上体现着中国工人阶级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政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等基本特征。准确
基础文明教育是相对于仅仅给予受教育者单纯文化知识传受的教育, 是 “立人”“树人” 必备基本道德素养的教育, 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素质教育. 在世界不断趋新的文明时代,
[摘 要] 事业单位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长效发展,应该加强对人事档案的管理。人事档案是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的重要依据,所以应该在方式方法上有所创新。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加快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可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潜在价值,对于促进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途径研究  [中
[摘 要] 以目的论的“翻译三法则”为理论基础,构建出法律翻译的操作规则:方法得当、意思准确和语言规范,以此为框架,讨论了法律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 “翻译三法则”;法律翻译、译者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7)04-0125-04  引言  随着世界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法律翻
近几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新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教学目标。尤其是对于军队院校而言,军事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对军队院校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有着鲜明政治特征的教育活动,其本质就是要把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国家的意识形态,使人民大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广泛而深刻的政治认同。所以,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