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海淀区历来就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是北平学生运动、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北平的第一站,许多重大党史事件发生的地方,聚集了香山革命纪念地、李大钊烈士陵园等印记鲜明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海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1911年和1920年,燕大、清华两所大学的相继入驻,掀开了海淀发展史上新的一页。随后“五四”运动、西安事变、国共内战、学生运动……近现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有关,一时间海淀地区大师汇聚,思潮澎湃,成为中国最先进思潮的集散和传播地。新文化运动在这里展开,马克思主义在这里萌芽。
海淀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北平的第一站。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一起工作生活了181天。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由基本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历史,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制定和完善新中国经济建设根本方针和政策的历史,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至今香山革命精神已经成为海淀红色文化的源泉和标志。
海淀是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诞生、发端、成长壮大于海淀的中关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符号,是创新精神的一大象征,是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世界闻名的“中国硅谷”。40多年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关村人乘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怀揣着科技报国、创新引领的梦想,秉承着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理念,坚守着锐意改革、敢于突破的勇气,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中拼搏,在曲折困难、坚忍不拔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在海淀区的历史是带领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带领海淀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史,是带领海淀人民改革开放、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和现代化海淀的奋进史。当前我们要抓住建党百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海淀特色。
深度挖掘,让红色内涵“立”起来。统筹区委宣传部、史志办、研究室、党校(行政学院)、高校以及革命纪念馆等方面研究力量,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持续挖掘不同类型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核和价值内涵。重视挖掘历史内涵,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并科学运用红色资源史料,立体再现历史原貌,生动还原历史场景;重视挖掘精神内涵,通过深入研究红色资源史料,再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重视挖掘时代内涵,结合一系列红色资源形成并构筑起的精神谱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全面推进,让红色文化“热”起来。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策划好、组织好系列庆祝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红色文化学习和宣传的热潮。发挥好百姓宣讲团作用,深入群众讲好海淀故事;发挥区委党校及各基层分校作用,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创新方式方法,将红色课程推广到党员干部、街道、社区以及企业中。发挥香山、中关村等“龙头”红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动红色资源集中片区的区域合作共建,打造红色资源区域集群。探索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鼓励民间资本、智力投入到红色文化事业中,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陈出新,让红色教育“活”起来。融入科技元素,采用新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使受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拓宽线上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教育。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講授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沉浸感、代入感、体验感,力戒庸俗化、娱乐化。编辑出版红色资源教材,助力党史学习进入基层、进入机关、进入学校等。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党委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党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工作格局。把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等结合起来,构建大发展、大教育格局,提升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海淀区历来就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是北平学生运动、农民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北平的第一站,许多重大党史事件发生的地方,聚集了香山革命纪念地、李大钊烈士陵园等印记鲜明的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
海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1911年和1920年,燕大、清华两所大学的相继入驻,掀开了海淀发展史上新的一页。随后“五四”运动、西安事变、国共内战、学生运动……近现代中国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和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有关,一时间海淀地区大师汇聚,思潮澎湃,成为中国最先进思潮的集散和传播地。新文化运动在这里展开,马克思主义在这里萌芽。
海淀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北平的第一站。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毛泽东在香山“双清别墅”,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一起工作生活了181天。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历史,是中国革命由基本胜利走向全国胜利的历史,是筹备召开新政协、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是制定和完善新中国经济建设根本方针和政策的历史,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至今香山革命精神已经成为海淀红色文化的源泉和标志。
海淀是改革开放试验田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诞生、发端、成长壮大于海淀的中关村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符号,是创新精神的一大象征,是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是世界闻名的“中国硅谷”。40多年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关村人乘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东风,怀揣着科技报国、创新引领的梦想,秉承着开放包容、宽容失败的理念,坚守着锐意改革、敢于突破的勇气,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中拼搏,在曲折困难、坚忍不拔中摸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纵观历史长河,中国共产党在海淀区的历史是带领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是带领海淀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史,是带领海淀人民改革开放、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和现代化海淀的奋进史。当前我们要抓住建党百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用好红色资源,积极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海淀特色。
深度挖掘,让红色内涵“立”起来。统筹区委宣传部、史志办、研究室、党校(行政学院)、高校以及革命纪念馆等方面研究力量,积极搭建研究平台,加强红色资源研究阐释,持续挖掘不同类型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核和价值内涵。重视挖掘历史内涵,通过广泛搜集整理并科学运用红色资源史料,立体再现历史原貌,生动还原历史场景;重视挖掘精神内涵,通过深入研究红色资源史料,再现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追求;重视挖掘时代内涵,结合一系列红色资源形成并构筑起的精神谱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全面推进,让红色文化“热”起来。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策划好、组织好系列庆祝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红色文化学习和宣传的热潮。发挥好百姓宣讲团作用,深入群众讲好海淀故事;发挥区委党校及各基层分校作用,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创新方式方法,将红色课程推广到党员干部、街道、社区以及企业中。发挥香山、中关村等“龙头”红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统筹推动红色资源集中片区的区域合作共建,打造红色资源区域集群。探索运用市场化的手段,鼓励民间资本、智力投入到红色文化事业中,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打下广泛的群众基础。
推陈出新,让红色教育“活”起来。融入科技元素,采用新形式,让红色历史“活”起来,使受众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拓宽线上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开展线上宣传教育。创新方式方法,注重講授式、研讨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沉浸感、代入感、体验感,力戒庸俗化、娱乐化。编辑出版红色资源教材,助力党史学习进入基层、进入机关、进入学校等。创新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协调,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具体组织实施,党委政府各部门协同合作,党校、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的大工作格局。把红色资源开发利用与文化建设、基层治理等结合起来,构建大发展、大教育格局,提升红色资源挖掘利用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助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