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皋兰山滑坡形成原因分析

来源 :地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皋兰山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滑动机理,并对皋兰山滑坡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对于研究黄土-泥岩滑坡的形成、发展及老滑坡复活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皋兰山 滑坡 形成原因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A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278-1
  1皋兰山滑坡基本特征
  皋兰山滑坡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皋兰山北麓,是由三个相对独立的滑坡区,共11个单体滑坡组成的滑坡群,具有多级和多次活动的特征。按发生的年代划分为6个老滑坡(ⅠA、ⅠB、Ⅰ1、Ⅰ2、Ⅱ1和Ⅱ2)和5个新滑坡(Ⅰ1-1、Ⅰ1-1-1、Ⅰ1-1-2、Ⅰ1-1-3和Ⅲ);按物质组成划分为黄土-泥岩滑坡(ⅠA、ⅠB、Ⅰ2、Ⅱ1和Ⅱ2)和滑坡堆积体滑坡(Ⅰ1、Ⅰ1-1、Ⅰ1-1-1、Ⅰ1-1-2、Ⅰ1-1-3和Ⅲ)。
  2黄土-泥岩老滑坡形成顺序分析
  从老滑坡后壁和滑坡体经受后期不同程度的改造所表现出来的地貌差异以及滑体堆积于山体上的特征,并结合区域地形地貌做出如下推测:
  ⅠA和ⅠB两处老滑坡相邻,后壁均延伸至马兰黄土层,因此推测其发生于上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滑动后堆积物混杂堆置形成Ⅰ1老滑坡。正常情况下两处滑坡滑体的大部分应堆积在基岩斜坡上或坡脚部位,但Ⅰ1老滑坡前缘坡脚中、东部出露地层为原生泥岩,厚度50~100m,可见部分滑体被当时流经坡脚的黄河水流侵蚀(黄河在皋兰山北坡前缘形成凹岸,据Cl4测定黄河Ⅰ级阶地的年龄为4000-6000年),使Ⅰ1滑坡前缘形成了新的临空面,重新获得了下滑势能。综上,推测ⅠA和ⅠB老滑坡发生于距今12000-6000年前。Ⅰ2老滑坡体前缘的滑坡堆积物中,存在黄土和泥岩碎块、碎屑互层现象,说明其滑动时滑坡体的前部覆盖在下部Ⅰ1滑坡后缘滑坡堆积体上,故其发生晚于Ⅰ1老滑坡。Ⅱ1、Ⅱ2老滑坡滑体堆积于皋兰山北坡基岩斜坡前缘,坡脚可见黄河水流的侵蚀痕迹,另据勘查资料坡脚处的滑坡堆积物堆积于黄河Ⅱ级阶地之上,可见其滑动时,由于皋兰山的抬升,已经迫使黄河河道向北部偏移,故坡脚滑坡堆积物遭侵蚀程度较轻;Ⅱ1、Ⅱ2老滑坡滑体上的黄色粉土堆积厚度在5~20m,可见其遭坡面地表水剥蚀程度较Ⅰ1滑坡轻。综上,推测其滑动时间晚于Ⅰ1老滑坡。
  3滑坡形成原因分析
  (1)黄土-泥岩老滑坡形成原因分析。兰州地区降雨沿黄土孔隙渗透的最大深度只有4m,对深层滑坡的影响甚微,但黄土层中节理、裂隙发育,大气降水易于沿这些节理、裂隙下渗、侵蚀,形成大量黄土陷穴和落水洞,进而发育形成相互连通的暗洞,最终与黄土下部的五泉砾石层相通,其下部的新近系泥岩为相对隔水层,在雨季通过落水洞流入的大量地表水在泥岩顶部的五泉砾石层内聚集,形成季节性含水层,长期浸泡、软化作用降低了岩土体强度,导致五泉砾岩及其上覆午城黄土在最大剪应力部位的陡倾节理(倾向NE、NW倾角60~80°)产生一系列剪裂面,并在重力作用下开始蠕滑变形,当剪裂面贯通时,在强降水或地震等因素的诱发下,变形加剧,以至最后切穿泥岩软化层,并沿泥岩内极发育的外倾节理发生整体下滑。
  (2)滑坡堆积体新滑坡产生原因分析。新滑坡产生的原因相对简单,由于老滑坡滑体松散、破碎,利于地表水入渗,经滑坡扰动破碎的新近系泥岩遇水软化后强度迅速低,加之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使老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滑坡。值得注意的是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主要为绿化灌溉、在老滑坡体上修筑建筑群、切削滑坡坡脚建房等)已成为老滑坡局部复活形成新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
  4总结
  皋蘭山滑坡灾害发生的内因是构造活动、岩土体特性、地形地貌条件。外部诱发因素为地震、地下水和人类活动,二者共同影响滑坡的稳定性。随着皋兰山的不断上升,黄河河道北移,该滑坡已不再具有发生巨型、大型滑坡的条件。然而滑坡区断裂构造发育、岩土体破碎,受地震、降雨的影响,老滑坡有可能复活,加之人类工程活动呈现出增强的趋势,老滑坡复活形成新的小型滑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并发生作用,因此对滑坡群开展防治设计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玮江,王念秦.甘肃滑坡灾害[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2]孟兴民,张世武.皋兰山三台阁滑坡特征及形成机理[J].甘肃科学学报,1990,2(1).
  [3]吕鸿图,马亚杰,南永强.兰州皋兰山北坡稳定性问题探讨[J].甘肃科学学报,1999,11(2).
  [4]马亚杰,赵希璋,吕鸿图.兰州皋兰山北坡滑坡、泥石流生成的内部环境条件研究[J].兰州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6).
  [5]李森,王跃,陈惠忠,阎满存.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J].地质论评,1993,39(3).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波层数分解时会对融合效果具有一定影响,只考虑了低频信号,忽略了高频信号。得到的影像扭曲程度比较严重,产生光谱退变现象,而HIS变换在进行影像融合时只能对多光谱影像的3个波段进行融合。为了充分利用这两种融合方法的优点,利用小波变换具有保留影像光谱特性的优势,以及HIS变换具有提高影像空间细节分析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与HIS相结合的融合法。  [关键词]遥感影像 影像融合 小波变换 H
期刊
[摘要]生物反应池的反应温度温低是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差的主要因素。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法以提高微生物活性为切入点强化活性污泥污泥沉降能力。在冬季实际生产中,对采用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结果研究表明:温度从15℃降至11℃过程中,强化系统和对比系统的SVI值分别从150ml/g、180ml/g增至275ml/g、400ml/g;强化系统和对比系统的MLVSS/MLSS值分别从0.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石灰石作为水泥的主要原材料,对其的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这便加大了人们对石灰石矿的开采力度。随之而来所产生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占用大量土地、破坏地形地貌、噪音影响、水土流失、粉尘影响等等。本文主要分析石灰石矿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关键词]石灰石矿 露天开采 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在水文地质的勘测过程中利用现代较为先进的勘测方法来探寻地下水资源,还有对于勘测方法进行的综合运用,期望能在以后的找水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帮助和便捷性。  [关键词]找水 现代水文地质 勘察方法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235-2  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淡水在众多自然资源中是最宝贵的一种,随着国民经济的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测绘数字产品生产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形成新的测绘数字产品生产体系已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测绘数字产品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关键词]测绘数字产品 网络分工 数字信息  测绘数字产品应用广泛,既能为自然环境监测、林业调查、气象与灾害分析、土地利用和资源开发评估等宏观规划与决策服务,又能在道路选线、地下管线铺设以及城市建设等具体工程中作为施工设计
期刊
[摘要]辽宁省盖州市大东沟金矿含矿岩石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磁黄铁矿化绢云千枚岩,其软硬夹层发育,厚度较大。普查过程中,钻孔弯曲度超差,虽尝试了较为先进的钻孔纠偏技术,但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便更好的开展下一步勘查工作。  [关键词]软硬夹层发育 弯曲度超差 造斜 多次纠偏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234-
期刊
[摘要]通过国产CSD1800A系列全液压动力头钻机在广西苍梧社垌、柳城王村2个矿区进行¢76mm绳索取心钻探效果,分析了全液压动力头钻机相对于立轴式钻机的优点及其不足,提出动力头钻机是地勘单位钻探事业发展趋势的看法。  [关键词]矿区地质 全液压动力头钻机  [中图分类号] P63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241-2  0引言  随着我国地质找矿深部
期刊
[摘要]随着地震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深度测量的精确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出现并应用之后。垂直地震剖面法作为地震勘探的重要方法之一,主要测量步骤是沿着垂直地表的方向布设地震信号检波点。目前,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行业内广泛的认可。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在本文探讨了电缆计数法、电缆磁标记计数法、伽马曲线测量法等地震深度勘探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作了比较,最终得出
期刊
[摘要]由于渐趋严重的地质灾害,以及对突发性地质灾害抢灾救灾工作时效性的严格要求,把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也就势在必行,特别是随着当代高新技术迅猛的发展。与之相关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遥感技术自身的特点,使得地质灾害遥感调查已成为可能。把遥感技术应用于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的前景更是一片光明。  [关键词]地质灾害 遥感技术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9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
期刊
[摘要]精度比较高的全站仪安装了不使用棱镜的测距装置,在该装置功能中主要的一个是在已测出其相关数据控制点上安放仪器,待测点不用安排反光棱镜,选择远红外激光技术,能快速、准确的测出距离与倾角,然后就可以计算出待测点坐标与高程,和以往使用的放置棱镜方式相比,300米内测距误差是±3mm,在测量地面上的河流、建筑物等其它地物、地貌时是很合适、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矿山施工 煤矿测量 新技术 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