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当前进行数学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呢?这就成了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积极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61-01
小学数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的邏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普及相关的数学常识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感悟性学习”替代“接收性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传授而得到知识,学生缺少对知识的感知、发现和探索,然而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实行“再创造”,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创造乐趣。如教“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分类,学生在分类的同时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名称,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进一步体验各种物体的特征,接着设计了让学生蒙着眼猜一猜是什么物体以及让学生根据老师叫的物体从袋子里取出这种物体的活动,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在游戏中使学生加强了对各种立体图形的印象,最后让学生用各种立体图形搭建“心目中的城市”,说一说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理解了“圆柱体和球会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会滚动,很稳定”的特征,很容易就把各种物体区分出来。通过这样一节体验性极强的数学课,学生在互动中启发了思维,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二、领会教材意图,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
三、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游戏使知识更生活化,通过游戏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列车过桥问题”时,学生理解“列车完全通过一座桥梁所行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这一知识点时觉得很模糊,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当堂组织列车过桥的模拟游戏;以讲台为桥,以十个学生前后衔接接不断组成“列车”,通过“讲台”这一大桥。从第一名学生上“桥”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桥”为止,求这一列十个学生完全通过讲台的路程。学生通过游戏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列车过桥”的情景,从而理解了这一难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多姿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们用爱扬起教学的风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才会有所创新,有所收货。作为教师不仅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只有真诚的、公平的用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一心只为学生谋幸福,不断补充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充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F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61-01
小学数学作为提升小学生的邏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普及相关的数学常识的课程,对学生的发展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我们要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对比以前,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以“感悟性学习”替代“接收性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传授而得到知识,学生缺少对知识的感知、发现和探索,然而学生要把静态的知识内容结构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必须有一个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实行“再创造”,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由学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体验数学的创造乐趣。如教“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让学生根据不同形状分类,学生在分类的同时认识了各种物体的名称,然后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进一步体验各种物体的特征,接着设计了让学生蒙着眼猜一猜是什么物体以及让学生根据老师叫的物体从袋子里取出这种物体的活动,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在游戏中使学生加强了对各种立体图形的印象,最后让学生用各种立体图形搭建“心目中的城市”,说一说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理解了“圆柱体和球会滚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会滚动,很稳定”的特征,很容易就把各种物体区分出来。通过这样一节体验性极强的数学课,学生在互动中启发了思维,他们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了数学的思想方法。
二、领会教材意图,提高教学质量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我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
三、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巧设问题的情景,科学引导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也能把数学学习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动手实践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率,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游戏使知识更生活化,通过游戏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向生活回归。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我在教学“列车过桥问题”时,学生理解“列车完全通过一座桥梁所行的路程等于车长与桥长之和”这一知识点时觉得很模糊,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当堂组织列车过桥的模拟游戏;以讲台为桥,以十个学生前后衔接接不断组成“列车”,通过“讲台”这一大桥。从第一名学生上“桥”到最后一名学生离“桥”为止,求这一列十个学生完全通过讲台的路程。学生通过游戏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列车过桥”的情景,从而理解了这一难点。
总之,教学是一门多姿多彩的艺术,需要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们用爱扬起教学的风帆,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总结和反思,才会有所创新,有所收货。作为教师不仅要面对日新月异的知识,更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只有真诚的、公平的用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一心只为学生谋幸福,不断补充知识,更新观念,才能充分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或新问题,使我们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