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焦虑与生育控制:威廉·莫里斯小说中的优生叙事

来源 :外语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as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70、80年代,大英帝国因经济危机和贫困人口剧增而陷入种族堕落的焦虑之中.当时一些优生学家将造成帝国焦虑的原因归咎于底层阶级、少数族裔和妇女解放运动,利用优生学话语批判妇女解放运动,主张对底层阶级和少数族裔实行生育控制.威廉·莫里斯在作品中反对将贫困的根源归咎于底层阶级和少数族裔的基因缺陷,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劣生的祸根,展示了他对优生学的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其他文献
1.引言连动式(serial verb)普遍存在于西非、东亚、东南亚、南美洲、大洋洲、新几内亚等区域的语言中,因其显著有别于印欧语的结构方式、广泛的地域分布和巨大的跨语言变异性而成为当今语言类型学重点关注的课题.类型学视阈下的连动式研究以澳大利亚语言学家Aikhenvald教授的成果最为引人瞩目.
期刊
深度翻译概念自2004年引入国内以来,研究者将其作为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了研究,但这种从翻译内部审视其本质特征的方法遮蔽了其对于翻译研究的方法论意义与理论价值.本研究从认知语言学视角探究深度翻译在意义理解和文化传播中的认知价值和作用方式,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1)完善理想认知模型中的缺位内容,达致准确理解;2)激活认知框架,建立认知参照点;3)联结心理通道,凸显隐性信息;4)深度语境化促进认知定位,提升内涵可识别度.研究表明,认知语言学原理运用于翻译研究能够对其经典问题做出更好解释,从而促进翻译理论建设.
公共卫生危机期间企业利用社交媒体传递社会责任感是提升企业形象的重要公关策略.本研究结合体裁分析和多模态话语分析构建了多维度框架,对新冠疫情期间企业微信推文的话语类型、语步、交际目的 和多模态符号资源进行质性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推文由推销话语、信息话语、教育话语和情感话语四种话语类型构成体裁互文,构建了保障卫生安全、普及公共防疫知识和传递积极态度等社会责任,并塑造了关心公众和回馈社会的企业形象.本研究为社交媒体话语的多模态分析提供了系统的框架,并可为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提高沟通水平、履行社会
本文重点介绍语言社会化理论的核心理念.从语言符号资源的标示性、权势与能动性、跨文化适应性、意识形态与身份认同及学术素养社会化等五大主题对语言社会化视角下的外语课堂相关研究进行探讨,并结合研究现状,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可探究方向.希望本研究能为我国外语课堂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以Web of Science收录的10种国际核心期刊在2008-2018年间所刊登的语言测试领域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学软件CiteSpace,从发文量、高影响力文献、高被引作者、研究前沿和热点等方面对近11年国际语言测试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1)从发文总量来看,英语国家依然是语言测试研究的重镇,亚洲地区近年发文量增长迅速;2)发文和被引较多的课题主要集中在效度验证、语言测试的社会性研究、评价素养以及行为测试等;3)研究前沿与热点课题联系紧密,效度研究依然是重要课题;4)测
探讨体裁结构特征为ESP/EAP教学提供启示,是Swales体裁理论创立的初衷.30年来大量研究揭示了体裁内、外资源与“交际事件”的关系.但是,这期间国内外研究的趋势和现状,目前国内学界缺乏系统的了解.鉴于此,本研究在CiteSpace技术辅助下,通过文献追踪分析,从期刊发文、高影响力学者和文献、主要研究内容几个方面,尝试梳理并对比1990-2020年间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国外研究在不断充实和实践体裁理论基础上,其研究主题经历了几次“转向”,拓展到行业体裁结构、学科变异、文化传统、体
长久以来,在对学术语篇的研究中,拉丁词源词汇较多用于学术语篇,日耳曼词源词汇多用于口语语篇被作为一个事实和研究基础.然而,两种不同词源词汇区别语域的作用是否受到词类的影响却鲜有人做出研究,定量研究则更少.通过提取英语国家语料库(BNC)学术语篇最常用的50个名词和50个实义动词,确定其词源,对比其在学术语篇和口语语篇中的出现频率,我们发现,英语中,尽管拉丁词源词汇仍然是学术语篇的典型特征,但名词与动词之间存在差异;另外,不同词源词汇在学术语篇和口语语篇中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也各不相同.该研究结果可能对学术词汇
元话语有助于实现语篇连贯性,促进作者与读者间的良性互动.本文以元话语人际理论模型为理论框架,从数学和应用语言学学术期刊中选取120篇学术论文作为研究语料,对比分析了元话语在跨学科学术论文引言中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元话语在数学学术论文引言中的出现频次高于应用语言学,各子类元话语在两学科学术论文引言中的分布和实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了解学术论文中元话语使用的学科差异性,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元话语的使用,提高其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
本文运用基于语料库的行为特征分析法,对“确认”类同义副词“的确、确实、实在、着实”的用法模式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先从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筛选了4000条语料,对它们实施了9个大类39个小类的变量标注,然后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考察了这组同义副词内部语义结构的异同.结果 显示:1)“的确”和“确实”在多数情况下可互换使用,二者语义相似性最大;“着实”与其他三者的语义相似性最小.2)在对命题真实性表示确认时,四者主观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实在>的确/确实>着实;确认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着实>实在>的确/确实.
计算机辅助的语言学习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智能时代,计算机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与角色都在发生改变,然而学界对智能技术的特征缺乏历时分析与整体把握.为了解该领域研究现状及空白,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数据库中2010-2020年发表的334篇计算机辅助的语言学习高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呈现了整体发展趋势、高产国家、高引作者、热点分布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相关文献,通过梳理该领域涉及的技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