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透了的销售管理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wencheng7758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销售沦为了“骚扰”
  
  一天,经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叶青介绍,在一家茶馆,我认识了小说《圈子圈套》的作者王强,一个将自己在跨国企业里的营销经历揉成了精彩故事的清华大学工程硕士。
  王强1992年毕业后进入联想公司,上岗第一天就要求做销售,一做就是十多年。他先后转战于多家跨国企业,像全球最大的CRM软件公司SIEBEL、西门子公司等,从销售代表到销售经理、执行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现在他正与人创办一家独特的营销网站。
  茶香袅袅、斛杯清流,我们的交谈却从品味小说里拽出了一个企业“营销困局”的话题: 国内企业做销售的水平层次很低,基本上做100个成一个就不错了。可是企业不怕失败99次,它把99个都认为是可以输掉的。不知道做市场研究,去了解、分析更多的信息,只能蒙、瞎猫撞死耗子。销售人员撞大运的情况非常多,他们都在给自己打气,我坚持打100个电话,我有韧劲、我年轻、不怕挫折、脸皮厚……打100个电话成一个,我这月的效益就有了。成不成交无所谓啊,即使被拒绝也没有任何损失嘛。
  大错特错!这个损失非常大,他损失掉的可能就是将成为他客户的资源金矿。他没把人或事情研究仔细、研究透,准备好了再开始销售,即使遇见潜在的用户也不懂得珍惜,结果一个电话打进去就成了骚扰。他没有意识到,就此他可能再没有第二个机会了。
  销售沦为了“骚扰”的代名词,拒绝来访也就成了销售人员每天都要面对的“心理磨练”。
  企业的销售层次为什么上不去?
  因为大多数销售人员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工具来做好准备工作。
  
  “底薪发放60%”模式
  
  那么企业是如何管理销售队伍的呢?且看下面这位销售人员不久前发向互联网的帖子:
  我是做销售的,两个月前有幸被一家政府机构在广州开拓华南地区业务的公司办事处录取。昨天我回公司,赶上颁布新政策。开完了会才知道,公司两位老总一致决定:上月所有销售人员都没有完成任务,底薪就只能按照原来的60%发放。我们要白干半个月了!
  当初公司有三位老总,其中两位是政府机构的公务员,利用职务之便开发了现在的业务,接着又请来一个老总负责所有的市场化运作。但是没想到,这个熟悉市场化运作的老总在公司开张半个月后就被开除了,原因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所有的业务员都没有业绩,而且市场化运作成本太高,效果不好。倒是那两位公务员出身的老总采用行政手段做市场,效果还比较好,这就全盘否定了我们所有的努力。
  又要裁员了,原先给我们的承诺:3个月熟悉市场、开发市场,如今都变成了放屁一样的东西。试问,我们这些完全没有参加过正规公务员培训的人,怎么可能用行政手段来做市场?怎么能将那两位老总在官场打滚了几十年的东西几天之内就运用得娴熟起来呢?今天两位老总终于说话了:本月15号之前必须做20万业绩,而且钱款必须全部到帐,否则连上月的工资一律只发放60%。公司不要求你能力有多大,只要求你“出去会做人”,出成绩!
  这是什么话?作为一个专业销售人员,我们怎么可以这样做?当即我就辞职了。
  
  “公司让我很茫然”
  
  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坐在我对面,清澈的眼睛里却游移着一片茫然。
  他已经在一家公司做了两年销售,头三个月几乎没有业绩,打趣、讥讽、白眼,他都忍受了。接下来,业绩渐有起色,甚至拿过大单子,但他自己也认为那有很大的偶然性。因为业务员走马灯似地换人,企业整体的销售业绩每年都在萎缩。老板不能把所有人都赶走,有点业绩就待着吧。可他告诫自己:一旦更有实力就离开!
  看得出来,他非常痛苦。究竟是怎样的境遇呢?他说:
  我们很茫然,没有目标,只有完成300万的指标,上头完全没有考虑怎么协助我们达到目标。领导的想法总是随着事情改变而改变,从没有规划、没有战略定位。
  每个人完成业绩不同,我完成了,是我机遇、运气比他好,还是我的实力比他强?我做得不好,公司里又很好地分析、关心了吗?大多数人能完成百万指标,某个人没完成,那要看他的具体情况;但我们都不过只完成底线20万,某个人没完成指标那又有什么奇怪呢?那就是这个团队有问题!个人悟性有高低,不是能力有高低,关键是你在怎样的环境下发展。在一个很好的氛围里,我的思想是阳光的;在一个阴暗的环境里,我的思想就是压抑的。现在就是层层剥皮,企业都这样。战略是牵引力,我们没有。做事还需要推动力,我们也没有。打卡是制约,但那是在没有激情下的工作。营销人员需要创造力,不在这里下功夫想办法,我们的业绩永远难突破!
  我们提意见不是只为了自己。但是中层没有虚心接受意见的态度,你说什么他马上反驳,不敢负责。开会时谁要是滔滔不绝,就会被认为他有病。高层不是不来听意见,但有些意见提N多遍了,领导就没感觉了,不去解决。我们业绩划分到人,天天总结、月月总结、季度总结、年终总结,可这些管理又有什么用呢?公司缺乏讲真话实话的风气!温总理帮农民工讨回工钱带来的反响和改变为什么那么大?就是那个农民讲了一句真话实话被领导听进去了!员工见了老板就像老鼠见猫,这样的企业不死,也会慢慢走下坡路。
  我请他总结这些现象,他立刻归纳:1.销售缺乏目标和具体策略去激发业务员做事;2.中层唯唯诺诺,不干实事;3.各层级沟通极不顺畅,太多分歧,不能倾听一线意见!
其他文献
联想对于IBM PC业务的惊天大收购,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中国企业收购海外知名品牌的成功案例,因而被赋予了“旗帜”的内涵,和民族的期望。  但是,正如许多人把并购比作婚姻,喧哗热闹的婚礼并不能保证未来两个人一定能够幸福美满地度过一生。戴尔公司董事长迈克尔·戴尔曾经用一句“在电脑行业,上一次的成功并购发生在什么时候?”来质疑联想的并购,尽管这话很不中听,但说的却是事实。尤其是惠普和康柏价值上百亿美元
期刊
家电连锁企业疯狂扩张的底气何在?零售企业的疯狂扩张给上游供应商又带来了什么?这就不能不提到这些企业的赢利模式。    返利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了解,家电连锁企业的赢利模式其实很简单。事实上,这些企业根本不指望直接赚老百姓的钱,他们从供应商购进商品,往往直接以买入价销售,甚至低于买入价销售,账面利润微乎其微,甚至亏损。那利润从何而来?主要靠供应商“返利”。通常返利额度呈阶梯状递增,销售额越多
期刊
随着黄光裕成为首富,几大家电连锁巨头的老板们几乎一夜之间身价倍增。但很多人认为:家电连锁企业的经营水平并不高,企业发展也并不健康。  “其兴也勃也,其亡也忽焉”?很多人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表示担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原某制造企业业务经理曾于去年跳槽到大中,虽然现在已经辞职,但他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仍然一直关注着。“抛开具体企业而言,除了赢利模式问题,家电连锁企业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人才短缺和
期刊
严介和何以坦然面对质疑?    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严介和最近成了各界的焦点。 经过20年努力,严介和兼并了31家国企,个人资产达到了125亿元。但直到胡润的中国富豪榜一度把他排为第一,他才骤然站到了聚光灯下。像这样一位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家,又面对那么多的质疑,其心态和理念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大家想知道的。  “生态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未来。”“安全第一,发展第二。”严介和更是明白:被列入中国富豪
期刊
“没有比他们更疯狂的了!”上述那位家电制造企业的老板在抨击下游零售企业时没有丝毫顾忌。而在说到“疯狂”二字时,这位老板的语调更是提高了好几个八度。    圈地潮    基于对规模经济的过度痴迷和外资零售巨头即将进入中国市场的恐惧,自上世纪中期以来,家电连锁企业开始迅速成长。进入21世纪以后,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在全国各地攻城略地。截止目前,国美、苏宁两家已经基本完成在一级市场的战略布局。
期刊
肺鱼何以作茧自缚    哲理的故事    肺鱼不但可以像其它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靠肺在空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肺鱼大多生活在人烟稀少的沼泽地带,一旦栖息地的水质发生变化或沼泽干涸,它们的肺就派上用场了。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它们巧妙地在淤泥中构筑泥屋,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这样它们就可以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
期刊
2005年5月,与《蓝海战略》一书韩文版公开发行几乎同步,韩国LG公司启动了一项被比作“蓝海战略”的新计划。  在这一战略中,LG电子决心摆脱以往依靠提高运营效率来获取竞争优势的策略,试图重新计划在新兴市场乃至从未涉及的空白市场寻求利润增长空间。  “现在,低价产品市场正蚕食世界,竞争极为激烈,采用一般技术的日用产品利润不断下降。凭借日用品的薄利多销战略已经很难取得世界第一,只有生产世界一等产品,
期刊
TCL揭竿而起    众所周知,目前,家电业内供零矛盾日见尖锐,且呈现出不可调和之势。家电零售商挟强大的采购实力和网点资源不断向制造商提出自己的诉求,而这些诉求在制造商看来大多数都是无理要求。于是,制造商抱怨者有之,抗议者有之,而现在一些大型家电制造企业终于忍无可忍,决定要“甩开零售商闹革命”了。TCL就是这类企业的代表。  为在终端销售环节夺得话语权,TCL不惜血本启动了“幸福树”计划。自从年中
期刊
跨国公司已纷纷在“快速发展中国家”设立研发部门或研发中心,以推进研发全球化。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有益于中国市场里的各类企业从多侧面认识这一现象。     研发全球化投资的挑战     虽然许多公司对于将他们的研发部门移到海外还举棋不定,但有不少跨国公司都把握了这个机会,纷纷在中国、印度或其它“快速发展中国家”设立了他们的研发部门。这样做带来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利用许多高素质、低成本的技术人员
期刊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春节期间的销售高潮很难将节前对渠道的压货全部冲销,多多少少总会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如何消化处理这些超量积压产品,往往成为许多厂家的销售经理在春节后上班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但是出于市场饱和及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因素,这些超量的渠道压货很难在短期内迅速消化,阻碍后期销售计划推进也就难以避免。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预防问题,销售经理们可通过对现有渠道压货状况的分析研究,避免或者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