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儿童胆囊结石的临床体会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lin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儿童胆囊结石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大连市儿童医院小儿普外科经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为(9.5±3.6)岁,范围4~14岁;胆囊单发结石9例,多发结石5例;体质量指数为(24.2±6.5) kg/m2,范围为19~28 kg/m2;单纯肥胖2例、高脂蛋白饮食3例、既往有胆汁淤积病史3例、未发现特殊病因的胆囊结石6例。患儿术后均接受3~34个月的随访。

结果

14例患儿均经超声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确诊,无胰胆管合流异常,所有患儿成功实施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无中转行胆囊切除。术前胆囊排空指数为(61.4±12.8)%,范围为52%~73%;术后3个月测定胆囊排空指数为(58.9±12.4)%,范围为51%~70%,与术前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为(46.5±14.2) min,范围为32~70 min;出血量为(7.8±2.6) ml,范围为4~10 ml,无术中输血;术后住院时间为(3.6±1.1) d,范围为3~5 d;治疗期间未发生胆漏、术后出血、胆管损伤、胆源性胰腺炎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34个月,超声检查胆囊结石均未复发。

结论

儿童胆囊结石行单孔腹腔镜保胆取石手术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及胆道的完整性,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确切可靠,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该术式是治疗儿童胆囊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其他文献
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多种代谢紊乱.不论是口服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还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才是治疗冠心
期刊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在PCI围手术期,内皮功能障碍、慢复流或无复流、痉挛等原因均会导致心肌损伤,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神经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对于进展期或复发病例,已有的治疗手段有限和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神经母细胞瘤分子生物学认识水平的提高和靶向药物治疗临床试验的开展,目前已进行了多种针对神经母细胞瘤的靶向治疗的研究。本文将对已进入临床实验并已取得初步结果的靶向治疗进行综述,分别从临床治疗现状和研究进展及展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从而为国内同行了解神经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进展及开展类似临床研究提供借鉴。
胆管的正常发育及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Notch信号通路在胆管的发育及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在调控肝内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分化及胆管的形成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异常的Notch信号的表达在胆管发育及形成的影响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近10年经治的新生儿重症膈疝患儿围生期临床资料、相关治疗和预后情况,探讨新生儿重症膈疝预后相关因素及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2007年9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42例新生儿重症膈疝患儿资料。根据是否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MDT)分为非MDT组和MDT组,其中MDT组23例,非MDT组19例。对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产前诊断、肝脏位置、Apgar评分、
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因子(TWEAK)是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的新成员,它与其功能性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Fn14)结合形成TWEAK/Fn14信号通路,发挥广泛的生物学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点及随访情况,为合理诊治及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足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重度HIE患儿临床资料进行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严重并发症为血栓栓塞事件.目前在预防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栓塞事件中,规范的抗栓治疗已获满意疗效,但因需长期抗凝,患者依从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