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反馈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2ej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诸多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取决于他们收到的反馈的质量。教与学时空分离环境下学习者所表现出的自我调节学习需要借助恰当的反馈来推进。针对不同视域下的反馈,可以将问题集中在“谁来反馈”“何时反馈”“如何反馈”三个层面。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视角看,须借助“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转化”“同步与异部反馈融合”“教育性与反思性反馈结合”三条路径来实现有效的在线反馈。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在线学习反馈的优势,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还需实现教师功能定位的转变、在线学习环境的优化及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主导。
   [关键词] 在线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 在线反馈; 内部反馈; 反馈时机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蔡旻君(1973—),男,甘肃宁县人。 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学习科学与技术、课程设计与评价研究。 E-mail:caimj916@126.com。娄颜超为通讯作者,E-mail:190636144@qq.com。
  一、引   言
   反馈是实现“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更是保障在线学习质量必不可少的手段。在线课程实施中注重学习者学习过程参与性和大数据支持下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并非只是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这种评价不仅对学习者进行及时反馈,提供改进意见,而且通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和激励作用,帮助学生积累成功经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反思学习的能力。二十多年的网络教育实践也证明,学与评相结合的在线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保证在线学习的效果。
   面对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持续影响,教育部发起了“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在线教育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由于各个学校缺少对在线教育实施的预案,在线教育的实施效果明显劣于传统教育。除去技术问题外,归根结底是教师和学生只是把在线教育当成传统教育的“在线形式”,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不合理,进而导致反馈不足或低效。基于此,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视角,试图探索实现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在线反馈途径,从而为优化在线反馈研究与实践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自我调节学习与在线反馈
   自我调节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指的是“自我指导过程,通过该过程,学习者可以将他们的思维能力转化为学术技能”[1]。在线学习的快速增长吸引了人们对在线自我调节的关注。自我调节学习对于在线学习环境中学习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为在线环境比传统的面对面或混合学习环境更具自主性[2]。具备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生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有清晰的认知,并会采取积极的方式适应学习环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师生被迫采取在线教学的方式。当学习过程的外部调节较少(如由教师指导)时,自我调节学习对于学习者的成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学习者必须在更大程度上管理自己的学习[3]。因此,在线学习环境给予学生更高的学习自主性,这种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环境对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事实证明,学习者常常难以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
   传统意义上,反馈被理解为一种行为,通过这种行为,教师可告知学生学习任务的重要程度,但这种总结性单向反馈并不能代表反馈的全部内涵。Boud 和Molloy提出,反馈是一个过程,学习者可以通过该过程获取有关其学习任务的信息,以便欣赏学习任务本身的相似性和质量,从而产生出更好的内容[4]。因此,我们对反馈的关注应集中在学习过程上,进而对未来的学习产生影响。诸多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取决于他们收到的反馈的质量。Boud和Falchikov认为,反馈应集中在学习过程上[5],但由于反馈在中期的不可持续性,造成了实践转化的困难。为了解决这种问题,Carless和Salter等提出四个条件:(1)建议让学习者参与学习对话,帮助其意识到学习质量;(2)提供反馈意见,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3)使学生不断学习(计划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过程);(4)提出具有不同阶段或交付目标的任务[6]。这四个条件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反饋的质量[6]。因此,高质量的反馈需要自我调节学习的参与,使反馈向最有效的方向发展,进而提高学习水平。
   自我调节学习要求学习者通过元认知技能、动机和行为态度积极地参与学习。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调节学习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自我调节学习中,学生要完成三个阶段的任务:(1)规划阶段——分析任务,设定目标,并计划行为;(2)表现阶段——监控并控制他们的行为、情绪和动机;(3)评价阶段——基于反馈的自我反思[7]。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表明,其最终目的在于让学生反思(内部反馈)。Bandura认为,当自我调节和反馈共存的情况下,自我调节学习才会出现[8]。Bandura的观点与Schunk的观点一致,后者认为反馈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关键”[9],而Black和Wiliam的核心思想是,反馈作为一种要素可被提炼为自我调节所需的元认知过程[10]。综上所述,反馈是自我调节学习的核心,换言之,只有自我调节的内部学习过程,才能产生内部反馈。
  三、不同视域下的在线反馈类型解构
   依据在线反馈的内在逻辑,从三个视域分析在线反馈的类型及内涵,这三个视域同样也指向了在线反馈不同层面的问题,通过对在线反馈类型的分析,从而对在线反馈的内在意蕴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对象视域下的反馈:谁来反馈
   根据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反馈分为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外部反馈是强化学习的重要形式,学习者通常会给出正负两种反馈:正反馈会在类似情况下重复相同的行为;负反馈会在类似情况下避免相同的行为[11]。当学习新东西时,个人容易出错,并且基于知识的错误检测任务需要同时进行某种外部反馈,这表明执行响应的适当性[12]。随后,当个人在整个外部反馈中做出回应时,他们可以逐渐认识规则,减少错误并学会发现错误。这也体现了学习是自我调节且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从外部反馈到内部反馈的过渡。    内部反馈是指由自我效能感带来的积极主动的反应,Bandura和Cervone发现,具有良好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对不合标准的表现进行反馈后,努力行为的增加要大于非自我调节的个体[8]。由此发现,如果教学反馈是教师自我调节和学习结果的共同貢献,应该仔细计划教师将如何使用提问和反馈来支持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支撑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相信教师能带领大家讨论并解决问题,若定期进行,学习者将产生内部反馈,从而使学生更加投入、努力并进行自我调节。自我调节的学习者与非自我调节的学习者相比,产生了更多内部反馈,对外部反馈做出积极回应,并努力实现学习目标。
   (二)时机视域下的反馈:何时反馈
   在线教学的方式主要有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因此,在线反馈也有同步和异步之分。在线学习环境是一把双刃剑,为反馈的随时随地发生提供平台但缺乏面对面的交互,所带来的疏离感同样造成在线反馈的缺失。同步反馈是自我调节学习产生的重要过程,学生能够立即获得反馈并做出积极的反应活动。已有研究发现,同步反馈可增强学习[13],在支持更高的心理功能方面更有效[14]。那么,如何区分同步反馈和异步反馈?当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之一时,反馈是异步的:(1)收集证据与共享证据之间存在时间间隔;(2)时间间隔在收集和共享证据之前;(3)证据是根据历史分析得出的。在第一个条件下,异步反馈可能是从作业中收集的证据,并在第二天使用。第二个条件与第一个类似,但需要等待课程结束,学生才能分享他们的理解,这些知识用于计划下一堂课。第三个条件包括使用远程异步功能,从前期学生错误的观念中获得的见解。总之,如果反馈没有嵌入言语互动的微观发生过程中,它是异步的,因为它满足上述条件之一。异步反馈也有其优越性,通常异步反馈可以更全面并永久记录评估证据。
   (三)复杂性视域下的反馈:怎样反馈
   Shute按照反馈的复杂性区分,将反馈分为无反馈、验证、正确回应、再次尝试、错误标记、详细的反馈、属性隔离、因情况而异的主题、因情况而异的回应、暗示/线索/提示、错误/误解和教育性辅导[15](见表1)。反馈的复杂性依次递增排列,由此可以看出,反馈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从简单的判断正误到详细、具体的答案反馈,再发展到不提供正确答案、逐步引导的教育性辅导,其发展过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及规律。
   如上所述,按复杂性程度划分的反馈均是由外部反馈带来的,而内部反馈的内容则需要借助计划任务、监控进度以及反思目标成就等元认知技能获得,因此,内部反馈内容的选择应采取自我调节学习的策略,同时内部反馈内容也具备认知发展的顺序性。
  四、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
  在线反馈路径分析
   在线反馈类型的解构,恰好回答了“谁来反馈”“何时反馈”“怎样反馈”的关键问题。结合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视角,本研究提出了解决在线反馈问题的实践导向,从而为解决在线学习中的反馈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一)谁来反馈: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转化
   谁来反馈即“反馈的对象”。就目前在线学习中的反馈过程而言,主要以外部反馈为主(教师反馈较多,同伴反馈较少),对于内部反馈的关注不足。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自我调节学习可能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反馈被视为影响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最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16]。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脚手架反馈是最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反馈类型[17]。例如:Azevedo和Hadwin发现,教师的脚手架反馈可以定期提供提示,同时要求学生自己产生答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认知策略的使用并改善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我效能感[18]。而且教师还发现,激励对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有积极影响。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努力表示真诚的赞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我效能[19]。但是外部反馈对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并不大,许多实证研究表明,某些类型的外部反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可能无效甚至有害[20]。例如:发现验证反馈(如测试或成绩)通过把学习者的注意力从任务分散到竞争上,而对学习者的自我效能和内在动机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学习是自我调节且动态发展的过程,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从外部反馈到内部反馈的过渡。因此,自我调节学习下反馈的首要特点是学习者必须具备内部反馈的能力,同时促进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转化。首先,要促进内部反馈的产生。Butler和 Winne观察到,“学生对学习经历的信念会影响内部反馈的产生”[21]。 他们认为学习者在使用形成性反馈来监控自身的参与任务和关键的元认知监控过程中产生了内部反馈。因此,要让学生具备判断结果的能力,鼓励学生发展自我评价技能,使学生能够设定目标并计划学习过程,进而增加学生的投入度和自我效能感。其次,要促进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转化。教师应尽量提供脚手架式的反馈策略,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引导者,在设计同伴反馈活动中鼓励自评,从而促进外部反馈的转化。自我调节学习视角下反馈应经历如图1所示的动态发展过程,从重外轻内发展为重内轻外,进而促进外部反馈全部转化为内部反馈。
   (二)何时反馈:同步与异步反馈融合
   何时反馈即“反馈的时机”。在线学习环境提供的同步与异步功能让反馈变得便捷,使同步+异步的混合反馈方式成为可能。同步、异步反馈的界定以时机为标准,同步反馈以即时反馈为主,异步反馈以延时反馈为主。“即时”可能被定义为在学生已经回答了一个项目或问题且测验或测试完成之后立即进行总结性反馈。“延时”是相对于“即时”而定义的,这样的反馈可能发生于完成测验或测试的几分钟、几小时、几周或更长时间之后。
   那么反馈的有效性是否受时机的影响呢?Mathan和Koedinger回顾了关于反馈时机的各种研究,认为反馈的有效性不受时机影响,而受任务的性质和学习者的能力的影响[22]。文献中还提出了涉及反馈时间和任务困难度的相互作用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任务很困难,那么即时反馈是有益的,如果任务很简单,延时反馈可能更可取。Brosvic等认为,即时反馈更有效,越早提供纠正信息,有效保留率就越高[23]。Shute也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技能,包括记忆、运动技能和程序技能,即时反馈比延时反馈更有效[15]。此外,一些研究发现,虽然提供延时反馈最初放慢了学习速度,但在最终迁移性上更强。它强调自我调节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反馈对认知和元认知过程的影响,“如果学习策略的迁移是目标,延时反馈提供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可能更有效”[24]。    自我调节学习视角下更关注异步反馈的重要作用,异步反馈为学习者提供了充分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习者反思学习过程,同时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容易记住正确答案。但并非同步反馈不重要,同步反馈提供的即时引导,防止不正确的答案进入学习者的记忆,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因此,自我调节视角下的反馈应根据任务难度和类型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反馈时机,达到同步与异步反馈的融合,即在课中以同步反馈为主的学习过程中融合异步反馈,注重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在课前、课后以异步反馈为主的学习过程中融合同步反馈,注重对学习者的即时关注与引导。
   图2总结了不同学习时机下反馈类型的选择。自我调节学习视角下的在线反馈经历了动态发展过程,由课前、课中和课后孤立地提供同步反馈和异步反馈转向了课前、课后以异步反馈为主,融合同步反馈;课中以同步反馈为主,融合异步反馈的结构,从而凸显了自我调节学习中不同时机反馈的关注重点。
  (三)怎样反馈:教育性与反思性反馈结合
   怎样反馈即“反馈的策略”。反馈也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动机和对各种活动使用学习策略的频率。例如:当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问题答案,而没有留下时间让学生重新考虑并尝试解决问题[15]。因此,指示性反馈可能会鼓励学生形成依靠教师而不是通过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的批评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我效能感,并降低他们对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17]。总而言之,教师反馈对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取决于反馈的类型。根据上述反馈类型的分类可知,高质量的反馈应具有教育性,而不是直接告訴学生正确答案。但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教育性反馈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可利用在线反馈的优势,对学生水平做出区分,对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以上的反馈内容只能由外部反馈带来,而自我调节学习视角下的反馈有其自身的特有属性。
   自我调节学习反馈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反馈,因此,下述内容也是内部反馈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自我调节反馈的特点是具有创造内部反馈的能力(激励学生朝着对学习投入的方向努力)。第二,自我调节反馈的特点是具有自我评价的能力(第一步:学生用来评价其能力的活动,需要对某个主题有更多的了解,并且改变他们思考的方式;第二步:计划任务的心理策略,纠正错误)。正如Boud和Molloy所提出的,为了产生自我调节的反馈,学生需要能够在整个过程中对自己作业的质量和影响进行严格评价,严格评价他们所获得的过程和成果,及其同伴的作业质量和影响(第二项活动对于第一项活动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4]。第三,自我调节反馈的特点是学生投入精力来分析和整合反馈,因此,必定会对学生产生某种影响[25]。第四,自我调节反馈的特征是对答案的信任程度(如果学生对他们所做的事情缺乏信心,并且只收到针对弱点的反馈,这种反馈可能被无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多的指导和更少的反馈,使学生拥有关于反馈的过程建议。第五,自我调节反馈在于对成功或失败的归因(学生的有关成功或失败原因的信息观点对反馈的效果有重大影响,这取决于过程)[26]。第六,自我调节反馈的特点在于能够请求帮助。此帮助可能来自文档、同伴或教师的口头或书面的反馈。
   图3是自我调节视角下反馈策略的动态发展。在反馈的内容与方法方面,外部反馈和内部反馈应采用不同的策略,从而保证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外部反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而做出个性化选择,由上到下反馈复杂性增高,认知发展也由低到高。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性反馈为主,目的是为学习者提供脚手架支持,外部反馈也逐步发展到内部反馈。而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的转化也需要内部反馈的策略加以引导。内部反馈不仅需要学习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方式方法,提供整合反馈的策略,激励引导学习者分析反馈,对反馈内容进行归因,从而实现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的动态转化,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五、指向自我调节学习反馈的
  在线学习活动设计
   由于在线学习的特殊性,在线教学设计理念须以活动为中心。在线学习反馈要发挥其最大效用,必须有效融合于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各要素中,包括目标、内容、交互、资源和评价。而要实现与不同要素的融合,首先,应树立以反馈为导向的理念转变,包括环境设计理念、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理念;其次,应在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反馈支持重点,从外部和内部因素考虑如何设计反馈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把反馈实施路径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最后,为更好地达到在线反馈的目的,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还需要从教师功能定位、学习环境设计以及学习者的学习主导作用等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从而实现以反馈为导向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重构。
   (一)教师功能定位的转变
   自我调节学习理念下在线反馈方式的重构,改变了教师的功能定位。首先,从教师行为到教师参与学生行为,教师应从单向传输反馈转为交互性反馈,反馈应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同时,外部反馈与内部反馈不是割裂的排他性结构,而是连续统一体,向交互性反馈转变有利于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的转化。其次,从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到学习的设计者、支持者和促进者。身份的转变并没有使教师在反馈中显得多余,新的定位对于教师对学习环境设计的整体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教育性反馈的提供,还应考虑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以增加内部反馈。同时,教师对学生动态学习过程的关注,需要教师无论在同步还是异步反馈中都发挥其促进作用,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反馈内容。最后,创造以评价为核心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具体的学习目标和足够的评价依据,以便学生了解他们的目的和程序。
   (二)学习环境设计的优化
   在线学习环境为反馈的随时随地发生提供了可能。首先,反馈设计的重点应从提供反馈转向设计学习环境、创建学习任务以及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自我调节学习反馈的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单向提供反馈的活动设计并不能满足内部反馈的发展需求,因此,应通过创建学习任务,以交互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内部反馈的能力。其次,创建学习社区,学习社区可以产生合作建构知识的对话,创建涵盖学习过程的学习环境。由于自我调节学习反馈更加关注异步反馈的重要作用,学习社区的创立为异步反馈的交流与实践提供平台,能够实现深层次的交流和学习,更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获得内部反馈并整合反馈,从而提高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性。最后,提供智能化评价工具。自我调节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学习者的内部反馈,内部反馈要求学习者具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的能力,智能化评价工具提供的多主体、多层次的评价功能为学习者发展评价能力提供支架,发展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能力。    (三)學习者对学习过程的主导
   在线学习环境,其核心是学生对学习的主导作用,疫情期间学习效果的不尽人意,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内部反馈不足,因此,也造成自我调节学习的欠缺。首先,学习者须树立评价即学习的观念。评价对于内部反馈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学习者认识到评价的公平性、真实性以及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更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使用元认知策略,如计划、监控和调节。当学生树立评价即学习的观念,就有机会分析自己的学习,并根据适当的指导方针和反馈意见进行反思,使他们能够发展自我调节学习并探索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既要利用教师、学习支持工具提供的内部资源,寻求对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外部反馈,也要利用网络提供的学习工具进行反馈的总结和反思,促进外部反馈向内部反馈转化。最后,实现个人主义向集体主义转变。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应改变学习观念,成为课堂的主人,摆脱教师权威性的观念。创造、分享、评价同伴和教师之间共建共享学习活动,增加反馈,从而提高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ZIMMERMAN B J . Becoming a self-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J]. Theory into practice, 2002, 41(2):64-70.
  [2] XU D, JAGGERS S S. Performance gaps between online and face-to-face courses: differences across types of students and academic subject areas[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2014, 85(5):633-659.
  [3] BEISHUIZEN J J, STEFFENS K.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M]//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technology enhanced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European perspective. Rotterdam:SensePublishers, 2011:3-19.
  [4] BOND D, MOLLOY E. Rethinking models of feedback for learning: the challenge of design[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13, 38(6):698-712.
  [5] BOND F D, FALCHIKOV, NANCY. Rethinking assess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for the longer term[J]. Journal of system design & dynamics, 2007, 2(1):442-450.
  [6] CARLESS D,SALTER D,YANG M,LAM J. Developing sustainable feedback practices[J].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2010,36(4):395-407.
  [7] ZIMMERMAN B J. Self-efficacy: an essential motive to learn[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 25(1):82.
  [8] BANDURA A, CERVONE D. Self-evaluative and self-efficacy mechanisms governing the motivational effects of goal system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3, 45(5):1017-1028.
  [9] SCHUNK, DALE H. Teaching elementary students to self-regulate practice of mathematical skills with modeling[M]. British:Guilford publications, 1998:137-159.
  [10] BLACK P, WILIAM D.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J].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 accountability, 2009, 21(1):5-31.
  [11] BARCH D M, CARTER C S, GOLD J M, et al. Explicit and implici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cross the psychosis spectrum[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2017,126 (5): 694-711.
  [12] STAHL J. Error detection and the us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error indicator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st-indicator hypothe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2010, 77(1): 43-52.   [13] DIHOFFI R E, BROSVIC G M, Epstein M L, et al. Provision of feedback during preparation for academic testing: learning is enhanced by immediate but not delayed feedback[J]. The psychological record, 2004, 54(2):207-231.
  [14] MADDOX W T, ASHBY F G, BOHIL C J. Delayed feedback effects on rule-based and information-integration category learning[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memory & cognition, 2003, 29(4):650-662.
  [15] SHUTE V J. Focus on formative feedback[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8,78(1): 153-189.
  [16] PEREIRA D, FLORES M A, SIMAO A M V, BARROS  A. Effectiveness and relevance of feedback in higher education: a stud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J].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6,49: 7-14.
  [17] GUO W J.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ese secondary teachers' feedback and students' self-regulated learning[D]. Hong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7.
  [18] AZEVEDO R, HADWIN A F. Scaffold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metacogni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design of computer-based scaffolds[J]. Instructional science, 2005, 33(5-6):367-379.
  [19] LAW K M Y, LEE V C S, YU Y T. Learning motivation in e-learning facilitated computer programming courses[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0,55(1):218-228.
  [20] GOODMAN J S.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task and external feedback on practice performance and learning[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8,76(3):223.
  [21] BUTLER D L, WINNE P H. Feedback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theoretical synthesi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5, 65(3):245-281.
  [22] MATHAN S A, KOEDINGER K R.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omprehension fostering features in an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C]. 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s,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3] BROSVIC G M,COHEN B D.The horizontal vertical illusion and knowledge of results[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88,67(2):463-469.
  [24] KLEIJ F M V D, EGGEN T J H M, TIMMERS C F, et al. Effects of feedback in a computer-based assessment for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 58(1):260-272.
  [25] ZIMMERMAN B J. Attaining self-regulation: 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M]// BOEKAERTS M, PINTRICH P R. Handbook of self-regulation.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2000:13-39.
  [26] NICOL D.Principles of good assessment and feedback: Theory and practice[C/OL]// REAP international online conference on assessment design for learner responsibility. 29-31 May,2007.[2020-08-01].https://www.reap.ac.uk/reap/public/papers/Principles_ of_good_assessment_and_feedback.pdf.   How to Implement Effective Feedback during Online Learning:
  Online Feedback Discussion Based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heory
  CAI Minjun1,  GUO Wanrong2,  LOU Yanchao3
  (1.Schoo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2.Research Center of  Distance Educ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3.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Kashgar University, Kashgar Xinjiang 844000)
   [Abstract]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tudents' learning process and outcomes depend on the quality of the feedback they receive. Th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hown by learners in the context of separation of time and space between teaching and learning needs to be promoted with appropriate feedback. Regarding the feedback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questions can be focused on "who will give feedback", "when " and "ho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heory, effective online feedback should be achieved by means of three approaches: "transformation of external feedback to internal feedback", " integration of synchronous and heterogeneous feedback", and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al and reflective feedback".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learning feedback,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activities also need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ers' position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learners' leadership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Keywords] Online Learning;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nline Feedback; Internal Feedback; Feedback Timing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智慧教育逐渐普及的背景下,学习资源应具备共享性、进化性、个性化和智能化等特点,然而当前面向智慧学习的学习资源进化无法自适应学习者动态调整的学习需求。基于此,文章提出从多目标优化视角综合考虑学习者个性化和智慧化学习过程中对资源的多种需求,建立了一种面向实际智慧学习场景的学习资源进化框架和学习者—资源多目标优化模型,依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媒介类型偏好、学习内容偏好、学习时间预期等需求,
期刊
[摘 要] 疫情防控期间中学语文教学具有独特意蕴,如何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合理设计并开展语文在线教学,确保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是防疫期间语文教师开展在线教学必须要直面的问题。通过对语文教学需求的研究,以八年级下册《核舟记》为例,从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学习资源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和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对在线教学进行了设计,并且采用资源导引、情境导入、混合阅读、问题引领、互动译读、
期刊
[摘 要] 主体性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质的规定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的主体性也会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我们对信息技术时代教育问题的考察,甚至可以认为是我们对所有信息时代教育问题考察的基础性问题。而认识信息技术时代学习主体(学习者)的特征,需要从主体性出发,结合技术哲学的成就进行深入分析。新生代学习者的主体性不仅有表现状态,更重要的是有发展过程:从状态角度看,认识新生代学习者之主体性可以以
期刊
[摘 要] 吴朝晖院士从人工智能与学习革命的角度,就智能增强时代的基本内涵、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独特性、人工智能对学习模式和人才培养的影响、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发展情况等方面展开了详细论述。他认为,以人工智能为标志、以数据和计算为驱动力的智能增强时代将深刻改变人类生活,形成人、物理世界、智能机器、数字信息世界的四元空间;混合增强智能可以实现对教育各要素的全面重构,推动教育的深层次和系统性变革。在高等教育
期刊
[摘 要]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西部7省区16所高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就融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融入度展开调查分析,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认同的,但在具体内容的理解、接受和传播方式等方面还存在概念模糊、融入不深等问题。通过建立高校版融媒体“中央厨房”、充
期刊
[摘 要] 在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的驱动下,培养具有专业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已成为教育的诉求。针对目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系统性、精准性等问题,文章在分析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内涵、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理解、模仿应用、综合实践和迁移创新的专业实践创新能力表现及其发展水平的概念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了案例教学与工作室实践相结合的全实践培养模式。研究表明,通过案例分析、项目实践等方式,在激发学习
期刊
[摘 要] 陈杰院士从人工智能与学科建设的角度,就人工智能发展缘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影响、高校具体推进案例等方面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建议。他指出:当今的人工智能已经超出信息科学本身的研究边界,将赋能传统学科、加速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一步开放各学科的边界,衍生出新的学科增长点,推动交叉学科知识创新发展,形成多学科深度交叉、协同发展的局面。他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就高校纷纷建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
期刊
[摘 要] 在STEM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无法有效设计学习技术且存在“不教或少教”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倡教师设计图示化支架以有效干预STEM课程教学。但目前对图示化支架在STEM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并未进行系统研究。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近五年关注STEM课程教学中图示化支架效用的30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进行了深度分析。研究发现:在STEM课程中图示化支架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具有中等
期刊
[摘 要] 专递课堂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为检验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文章构建了由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班级人数等变量组成的有调节效应的链式中介模型,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法,以崇阳县小学美术专递课堂为研究对象,围绕师生互动、课堂氛围、学习态度、班级人数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与面对面课堂类似,在专递课堂中师生互动对
期刊
[摘 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着需要同时破解均衡、优质与个性的复合难题。为借鉴国际上的成熟经验和优秀做法,研究以美国、日本和印度三国的主要政策和实践为主要分析对象,围绕着基本思路、实践行动和典型项目进行文献研究,发现各国行动主要体现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与学习资源建设与应用、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习模式创新探索、学习评价与成果监控等六方面,且近年来更加突出关注学习模式创新
期刊