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的力量

来源 :小读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色列的孩子从小就被建立了一种“要抓紧每一刻”的时间观,早早地养成了良好的管理时间的习惯,此后的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去浪费时间,也不舍得去蹉跎时间了。这就是惯性的力量。
  据说,以色列的孩子刚呱呱落地就得面对一个事实:他的时间不归自己和父母支配。
  怎么說呢?
  原来,以色列政府对孩子有着严格的时间安排。三四岁时,父母必须送孩子到幼儿园。之后,父母又得严格依照政府的规定送孩子念小学、中学。而中学毕业之后,只要孩子年满十八周岁,不管男女,不管是何身份,都必须去服兵役两年。
  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沙拉·伊马斯,就曾因为孩子的服兵役问题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被催”事件。沙拉的大儿子杰瑞十七岁半时,还在上海的一所旅游学校攻读。那时,住在以色列的沙拉担心会有人找上门,就让儿子到学校开了一张证明他在就读的公证书寄回来。
  果然,杰瑞的十八周岁生日刚过没几天,一队宪兵就敲开了沙拉家的门。他们追问道:“你的儿子杰瑞呢?他已年满十八周岁,为什么还没有去服兵役?”沙拉赶忙出示公证书。细细看过公证书之后,宪兵们才算作罢。临走前,他们一再嘱咐:杰瑞回到以色列之后必须第一时间去服兵役。
  或许你会问:以色列孩子就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吗?
  其实,当孩子服完兵役、上大学之后,他的时间就归自己支配了。但很奇怪,以色列的大学生似乎不懂得去“享受”大学生活。
  我有个朋友,曾经到以色列的耶路撒冷旅游,晚上刚好住在一所大学附近。接连几天朋友都发现,那所大学一到晚上就灯火通明。问过当地人之后朋友了解到,几乎所有的以色列大学都这样,大学生们都格外勤奋,很少有人偷懒。
  朋友觉得好奇,就问当地人:“我听说这里的孩子从上幼儿园起时间就被管得死死的,上大学之后,他们好不容易自由了,怎么还这么拼命?”
  当地人说:“也许这就是惯性的力量吧。孩子们从小就被建立了一种‘要抓紧每一刻’的时间观,所以进入大学之后,他们更懂得如何尊重和敬畏他的时间。”
  我猜想,或许有些以色列孩子会在儿时问他们的父母:“我现在天天被时间管着,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自由?”
  父母会说:“孩子,上了大学,政府就把时间还给你了。”
  而上了大学,孩子们早已养成良好的管理时间的习惯。此时的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去浪费时间,也不舍得去蹉跎时间了。
  (雨声摘自《博爱》)
其他文献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在我们的印象中,植物一直是生物圈里“顾家”的模范代表。其实,这是植物为了“保命”不得已而为之。别说“走路”了,有时候就是带着土壤搬个家,植物也会因为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死亡。但是世界上就有这么神奇的植物,总是时不时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且竟然还不止一种。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九死还魂草”——卷柏。虽然卷柏的外表和其他蕨类一样平平无奇,但是千万别“以貌取草”。当
期刊
教室里的開心魔法
期刊
春日清晨,阳光不燥,微风徐徐,正是写稿子的好时段。侦探小说家严不二先生刚从村旁的小川溪畔晨跑归来,换了一身家常衣服,泡了一杯清茶,便坐到靠窗的书桌前写起了稿子。  严不二虽然声名在外,出版的多部侦探小说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得到了全球无数粉丝的追捧,但他十分厌恶大城市的喧嚣。成名之后,他便一头扎进山灵水秀的南部小村,租了一处院落,每天晨起写作,午后读书,傍晚在河川边慢跑,与人闲谈。空闲时,他会徒步
期刊
跟著米乐游伦敦⑤
期刊
劍齿虎⑤
期刊
加缪·特纳在布朗侦探社外的一棵大树下停住了脚步,他抿着嘴唇,盯着大树。  “嘿!”突然,他大喝一声。  他扎了个马步,向左绕了一圈,突然冲向大树,一把抱住它,开始和它摔跤。  小百科从来不知道加缪有这么大的力气,他赶紧跑到人行道上,想看看加缪到底想做些什么。这场较量持续了一分钟,然后,加缪的裤子突然掉了,他赶紧放开大树,提起了自己的裤子。  “骗子!”他大叫,“我被骗啦!”  “你裤子掉下来之前,
期刊
我有一个秘密花园  它只对我一个人开放  (连爸爸妈妈都找不到)  在这里  我可以听到花儿们  悄悄议论我的  长头发和白裙子  草儿们被我的光脚丫  赶得四散乱跑  小鸟们在篱笆上列队  为我唱起美妙的歌谣  而可爱的棕熊先生  早已在树林深处  把下午茶为我准备好了  我和时间都慢悠悠的  根本不用去想那些  关于长大的烦恼  (郭旺啟摘自《山海经·少年版》)
期刊
每天早晨,我家楼下总会传来扫帚划过地面的声音,一年365天从未间断,比我的闹钟还要准时,发出這刺耳声音的主人就是住在四楼的“倔老头”——段爷爷。  一件洗得发白的滑雪衫加上一条熨烫得平平的黑裤子,倒不如叫它“白裤子”,洗得太白了,这最简单不过的搭配,就是他的穿着。  “倔老头”不大方,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看看,他又在和收废品的理论了,“不是说好一块五一斤,怎么又变卦了?”“我明明说的是一块,您老听
期刊
“牧童”放牛,观察牛吃草:牛吃了草,从胃返回嘴里,再慢慢咀嚼一阵才咽下。这一举动,对于他的学习,相当有启发。你明白“牛吃草”与“学习”的关系吗?  现在农村种田多用机械了,人不受累,效率也提高了,而我小时候,种田用老耕牛是非常普遍的。  那时候是好几家共用一头老牛,因为在农村,耕牛是家里喂的牲口中最值钱的,一家买不起。秋天收谷子,老牛先要拉着石磙给土谷场轧平,一圈又一圈转,之后谷场铺上较厚一层稻子
期刊
五点半到了。我收了小提琴,把琴和弓藏进匣子里,坐在北窗下的藤椅子里休息一下。  半个月以前,姨丈说我很有音乐的天才。于是爸爸托他给我买一只小提琴,教我天天练习。我每天四点钟从学校回家,休息半小时,就开始拉小提琴,一直拉到五点半或六点。练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弄得我身体非常疲劳,精神非常苦痛:我天天站着拉提琴,腿很酸痛;我天天用下巴夾住提琴,头颈好像受了伤。我的左手指天天在石硬的弦线上用力地按,指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